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二十二章 望月
顺着指示牌上的路线又向前走了二十多分钟,老战士志愿者扶贫队终于来到了他们今天要前往的目的地,望月组。
之所以知道来到了望月组,是因为屯口立着一块牌子,牌子上写着“望月组”三个字。
老战士们停在了牌子前,面前是一座高山,只见一条狭窄的石子路,一直向山上延伸。
顺着石子路的方向,极目远望,只见在山顶处,连绵座落着几十栋木制房子,那自然便是望月组村民们的住所了。
而从半山腰到山顶的山体表面,分布着一片片沿山修建的梯田,正直农作物疯狂生长的季节,这些梯田也都被一层层绿色所覆盖,像是一条条层层叠叠的绿带。
此时,已是下午三点一刻,阳光依旧猛烈,邓长河带领着老战士志愿者扶贫队,继续沿着石子路,向半山腰走去。
行了不到半里路,众人便来到了梯田,此时,一些村民们正在田间劳作,有些人在除草,有些人在修整田地,也有些人在收割着某些农作物。
看到一队穿着迷彩服的老兵的到来,村民们都好奇地放下手中的农具,看向了他们。
“你们好啊。”老战士们纷纷向村民们挥起手来,打招呼。
村民们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似乎只会听而不会说普通话,便都用当地的方言回应道:“你好你好。”
“同志们,我们上去帮乡亲们一把吧。”邓长河说。
“好啊,应该的。”老战士们一致赞同,纷纷上前,撸起袖子要帮乡亲们干活。
乡亲们哪里好意思,便纷纷阻止老战士们。
“不用不用,我们乡下人干的活,你们干不来!”
但老战士们哪里肯听,纷纷摆手说道:“没事没事。”
见天边放着农具,老战士们便上前那农具干活,没有农具的人,就直接用手干活,拔草,或是帮助乡亲们整理和搬运刚收割下来的农作物,一时间忙得热火朝天。
见老战士们一个个都热情似火,村民们也就不再阻止了,只是露出一脸憨厚的笑,仿佛很是过意不去。
邓长河见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正在拔草。便来到他身边,和他一起拔草。
“老乡,您贵姓啊?”邓长河问道。
“我免贵姓杨,叫杨金海,你们是?”杨金海问道。
“我们啊,都是从部队退休的老兵,我叫邓长河,以前是机动部队的,其他的人都是我老战友,这次来到你们村啊,是想要参与村里的扶贫工作,先看看有什么是我们能做的。”邓长河解释道。
“哦,你们是部队的?怪不得都穿着迷彩服,我......我......”杨金海似乎想要说什么,却欲言又止。
“金海大哥,你家里几口人啊?”邓长河问道,他见杨金海头发已经完全花白了,便对他以大哥相称。
“我,我家里就我一个人。”杨金海说。
“哦,孩子都外出了?”邓长河又问。
“不是,我,我......”杨金海腼腆地笑笑,还是欲言又止。
邓长河猜到杨金海可能不愿意谈论家庭情况,又或者他的家庭确实只有他一个人,便问道:“您一个人种了多少亩百香果地啊?”
“我种得不多,就两亩地,诺,就这里和那里。”杨金海指着自家的百香果地说道。
“那您种果子,一年的收入有多少?”邓长河问道。
“不多不多。”杨金海似乎并不想说究竟一年能靠种百香果赚多少钱。。
“哦,那您一个人平时忙得过来吗?累不累啊?”邓长河问道。
“不累不累,两亩地而已,不算累。”杨金海说着,又指着不远处的周嫂说:“她也是一个人种,她种得多,有六亩地呢,你们问问她去。”
“哦。”邓长河向周嫂方向看去,只见她正和王志毅在说着什么,周嫂满面春风,俩人聊得也是不亦乐乎。
见有王志毅在,邓长河也就不过去凑热闹了,他继续帮杨金海整理百香果地,也不再多话,不一会儿,眼看两亩地的活儿都快要干完了。
王志毅在周嫂的百香果地帮她除草,边向她打听起村子里的情况,也互相问了姓名。当听到王志毅的名字的时候,周嫂下意识地问道:“你不会就是月婷经常提起的那个王叔叔吧?”
“对啊,月婷是我的侄女啊,虽然不是亲生的,但我一直把她当亲侄女看待。”王志毅说。
“月婷啊,经常说起你,她说要不是你这些年一直对她的帮助和鼓励,她不会有今天。”周嫂说道。
“我也没为她做多少事,都是这孩子啊懂事!”王志毅说道。
“她前两天回村的时候可高兴了,说王叔叔要来村里搞扶贫,以后村里的扶贫工作会更加好做了,没想到你们那么快就来了。”周嫂高兴地说道。
“我之所以想到要来你们这里做扶贫,其实也是受到她的影响,这孩子啊,年纪轻轻就愿意到乡下来为老百姓做实事,真的很了不起!”王志毅说着竖起了大拇指。
王志毅和周嫂这一唱一和地,像是专门给对王月婷开了个表扬大会。
周嫂本就是个健谈的人,对王志毅的那些提问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所以王志毅很快便对望月组的这个百香果种植项目的大概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老战士们帮老乡们除草的除草,收割的收割,边干农活边聊天,一时之间,在农地上干得是热火朝天。
扶贫队里年纪最老的文艺兵胡闻明,这一辈子双手上拿的都是乐器,一直在干着文艺的活儿,从没下过地,更是对干农活一窍不通。他学着大家的样子到地里帮忙,结果“干啥啥不行,捣乱第一名”,被大家笑话得不轻。
“老胡啊,你这双手是拿乐器的,和我们这些扛枪的兵不一样,你啊,到树下休息乘凉去吧,就别在这里添乱啦。”钟大成打趣道。
“我是不会干农活,你们教教我不就行了?”胡闻明说。
“老胡啊,所谓术业有专攻,你这人干了一辈子的文艺,干农活委屈你啦!”邓长河说。
“可是我,我那样不就成了看戏的了么?”胡闻明说。
“你是演戏的,谁说你看戏啊!”
“我要演戏,也......”胡闻明说着,突然一阵眩晕,身体要向前倒去。
幸好方原就在他身旁,眼疾手快地,上前将胡闻明给拉住了。
“老胡,老胡你怎么了?”见此情景,大家纷纷上前,看老胡发生了什么事。
彭翠上前摸了摸胡闻明的额头,温度并不高,并不像是中暑。
“没事没事,就是低血糖。”胡闻明说着,站了起来,虽然有点吃力,但总算还是清醒的。
“老胡,你好好休息去吧,我们......”王志毅还没说完,就被胡闻明打断了:“不行不行,我都说了,我既然来了,就不能是来做样子的,更不能拖累大家,我决不能做一个看戏的!”
“没说不让你做事啊,要不,你到树下一边休息,一边给大家演奏点音乐,激发一下大家干活儿的动力,那也是很有意义的事嘛!”邓长河提议道。
“诶,老邓这个提议非常好,老胡,以前啊我是有点看不起你们文艺兵,不过后来,我觉得你们真的很厉害,部队没有你们那要少不少的战斗力呢!”钟大成说。
“好啦,你就别夸我啦,我听老邓的还不行吗,那这里就先交给你们啦。”胡闻明说着,从田间走了出来,走到了树下。
这刚坐下来,胡闻明便又是一阵眩晕,但好在这一次他有了大树可以依靠,想现在毕竟是年老了,身体每况愈下,只得休息一会儿再说。
胡闻明喝了一口水,总算缓过劲来,看到战友们还在田地里热火朝天地干着,这时已近下午,天边的晚霞也开始渐渐浓烈起来,胡闻明从口袋里掏出个口琴,吹起了那首《打靶归来》,而听着熟悉的旋律,老战士们都跟着哼唱起来:
日落西山红霞飞
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
胸前红花映彩霞
愉快的歌声满天飞
Misolamiso
Lasomidaore
愉快的歌声满天飞
歌声飞到北京去
伟人听了心欢喜
夸咱们歌儿唱的好
夸咱们枪法数第一
Misuolamiso
Lasuomidaorui
夸咱们枪法数第一
一二三四
......
悠扬的口琴声和高亢的歌声向远方山上飘去,这时,几个村里的孩子似乎被这口琴声所吸引,好奇地从山上向田间跑来。
孩子们见到那么多个身着迷彩的老战士,有的上前愣愣地站在他们身边,瞪大了眼睛看着他们,有的则围在胡闻明身旁,眼睛死死地盯着他正在吹奏的口琴。
“你们好啊。”胡闻明停止了演奏口琴,又从口袋里掏出几块用于路上补充体力的巧克力,送给了孩子们。
“巧克力!巧克力!”孩子们惊喜地叫道,接过了巧克力,马上拨开包装纸放进了嘴里。不一会儿,孩子们的嘴角边便满是黑黑的巧克力痕迹。
胡闻明一直都很喜欢小孩,虽然结婚了,但并没有过孩子,而且自从几十年前爱人去世后,他便没有再娶妻,所以这些年来,他都是一个人度过的。
军休所里像胡闻明这样的文艺兵并不多,而且他的性格较为特立独行,加上孤家寡人一个,在军休干部中多少显得有些不合群,这次要不是他主动提出要加入扶贫队,大家可能顾虑着他的身体情况,还并不想让他来的。
看着眼前这些天真无邪的乡村小孩,胡闻明笑道:“我给你们吹几首儿歌好不好?”
“好!”孩子们齐声说。
胡闻名用口琴又吹起了《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刚好孩子们都在课堂上学过了,便跟着唱了起来: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红领巾迎着太阳
阳光洒在海面上
水中鱼儿望着我们
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
我们来尽情欢乐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
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
孩子们天真嘹亮的歌声和胡闻明悠扬的口琴声相映成趣,响彻了整个山间,让正在辛勤劳作的村民和老战士们身上的疲劳都顿时减轻了许多。
此时,似乎从山上传来了什么声音,众人向山上看去,只见一个灵动的身影从山上的方向,远远地向老战士们跑来。
方原的实视力很好,他仔细看这个跑动的身影,似乎是个女子的身影。
待人影越来越近,邓长河和王志毅也同时认出了她,一齐大声喊道:“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