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四十四章 不忘初心
“小明,你真的让我刮目相看呢。”王月婷笑道。
“哦,是吗?”马小明笑道:“那你说说,我刚来的时候,在你眼里,是什么样子的?”
“嗯,当时的你,一副富家公子的模样,一身的名牌,穿着名牌球鞋,踩在泥地上也是小心翼翼的,虽然脸上满是兴奋,但我想那更多的只是感觉到新鲜,我想当时其实你心里对乡村还是听嫌弃的吧。”王月婷说。
“嗯,对,你说得没错,我从小生活在大城市,又是在国外留的学,可以说,从来都没有来过农村,虽然我父亲和叔叔都是从农村出来的,但我在回国之前都几乎没有回去过,尤其是受到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的影响,让我觉得我们的农村是一个非常落后,人们非常愚昧,没有希望的地方,可以说,我是带着偏见来到这里的。”马小明说。
“看来马跃叔叔让你下乡来,正是看到了你对农村的偏见才做出的明智决定。”王月婷说。
“是的,你真聪明,这都让你想到了。”马小明笑道:“当初叔叔让我跟着一起来,并让我留下来的时候我,我多少是有些不以为然的,我刚来到这里的时候,确实是被这里美丽而神奇的自然景观与梯田给震撼到了,但我仍没有改变对农村落后的偏见,直到我慢慢的与乡亲们打交道,直到我感受到老战士们心中的那些激情,直到我了解到了你的心。”马小明说着,看向王月婷。
“我?”王月婷一愣。
“是的,相比起乡亲们和老战士们给我震撼,你让我感受到了另一种力量。”马小明。
“这,你太夸张了吧。”王月婷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
“不夸张,我从你的身上,看到了我们祖国年轻人的希望,也看到乡村的未来与希望,因为相信,事在人为,人定胜天,党和政府派了千千万万个像你一样的扶贫干部下到乡村最基层,正是因为相信你们拥有着创造奇迹的能力与魄力,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当我们国家达成完全脱贫目标的那一天,会在国际上引发多么强大的震动,月婷,我初中毕业就去了国外,那时候,觉得国内的一切都没有国外好,其实我是想要留在国外的,是叔叔劝我一定要回来,现在我明白他的良苦用心了,因为他看到了,我们的祖国将来一定能骄傲地立足于世界之林,成为全世界所有国家与人民的表率,月婷,你觉得我说得对吗?”马小明问道。
“嗯,你说的这些,也是我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的,其实我以前也想不到这些,自从来到这里参与扶贫工作之后,我有了很多时间去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国家是如此与众不同,为什么,我们能够完成很多外国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我觉得,是因为我们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的传承,有着世界上最庞大,最坚忍不拔的人民,还有一个真心为人民服务,不忘初心的党,带领我们一次次地创造奇迹。”王月婷说。
“嗯,月婷,很感谢你,也很感谢老战士们,乡亲们这段时光让我真正地了解到我的祖国,了解到我们有着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这么一群睿智而坚韧的人民,我回去以后,一定会改掉我身上曾经的浮躁和偏见,努力地像叔叔一样,做更多对社会有益,对人民有益的事情。”马小明说。
“怎么,你要回去了?”王月婷问道。
“是啊,毕竟公司那边国际业务还是很繁忙,我得回去帮忙了,但是你放心,我人虽然不能常驻这里,但我的心会一直留在这里,以后有需要帮助,或是物资的地方,你直接打我的电话就好了,我会竭尽所能,让大家在这场扶贫战中早日凯旋!”马小明说。
“嗯!你放心,一定会的!”王月婷笑道。
第二天,马小明便和大家告别,离开了东升村,短短的两个月时间,一场扶贫,竟让他的思想和心态发生了如此大的转变,大家都倍感欣慰。
而方原,更是对他依依不舍,俩人约好了等下次再相见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地开怀畅饮一番。
这天晚上,老战士们又在小广场和村民代表们开了一场会,这次的议题,便是关于凤鸡养殖的议题。
“老乡们,你们知不知道现在在城里,一只土鸡的价格是多少?尤其是在大城市里,你们可以猜一猜。”邓长河问道。
“二十块?”住在村东头的杨大伯说。
“少了,你是不是没去过城里?”住在村西头的刘二河说,大家哄堂大笑。
“我没去过,你就去过?”杨大伯不服,反问道。
“我当然去过,我不仅去过镇上,还去过县城呢!”刘二河说。
“那你说说,多少钱一只?”杨大伯问。
“起码也要,要三四十块钱一只吧。”刘二河不是很肯定地说。
“我看你们都是土包子!”周嫂说道:“前两年我到城里做过一段时间的保姆,我帮主人家买菜,一只鸡要五六十块呢!”
“哇!”周嫂的这一句“五六十块”,引得村民们一阵哗然,他们可能从来没想到,自己随便养的一只鸡,就能卖那么多钱,禁不住又有些心疼,平时随便杀掉的一只鸡,竟然值那么多钱,那可是他们干一天农活也挣不来的钱啊。
“大家说的这个价格啊,都是好几年前的价格啦,我看啊,咱们村里这些走地鸡,果园鸡,至少一只能卖八十到一百元!”邓长河说道。
“哇!”邓长河的这句“八十到一百元”,又引来了一阵喧哗,村民们这下子坐不住了,纷纷交头接耳,脸上露出无比兴奋的表情,他们是真的没想到,单是一只鸡,就能卖出他们要干好几天活才能赚到的钱。
“那要是我们都养鸡,不养多,一年就养个五百只,那岂不是有四五万块钱?”杨大伯说。
“五百只太少啦,再说了,你不要成本的吗?至少要养一千只!”周嫂说。
“一千只?那就是八万,十万呢?”杨金海也惊讶道。
“老杨,你还想养一千只啊?你追得动那一千只鸡吗?哈哈!”有人嘲笑起来杨金海那微微有些瘸的腿,杨金海撇过脸去,不理他。
“是不是真的啊?”这时,也有人质疑道:“邓首长,要是这鸡养出来了,卖不出去怎么办?我们总不能花了那么多钱,养了那么多鸡,最后自己吃掉吧?”
“那怎么行,生活也不能那么奢侈啊,自己都吃掉,那要损失多少钱啊?”听了这句质疑,立即有村民附和道。
“先不说能不能卖出去吧,买鸡苗也要钱啊,我们个个都穷得叮当响,哪里还有钱买鸡苗?”也有人立即就想到了养凤鸡最关键的第一步,买鸡苗的资金问题。
一时间,整个会场都沸腾起来,从刚开始的兴奋转向了悲观,这鸡还没开始养呢,种种问题便已经浮现出来。
“老乡们安静一下,安静一下!”邓长河只好站起来,压了压手,总算让大家稍微安静了一些。
“大家刚才说的这些问题,其实我们都已经有想过了,关于这个鸡的价格问题,在乡下卖和在城里卖确实是两个价,在乡下卖不值钱,但只要运到了城里,那价格就能翻倍,更何况,村子里这些凤鸡的味道我们都是尝过的,可以说口味绝不输给市面上大部分的土鸡,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大家不用担心我们的凤鸡会没有市场,更不用担心价格的问题。”邓长河说,他刚停顿下来,想要喝一口水,便听到村民们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此时,邓长河在村里已经树立起了很大的威信,他的话,十有七八,村民们都愿意相信。
“然后便是养鸡的问题,我知道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便是购买鸡苗的资金问题,这个问题大家也不用担心,我们打算把养凤鸡作为村子里最大的扶贫项目,所以,是会有一笔扶贫资金投入的,我在这里向大家保证,只要是有人想养凤鸡的,在你的能力范围内,我们会免费提供凤鸡的鸡苗,大家觉得怎么样?”邓长河说。
“好!”人群中有爆发出一阵热烈掌声。
“好,看来大家对养鸡很有积极性,这我就放心啦,接下来,便是具体的养鸡的过程问题。”邓长河说:“这个问题,我们扶贫队经过这段时间的调研,加上向大学教授的请教,我们得出结论,在村子里大规模地养走地鸡是可行的,所以,大家可以放心大胆地养......”
“养是可以养,但我还是担心,要是养大了卖不出去怎么办?你也说了,这鸡要卖到城里才能有个好价钱,可是我们这里交通那么不便,要怎么才能运到城里?运出去,是不是又要花很多的运输费啊?”周嫂发出了一连串的质疑,她毕竟也是在城市里待过,多少算是见过世面的人。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扶贫队也有进行过讨论,我们可以和大家签合同,并向你们保证,等凤鸡养大出栏了,我们将全部收购,收购价格,每只八十元,你们看怎么样?”邓长河说。
“八十元?”“签合同?”众人纷纷说,一听到将会以合同的方式来保障大家的销路,又都纷纷兴奋地鼓起掌来。
“八十元?那,你们岂不是会亏本?”此似乎只有周嫂能够保持冷静的思考,确实,如果市场价在八十到一百元之间,老战士们又以八十元的底价收购,还没有算上其他一些成本,这笔买卖怎么算都是亏的啊。
“不亏不亏,我们本来就是来帮助乡亲们脱贫的嘛,没有亏不亏钱的说法,只要能帮助村里把产业做起来,花多少钱,都是值得的。”邓长河说。
听到有扶贫队的保证,众人一直悬着的心终于如石头落了地,接下来又纷纷向扶贫队提出自己心中关于养凤鸡的疑惑,老战士们也一一向大家做了解答,打消了大家心中的疑虑。
于是,经过了这有一场的交流与动员会,望月组的扶贫工作正式进入到第二个阶段,他们要开始发展产业,给乡亲们增加实质性的收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