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战士更新时间:2021-05-13 15:01:09
释放阅读上一章
老战士

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六十章 永不止步

市里医院的病房里,胡闻明虚弱地躺在了白色的病床上。他缓缓地睁开眼,眼前全是熟悉而亲切的面孔。

邓长河、王志毅等几个扶贫队的老战士站在眼前,王月婷、方原、杨晓阳和马小明等人也站在一旁。

此时大家才从方原口中得知,胡老早已经身患绝症,到了晚期,而他的最后一个心愿,就是留在村子里,在大家的陪伴下,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

“老胡,你这病,怎么不早点说啊?”邓长河沉痛地说道,为自己没能早一点发现战友的病痛而深深自责。

方原哭道:“都是我不好,我早知道胡老的病,可是胡老......”

“这不怪小方,”胡闻明将方原的话打断,说道:“是我让小方不要告诉大家的,怕你们担心,更怕你们不让我加入扶贫队,我这个病啊,是绝症,本来就治不好了,人总有油尽灯枯的一天,但我希望,能在还剩下最后一丝光芒的时候,能让这一道光芒......变得更亮一些......在东升村的这几年里,可以说,是扶贫队信念一直支撑着我要不离走下去,要不然,我可能还撑不到今天......”

说到这里,胡闻明轻轻咳嗽了两声,众人眼里的泪水都在不停地打转,却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向胡老说些什么。

“胡爷爷,你痛不痛?”杨晓阳听到胡闻明咳嗽,趴在床边,关切地问道。

“爷爷不痛,你忘了,爷爷是个军人,军人都是很勇敢的,就像你邓爷爷,王爷爷一样。”胡闻明笑道。

“爷爷,我长大了也要当个军人,我要保护你,让你不要再生病,不,我要做个医生,我要治好你的病,啊,我知道了,我要做个军医,胡爷爷,你等等我,等我长大当了军医,一定会把你的病治好的!”杨晓阳与越说越兴奋,眼里闪着光,好像他马上就能当上军医,马上就能治好胡爷爷的病似的。

“好孩子,你要说话算话啊......”胡闻明的声音渐渐变得越来越微弱,他的眼帘也慢慢地合上了。

“胡爷爷,你睡着啦?那我们就不打扰你休息啦,我回去就会锻炼身体,好好学习,等我十八岁了,就报名参军!”杨晓阳凑近胡闻明的耳朵,悄声说道,仿佛那是他们爷孙俩的秘密似的。

看着眼前的一幕,众人禁不住都湿了眼眶,泪水断线的珍珠般不住地往下掉,王月婷终于忍不住,冲出了病房,方原见状,也跟着冲了出去。

王月婷冲到走廊尽头,跑到了阳台,这才停了下来,但已是泪流满面。

方原追了上来,也停下来,伸出手去,轻抚王月婷的肩膀以示安慰。

“我现在才想起来,当时你说胡老说想要在村里度过最后一段时光,原来是这个意思......”王月婷说着,忍不住又哭了起来。

“对啊,胡老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早就知道自己不久将离开这个世界,但要在最后的时光里,尽可能地燃烧自己,照亮东升村的人们,”方原哽咽道:“他是最勇敢的战士,也是最伟大的战士!”

一个月后,在东升村绵延百里的大山顶峰,一群老战士穿上军装,庄严肃穆地排成整齐的队伍。

“立正!”邓长河大声喊道。

队伍立正。

“稍息!”邓长河喊道。

队伍稍息。

邓长河对大家说:“今天,我们老战士志愿者扶贫队全体队员,在这里,为胡闻明同-志,举行庄严的告别仪式,立正!”

队伍立正,每个人的腰板都挺得向木板一样直。

此时,杨晓阳捧着胡闻明的骨灰盒走了出来,他身后,跟着王月婷,方原和马小明。

邓长河打开了骨灰盒,大家一起上前,将胡老的骨灰洒向大山。

想要和这一片大山融为一体,这是胡闻明在临走前,在病床上向大家提出的最后一个请求。

“敬礼!”邓长河喊道。

众人敬礼。

杨晓阳也向远处的大山敬了一个军礼。

他在心里默默地立下了誓言:胡爷爷,我答应你,等我长大了,也要成为一个和您一样,和邓爷爷、王爷爷一样,最勇敢的战士!

胡闻明去世的这一年,也是扶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距老战士志愿者扶贫队来到东升村之日算起,已经过去整整三年了。

这三年来,在驻村扶贫干部、老战士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东升村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

首先,是产业的壮大,在驻村扶贫干部们的带领下,东升村的乡亲们努力打造起了一个油茶示范基地。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已经完成了250亩的油茶种植,并计划再种植150余亩。

油茶是具有非常高经济价值的作物,光是油茶基地,便使得受益的农户达到83户,其中贫困户占55户。

在油茶、百香果产业的带动下,村民们还种起了罗汉果、钩藤、辣椒,并且发展起了养殖业,养殖了凤鸡、麻鸭、高山黄牛和黑猪等等。

目前,全村共脱贫293户1192人,贫困发生率从51.67%降至0.97%。

有了经济来源,村民们的文明意识也提高了,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上来了。

两年间,村里的泥泞的村道,被一条条水泥硬化道取代;曾经无处安放的白色垃圾,也有了自己的“家”。

为了帮助村民硬化房前屋后的场地,实现路平灯亮村美,扶贫干部们跑了许多部门反映情况,共争取项目资金200多万元、水泥500吨,补齐了村基础设施的一块又一块短板。

目前,东升村已全部实现了村组通公路,村民世代肩挑背扛的日子也一去不返。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我一定会站好最后一班岗,让老乡生活越过越好,让东升村从‘山穷水尽’走到‘柳暗花明’。”驻村扶贫干部周书记说。

而老战士志愿者扶贫队,同样为东升村,尤其是望月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年来,老战士们累计捐款并携手爱心单位筹资40多万元,赠送鸡苗27000只、猪苗300头,帮助东升村形成了凤鸡、野猪等多种特色种养殖产业,实现脱贫239户。

一条柏油路连通了四面八方,一张网络覆盖了各个角落,满山的鸡鸭在欢叫,满树的果实在摇曳......

看到此情此景,村民们幸福地笑了,老战士们也幸福地笑了。

一幅田园牧歌的画卷,正在东升村徐徐拉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建党百年来临之际,老战士志愿者扶贫队并没有打算停下脚步,他们又提出了新的致富计划,制定了新的脱贫目标,并砥砺前行。

这群英勇无畏的老战士,就像是一轮明月,引领着东升村,走向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字號
缩小
18
放大
背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客户端

第六十章 永不止步

书名:老战士
作者名:梁宇寒
更新时间:2021-05-13 15:01:09

市里医院的病房里,胡闻明虚弱地躺在了白色的病床上。他缓缓地睁开眼,眼前全是熟悉而亲切的面孔。

邓长河、王志毅等几个扶贫队的老战士站在眼前,王月婷、方原、杨晓阳和马小明等人也站在一旁。

此时大家才从方原口中得知,胡老早已经身患绝症,到了晚期,而他的最后一个心愿,就是留在村子里,在大家的陪伴下,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

“老胡,你这病,怎么不早点说啊?”邓长河沉痛地说道,为自己没能早一点发现战友的病痛而深深自责。

方原哭道:“都是我不好,我早知道胡老的病,可是胡老......”

“这不怪小方,”胡闻明将方原的话打断,说道:“是我让小方不要告诉大家的,怕你们担心,更怕你们不让我加入扶贫队,我这个病啊,是绝症,本来就治不好了,人总有油尽灯枯的一天,但我希望,能在还剩下最后一丝光芒的时候,能让这一道光芒......变得更亮一些......在东升村的这几年里,可以说,是扶贫队信念一直支撑着我要不离走下去,要不然,我可能还撑不到今天......”

说到这里,胡闻明轻轻咳嗽了两声,众人眼里的泪水都在不停地打转,却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向胡老说些什么。

“胡爷爷,你痛不痛?”杨晓阳听到胡闻明咳嗽,趴在床边,关切地问道。

“爷爷不痛,你忘了,爷爷是个军人,军人都是很勇敢的,就像你邓爷爷,王爷爷一样。”胡闻明笑道。

“爷爷,我长大了也要当个军人,我要保护你,让你不要再生病,不,我要做个医生,我要治好你的病,啊,我知道了,我要做个军医,胡爷爷,你等等我,等我长大当了军医,一定会把你的病治好的!”杨晓阳与越说越兴奋,眼里闪着光,好像他马上就能当上军医,马上就能治好胡爷爷的病似的。

“好孩子,你要说话算话啊......”胡闻明的声音渐渐变得越来越微弱,他的眼帘也慢慢地合上了。

“胡爷爷,你睡着啦?那我们就不打扰你休息啦,我回去就会锻炼身体,好好学习,等我十八岁了,就报名参军!”杨晓阳凑近胡闻明的耳朵,悄声说道,仿佛那是他们爷孙俩的秘密似的。

看着眼前的一幕,众人禁不住都湿了眼眶,泪水断线的珍珠般不住地往下掉,王月婷终于忍不住,冲出了病房,方原见状,也跟着冲了出去。

王月婷冲到走廊尽头,跑到了阳台,这才停了下来,但已是泪流满面。

方原追了上来,也停下来,伸出手去,轻抚王月婷的肩膀以示安慰。

“我现在才想起来,当时你说胡老说想要在村里度过最后一段时光,原来是这个意思......”王月婷说着,忍不住又哭了起来。

“对啊,胡老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早就知道自己不久将离开这个世界,但要在最后的时光里,尽可能地燃烧自己,照亮东升村的人们,”方原哽咽道:“他是最勇敢的战士,也是最伟大的战士!”

一个月后,在东升村绵延百里的大山顶峰,一群老战士穿上军装,庄严肃穆地排成整齐的队伍。

“立正!”邓长河大声喊道。

队伍立正。

“稍息!”邓长河喊道。

队伍稍息。

邓长河对大家说:“今天,我们老战士志愿者扶贫队全体队员,在这里,为胡闻明同-志,举行庄严的告别仪式,立正!”

队伍立正,每个人的腰板都挺得向木板一样直。

此时,杨晓阳捧着胡闻明的骨灰盒走了出来,他身后,跟着王月婷,方原和马小明。

邓长河打开了骨灰盒,大家一起上前,将胡老的骨灰洒向大山。

想要和这一片大山融为一体,这是胡闻明在临走前,在病床上向大家提出的最后一个请求。

“敬礼!”邓长河喊道。

众人敬礼。

杨晓阳也向远处的大山敬了一个军礼。

他在心里默默地立下了誓言:胡爷爷,我答应你,等我长大了,也要成为一个和您一样,和邓爷爷、王爷爷一样,最勇敢的战士!

胡闻明去世的这一年,也是扶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距老战士志愿者扶贫队来到东升村之日算起,已经过去整整三年了。

这三年来,在驻村扶贫干部、老战士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东升村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

首先,是产业的壮大,在驻村扶贫干部们的带领下,东升村的乡亲们努力打造起了一个油茶示范基地。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已经完成了250亩的油茶种植,并计划再种植150余亩。

油茶是具有非常高经济价值的作物,光是油茶基地,便使得受益的农户达到83户,其中贫困户占55户。

在油茶、百香果产业的带动下,村民们还种起了罗汉果、钩藤、辣椒,并且发展起了养殖业,养殖了凤鸡、麻鸭、高山黄牛和黑猪等等。

目前,全村共脱贫293户1192人,贫困发生率从51.67%降至0.97%。

有了经济来源,村民们的文明意识也提高了,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上来了。

两年间,村里的泥泞的村道,被一条条水泥硬化道取代;曾经无处安放的白色垃圾,也有了自己的“家”。

为了帮助村民硬化房前屋后的场地,实现路平灯亮村美,扶贫干部们跑了许多部门反映情况,共争取项目资金200多万元、水泥500吨,补齐了村基础设施的一块又一块短板。

目前,东升村已全部实现了村组通公路,村民世代肩挑背扛的日子也一去不返。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我一定会站好最后一班岗,让老乡生活越过越好,让东升村从‘山穷水尽’走到‘柳暗花明’。”驻村扶贫干部周书记说。

而老战士志愿者扶贫队,同样为东升村,尤其是望月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年来,老战士们累计捐款并携手爱心单位筹资40多万元,赠送鸡苗27000只、猪苗300头,帮助东升村形成了凤鸡、野猪等多种特色种养殖产业,实现脱贫239户。

一条柏油路连通了四面八方,一张网络覆盖了各个角落,满山的鸡鸭在欢叫,满树的果实在摇曳......

看到此情此景,村民们幸福地笑了,老战士们也幸福地笑了。

一幅田园牧歌的画卷,正在东升村徐徐拉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建党百年来临之际,老战士志愿者扶贫队并没有打算停下脚步,他们又提出了新的致富计划,制定了新的脱贫目标,并砥砺前行。

这群英勇无畏的老战士,就像是一轮明月,引领着东升村,走向一个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