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风云更新时间:2021-08-03 22:25:44
释放阅读上一章
大院风云

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一百一十五章 都宜忻更需要爸爸(三)

几天之后,柳生带着组织的指示,第二次向都宜忻进发,路过成团水灵村时,决定顺便回熊家大院看看。谢天谢地,妻子胡秀芝已经提前顺利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母亲亲自给女儿取的名字,叫立文。看来,她的祖母眼见着好胜的爸爸不能好好读书光宗耀祖,要将光耀熊家门庭的重任寄托到她这个未来的女文曲星身上了。

母女平安,柳生安然地继续上路了。

柳生与交通员化装成收山货的小商贩,徒步从成团经土博山㟖,再次拐到宜山三岔,打听清楚都宜忻地区的情况后,为绕开敌人的封锁线,决定舍近求远,绕道前行。

“前面敌人封锁得紧,我们恐怕要绕远道走,这样安全一些,估计得兜个大圈圈才能到,累点不怕吧?”柳生给交通员打气。

“首长都不怕,我更加不怕呢!”交通员常年在四处奔跑,什么苦都吃过,什么累都受过,心里时刻准备着。

柳生与交通员在大石山区崎岖的羊肠小路上东躲西藏,兜兜转转走了五六天,终于辗转到达了都安的拉烈、百旺一带,并打听到了在这里搞武装斗争的三六支队长覃宝贵同志。覃宝贵挽留柳生在三六支队休息两天,请他吃玉米稀饭,这大石山区不像柳江地区,基本不产大米,满山的石头窝窝只能种些耐旱的玉米棒子,产量又少,当地的老百姓一年倒有半年闹饥荒,苦得日子没法过。覃宝贵带领的游击队,在这里生活十分清苦,平常连玉米糊糊都吃不饱,吃大米饭更是一种奢望。

“没想到,同志们在这么艰苦的环境里,还有这么顽强的斗志,真是了不起!”喝着难以下咽的玉米糊糊,柳生感慨地夸赞道。

“在这里打游击,最大的好处就是,到处有石山窝窝作掩护,活动起来很方便,敌人不容易找得到。不利的因素就是条件太艰苦,经常吃不饱肚子。”覃宝贵嘿嘿一笑,“刚来的时候是有点难熬,不过现在都已经习惯了。”

两天之后,覃宝贵和交通员一起,亲自护送柳生安全到达了目的地凤凰山游击队驻地马泗村。

“老梧、老莫,你看我给你带谁来了?”还未进营房大门,覃宝贵便扯着喉咙大声喊了起来。

“老覃,这么高兴,是谁来呀?”一位戴眼镜的游击队干部从屋里迎出来。看上去斯斯文文的,倒更像个意气风发的书生。

“老熊——”

“老迫——”

两人一见,几乎同时惊叫起来,然后大步上前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柳生称呼的“老迫”就是去年在熊家大院参加代号“昆仑山”干部培训班的莫大白同志。

自从培训班结束之后,学员们各自奔赴自己的战斗岗位,基本再无联系,现在终于在根据地不期而遇再次重逢,感到特别的亲切和激动。

莫大白紧紧盯着柳生看,眼前这个个子高大的年轻人,高高的额头,浓眉大眼,目光炯炯,瘦削的脸膛透着刚毅的神色,一张阔嘴棱角分明,一开口却是难以拒绝的满腔激情。对,还是记忆中一年前的那副热忱模样。

“一点都没有变嘛——噢不对,比以前更精神了,哈哈哈!”莫大白使劲摇着柳生的手臂。

“你老迫也是嘛,越打越威风!”柳生回敬道。

两个人并肩在营房里转着,共聚昔日情谊。

“对了老迫,老梧呢,听说他也在你这里,怎么不出来接我?老朋友来了他不欢迎么?”柳生开着玩笑问莫大白。

“真不凑巧,老梧正好有任务,昨天带着队伍出去了,估计得过几天才能回来。”

“老熊,不对,就该叫廖明同志,欢迎你的到来。上个月就听老赵同志说要派你来,我就数着日子盼了,可是左等右等见不到你的人。嗨,我还以为你嫌弃我们这里的玉米糊糊,怕吃不习惯,改变主意不肯来了呢!”

“哪能啊,这不路上出了一些状况,耽搁了一些日子,走了几次才绕道过来的。真不瞒你说,我可是‘归心似箭’啊!”

“辛苦辛苦,一路上吃了不少的苦吧?”莫大白关心地问道。

“幸亏交通员很机灵。把一路的情况打听得清清楚楚的,算是有惊无险,嘿嘿!”

“这就好。对了,你来都宜忻可要做好准备,这里条件很艰苦,可比不得你们柳江,更比不得你熊家大院噢——哎,说真的,我到现在还想着在你家开会那时的生活,伯妈做的板鸭可好吃了,想起来就流口水,什么时候能再次吃得到,那就爽啰!”老战友重逢,莫大白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吃板鸭还不容易,等这边与柳江打通了,分分钟的事情,先馋着吧你。”

柳生知道,莫大白是个直性子,坦率实诚,心无芥蒂,说起话来从不遮掩,他就喜欢这样的性格。

“唔,真香——”

“老迫,别只管翻那些陈谷子烂芝麻了,给我们整两碗玉米糊糊上来先,走了一天的路,人都饿得肚皮贴着后龙骨了。”

“对对对,上玉米糊糊,你看这一高兴就只顾说话,差点忘了你还饿着肚子。”莫大白一拍脑袋,才想起柳生他们走了一整天还没吃饭呢。

莫大白扯开喉咙招呼一旁的同志:“交代伙房老韦,赶快整一盆玉米糊糊上来,为柳生同志接风!”

喝着玉米糊糊的当口,莫大白向柳生介绍了都宜忻游击区的武装斗争情况,特别是三六暴动以来的形势变化。

“我们用一个小小的‘狗肉计’搞掉了敌人的特编队,一下子缴获三十多条枪,还有几千发子弹,真是痛快!”莫大白说起前些日子发动的那次武装暴动来,眉飞色舞意气风发,仿佛战斗才刚刚发生。

柳生来到游击队之后,接下来的战斗更加精彩不断。

国民党都安县长亲率保安队和地方自卫队五百多人,兵分三路前来“围剿”游击队。

从四月初到四月中旬,不仅“围剿”没有成功,反而连吃败仗,“地盘”尽失。

气急败坏的国民党省政府为了找只替罪羊,以“围剿不力动摇军心”的“罪名”下令对县长“撤职查办”。

自此,都宜忻地区武装革命正式从秘密走向公开,短短一个月内,国民党多个乡级政权被接连摧毁。

“我们再也不用躲躲藏藏,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与敌人开展公开斗争了,在这里,一切革命工作都不再是秘密。我也真切地感觉到,这里的战斗的确更需要自己的参与。”柳生按奈不住心中的喜悦,在给妻子胡秀芝的信中坦然地写道。

字號
缩小
18
放大
背景
目录
设置
客户端

第一百一十五章 都宜忻更需要爸爸(三)

书名:大院风云
作者名:辰子
更新时间:2021-08-03 22:25:44

几天之后,柳生带着组织的指示,第二次向都宜忻进发,路过成团水灵村时,决定顺便回熊家大院看看。谢天谢地,妻子胡秀芝已经提前顺利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母亲亲自给女儿取的名字,叫立文。看来,她的祖母眼见着好胜的爸爸不能好好读书光宗耀祖,要将光耀熊家门庭的重任寄托到她这个未来的女文曲星身上了。

母女平安,柳生安然地继续上路了。

柳生与交通员化装成收山货的小商贩,徒步从成团经土博山㟖,再次拐到宜山三岔,打听清楚都宜忻地区的情况后,为绕开敌人的封锁线,决定舍近求远,绕道前行。

“前面敌人封锁得紧,我们恐怕要绕远道走,这样安全一些,估计得兜个大圈圈才能到,累点不怕吧?”柳生给交通员打气。

“首长都不怕,我更加不怕呢!”交通员常年在四处奔跑,什么苦都吃过,什么累都受过,心里时刻准备着。

柳生与交通员在大石山区崎岖的羊肠小路上东躲西藏,兜兜转转走了五六天,终于辗转到达了都安的拉烈、百旺一带,并打听到了在这里搞武装斗争的三六支队长覃宝贵同志。覃宝贵挽留柳生在三六支队休息两天,请他吃玉米稀饭,这大石山区不像柳江地区,基本不产大米,满山的石头窝窝只能种些耐旱的玉米棒子,产量又少,当地的老百姓一年倒有半年闹饥荒,苦得日子没法过。覃宝贵带领的游击队,在这里生活十分清苦,平常连玉米糊糊都吃不饱,吃大米饭更是一种奢望。

“没想到,同志们在这么艰苦的环境里,还有这么顽强的斗志,真是了不起!”喝着难以下咽的玉米糊糊,柳生感慨地夸赞道。

“在这里打游击,最大的好处就是,到处有石山窝窝作掩护,活动起来很方便,敌人不容易找得到。不利的因素就是条件太艰苦,经常吃不饱肚子。”覃宝贵嘿嘿一笑,“刚来的时候是有点难熬,不过现在都已经习惯了。”

两天之后,覃宝贵和交通员一起,亲自护送柳生安全到达了目的地凤凰山游击队驻地马泗村。

“老梧、老莫,你看我给你带谁来了?”还未进营房大门,覃宝贵便扯着喉咙大声喊了起来。

“老覃,这么高兴,是谁来呀?”一位戴眼镜的游击队干部从屋里迎出来。看上去斯斯文文的,倒更像个意气风发的书生。

“老熊——”

“老迫——”

两人一见,几乎同时惊叫起来,然后大步上前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柳生称呼的“老迫”就是去年在熊家大院参加代号“昆仑山”干部培训班的莫大白同志。

自从培训班结束之后,学员们各自奔赴自己的战斗岗位,基本再无联系,现在终于在根据地不期而遇再次重逢,感到特别的亲切和激动。

莫大白紧紧盯着柳生看,眼前这个个子高大的年轻人,高高的额头,浓眉大眼,目光炯炯,瘦削的脸膛透着刚毅的神色,一张阔嘴棱角分明,一开口却是难以拒绝的满腔激情。对,还是记忆中一年前的那副热忱模样。

“一点都没有变嘛——噢不对,比以前更精神了,哈哈哈!”莫大白使劲摇着柳生的手臂。

“你老迫也是嘛,越打越威风!”柳生回敬道。

两个人并肩在营房里转着,共聚昔日情谊。

“对了老迫,老梧呢,听说他也在你这里,怎么不出来接我?老朋友来了他不欢迎么?”柳生开着玩笑问莫大白。

“真不凑巧,老梧正好有任务,昨天带着队伍出去了,估计得过几天才能回来。”

“老熊,不对,就该叫廖明同志,欢迎你的到来。上个月就听老赵同志说要派你来,我就数着日子盼了,可是左等右等见不到你的人。嗨,我还以为你嫌弃我们这里的玉米糊糊,怕吃不习惯,改变主意不肯来了呢!”

“哪能啊,这不路上出了一些状况,耽搁了一些日子,走了几次才绕道过来的。真不瞒你说,我可是‘归心似箭’啊!”

“辛苦辛苦,一路上吃了不少的苦吧?”莫大白关心地问道。

“幸亏交通员很机灵。把一路的情况打听得清清楚楚的,算是有惊无险,嘿嘿!”

“这就好。对了,你来都宜忻可要做好准备,这里条件很艰苦,可比不得你们柳江,更比不得你熊家大院噢——哎,说真的,我到现在还想着在你家开会那时的生活,伯妈做的板鸭可好吃了,想起来就流口水,什么时候能再次吃得到,那就爽啰!”老战友重逢,莫大白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吃板鸭还不容易,等这边与柳江打通了,分分钟的事情,先馋着吧你。”

柳生知道,莫大白是个直性子,坦率实诚,心无芥蒂,说起话来从不遮掩,他就喜欢这样的性格。

“唔,真香——”

“老迫,别只管翻那些陈谷子烂芝麻了,给我们整两碗玉米糊糊上来先,走了一天的路,人都饿得肚皮贴着后龙骨了。”

“对对对,上玉米糊糊,你看这一高兴就只顾说话,差点忘了你还饿着肚子。”莫大白一拍脑袋,才想起柳生他们走了一整天还没吃饭呢。

莫大白扯开喉咙招呼一旁的同志:“交代伙房老韦,赶快整一盆玉米糊糊上来,为柳生同志接风!”

喝着玉米糊糊的当口,莫大白向柳生介绍了都宜忻游击区的武装斗争情况,特别是三六暴动以来的形势变化。

“我们用一个小小的‘狗肉计’搞掉了敌人的特编队,一下子缴获三十多条枪,还有几千发子弹,真是痛快!”莫大白说起前些日子发动的那次武装暴动来,眉飞色舞意气风发,仿佛战斗才刚刚发生。

柳生来到游击队之后,接下来的战斗更加精彩不断。

国民党都安县长亲率保安队和地方自卫队五百多人,兵分三路前来“围剿”游击队。

从四月初到四月中旬,不仅“围剿”没有成功,反而连吃败仗,“地盘”尽失。

气急败坏的国民党省政府为了找只替罪羊,以“围剿不力动摇军心”的“罪名”下令对县长“撤职查办”。

自此,都宜忻地区武装革命正式从秘密走向公开,短短一个月内,国民党多个乡级政权被接连摧毁。

“我们再也不用躲躲藏藏,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与敌人开展公开斗争了,在这里,一切革命工作都不再是秘密。我也真切地感觉到,这里的战斗的确更需要自己的参与。”柳生按奈不住心中的喜悦,在给妻子胡秀芝的信中坦然地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