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战士更新时间:2021-05-13 15:01:09
释放阅读上一章
老战士

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四十章 扶贫干部的心声

扶贫干部们先是向老战士们介绍了东升村的基本情况,接着介绍了仍存在的一些工作难题,然后便是汇报了这两年来所取得的成绩。

看着村民们不断增长的收入数字,以及不断提升的生活幸福感,和对扶贫干部们超高的满意度,老战士们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其实啊,这两年来的扶贫经历,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乡亲们那迫切改变生活的愿望,他们其实比任何人都想要改变乡村的落后情况,只要我们加以引导,给他们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这乡亲们的动力是可以无限激发的。”扶贫工作组新来的周书记说道。

“对,我的看法呢,是在扶贫工作中,我们应该把乡亲们生活幸福感的提升放到乡村经济发展同样高度的位置,我们发展乡村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过上幸福的生活么?所以,我们不能把所有的精力与目光都只放在产业发展上,而是在我们有能力帮助乡亲们改变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做出相信的努力!”驻村干部莫易航说道。

“我也说一说我自己这两年在村里扶贫的一些经历吧。”扶贫干部谢永华说。

她是个三十多岁的财政局职工,是在另外一个贫困县做扶贫的干部,这一次像她这样特意从别的地方赶来的扶贫干部还有几个,之所之把她们请来和老战士们交流,就是为了能够让老战士们更深刻地了解到扶贫工作,学习其他地方先进的扶贫经验。

“我是前年9月到县财政局工作的,当时局里的驻村工作队还缺一名队员,我听说后便主动要求驻村扶贫。后来经过考核,我便加入扶贫工作队。我到地方后,发现村子大、群众住得散,队员在村里一天走数万步是常事。经过调研,先是把目光瞄准了来料加工这个项目,当然了,我们那里因为交通基础设施完善,进出便利,所以比较适合做来料加工。当然,项目做起来并非一帆风顺,最初我们找的是加工钥匙扣的活,可因为钥匙扣是铁制的,很多留守老人、妇女做起来很是费劲,我们就放弃了。后来,我们又找到一家生产收纳袋的企业,就帮留守村民揽下穿带子的工作。我们会定期从城里运来原材料,一户一户地送上门,等村民做完活后,再挨家挨户收拢运到城里,并通过物流发到厂家。这来来回回的汽油钱都是工作队队员自己出的,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看到来料加工这个项目做得越来越好,乡亲们收入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村民都加入其中,而厂家得知我们这是扶贫项目,也给了我们很多优惠和订单,现在,我们已经在村里开办了一个小型的来料加工厂,不仅仅加工收纳袋,其他的一些更具有技术含量的加工项目也都陆续展开,我们又请来了技术人员,对村里的工人们进行相应的培训,这个产业越做越大,甚至影响到其他村子也来效仿因为加工厂是开在村子里的,这让乡亲们不用外出便能有一份工作,这省掉了一份外出务工的生活成本,也降低了加工成本,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回到了乡村,进了加工厂,对于能回到家乡工作,其实他们都是很乐意的。”谢永华说。

听着谢永华的介绍,老战士们都纷纷点头,表示赞许。

“当然了,扶贫更重要的还是勤走访、解民情,其实我们在村里也没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在一件件细碎的小事中,我们和村民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谢永华说。

“对,常常会有村民拉着我们问,扶贫结束后,帮扶干部还会不会来,他们很担心我们来这里扶贫,只是走一个过场。”扶贫干部陆春秀说:“每当这时,我们总会这样回答:即使有一天工作队撤离了,我们人走心不走,只要大家有需要,我们一直都在。”

听到陆春秀这么说,大家都纷纷鼓起掌来,其实这不仅是扶贫干部们的肺腑之言,更是老战士们对自己暗暗下的决心,只要东升村一天没实现完全脱贫的目标,那他们就会永远在这里待下去,绝不撤退。

其他的扶贫干部们,也都根据自己的扶贫经验和感受做了发言,这些现身说法,让老战士们深受启发,尤其是驻村干部小莫的发扬,让老战士们意识到,其实扶贫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每个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只要紧紧抓住了这一点,从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出发,就能找到自己在扶贫工作中的位置,知道什么是应该做,该怎么做才算是把扶贫工作做好。

这天上午,扶贫干部们和老战士们进行了一场非常有意义的会议,老战士们也把这段日子来各自对扶贫工作的一些看法,设想和扶贫干部们进行了交流,这让扶贫干部们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没想到,这群为祖国献出了一辈子青春,本可以安享晚年的老战士们,对祖国的扶贫工作是如此关心。

“首长们请放心,我们一定不会辜负党和政府,乡亲们,还有您们对我们的期望,东升村的扶贫工作就算再难,我们也一定会把这个硬骨头啃下去,打一场漂亮的扶贫战!”扶贫书记当场表态道。

“也请你们放心,我们这次来到这里,也绝不是走过场,观花灯,我们一定配合你们,打好这场扶贫攻坚战!”邓长河也代表老战士们表态道。

听到老战士们的表态,扶贫干部们也都纷纷鼓起掌来。看着面前这群头发花白的老战士们能下那么大的决心,想到此时全国各地,各阶层正在竭尽全力地向着扶贫攻坚战发起攻击,让这群驻村干部们也增添了更多的信心,相信我国全面脱贫的目标,一定会在更快的将来,早日实现。

开了一个上午的会议,快结束时已是午饭时间,扶贫干部们给老战士们带来了一些粮油米面,盛情难却,老战士们便收下了。

“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们收了你们的东西,你们也要留下来和我们吃一顿饭,那才公平啊。”邓长河对周书记说道。

“好,那我们就留下来尝一尝首长们手艺。”周书记说。

“手艺不敢当,你们也别抱着太大的期望,我们就是想给你们尝一下以前我们在部队的大锅饭而已。”王志毅笑道。

“大锅饭好啊,这辈子又有几个人能吃得到部队里的大锅饭呢?你们说是不是?”周书记笑道,大家都笑了起来。

这顿午饭非常简单,确实是照着部队里的大锅饭煮的,两荤两素,几个灶台同时开火,只要半个多小时,三十多人的饭菜便做好了。

热气腾腾的部队大锅饭被端上餐桌,周书记赞道:“怪不得我们的部队总是大胜仗,那么多饭菜只花了那么点的时间就做好了,这要是放在老外的身上,估计就只能够泡好几杯咖啡的吧。”

众人哈哈大笑,周书记又说:“所以我对这次彻底解决东升村,尤其是望月组的贫困问题十分有信心,因为我们的战士们,不管是在战场上,还是在扶贫工作中,我相信,都是战无不胜的!”

“周书记,你今天把我们捧得太高了,要是完不成这个任务,我们岂不是会被打脸?”钟大成笑道。

“钟叔叔,凭着我们中-国人民的智慧,被打脸的一直都是那些傲慢的外国人哦。”王月婷说道,众人纷纷叫好。

吃过午饭,扶贫干部们便匆匆离开了,扶贫干部们走后,老战士们便正式开始了这场特殊的战役。

不管行军也好,打仗也好,都需要一个周密的计划,所以现在,最重要的,是赶紧了解望月组的乡亲们最需要的是什么,他们要从哪里开始入手,去打响这扶贫战场的第一枪。

其实在上一次来望月组考察的时候,大家就已经意识到了,现在乡亲们最迫切需要的,是一个安全而舒适的居住环境,而有很多村民们因为缺乏翻修老房子的资金,至今还住在这些破烂甚至是危险的老屋里。

所以老战士扶贫队决定了,他们在望月组的第一仗,便是要帮助村民们整修房子。

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也是为了让村里的乡亲们相信,扶贫队来到村里扶贫,并不是走过场,而是要给乡亲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让他们明白,这群老战士是真心想要为了改变村子贫困落后的面貌而来的。

扶贫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家庭,每个人都过上美好的生活,所谓“衣食住行”,其中“衣”和“食”,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毕竟,在这个年代,已经很少有说“衣不附体”,与“食不果腹”的情况了,所以最重要,也是最难解决的,还是“住”和“行”这两件事上。

望月组交通状况之恶劣,这群老战士们可以说是已经亲身体验到了,他们也知道,村子里急需一条能够通打车,安全的水泥路,但修路是一个大工程,耗费的财力、人力和物力也是巨大的,更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统筹规划,所以一时之间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帮助乡亲们解决“住”的问题,便成为了扶贫队能在短期内为乡亲们做的一件大实事。

当然了,虽然相比修路来说,房屋的修缮是个小问题,但毕竟这是一个涉及到整个村子一百多户屋子的问题,也是个大工程了,因此必须要先做一个统一和合理的规划,才能做到高效且尽量降低成本。

俗话说,人心齐,万事易,想要开展工作,首先要取得的,便是乡亲们的支持。

字號
缩小
18
放大
背景
目录
设置
客户端

第四十章 扶贫干部的心声

书名:老战士
作者名:梁宇寒
更新时间:2021-05-13 15:01:09

扶贫干部们先是向老战士们介绍了东升村的基本情况,接着介绍了仍存在的一些工作难题,然后便是汇报了这两年来所取得的成绩。

看着村民们不断增长的收入数字,以及不断提升的生活幸福感,和对扶贫干部们超高的满意度,老战士们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其实啊,这两年来的扶贫经历,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乡亲们那迫切改变生活的愿望,他们其实比任何人都想要改变乡村的落后情况,只要我们加以引导,给他们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这乡亲们的动力是可以无限激发的。”扶贫工作组新来的周书记说道。

“对,我的看法呢,是在扶贫工作中,我们应该把乡亲们生活幸福感的提升放到乡村经济发展同样高度的位置,我们发展乡村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过上幸福的生活么?所以,我们不能把所有的精力与目光都只放在产业发展上,而是在我们有能力帮助乡亲们改变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做出相信的努力!”驻村干部莫易航说道。

“我也说一说我自己这两年在村里扶贫的一些经历吧。”扶贫干部谢永华说。

她是个三十多岁的财政局职工,是在另外一个贫困县做扶贫的干部,这一次像她这样特意从别的地方赶来的扶贫干部还有几个,之所之把她们请来和老战士们交流,就是为了能够让老战士们更深刻地了解到扶贫工作,学习其他地方先进的扶贫经验。

“我是前年9月到县财政局工作的,当时局里的驻村工作队还缺一名队员,我听说后便主动要求驻村扶贫。后来经过考核,我便加入扶贫工作队。我到地方后,发现村子大、群众住得散,队员在村里一天走数万步是常事。经过调研,先是把目光瞄准了来料加工这个项目,当然了,我们那里因为交通基础设施完善,进出便利,所以比较适合做来料加工。当然,项目做起来并非一帆风顺,最初我们找的是加工钥匙扣的活,可因为钥匙扣是铁制的,很多留守老人、妇女做起来很是费劲,我们就放弃了。后来,我们又找到一家生产收纳袋的企业,就帮留守村民揽下穿带子的工作。我们会定期从城里运来原材料,一户一户地送上门,等村民做完活后,再挨家挨户收拢运到城里,并通过物流发到厂家。这来来回回的汽油钱都是工作队队员自己出的,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看到来料加工这个项目做得越来越好,乡亲们收入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村民都加入其中,而厂家得知我们这是扶贫项目,也给了我们很多优惠和订单,现在,我们已经在村里开办了一个小型的来料加工厂,不仅仅加工收纳袋,其他的一些更具有技术含量的加工项目也都陆续展开,我们又请来了技术人员,对村里的工人们进行相应的培训,这个产业越做越大,甚至影响到其他村子也来效仿因为加工厂是开在村子里的,这让乡亲们不用外出便能有一份工作,这省掉了一份外出务工的生活成本,也降低了加工成本,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回到了乡村,进了加工厂,对于能回到家乡工作,其实他们都是很乐意的。”谢永华说。

听着谢永华的介绍,老战士们都纷纷点头,表示赞许。

“当然了,扶贫更重要的还是勤走访、解民情,其实我们在村里也没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在一件件细碎的小事中,我们和村民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谢永华说。

“对,常常会有村民拉着我们问,扶贫结束后,帮扶干部还会不会来,他们很担心我们来这里扶贫,只是走一个过场。”扶贫干部陆春秀说:“每当这时,我们总会这样回答:即使有一天工作队撤离了,我们人走心不走,只要大家有需要,我们一直都在。”

听到陆春秀这么说,大家都纷纷鼓起掌来,其实这不仅是扶贫干部们的肺腑之言,更是老战士们对自己暗暗下的决心,只要东升村一天没实现完全脱贫的目标,那他们就会永远在这里待下去,绝不撤退。

其他的扶贫干部们,也都根据自己的扶贫经验和感受做了发言,这些现身说法,让老战士们深受启发,尤其是驻村干部小莫的发扬,让老战士们意识到,其实扶贫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每个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只要紧紧抓住了这一点,从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出发,就能找到自己在扶贫工作中的位置,知道什么是应该做,该怎么做才算是把扶贫工作做好。

这天上午,扶贫干部们和老战士们进行了一场非常有意义的会议,老战士们也把这段日子来各自对扶贫工作的一些看法,设想和扶贫干部们进行了交流,这让扶贫干部们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没想到,这群为祖国献出了一辈子青春,本可以安享晚年的老战士们,对祖国的扶贫工作是如此关心。

“首长们请放心,我们一定不会辜负党和政府,乡亲们,还有您们对我们的期望,东升村的扶贫工作就算再难,我们也一定会把这个硬骨头啃下去,打一场漂亮的扶贫战!”扶贫书记当场表态道。

“也请你们放心,我们这次来到这里,也绝不是走过场,观花灯,我们一定配合你们,打好这场扶贫攻坚战!”邓长河也代表老战士们表态道。

听到老战士们的表态,扶贫干部们也都纷纷鼓起掌来。看着面前这群头发花白的老战士们能下那么大的决心,想到此时全国各地,各阶层正在竭尽全力地向着扶贫攻坚战发起攻击,让这群驻村干部们也增添了更多的信心,相信我国全面脱贫的目标,一定会在更快的将来,早日实现。

开了一个上午的会议,快结束时已是午饭时间,扶贫干部们给老战士们带来了一些粮油米面,盛情难却,老战士们便收下了。

“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们收了你们的东西,你们也要留下来和我们吃一顿饭,那才公平啊。”邓长河对周书记说道。

“好,那我们就留下来尝一尝首长们手艺。”周书记说。

“手艺不敢当,你们也别抱着太大的期望,我们就是想给你们尝一下以前我们在部队的大锅饭而已。”王志毅笑道。

“大锅饭好啊,这辈子又有几个人能吃得到部队里的大锅饭呢?你们说是不是?”周书记笑道,大家都笑了起来。

这顿午饭非常简单,确实是照着部队里的大锅饭煮的,两荤两素,几个灶台同时开火,只要半个多小时,三十多人的饭菜便做好了。

热气腾腾的部队大锅饭被端上餐桌,周书记赞道:“怪不得我们的部队总是大胜仗,那么多饭菜只花了那么点的时间就做好了,这要是放在老外的身上,估计就只能够泡好几杯咖啡的吧。”

众人哈哈大笑,周书记又说:“所以我对这次彻底解决东升村,尤其是望月组的贫困问题十分有信心,因为我们的战士们,不管是在战场上,还是在扶贫工作中,我相信,都是战无不胜的!”

“周书记,你今天把我们捧得太高了,要是完不成这个任务,我们岂不是会被打脸?”钟大成笑道。

“钟叔叔,凭着我们中-国人民的智慧,被打脸的一直都是那些傲慢的外国人哦。”王月婷说道,众人纷纷叫好。

吃过午饭,扶贫干部们便匆匆离开了,扶贫干部们走后,老战士们便正式开始了这场特殊的战役。

不管行军也好,打仗也好,都需要一个周密的计划,所以现在,最重要的,是赶紧了解望月组的乡亲们最需要的是什么,他们要从哪里开始入手,去打响这扶贫战场的第一枪。

其实在上一次来望月组考察的时候,大家就已经意识到了,现在乡亲们最迫切需要的,是一个安全而舒适的居住环境,而有很多村民们因为缺乏翻修老房子的资金,至今还住在这些破烂甚至是危险的老屋里。

所以老战士扶贫队决定了,他们在望月组的第一仗,便是要帮助村民们整修房子。

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也是为了让村里的乡亲们相信,扶贫队来到村里扶贫,并不是走过场,而是要给乡亲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让他们明白,这群老战士是真心想要为了改变村子贫困落后的面貌而来的。

扶贫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家庭,每个人都过上美好的生活,所谓“衣食住行”,其中“衣”和“食”,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毕竟,在这个年代,已经很少有说“衣不附体”,与“食不果腹”的情况了,所以最重要,也是最难解决的,还是“住”和“行”这两件事上。

望月组交通状况之恶劣,这群老战士们可以说是已经亲身体验到了,他们也知道,村子里急需一条能够通打车,安全的水泥路,但修路是一个大工程,耗费的财力、人力和物力也是巨大的,更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统筹规划,所以一时之间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帮助乡亲们解决“住”的问题,便成为了扶贫队能在短期内为乡亲们做的一件大实事。

当然了,虽然相比修路来说,房屋的修缮是个小问题,但毕竟这是一个涉及到整个村子一百多户屋子的问题,也是个大工程了,因此必须要先做一个统一和合理的规划,才能做到高效且尽量降低成本。

俗话说,人心齐,万事易,想要开展工作,首先要取得的,便是乡亲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