樱花依旧开更新时间:2021-01-05 17:17:59
释放阅读上一章
樱花依旧开

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三十六章 郑婷的直播之为了什么

郑婷这二十多年来,很少失眠的。她记得很清楚上一次失眠,还是高考前夕。除夕的夜晚到初一的早上,除了有利益关系的商家和客户,再没有别人给她发过任何祝福或者是慰问的信息。

如果是以前,她会想,发短信要一毛钱,大家心里记得自己就好。可是事实上,互联网和社交软件如此发达的今天,发消息只费流量,外面多的是免费可以蹭网的地方。这些都构不成借口了。

其实就是不想联系自己,没有那么多理由。只是以前郑婷不愿意承认,这些人只在有求于自己的时候,才会热络地联系她。

躺在床上,郑婷的肚子叫个不停,但是她一点也不感觉饥饿。真是好神奇的感受,她想,这就是所谓的饿过头了吧?以前只是听人说过这种感觉,她自己却是从未体验过的。

小时候,郑婷的家里其实也不富裕。父母说好听是进城务工,其实就是在武汉各个工地上打转,被人叫作“泥腿子。”

而自己呢,留在小镇上和爷爷奶奶还有一大帮亲戚相处,用现在的话说,那叫留守儿童。

但是自己没有电视里宣传的那么凄惨,实际上,过得要比大多数乡镇的留守儿童要好得多。

她家在故乡的小镇上有宅基地,虽然不如在乡下朋友家的宅基地那么大,但好处就是,每家每户都能独立有一栋两三层楼的自建房。

平时父母不在的时候,经常这家亲戚给些美味佳肴让郑婷尝尝的,那家亲戚在城里的亲朋好友寄来什么好东西就捎带一份送她。

童年时光,郑婷过得开心又骄傲。毕竟在小镇上,别人家有的东西她都有,别人家没有的东西,她也有。

特别是在学校的时候,她的吃穿用度堪比镇长的女儿,这让她感觉倍儿有面子。那些差不多年纪的同学们十分喜欢黏着她,希望郑婷一起分享他们从没见过的东西。

后来父母成为了包工头,好日子更是蒸蒸日上。郑婷的小学体育老师发现了她的体育特长——八百米跑步成绩能达到同年级组省级运动员的水平。于是这位老师找来了她的父母,建议带她去省队深造。

那个时候,小镇上从来没出过运动员,大家也不知道去哪里找。郑婷的父母也不知道走了多少门路,花了多大代价,还真是请来了一位国家退役的跑步运动员给郑婷当教练,而她不负众望,凭借真本事考进了省队。

当运动员,除了身体素质过硬,家里的底蕴也是必须用的。因为运动员对营养要求极高,而省队资源有限,除非一直是名列前茅,否则要吃得很有营养也不现实。

郑婷在省队里熬了很久,才拿过一次全国八百米跑步季军。不过,她也借着这个荣誉,成年后顺利地考上了体育大学的运动治疗学专业。

明明大学毕业之前,一家人和乐融融。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和家里人闹翻的呢?饿得昏昏沉沉的郑婷,脑子一片混沌,思考能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是她父母从小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郑婷以前不理解,现在才渐渐明白了。

她打开冰箱,里面只剩下最后两枚鸡蛋了。郑婷苦笑了,五年前离开家的时候,多么豪情壮志,觉得凭自己的能力,一定可以大富大贵。而如今呢?她家里只有两枚鸡蛋,和几瓶酸奶。

郑婷煮了鸡蛋,熬上了中药。在等待的间隙里,她习惯性地打开了手机刷微博,看见了一条令她震惊的消息。

一位中年人对记者哭诉,妻子不幸感染了新冠病毒,花光了家里全部的钱,后来不想家里继续欠债,选择了不治疗。等她死后,第二天国家就开始免费治疗新冠肺炎了。

要是再多坚持一下,那该多好啊。那个记者也好眼熟,似乎也是住在桃源小区里的。

有那么一瞬间,郑婷在思考,自己为什么还要这么麻烦地熬药呢?也许得新冠肺炎了死了,会不会就解脱了呢?

但很快,她否定了这种假设。她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想体验更多美好的经历。实在不行,郑婷打算向父母低头服软,借些钱渡过这场危机。

吃完了鸡蛋,她翻了翻手机通讯录,老家那边绝大部分亲戚都断了联系。只有还在武汉读大学的堂弟,偶尔通个电话,保持一下联系。

频率很低,是因为怕对方向自己的父母泄露了她的行踪。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她也没加过对方微信和别的什么社交软件。

郑婷拨通了电话,那边“嘟......嘟......嘟”地响起来,至少对方没有拉黑自己的手机号码,她在心底感到了一丝安慰。

“喂,姐,你怎么今天打电话给我啊?”那边停顿了一下,声音顿时紧张起来,“难道说,你已经知道大伯在工地里受伤的事情了?”

脑子里“嗡”的一声,郑婷吓蒙了,她急切地追问:“我爸爸怎么了?具体怎么回事,你说清楚!”

手机一端的年轻人,吞了吞口水,小心翼翼地回答道:“就是前几天,大伯接了个急活,连夜赶工没睡好,从脚手架上摔下来,骨折了......”

“人没大事就好......”郑婷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就是......就是活儿没有能够按时完工,赔了甲方不少钱......”她堂弟壮着胆子,补了一句,“大伯大婶现在过得很不容易,姐你有钱给他们打一些好吗?你以前对那些狐朋狗友挺大方的,怎么对亲生父母就那么抠呢?大伯又从来没有因为你是女儿,不能传宗接代而歧视你,重男轻女什么的......”

郑婷呆住了,半天没讲话,那边以为自己得罪了堂姐,很识趣的礼貌道别就挂了。

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没有任何亲戚熟人通知自己。这说明什么?大家都认为她是一只白眼狼!

炉子上的药熬开了,“咕噜咕噜”地直叫,郑婷打了个激灵,机械地过滤出药汁,继续往药渣里倒些水煎熬。

到底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呢?郑婷质问自己。好像导火线就是大学毕业那年带着男朋友回家过年,她父母瞧不上自己的男朋友,觉得不是良配。

男朋友回家后,她父母居然找来自己多年好友的儿子,想要撮合自己。当时她不知情,以为就是单纯地走亲访友,结果去了才知道是相亲!

气得郑婷扭头就走,回到家又跟父母大吵了一架,当时说了好些绝情的话,拿了身份证和毕业证就走,自此之后再也没有回家了。

那时候她来到武汉举目无亲,要不是男朋友介绍了之前那家健身房的工作,可能自己就要流落街头了。那份工作是真的不错,包吃包住。虽然没有底薪,一切靠业绩提成。可是这对郑婷来说,一点都不是问题,毕竟有压力才有动力。

她想了很久,决定先去找干妹妹把钱要回来。有了这笔钱,她就可以让堂弟交给父母应急。

妹妹,现在姐姐家里出了事,急需用钱,希望你现在能还那五千块。郑婷逐字逐句地斟酌过,她文化水平不高,这已经是她的极限了。

那边不一会儿就回了:我什么时候借了姐姐五千块?那不是姐姐给我过年的压岁钱红包吗?

郑婷这次着实震惊了,不是没发过干妹妹压岁钱红包,可是哪次超过一千块了?真当她是散财童女吗?

她翻出自己的微信转账记录,转账备注说明上面写清楚了“借给妹妹五千块”的字样。截图后,她发过去给对方。

半天没等到对方回应,她再次追问:妹妹,姐姐真的急着用钱。结果,对面显示消息拒收。

气不过的郑婷,直接把聊天页面截图,配上之前的转账说明截图,她很直白的用文字表述: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也不知道这一招有没有效果,朋友圈的共同好友还是不少的。据郑婷根据以往双方朋友圈下面的点赞估计,最少有三四十个圈子里的朋友或者熟人。

他们这行,往大了说也是服务业。像这种人品不好的家伙,职业生涯会不会受损不好说,但是人脉资源肯定会缩减的。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大部分人都是希望拿别人的黑料,当作谈资,拉拢彼此间的虚假情意的。

郑婷也明白,这对拿回对方欠自己的钱不一定有用。她还是要找到更加实际的途径,增加一点收入。

就在她一筹莫展的时候,看见小区业委会微信群里,杨斌吐槽说酒店的宴席退掉了百分之八十,损失惨重。

一拍大腿,郑婷想起来了,她也订了除夕的团年宴。虽然现在已经是初一了,可是这也不怪她啊,如果不是交通管制,她肯定可以去吃的啊!

这叫什么来着,哦哦哦,不可抗力!

于是她直接在群里艾特杨斌,表明自己很想去吃团年宴,可是由于不可抗力昨天没去成,现在退席还来得及吗?

杨斌在群里的ID是“大掌柜”,他马上回复说:如果不取消,可以给她延期半年;但是执意取消的话,要扣百分之二的手续费。当然,这是看在大家都是邻居街坊的情况下。否则这种过期又不去的,他可以不退钱只延期的。

听了这话,郑婷心里有些不舒服,她当即回复:不是你介绍,我也不得买啊!两万块钱呢,一点也不便宜!居然还要扣手续费,为什么不反过来赔偿消费者呢?

两万块钱,百分之二就是四百块钱了!平时这几百块也就算了,然而她现在手头实在太紧抠了,四百块钱能买两三百个鸡蛋了!

“大掌柜”:得,您是上帝他老人家!我加你微信,打你五百块,算我私人赏你的。那桌酒席,你爱退不退吧。

这话放出来,郑婷也不知道怎么接茬。就在她绞尽脑汁想着回复时,杨斌真的请求加她微信了。

鬼使神差间,郑婷同意了。杨斌发来了五百块的转账,说明上写着“赏你的”。她踌躇不决,最后还是收了转账。

接着,她又去退了酒席。

望着到手的两万零一百块钱,她突然无声地笑了,眼泪同时也流了下来。

五年来头一次收到异性打钱,却是这样得来的......

字號
缩小
18
放大
背景
目录
设置
客户端

第三十六章 郑婷的直播之为了什么

作者名:陆月樱
更新时间:2021-01-05 17:17:59

郑婷这二十多年来,很少失眠的。她记得很清楚上一次失眠,还是高考前夕。除夕的夜晚到初一的早上,除了有利益关系的商家和客户,再没有别人给她发过任何祝福或者是慰问的信息。

如果是以前,她会想,发短信要一毛钱,大家心里记得自己就好。可是事实上,互联网和社交软件如此发达的今天,发消息只费流量,外面多的是免费可以蹭网的地方。这些都构不成借口了。

其实就是不想联系自己,没有那么多理由。只是以前郑婷不愿意承认,这些人只在有求于自己的时候,才会热络地联系她。

躺在床上,郑婷的肚子叫个不停,但是她一点也不感觉饥饿。真是好神奇的感受,她想,这就是所谓的饿过头了吧?以前只是听人说过这种感觉,她自己却是从未体验过的。

小时候,郑婷的家里其实也不富裕。父母说好听是进城务工,其实就是在武汉各个工地上打转,被人叫作“泥腿子。”

而自己呢,留在小镇上和爷爷奶奶还有一大帮亲戚相处,用现在的话说,那叫留守儿童。

但是自己没有电视里宣传的那么凄惨,实际上,过得要比大多数乡镇的留守儿童要好得多。

她家在故乡的小镇上有宅基地,虽然不如在乡下朋友家的宅基地那么大,但好处就是,每家每户都能独立有一栋两三层楼的自建房。

平时父母不在的时候,经常这家亲戚给些美味佳肴让郑婷尝尝的,那家亲戚在城里的亲朋好友寄来什么好东西就捎带一份送她。

童年时光,郑婷过得开心又骄傲。毕竟在小镇上,别人家有的东西她都有,别人家没有的东西,她也有。

特别是在学校的时候,她的吃穿用度堪比镇长的女儿,这让她感觉倍儿有面子。那些差不多年纪的同学们十分喜欢黏着她,希望郑婷一起分享他们从没见过的东西。

后来父母成为了包工头,好日子更是蒸蒸日上。郑婷的小学体育老师发现了她的体育特长——八百米跑步成绩能达到同年级组省级运动员的水平。于是这位老师找来了她的父母,建议带她去省队深造。

那个时候,小镇上从来没出过运动员,大家也不知道去哪里找。郑婷的父母也不知道走了多少门路,花了多大代价,还真是请来了一位国家退役的跑步运动员给郑婷当教练,而她不负众望,凭借真本事考进了省队。

当运动员,除了身体素质过硬,家里的底蕴也是必须用的。因为运动员对营养要求极高,而省队资源有限,除非一直是名列前茅,否则要吃得很有营养也不现实。

郑婷在省队里熬了很久,才拿过一次全国八百米跑步季军。不过,她也借着这个荣誉,成年后顺利地考上了体育大学的运动治疗学专业。

明明大学毕业之前,一家人和乐融融。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和家里人闹翻的呢?饿得昏昏沉沉的郑婷,脑子一片混沌,思考能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是她父母从小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郑婷以前不理解,现在才渐渐明白了。

她打开冰箱,里面只剩下最后两枚鸡蛋了。郑婷苦笑了,五年前离开家的时候,多么豪情壮志,觉得凭自己的能力,一定可以大富大贵。而如今呢?她家里只有两枚鸡蛋,和几瓶酸奶。

郑婷煮了鸡蛋,熬上了中药。在等待的间隙里,她习惯性地打开了手机刷微博,看见了一条令她震惊的消息。

一位中年人对记者哭诉,妻子不幸感染了新冠病毒,花光了家里全部的钱,后来不想家里继续欠债,选择了不治疗。等她死后,第二天国家就开始免费治疗新冠肺炎了。

要是再多坚持一下,那该多好啊。那个记者也好眼熟,似乎也是住在桃源小区里的。

有那么一瞬间,郑婷在思考,自己为什么还要这么麻烦地熬药呢?也许得新冠肺炎了死了,会不会就解脱了呢?

但很快,她否定了这种假设。她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想体验更多美好的经历。实在不行,郑婷打算向父母低头服软,借些钱渡过这场危机。

吃完了鸡蛋,她翻了翻手机通讯录,老家那边绝大部分亲戚都断了联系。只有还在武汉读大学的堂弟,偶尔通个电话,保持一下联系。

频率很低,是因为怕对方向自己的父母泄露了她的行踪。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她也没加过对方微信和别的什么社交软件。

郑婷拨通了电话,那边“嘟......嘟......嘟”地响起来,至少对方没有拉黑自己的手机号码,她在心底感到了一丝安慰。

“喂,姐,你怎么今天打电话给我啊?”那边停顿了一下,声音顿时紧张起来,“难道说,你已经知道大伯在工地里受伤的事情了?”

脑子里“嗡”的一声,郑婷吓蒙了,她急切地追问:“我爸爸怎么了?具体怎么回事,你说清楚!”

手机一端的年轻人,吞了吞口水,小心翼翼地回答道:“就是前几天,大伯接了个急活,连夜赶工没睡好,从脚手架上摔下来,骨折了......”

“人没大事就好......”郑婷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就是......就是活儿没有能够按时完工,赔了甲方不少钱......”她堂弟壮着胆子,补了一句,“大伯大婶现在过得很不容易,姐你有钱给他们打一些好吗?你以前对那些狐朋狗友挺大方的,怎么对亲生父母就那么抠呢?大伯又从来没有因为你是女儿,不能传宗接代而歧视你,重男轻女什么的......”

郑婷呆住了,半天没讲话,那边以为自己得罪了堂姐,很识趣的礼貌道别就挂了。

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没有任何亲戚熟人通知自己。这说明什么?大家都认为她是一只白眼狼!

炉子上的药熬开了,“咕噜咕噜”地直叫,郑婷打了个激灵,机械地过滤出药汁,继续往药渣里倒些水煎熬。

到底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呢?郑婷质问自己。好像导火线就是大学毕业那年带着男朋友回家过年,她父母瞧不上自己的男朋友,觉得不是良配。

男朋友回家后,她父母居然找来自己多年好友的儿子,想要撮合自己。当时她不知情,以为就是单纯地走亲访友,结果去了才知道是相亲!

气得郑婷扭头就走,回到家又跟父母大吵了一架,当时说了好些绝情的话,拿了身份证和毕业证就走,自此之后再也没有回家了。

那时候她来到武汉举目无亲,要不是男朋友介绍了之前那家健身房的工作,可能自己就要流落街头了。那份工作是真的不错,包吃包住。虽然没有底薪,一切靠业绩提成。可是这对郑婷来说,一点都不是问题,毕竟有压力才有动力。

她想了很久,决定先去找干妹妹把钱要回来。有了这笔钱,她就可以让堂弟交给父母应急。

妹妹,现在姐姐家里出了事,急需用钱,希望你现在能还那五千块。郑婷逐字逐句地斟酌过,她文化水平不高,这已经是她的极限了。

那边不一会儿就回了:我什么时候借了姐姐五千块?那不是姐姐给我过年的压岁钱红包吗?

郑婷这次着实震惊了,不是没发过干妹妹压岁钱红包,可是哪次超过一千块了?真当她是散财童女吗?

她翻出自己的微信转账记录,转账备注说明上面写清楚了“借给妹妹五千块”的字样。截图后,她发过去给对方。

半天没等到对方回应,她再次追问:妹妹,姐姐真的急着用钱。结果,对面显示消息拒收。

气不过的郑婷,直接把聊天页面截图,配上之前的转账说明截图,她很直白的用文字表述: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也不知道这一招有没有效果,朋友圈的共同好友还是不少的。据郑婷根据以往双方朋友圈下面的点赞估计,最少有三四十个圈子里的朋友或者熟人。

他们这行,往大了说也是服务业。像这种人品不好的家伙,职业生涯会不会受损不好说,但是人脉资源肯定会缩减的。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大部分人都是希望拿别人的黑料,当作谈资,拉拢彼此间的虚假情意的。

郑婷也明白,这对拿回对方欠自己的钱不一定有用。她还是要找到更加实际的途径,增加一点收入。

就在她一筹莫展的时候,看见小区业委会微信群里,杨斌吐槽说酒店的宴席退掉了百分之八十,损失惨重。

一拍大腿,郑婷想起来了,她也订了除夕的团年宴。虽然现在已经是初一了,可是这也不怪她啊,如果不是交通管制,她肯定可以去吃的啊!

这叫什么来着,哦哦哦,不可抗力!

于是她直接在群里艾特杨斌,表明自己很想去吃团年宴,可是由于不可抗力昨天没去成,现在退席还来得及吗?

杨斌在群里的ID是“大掌柜”,他马上回复说:如果不取消,可以给她延期半年;但是执意取消的话,要扣百分之二的手续费。当然,这是看在大家都是邻居街坊的情况下。否则这种过期又不去的,他可以不退钱只延期的。

听了这话,郑婷心里有些不舒服,她当即回复:不是你介绍,我也不得买啊!两万块钱呢,一点也不便宜!居然还要扣手续费,为什么不反过来赔偿消费者呢?

两万块钱,百分之二就是四百块钱了!平时这几百块也就算了,然而她现在手头实在太紧抠了,四百块钱能买两三百个鸡蛋了!

“大掌柜”:得,您是上帝他老人家!我加你微信,打你五百块,算我私人赏你的。那桌酒席,你爱退不退吧。

这话放出来,郑婷也不知道怎么接茬。就在她绞尽脑汁想着回复时,杨斌真的请求加她微信了。

鬼使神差间,郑婷同意了。杨斌发来了五百块的转账,说明上写着“赏你的”。她踌躇不决,最后还是收了转账。

接着,她又去退了酒席。

望着到手的两万零一百块钱,她突然无声地笑了,眼泪同时也流了下来。

五年来头一次收到异性打钱,却是这样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