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四十二章 改造与修整
虽然听到要帮助大家改造居住环境,村民们都纷纷赞成叫好,但改造工作,也并非一帆风顺。
尤其是当改造工作遇到与自己利益有冲突时,也有少数村民很不乐意,表示了抗拒。
比如,当老战士们要对村子的一些交通路径进行重新规划改造的时候,有些人家违规修建的一些小仓房便成为了应该被清理的对象。
而当扶贫队上门想要劝说这些村民将这些违规的仓房清理掉时,便遇到了阻碍。
在这种时候,讲政策、讲道理是做群众工作最有效的方法。在村民们思想和心理上都没有完全接受,没有完全想通之前,扶贫队是绝不会强行推进的。
扶贫队派出一向擅长做思想工作,心思细腻,善解人意的王志毅前去与这些不理解改造工程的村民们沟通交流。
在王志毅真诚的劝说,以及生动的解释说明下,靠讲透道理、耐心说服,王志毅与这些一时想不通的村民们建立起感情,打开了他们的心结,顺利完成任务。
于是,乡亲们都热情洋溢地在老战士们的带领下,对村子进行了大改造。
大改造工作花了半个月便做好了,“清洁卫生”工作也一样,得到了村民们的理解和支持,很快,村子里便焕然一新。
接下来,便是要对那些危房,破房进行具体的改造了。
马跃本来只打算在村子里住上三五天,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但在看到这场热火朝天的大改造工程时,禁不住迈不动脚步,继续又在村子里待了下去,当年,没办法和邓长河一起继续并肩战斗,现在,能和这群老战友们一起并肩扶贫,也总算弥补了他此生的遗憾。
于是,一直在村子里住了半个月,直到整个大改造工程渐进尾声,而他不得不回到公司主持工作,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老马啊,你回去之后好好想一想,你们公司有什么业务是能够放在这里的。”邓长河说道。
“我明白的,我回去就让几个经理开个会,让他们好好研究一下有什么能与东升村合作的项目,就算我们公司没有,我也一定会找能够为村子提供帮助的企业,让他们过来考察投资。”马跃说。
“听你这么说,我就放心地把你放回去了。”邓长河笑道。
“怎么,老队长,你还真舍得把我放回去啊,我可是要伤心哭鼻子的哦。”马跃也笑道,他们都同时想起了,刚进连队那个十六岁的马跃,当时还是个动不动就哭鼻子的小孩,而在邓长河的培养下,没几年变成了一个敢于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战斗英雄了。
马跃和老战友们挥了挥手,坐上了前来接他回城的商务车,看着车窗外那连绵的群山,弯弯河流,落日的夕阳将这一切青山绿水都笼罩在了一起。
马跃相信,有那么好的河山,那么善良勤劳的百姓们,没有理由,会一直生活在贫困之中。
完成了对望月组村落进行整体改造之后,接着就到了对需要进行修缮的房屋的改造了。
在对村落进行改造的同时,邓长河等人也一边着手房屋修缮的准备工作。
而房屋修缮的计划一定下来,老战士们雷厉风行,说干就干,他们把部队里的优良作风给带到了这个小山村里。
从扶贫队对各家房屋情况的统计,结合乡亲们对是否要对自己的房屋进行“装修”的意愿的结合,老战士扶贫队从这一百户人家中选出了三十户人家,作为第一批的整修名单。
经过大家商量,二十五个人,分成了四个小组,其中三个小组是行动组,也就是负责房屋修缮的“装修队”。
另外,还有一个小组,是后勤组,负责给行动组准备饮食,这后勤组是由三位女军医和方原组成的,余下的二十一人,刚好分成每七人一组的“装修队”。
邓长河是第一“装修队”的队长,他的队员有马小明等人。
王志毅是第二“装修队”的队长,他的队员有工程兵老李等人。
江伟峰是第三“装修队”的队长,他的队员有钟大成等人。
后勤组的组长是马霞,方原则充当了一个通讯员的角色。
用过早餐后,三个“装修队”便向各自的试工目标前进了,邓长河带着队员们来到了村尾的杨根板家。
“哎呀,我都说过啦,我都这把年纪了,能过一天算一天,这房子啊,还是不用修啦。”七十二岁的杨根板说。
“杨大哥,你也知道你才七十二岁啊,还有好几十年的日子要过呢!”邓长河说,因为他和杨根板也就差着十来岁,便以兄长相称。
“就是嘛,生活在乡村,空气好,水源好,又没有什么污染,人人都跟长寿,所以杨大哥啊,你这房子看上去可承受不了十多年了咯。”马跃也在一旁说。
“我,我不是怕太麻烦你们了嘛!如果我再年轻个十岁啊,我就自己干了。”杨根板说,他向来是个不愿意欠人情的人,他也不是没想过把自己这破烂的屋子修好,可惜的是,现在一把年纪,想着把房子彻底修好又要花一笔钱,他便索性放弃了。
“没有没有,我们都是人民子弟兵,人民为我,我为人民,这都是我们应该为您做的!”邓长河说。
众人也一起劝道,看到大家都是一副真诚脸孔,杨根板也终于答应了,便暂时搬出了家,到隔壁家住下,等待房屋装修好了之后再搬回来。
杨根板搬出去后,邓长河便带领着六名队员,一起动手了。
杨根板家的房子和村子里大部分人家的房子一样,都是泥土与木质结合的结构,已经有大几十年的历史了。
由于当初为了节省成本,所以在砌墙的时候用了比较简陋的材料,加上年久失修,此时屋子的墙体上出现了很多裂缝,有的裂缝几乎可以塞进一个拳头。
队员们决定用混凝土先把这些裂缝给补好,便先把家具搬到了别的房间,幸好杨根板家里的家具并不多,只花了小半会儿的功夫便已经把各个房间清理好了。
队员们用水泥和沙子搅和成了混凝土,这些水泥和沙子都是这些天让大货车从镇上运到山路前,再由马跃开来的那辆商务车,一袋一袋,慢慢地运到村子里来的,幸好需要整修的屋子不算多,需要用到混凝土的地方也不多,因此花了一天时间,也就运完了。
为了给商务车加油,他们还特意让大货车也运来了几桶汽油,以方便商务车随时加油。
给漏风的墙体补上混凝土,这些活对邓长河他们这群老战士来说兼职就是家常便饭了,他们在部队的时候,实战也好,演戏也好,这些活儿都不知道干过了多少遍,他们还曾经自我调侃道:“要是哪天从部队里退伍却找不到工作,可以到工地上去当个泥水工,一定不会别那些有着几十年功夫的老建筑工差的。”
帮杨根板家的墙缝补上混泥土,只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接下来,队员们又拿出木材,对杨根板家里的木制结构进行加固修补,做起这些木工活儿来,大家也是轻车熟路,不一会儿就弄好了。
接着,便是要给墙体刷白了,邓长河他们用水调制好了腻子粉,便开始刷墙了,墙刷到一半的时候,杨根板回家来看了看,没想到自己家中“装修”工程的进展是如此的快,高兴地说:“我今晚就可以回家住了啊。”
“杨大哥,我理解你马上想要回家的心情,但是着房子刚刷好,多少还是有些气味的,所以你还是在邻居家多待一两天,等着气味散去了,再回来也不迟啊。”马跃说,杨根板这才恋恋不舍地回到了邻居家。
相比起杨根板家,同样是独居的老大爷陆再友家就简单的多了,王志毅等人来到陆大爷家中,首先便是劝说他把门给装上。
“大爷,虽然您的心情我们都能理解,但这个门呢,还是装上比较好,等我们把门给装上了,你想开就开,想关就关,不是更好么?”王志毅劝说道。
“好吧好吧,既然你们觉得这样好,我相信你们。”陆再友大爷不再坚持。
于是,王志毅等人便用木材给陆大爷打了一个方方正正的门,还装上了锁。
“小王啊,我有个请求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帮个忙?”陆大爷开心地说,看着崭新的手工打造的“门”,他是满心欢喜。
“大爷您说。”王志毅问道。
“那个,你能不能弄点油漆,蓝色的,帮我这个门给上上色啊。”陆大爷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哦,大爷,看不出你还蛮有品味的嘛。”工程兵老李笑道。
“不是我有品味,”陆大爷笑着说:“是我那老婆子有品位,她啊,就喜欢蓝色的东西,那天,她也是说要出去看看蓝天,然后就不见人影了。”陆大爷悠悠地看着蓝天,说道。
众人给大爷那股子深情给感动了,便马上答应了下来,但此时他们身边并没有蓝色的油漆,王志毅便说道:“大爷,过两天我让人到镇上帮你去找蓝色的油漆,到时候再帮你给刷在门上,等大嫂回来了,就能认出家门来。这些天呢,您可以先把门开着。”
“好,好。难得你们想得那么周道。”说到这里,陆大爷的眼眶里已经满是泪花。
这二十多户人家的房屋修缮,花了扶贫队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老战士们每天都起早贪黑,做各种准备工作,在户主方便的时候,才到家里进行作业。
而王月婷、方原和马小明这几个年轻人,跟在老战士们脚后跟,在老战士们完成对房屋的基本修缮后,便紧跟着进来,对房屋进行装饰。
不得不说,年轻人们的审美还是很在线的,他们并没有只顾自己的喜好,而是以老人家的喜好为出发点,终于为大家营造出一个更舒适,更美好的家居环境。
经过村子整天改造与老旧房屋的修整,扶贫队们获得了村民们发自内心的肯定,这么一来,接下来的扶贫工作,便可以越来越容易推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