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五十六章 神农架的酒文化
“咕噜噜......”楚梦瑶的肚子传出不雅声音,她突然觉得自己饿得前胸贴后背。
何鑫望着她,皱着眉头问道:“你没吃早餐吗?”
“喝了一碗红糖煮蛋......”她感觉自己脸像是烧起来一样,应该已经红得发紫了吧。“我怕晕车呕吐......”
“早说呀!”何鑫递给对方一袋三角形的巧克力。
楚梦瑶没怎么犹豫地接了过来,剥开包装袋,立马啃了一口,评价道:“味道真不错!”
“待会就辛苦小楚同志陪我们一块儿赴宴了。”何教授往回走,经过她时,突然说道。
“诶?”楚梦瑶满脑子问号,脱口而出道:“我可以吗?不会不方便吗?”
冯主任这时候也跟了上来,一针见血地说道:“就是有你在才好啊,你酒精过敏。”
这么一说,楚梦瑶心领神会。下谷坪的全称是下谷坪土家乡,大概也是整个神农架林区酒风最彪悍的地方。她还记得之前在SPA中医芳疗馆里何教授说过,何鑫被当地人灌醉了。
难道说,那时候事情办砸了,他们今天准备带着自己去找回场子?毕竟,神农架的酒文化里有一条,对于真正不能喝酒的客人,主人绝对不劝酒。
奇怪的是,何鑫的车在半路停下来,何教授和冯主任下了车,上了另外一辆小轿车,扬长而去。
“诶?鑫哥,这是怎么回事?”楚梦瑶只好问何鑫。
他笑着回答道:“就我们两个人去赴宴。你酒精过敏,我要开车,谁都不会被劝酒了,完美!”
楚梦瑶被这番话给惊到了,居然还不能有这样的操作?她回想起书上看到的神农架历史,琢磨着这里的酒文化到底有多么厉害,能让何家如此忌惮。
神农架被命名为皇界长达十四年,一七零五年秋,庐陵王李显回长安复辟,夺回帝位之后,便大赦天下,特免神农架皇界之内三年租赋,并将年号定为“神龙元年”。可想而知,在流放神农架的这段日子,对他的影响有多大。
至于描写李显流放的生活,无论是历史文献还是野史,多是艰苦卓绝的。其实想来怎么可能那么辛苦呢,无非是相较于在帝都长安而言。
毕竟要在在神农架范围内的千里房州,想要营造起荒凉中的繁华,也需要一定时间。李显在这里经营数年后,必定是奢华舒适的。这一点,从房州遗留的古建筑、街道和民众口口相传的事迹可见一斑。
神农架在地理上紧邻汉中,连荆山,又有庐陵王李显发配房州,故在文化上受到中原文化、汉文化、楚文化和大唐文化的洗礼。地缘关系和山地生活的特性使然,神农架文化亦受巴文化的浸润,所以也有巴人巫文化的趋向。
庐陵王时代的房州,山中都城是一派帝王气息,歌舞升平,醉生梦死。
李显给神农架带来了大唐帝国丰富的文化和帝都长安的皇宫习俗,自此大唐文化对山中小城激励的冲击,波及至整个神农架及周边地区。
正因为如此,时至今日,在神农架这片古老的原始森林中,不论是居于山林中耕种为生的山民,还是生活在山中小镇的市民,遵循千年以来庐陵王传授的大唐饮酒习俗,尤其是在他们庆典和待客的盛宴上,行唐朝宫廷酒规成为必备的礼节。至今可考并仍在神农架盛行的大唐酒规,就有三百六十多种,对于研究唐朝文化十分有价值。
李显同时还带来唐朝宫廷皇酒的酿造方法。在神农架北部地区,也仍然在酿造唐朝时代的皇酒,那就是李白在长安时期曾经畅饮的酒。据说,皇酒就是陕西黄酒的一种。
神农架人嗜酒,以黄酒为最,直至明朝引进玉米种植以后,才有了苞谷酒。
苞谷酒因为够烈、够猛、够醇,逐渐取代了黄酒。
“到了,我们下车。不用紧张,到时候我介绍你来,就说你是我朋友顺道过来玩的。”何鑫像是对口供一样,事先说明。
楚梦瑶点头答应下来,双手紧紧握拳,垂在身体两侧。说不紧张那是假的,她可是第一次面对这种场景,完全不知所措。
何鑫领着她进入了一栋漂亮的五层小洋楼,刚一进门,一位穿着短袖真丝衬衫的中年男子,笑眯眯地端出两杯黄酒,热情地大声招呼道:“贵客临门,请喝茶。”
“这是我朋友,顺路过来玩的,她酒精过敏。我等会还要开车,我们就浅尝即止吧。”说完,他端起酒杯,舔了一口,还给对方。
不需要对方吩咐,楚梦瑶也照做了。她听说过类似的习俗,是一位土家族的姑娘告诉她的。
土家族山寨里,有些地方客人登门,主人会端出一大杯自酿酒,说请喝茶。这种以酒代茶的方式,称之为“喝冷酒”。给客人喝“冷酒”,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表示主人待客热情,另一方面是向客人表示主家的富裕。
客人要是接过“冷酒”一饮而尽,主人才觉得客人识大体,会很高兴;若是客人不能饮酒,应该事先向主人说明白,即便如此,客人还是得把酒碗放在嘴边浅浅地尝一下,用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
喝过“冷酒”之后,主人马上喊何鑫和楚梦瑶入座,为他们泡上热茶,并勇于压在桌子四角的果盘一起端了上桌。
据楚梦瑶观察,这里的座席是上席为尊,下席仅次,侧为陪席。
宴席先上了九盘凉菜,然后又接着上了十二道热菜,后面断断续续又上了甜汤和咸汤各两种。上的菜品越多,似乎越能表明主人家境殷实和待客热忱。
“酒宴上,大家喝的第一杯酒叫‘门杯’,敬客人叫‘敬杯’。待会他们会拿着门杯来敬酒,你学着我,尝一口就行。你可别吐了,到时候拿纸巾包着吐出来就行了。”何鑫凑近楚梦瑶小声对她吩咐道。
这时候,他们两人的手机同时亮屏,出现了微信的标志,却没有显示内容。
打开一看,楚梦瑶收到冯主任的消息:【小楚啊,席间谈生意的时候,要是小何拿不准,你就打字给我,何教授在我身边坐镇呢。】
她倒吸一口凉气,妈耶,这是搞什么啊,高级传声筒?她抬起头往何鑫那边瞄了一眼,对方正好也看着她。
何鑫将手机递给她看,他的手机是防窥屏手机壳,比楚梦瑶手机的防窥屏贴膜高级多了。要不是主动给对方看的话,从一旁是看不到手机显示的内容。
【我请冯主任找小楚同志与我联系,拿不准的事情尽快通知我。】这条消息的联系人,备注是“父亲”。
“小何啊,这次你来,咱们一定要把事情谈妥了。”主人身边跟着两名陪客,大家都端着自己的门杯走上前。
陪客先干为敬,然后又拿了干净的杯子递给楚梦瑶,解释道:“咱们这里的敬酒方法,本来是必须喝了自己的门杯,将空杯敬给客人,再斟上酒由客人喝。不过现在疫情期间,一起吃饭不能超过十个人了。咱们落实好防疫政策,公筷公碗,各自的酒杯。见谅见谅。”
“应该的,您言重了。我酒精过敏,还请您多多包涵。”楚梦瑶接过酒杯,浅尝一口,便不再动了。
她猜测这样先喝干酒再将空杯敬上,应该是唐朝宫廷上的酒习,寓意是表明“我先喝了,杯子和酒无毒”。
这位热情的主人,“冷酒”用的是香喷喷的蜂蜜煨苞谷酒,正席上用的是蜂蜜酿的黄酒。
接下来,没人再来给楚梦瑶敬酒了。她一边观察地道的神农架酒文化,一边作为何家父子的中间人,不断地发消息和传递消息。
她听着大家说的行酒术语,揣测出来大致的意思。
比如客人喝完主人和陪客敬的杯中酒,斟酒满杯还给对方叫“还杯”或“回杯”;给对面或斜对面坐的客人敬酒叫“对面笑”;主人先喝一杯,然后依座次顺序轮转叫“转杯”;不在席的主人向客人敬酒叫“斟杯”;乘别人不注意将自己杯中的酒倒入他人的杯中叫“跑杯”;大家一齐给一个人敬酒叫“放排场”;席上一部分人给一个人敬酒叫“凑热闹”;给客人敬酒时,再把他的门杯填满叫“添财”;由一个人发起将门杯和别人的敬杯依次往下传叫“赶麻雀”;隔一个人敬酒叫“跳杯”;客人不及时还杯,另外一个人再给他敬个酒叫“催杯”;面前没有门杯,别人敬一杯酒叫“填空”;几个人约好同时和另一个人一起喝杯酒叫“抬杯”;如果自己的门杯已经敬出去,用别人的酒杯敬酒叫“借杯”;如果是关系密切的朋友或亲属不会饮酒,别人帮他喝一杯叫“代杯”;给同位敬酒叫“左右杯”或“同凳杯”;给另一方紧挨着坐的敬酒叫“转弯抹角杯”;主人家按辈分排列给客人敬酒叫“下楼梯”;按年龄排列敬酒叫“上楼梯”;在敬酒前要“叫杯”,喝完酒后要“亮杯”,否则要“罚杯”。没喝完或离座,什么滴酒罚三杯,抬屁股罚三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