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战士更新时间:2021-05-13 15:01:09
释放阅读上一章
老战士

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四十六章 凤鸡养殖

经过项目论证、前期筹备、思想动员,望月组的凤鸡养殖终于开始了。

第一批购买回来的鸡苗,总共八千只,原本村民们大部分都报了名,但是到了实际领鸡苗的时候,却只有一半报名的人来领取。

大部分村民都是一次领个一百只凤鸡鸡苗,打算先试着养一养,看看效果。而对养凤鸡最积极,胆量最大的是周嫂,她一次就领了三百只鸡苗。

“周嫂,你一个人养得过来吗?别因为是看着铮鸡苗都是免费的,领回去都给养死了啊!”有人调侃周嫂道。

“去去去,我就算是自己没饭吃,我也不会饿着它们,你们就等着看好了。”周嫂爽朗地笑道。

见杨金海只领了五十只鸡苗,又有人调侃道:“老杨啊,你就领那么少啊,到时候养大了,吃上几天就没了。”这话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我没养过那么多鸡,先试试看。”杨金海憨厚地笑道,周嫂在一旁说:“没事,到时候你要是养不过来,都交给我,养鸡我有经验啊。”

“我看啊,你们二一添作五得了,这成了一家人,就一起养呗。”有人调侃道,周嫂赶紧说:“去去去,狗嘴吐不出象牙来!”

虽然尽力了,但这八千只鸡苗最后还是剩下了一千多只,扶贫队只好留下来自己养,好在扶贫队有二十多个队员,这平均下来一个人也只要养五十只左右。

最后,总共有三十六户村民领了鸡苗,也就是说,村里还有近六成的村民没有领鸡苗。

扶贫队发放完鸡苗后,便聚在一起开了个会。

“这次鸡苗的发放,还算顺利,不过,仍有一些村民对养殖凤鸡这件事存在着顾虑,所以,这一次决定要养凤鸡的人并不是很多。”邓长河说。

“我有点想不通,这鸡苗是免费发放的,而且养成后我们扶贫队承诺将定价收购,村民们还有什么顾虑呢?”钟大成说道。

“老钟,事情没那么简单,虽然鸡苗是免费领的,看上去是个无本的买卖,可是到了养的环节才是真正考验人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鸡苗是要先培养的吧,这是需要花本钱了吧,等凤鸡被养到可以放养了,那山林地也得搭建吧,虽然花不了多少钱,但也要花时间啊,时间就是成本,有这时间,乡亲们也可以去做别的事啊,所以,村民们有顾虑也很正常。”王志毅说。

“对,其实主要问题还出在思想认识上,虽然大家都养过凤鸡,但都是散养,并没有人大规模地养过,一次养那么多凤鸡,三五百只,到底最后能不能养活,能养活多少,其实大家心里都没谱,所以就算我们和他们签了包购协议,但万一到时候养不活怎么办?因此大部分乡亲对此存在着一定的顾虑是可以理解的,我觉其实大家还是很想养的,只是他们想先看看别人养凤鸡后的效果如何,再做决定吧。”王月婷分析道,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幸好,养一批凤鸡,从培养鸡苗到放养,再到可以出栏,也只是几个月的时间而已,我们自己也要争取把这一千多只凤鸡养好,多积累经验教训,给乡亲们树立起一个样板来,我相信,只要我们这一批凤鸡的养殖取得成功,下一批凤鸡,乡亲们一定会踊跃参与。”邓长河说。

“队长说得对,我们现在啊,就是要好好地把我们这一千多只凤鸡养好,另外,我们也要开始联络将来可能购买凤鸡的买主了,只有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才能把这件事办好,办得漂亮!”王志毅在一旁补充道。

此时,距离扶贫队入驻望月组已经快两个月了,看着凤鸡养殖的项目终于得到启动,老战士们也都倍感鼓舞,因为这是他们为东升村的村民们带来的第一个增收产业项目,只要开好了这个头,相信一定会为东升村带来更多的奇迹。

扶贫队在村里的扶贫工作是同时展开的,除了凤鸡养殖,还有很多事情要办,不过,既然增收是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那么凤鸡养殖业就此成为了扶贫队工作的核心,经过全队讨论,大家特别成立了一个凤鸡养殖工作组,由邓长河亲自担任组长,钟大成和马霞担任副组长,另外还有十名组员,专门负责凤鸡养殖项目的推进。

在鸡苗进山之前,扶贫队便已经组织村民,做好了一些鸡苗初期培育的鸡笼,并分发到各个领取了鸡苗的养殖户手中,别看平日里每家每户都有养鸡,但那和大规模养鸡是有所不同的,每天需要给鸡准备的饲料需要多少,如何保证在合适的时间让鸡进食并且尽快培育出栏,都是有讲究的。

龙教授和张云帆在离开前,利用时间和扶贫队一起研究并写出了一本薄薄的《凤鸡养殖手册》,用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养殖户们能尽快掌握凤鸡养殖技术。

而村里大部分老人的文化水平都不高,有些甚至还是文盲,这些时候,扶贫队的工作人员便会亲自上门,一边讲解一边为养殖户们做示范,让他们尽快地学会养殖技术。

“简而言之呢,就是要在无工业废物和无农药污染地区的林果山或其他山坡上建鸡舍,出壳雏鸡在舍内育雏,脱温鸡放到山坡地散养,这些地方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地面干爽,病原微生物难以生存,易防疫病感染。”龙教授说道。

“白天,把鸡放到林果等山坡地散养,得到自由活动,晒太阳,采食天然饵料,既节约饲料,又能促进生长,羽毛丰满、色泽光亮、肌肉结实,脂肪沉积均匀、肉味鲜美。”张云帆补充道。

众人听了,都点点头以示明白了。

“而在凤鸡养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证凤鸡的存活率,其实这也是凤鸡养殖中非常让人头疼的一个难题。”龙教授说:“所以,你们必须要成立一个专门解决这个难题的小组,努力掌握防疫治病技术,尽可能地保证凤鸡的存活率。”

“明白。”邓长河等人说。

于是,扶贫队里的三位女军医,承担起了这个责任,她们及时转变角色,临时客串起了兽医的角色。

通过对一些家禽养殖手册的学习和研究,在龙教授和张云帆的帮助下,老战士们又为凤鸡养殖户们编写出一本《凤鸡养殖注意事项》手册,尽可能地帮助养殖户们在养鸡的过程中提高凤鸡存活率。

看着鸡笼里的小凤鸡们一天天地飞速长大,听着它们每天“咯咯咯咯”的声音,老战士们一点都不觉得烦躁,反而渐渐地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因为这个声音越响亮,就意味着离凤鸡养殖的成功越近了一步,也越来越让乡亲们看到脱贫的希望!

方原和王月婷也各自领了五十只凤鸡苗,他们分到的用于养鸡的果园也靠在了一起,方原心里非常激动,这也就意味着,以后他每天就都能和王月婷见面了。

给果园清理环境,上围栏的那天,方原特意很快就完成了自己果园的工作,此时王月婷还没清理完果园,方原便拿上工具,来到王月婷的果园里帮忙。

“我帮你用纱网围墙吧。”方原说。

“那辛苦你了。”王月婷笑道。

看到王月婷完全没有客气的意思,方原心里更是笑开了花,因为依照王月婷的性格,她一般是不会轻易接受他人,尤其是男人的帮助的。可现在她一次拒绝都没有便直接接受了方原的帮助,这说明在她心里,已经把方原当做是个亲密的朋友了。

想到这里,方原忍不住心花怒放。

在老战士们和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下,幼小的凤鸡很快便出栏了,而此时,乡亲们也把凤鸡的“家园”给建好了,

“这走地鸡啊,只要自然放养就可以了,让它们在草地或者树林等空地上自由生长,食用的一般是谷、饭、各种菜叶,或者是农家吃剩的饭菜,还有大自然的一些小虫子。”邓长河对大家说。

于是,每家每户,都把自己认养的凤鸡给放进了“家园”里。

这凤鸡的“家园”,其实就是一块块被划分好的山林地,因为地里本来就是果园,种着像荔枝,柑橘一类的果树,因此是具有遮阴的效果,凤鸡生活在里边,不需要特别的为它们弄一个鸡窝,只要是能遮阳挡雨的地方,都可以休息睡眠,说到底,就是把这些凤鸡都当做是野鸡来养了。

既然是被当做了野鸡,那凤鸡就完全不会受到束缚,而是在“家园”里自由自在地生长着,至于凤鸡的食物,大部队也是在“家园”里由它们自己去寻找的。

因为这些果园就像是一片野地一样,不除草,不施肥,所以地上不仅是杂草丛生,而且会有非常多的昆虫,这些昆虫,便成为了凤鸡们最热爱的美食。

村民们隔三差五地也会给凤鸡带来一些特殊的食物,以尽可能地让凤鸡能做到“营养均衡”,而这些食物,都是由龙教授和张云帆一起制定的“食谱”。

就这样,原本应该待在笼子里的肉鸡,被放回归到了大自然,不仅每天都有充足的运动,还能沐浴阳光,经受风雨,只有这种生长在大自然里的凤鸡,肉质才会像野鸡一样鲜美。

老战士和乡亲们当然不会就这样将凤鸡完全放养就不管了,除了让凤鸡保证自由生长之外,他们最需要注意的,便是凤鸡的健康问题。

毕竟,在野外生长,增加了凤鸡患病的风险,所以老战士们又拼命地恶补一些养殖病理知识,并且经常到果园里给凤鸡们做“体检”,终于将凤鸡患病和死亡率降到了最低。

字號
缩小
18
放大
背景
目录
设置
客户端

第四十六章 凤鸡养殖

书名:老战士
作者名:梁宇寒
更新时间:2021-05-13 15:01:09

经过项目论证、前期筹备、思想动员,望月组的凤鸡养殖终于开始了。

第一批购买回来的鸡苗,总共八千只,原本村民们大部分都报了名,但是到了实际领鸡苗的时候,却只有一半报名的人来领取。

大部分村民都是一次领个一百只凤鸡鸡苗,打算先试着养一养,看看效果。而对养凤鸡最积极,胆量最大的是周嫂,她一次就领了三百只鸡苗。

“周嫂,你一个人养得过来吗?别因为是看着铮鸡苗都是免费的,领回去都给养死了啊!”有人调侃周嫂道。

“去去去,我就算是自己没饭吃,我也不会饿着它们,你们就等着看好了。”周嫂爽朗地笑道。

见杨金海只领了五十只鸡苗,又有人调侃道:“老杨啊,你就领那么少啊,到时候养大了,吃上几天就没了。”这话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我没养过那么多鸡,先试试看。”杨金海憨厚地笑道,周嫂在一旁说:“没事,到时候你要是养不过来,都交给我,养鸡我有经验啊。”

“我看啊,你们二一添作五得了,这成了一家人,就一起养呗。”有人调侃道,周嫂赶紧说:“去去去,狗嘴吐不出象牙来!”

虽然尽力了,但这八千只鸡苗最后还是剩下了一千多只,扶贫队只好留下来自己养,好在扶贫队有二十多个队员,这平均下来一个人也只要养五十只左右。

最后,总共有三十六户村民领了鸡苗,也就是说,村里还有近六成的村民没有领鸡苗。

扶贫队发放完鸡苗后,便聚在一起开了个会。

“这次鸡苗的发放,还算顺利,不过,仍有一些村民对养殖凤鸡这件事存在着顾虑,所以,这一次决定要养凤鸡的人并不是很多。”邓长河说。

“我有点想不通,这鸡苗是免费发放的,而且养成后我们扶贫队承诺将定价收购,村民们还有什么顾虑呢?”钟大成说道。

“老钟,事情没那么简单,虽然鸡苗是免费领的,看上去是个无本的买卖,可是到了养的环节才是真正考验人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鸡苗是要先培养的吧,这是需要花本钱了吧,等凤鸡被养到可以放养了,那山林地也得搭建吧,虽然花不了多少钱,但也要花时间啊,时间就是成本,有这时间,乡亲们也可以去做别的事啊,所以,村民们有顾虑也很正常。”王志毅说。

“对,其实主要问题还出在思想认识上,虽然大家都养过凤鸡,但都是散养,并没有人大规模地养过,一次养那么多凤鸡,三五百只,到底最后能不能养活,能养活多少,其实大家心里都没谱,所以就算我们和他们签了包购协议,但万一到时候养不活怎么办?因此大部分乡亲对此存在着一定的顾虑是可以理解的,我觉其实大家还是很想养的,只是他们想先看看别人养凤鸡后的效果如何,再做决定吧。”王月婷分析道,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幸好,养一批凤鸡,从培养鸡苗到放养,再到可以出栏,也只是几个月的时间而已,我们自己也要争取把这一千多只凤鸡养好,多积累经验教训,给乡亲们树立起一个样板来,我相信,只要我们这一批凤鸡的养殖取得成功,下一批凤鸡,乡亲们一定会踊跃参与。”邓长河说。

“队长说得对,我们现在啊,就是要好好地把我们这一千多只凤鸡养好,另外,我们也要开始联络将来可能购买凤鸡的买主了,只有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才能把这件事办好,办得漂亮!”王志毅在一旁补充道。

此时,距离扶贫队入驻望月组已经快两个月了,看着凤鸡养殖的项目终于得到启动,老战士们也都倍感鼓舞,因为这是他们为东升村的村民们带来的第一个增收产业项目,只要开好了这个头,相信一定会为东升村带来更多的奇迹。

扶贫队在村里的扶贫工作是同时展开的,除了凤鸡养殖,还有很多事情要办,不过,既然增收是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那么凤鸡养殖业就此成为了扶贫队工作的核心,经过全队讨论,大家特别成立了一个凤鸡养殖工作组,由邓长河亲自担任组长,钟大成和马霞担任副组长,另外还有十名组员,专门负责凤鸡养殖项目的推进。

在鸡苗进山之前,扶贫队便已经组织村民,做好了一些鸡苗初期培育的鸡笼,并分发到各个领取了鸡苗的养殖户手中,别看平日里每家每户都有养鸡,但那和大规模养鸡是有所不同的,每天需要给鸡准备的饲料需要多少,如何保证在合适的时间让鸡进食并且尽快培育出栏,都是有讲究的。

龙教授和张云帆在离开前,利用时间和扶贫队一起研究并写出了一本薄薄的《凤鸡养殖手册》,用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养殖户们能尽快掌握凤鸡养殖技术。

而村里大部分老人的文化水平都不高,有些甚至还是文盲,这些时候,扶贫队的工作人员便会亲自上门,一边讲解一边为养殖户们做示范,让他们尽快地学会养殖技术。

“简而言之呢,就是要在无工业废物和无农药污染地区的林果山或其他山坡上建鸡舍,出壳雏鸡在舍内育雏,脱温鸡放到山坡地散养,这些地方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地面干爽,病原微生物难以生存,易防疫病感染。”龙教授说道。

“白天,把鸡放到林果等山坡地散养,得到自由活动,晒太阳,采食天然饵料,既节约饲料,又能促进生长,羽毛丰满、色泽光亮、肌肉结实,脂肪沉积均匀、肉味鲜美。”张云帆补充道。

众人听了,都点点头以示明白了。

“而在凤鸡养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证凤鸡的存活率,其实这也是凤鸡养殖中非常让人头疼的一个难题。”龙教授说:“所以,你们必须要成立一个专门解决这个难题的小组,努力掌握防疫治病技术,尽可能地保证凤鸡的存活率。”

“明白。”邓长河等人说。

于是,扶贫队里的三位女军医,承担起了这个责任,她们及时转变角色,临时客串起了兽医的角色。

通过对一些家禽养殖手册的学习和研究,在龙教授和张云帆的帮助下,老战士们又为凤鸡养殖户们编写出一本《凤鸡养殖注意事项》手册,尽可能地帮助养殖户们在养鸡的过程中提高凤鸡存活率。

看着鸡笼里的小凤鸡们一天天地飞速长大,听着它们每天“咯咯咯咯”的声音,老战士们一点都不觉得烦躁,反而渐渐地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因为这个声音越响亮,就意味着离凤鸡养殖的成功越近了一步,也越来越让乡亲们看到脱贫的希望!

方原和王月婷也各自领了五十只凤鸡苗,他们分到的用于养鸡的果园也靠在了一起,方原心里非常激动,这也就意味着,以后他每天就都能和王月婷见面了。

给果园清理环境,上围栏的那天,方原特意很快就完成了自己果园的工作,此时王月婷还没清理完果园,方原便拿上工具,来到王月婷的果园里帮忙。

“我帮你用纱网围墙吧。”方原说。

“那辛苦你了。”王月婷笑道。

看到王月婷完全没有客气的意思,方原心里更是笑开了花,因为依照王月婷的性格,她一般是不会轻易接受他人,尤其是男人的帮助的。可现在她一次拒绝都没有便直接接受了方原的帮助,这说明在她心里,已经把方原当做是个亲密的朋友了。

想到这里,方原忍不住心花怒放。

在老战士们和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下,幼小的凤鸡很快便出栏了,而此时,乡亲们也把凤鸡的“家园”给建好了,

“这走地鸡啊,只要自然放养就可以了,让它们在草地或者树林等空地上自由生长,食用的一般是谷、饭、各种菜叶,或者是农家吃剩的饭菜,还有大自然的一些小虫子。”邓长河对大家说。

于是,每家每户,都把自己认养的凤鸡给放进了“家园”里。

这凤鸡的“家园”,其实就是一块块被划分好的山林地,因为地里本来就是果园,种着像荔枝,柑橘一类的果树,因此是具有遮阴的效果,凤鸡生活在里边,不需要特别的为它们弄一个鸡窝,只要是能遮阳挡雨的地方,都可以休息睡眠,说到底,就是把这些凤鸡都当做是野鸡来养了。

既然是被当做了野鸡,那凤鸡就完全不会受到束缚,而是在“家园”里自由自在地生长着,至于凤鸡的食物,大部队也是在“家园”里由它们自己去寻找的。

因为这些果园就像是一片野地一样,不除草,不施肥,所以地上不仅是杂草丛生,而且会有非常多的昆虫,这些昆虫,便成为了凤鸡们最热爱的美食。

村民们隔三差五地也会给凤鸡带来一些特殊的食物,以尽可能地让凤鸡能做到“营养均衡”,而这些食物,都是由龙教授和张云帆一起制定的“食谱”。

就这样,原本应该待在笼子里的肉鸡,被放回归到了大自然,不仅每天都有充足的运动,还能沐浴阳光,经受风雨,只有这种生长在大自然里的凤鸡,肉质才会像野鸡一样鲜美。

老战士和乡亲们当然不会就这样将凤鸡完全放养就不管了,除了让凤鸡保证自由生长之外,他们最需要注意的,便是凤鸡的健康问题。

毕竟,在野外生长,增加了凤鸡患病的风险,所以老战士们又拼命地恶补一些养殖病理知识,并且经常到果园里给凤鸡们做“体检”,终于将凤鸡患病和死亡率降到了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