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四季更新时间:2024-07-14 09:13:30
释放阅读上一章
山城四季

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14章

张飞

对于肖萤来说,这场聚会实在是过于奇幻了。

她在这里碰见了两个完全没想到会碰见的人。

先说蒋夜。蒋夜也是永安人?这真是太让她意外了。她因为在北京上大学和工作,确实五年没有参加过这种活动了,但是在此之前,她是参加过这种聚会的,如果蒋夜一家也是永安出来的三峡移民,为什么肖萤之前聚会上从来没有碰见过他们?

肖萤直接把这个疑问问出了口。

胡桂兰笑道:“我们家是这两年才参加活动的,之前从来没有参加过。”

原来是这样。

肖萤又看向陈悉知。

正如舅舅之前在街上偶遇陈悉知后回来说的,他变化实在太大了。

要不是陈悉知主动自我介绍,肖萤觉得,即便陈悉知站在她的面前,她也是认不出来的。

除了五官变化身高变化之类成长的正常变化之外,陈悉知最大的变化是气质,虽然都是戴着眼镜,但是小时候戴着眼镜显得内向,虽然看着很好学生但是有点些微的呆气,加上穿着朴素,所以整体看起来就是一个寒门学霸的模样。而现在,戴着金丝框眼镜,呆气是一点都没有了,只有一种睿智的感觉,穿的衣服看起来品质上佳,增加了一种风度翩翩的斯文气质。

过了一小会儿,肖萤起伏的情绪平静下来,她没有和陈悉知握手,她只是微笑着客套:“好久不见啦。”

陈悉知收回手,笑道:“是好久不见了,得有十来年了吧。”

肖萤:“有十来年了。”

陈悉知:“那会儿你才小学五年级,才这么高。”他在自己胸口位置比划了一下。

又看看肖萤,“现在都这么高了。”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肖萤身高140厘米,现在165厘米。

毕竟是聚会,大家吵吵嚷嚷的,很快又有人找陈悉知说话,也有人找肖萤说话,两人的对话就这么结束了。

聚会结束的时候,有人非常热情地要送陈悉知回酒店,所以两人也没有机会再说话。

不过聚会结束的时候,肖萤和蒋夜、向红、胡桂兰站在路边说了一会儿话。

胡桂兰跟肖萤简单说了说他们家的情况。当年,永安古城的居民外迁的时候,一部分人是通过投亲靠友自行安置的,因为蒋夜的外公外婆是山城的人,所以他们家就直接来到了山城。

相较于迁徙去了很远地方的老乡,他们家迁徙的距离比较近,生活方式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胡桂兰:“一转眼,我们家来到山城都十年了。”

向红:“是啊,时间过得可真快。”

不知道为什么,肖萤感觉,在说起这话的时候,胡桂兰和向红的脸上都流露出了一种黯然的表情,但是这种表情没有停留太久。

肖萤:“来到山城,就开了面馆吗?”

胡桂兰:“不是,之前开过杂货店,批发各种小商品在店里卖,后来又做过调料批发生意,主要卖辣椒花椒,一些开面馆的人喜欢来我们店里买调料,熟了以后就跟我们说了些开面馆的事情,我们觉得开面馆收益好些,就开始交学费跟人学做面条,后来就开面馆了。”

肖萤:“真是挺不容易的。”

胡桂兰:“是啊,可不容易了,做事情哪有容易的,尤其是从零开始的时候。不过你们迁去外地,从零开始的时候,肯定更是不容易。”

肖萤笑了笑,“现在你们苦尽甘来,我看面馆生意那么好。”

胡桂兰笑道:“你要想吃,只要蒋夜在店里,我随时让他给你送。”

肖萤不是傻子,在仓库那一片待了一阵子之后,自然就意识到,蒋夜哪里会给人送外卖,那两天给她送,纯属是专门给她送的。

肖萤觉得,可能是胡桂兰从她手里买了又便宜又好的消毒碗柜之后,对她怀有善意,所以勒令蒋夜给她送面条。蒋夜呢,属于是无法反抗奶奶的命令,被迫同意这么干。

肖萤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当然是不会再麻烦他们送了,要吃就走过去吃。

寒暄了一会儿,大家便各自回去,肖萤手里还剩一些海报,就在这一片转了转,找到合适位置,便将海报贴完了。

肖成功和肖美云各自还有事,肖萤便不等他们了,自己回去。

路过一家餐厅,看见供着关公,红彤彤的很是显眼。肖萤一直不知道,为何餐厅都喜欢供关公,倒也好奇问过别人,据说是因为饭店用刀,而关二爷是用刀的祖师爷,所以可以庇佑和招财。

想着想着,肖萤就想起关公的结拜兄弟张飞。

在老家那一带,有个县城名叫云阳,云阳有一座很有名的张飞庙,在肖萤很小的时候,外婆便常常给她讲关于张飞庙的传说。

据说是三国时期,张飞驻守阆中,被歹人所害,身首异处。那歹人得逞后,非常惊慌失措,便把头抱出门外,抛到了嘉陵江之中(另一说是歹人拿着首级准备去投奔东吴,路过云阳,首级意外落入江中)。

张飞的头顺着江水东流,从阆中一路漂流到了云阳。

在云阳南岸的山坡上,住着一个老渔翁,一天,他背着渔网,来到铜锣渡口的铜钱包,撒网捕鱼,可是一无所获。

这时候,老渔翁又累又饿,就去江边岩洞休息,没多会儿就眯过去了,半梦半醒之间,听见有人对他说:“老兄,明天天亮之时,你一定要到铜钱包来撒网,张王爷要来云阳,你网到一个人头之后,千万不要扔了,要好生安葬在这飞凤山的瀑布旁边。”

老渔翁半信半疑,却是照做了。第二天天刚亮,便到铜钱包撒网,果然网到了一个人头,络腮胡子仿佛钢针,就和传闻中的张飞一样。

于是老渔翁就按照梦中指示,到那飞凤山瀑布边挖掘,谁知却挖出了金银,老渔翁就用这些金银修建了一个庙宇,供奉的就是张飞的头颅。

这个传说,在老家一带流传多年,虽然故事传来传去总有些出入,但是大致版本就是这个意思。

近两千年来,张飞庙在当地,香火极旺。每年的农历八月二十八,是张飞的生日,方圆百里的人都会在庙里为张王菩萨庆生,可以说是人山人海、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还有川剧演员脸上浓墨重彩地表演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要多热闹有多热闹。

外婆告诉肖萤,过去的三峡,江中有险滩、水下有礁石、江面上还有狂风大浪,有人要坐船出行之前,常会来拜拜张王爷,水路上遇到险情,也常常呼喊“张王爷来救!”多有化险为夷的作用。虽然无法判断这化险为夷是否真是张王爷显灵,但是大家都相信忠肝义胆的张王爷就是会帮忙。

在三峡一带,张飞就是普度众生的神。

老人们从小就告诉小孩子们,绝对不可对神灵不敬。据说在清朝康熙年间,河道总督张鹏翮乘船回家省亲,途经张飞庙,周围人建议他可以去张飞庙看看,他说“文臣不拜武将”。结果张飞显灵,吹送逆风三十里,张鹏翮的船只三天没有走过去,最后是备齐了三牲三果,祭拜了张飞,船才顺风而动,平安到家。

肖萤第二次遇见陈悉知,就是在张飞庙。

舅舅那天问肖萤还记不记得陈悉知的时候,自言自语说“忘了也正常,那会儿你太小了……”

在舅舅看来,肖萤只在两岁那会儿,和陈悉知有一点点交集,其实肖萤与陈悉知的熟悉程度,比舅舅知道的,要熟上很多。

那次,陈悉知从货车驾驶室,将肖萤救出来之后,肖萤的家里才知道,她对于幽闭的空间感到恐惧。

虽然不知道幽闭恐惧症这种专业名词,但是对于这个情况是了解了,之后也基本不会让她处在幽闭的环境之中。

在和陈悉知初遇之后大概一个月,外婆带着肖萤去张飞庙,外婆对肖萤说,过不了多久,张飞庙这个位置,就会被淹没了,而张飞庙整个会被搬走,搬到地势更高、不会被水淹没的位置去。

在肖萤的想象中,张飞庙大概就是会插上翅膀,飞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再停下来,就跟鸟差不多。

她就这么胡思乱想的时候,就看见了张飞庙旁边蹲着一个男孩,正在聚精会神看地上的蚂蚁搬家。

肖萤再仔细一看,这正是那位蟋蟀知了哥哥了。

字號
缩小
18
放大
背景
目录
设置
客户端

第14章

书名:山城四季
作者名:小岛小小岛
更新时间:2024-07-14 09:13:30

张飞

对于肖萤来说,这场聚会实在是过于奇幻了。

她在这里碰见了两个完全没想到会碰见的人。

先说蒋夜。蒋夜也是永安人?这真是太让她意外了。她因为在北京上大学和工作,确实五年没有参加过这种活动了,但是在此之前,她是参加过这种聚会的,如果蒋夜一家也是永安出来的三峡移民,为什么肖萤之前聚会上从来没有碰见过他们?

肖萤直接把这个疑问问出了口。

胡桂兰笑道:“我们家是这两年才参加活动的,之前从来没有参加过。”

原来是这样。

肖萤又看向陈悉知。

正如舅舅之前在街上偶遇陈悉知后回来说的,他变化实在太大了。

要不是陈悉知主动自我介绍,肖萤觉得,即便陈悉知站在她的面前,她也是认不出来的。

除了五官变化身高变化之类成长的正常变化之外,陈悉知最大的变化是气质,虽然都是戴着眼镜,但是小时候戴着眼镜显得内向,虽然看着很好学生但是有点些微的呆气,加上穿着朴素,所以整体看起来就是一个寒门学霸的模样。而现在,戴着金丝框眼镜,呆气是一点都没有了,只有一种睿智的感觉,穿的衣服看起来品质上佳,增加了一种风度翩翩的斯文气质。

过了一小会儿,肖萤起伏的情绪平静下来,她没有和陈悉知握手,她只是微笑着客套:“好久不见啦。”

陈悉知收回手,笑道:“是好久不见了,得有十来年了吧。”

肖萤:“有十来年了。”

陈悉知:“那会儿你才小学五年级,才这么高。”他在自己胸口位置比划了一下。

又看看肖萤,“现在都这么高了。”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肖萤身高140厘米,现在165厘米。

毕竟是聚会,大家吵吵嚷嚷的,很快又有人找陈悉知说话,也有人找肖萤说话,两人的对话就这么结束了。

聚会结束的时候,有人非常热情地要送陈悉知回酒店,所以两人也没有机会再说话。

不过聚会结束的时候,肖萤和蒋夜、向红、胡桂兰站在路边说了一会儿话。

胡桂兰跟肖萤简单说了说他们家的情况。当年,永安古城的居民外迁的时候,一部分人是通过投亲靠友自行安置的,因为蒋夜的外公外婆是山城的人,所以他们家就直接来到了山城。

相较于迁徙去了很远地方的老乡,他们家迁徙的距离比较近,生活方式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胡桂兰:“一转眼,我们家来到山城都十年了。”

向红:“是啊,时间过得可真快。”

不知道为什么,肖萤感觉,在说起这话的时候,胡桂兰和向红的脸上都流露出了一种黯然的表情,但是这种表情没有停留太久。

肖萤:“来到山城,就开了面馆吗?”

胡桂兰:“不是,之前开过杂货店,批发各种小商品在店里卖,后来又做过调料批发生意,主要卖辣椒花椒,一些开面馆的人喜欢来我们店里买调料,熟了以后就跟我们说了些开面馆的事情,我们觉得开面馆收益好些,就开始交学费跟人学做面条,后来就开面馆了。”

肖萤:“真是挺不容易的。”

胡桂兰:“是啊,可不容易了,做事情哪有容易的,尤其是从零开始的时候。不过你们迁去外地,从零开始的时候,肯定更是不容易。”

肖萤笑了笑,“现在你们苦尽甘来,我看面馆生意那么好。”

胡桂兰笑道:“你要想吃,只要蒋夜在店里,我随时让他给你送。”

肖萤不是傻子,在仓库那一片待了一阵子之后,自然就意识到,蒋夜哪里会给人送外卖,那两天给她送,纯属是专门给她送的。

肖萤觉得,可能是胡桂兰从她手里买了又便宜又好的消毒碗柜之后,对她怀有善意,所以勒令蒋夜给她送面条。蒋夜呢,属于是无法反抗奶奶的命令,被迫同意这么干。

肖萤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当然是不会再麻烦他们送了,要吃就走过去吃。

寒暄了一会儿,大家便各自回去,肖萤手里还剩一些海报,就在这一片转了转,找到合适位置,便将海报贴完了。

肖成功和肖美云各自还有事,肖萤便不等他们了,自己回去。

路过一家餐厅,看见供着关公,红彤彤的很是显眼。肖萤一直不知道,为何餐厅都喜欢供关公,倒也好奇问过别人,据说是因为饭店用刀,而关二爷是用刀的祖师爷,所以可以庇佑和招财。

想着想着,肖萤就想起关公的结拜兄弟张飞。

在老家那一带,有个县城名叫云阳,云阳有一座很有名的张飞庙,在肖萤很小的时候,外婆便常常给她讲关于张飞庙的传说。

据说是三国时期,张飞驻守阆中,被歹人所害,身首异处。那歹人得逞后,非常惊慌失措,便把头抱出门外,抛到了嘉陵江之中(另一说是歹人拿着首级准备去投奔东吴,路过云阳,首级意外落入江中)。

张飞的头顺着江水东流,从阆中一路漂流到了云阳。

在云阳南岸的山坡上,住着一个老渔翁,一天,他背着渔网,来到铜锣渡口的铜钱包,撒网捕鱼,可是一无所获。

这时候,老渔翁又累又饿,就去江边岩洞休息,没多会儿就眯过去了,半梦半醒之间,听见有人对他说:“老兄,明天天亮之时,你一定要到铜钱包来撒网,张王爷要来云阳,你网到一个人头之后,千万不要扔了,要好生安葬在这飞凤山的瀑布旁边。”

老渔翁半信半疑,却是照做了。第二天天刚亮,便到铜钱包撒网,果然网到了一个人头,络腮胡子仿佛钢针,就和传闻中的张飞一样。

于是老渔翁就按照梦中指示,到那飞凤山瀑布边挖掘,谁知却挖出了金银,老渔翁就用这些金银修建了一个庙宇,供奉的就是张飞的头颅。

这个传说,在老家一带流传多年,虽然故事传来传去总有些出入,但是大致版本就是这个意思。

近两千年来,张飞庙在当地,香火极旺。每年的农历八月二十八,是张飞的生日,方圆百里的人都会在庙里为张王菩萨庆生,可以说是人山人海、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还有川剧演员脸上浓墨重彩地表演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要多热闹有多热闹。

外婆告诉肖萤,过去的三峡,江中有险滩、水下有礁石、江面上还有狂风大浪,有人要坐船出行之前,常会来拜拜张王爷,水路上遇到险情,也常常呼喊“张王爷来救!”多有化险为夷的作用。虽然无法判断这化险为夷是否真是张王爷显灵,但是大家都相信忠肝义胆的张王爷就是会帮忙。

在三峡一带,张飞就是普度众生的神。

老人们从小就告诉小孩子们,绝对不可对神灵不敬。据说在清朝康熙年间,河道总督张鹏翮乘船回家省亲,途经张飞庙,周围人建议他可以去张飞庙看看,他说“文臣不拜武将”。结果张飞显灵,吹送逆风三十里,张鹏翮的船只三天没有走过去,最后是备齐了三牲三果,祭拜了张飞,船才顺风而动,平安到家。

肖萤第二次遇见陈悉知,就是在张飞庙。

舅舅那天问肖萤还记不记得陈悉知的时候,自言自语说“忘了也正常,那会儿你太小了……”

在舅舅看来,肖萤只在两岁那会儿,和陈悉知有一点点交集,其实肖萤与陈悉知的熟悉程度,比舅舅知道的,要熟上很多。

那次,陈悉知从货车驾驶室,将肖萤救出来之后,肖萤的家里才知道,她对于幽闭的空间感到恐惧。

虽然不知道幽闭恐惧症这种专业名词,但是对于这个情况是了解了,之后也基本不会让她处在幽闭的环境之中。

在和陈悉知初遇之后大概一个月,外婆带着肖萤去张飞庙,外婆对肖萤说,过不了多久,张飞庙这个位置,就会被淹没了,而张飞庙整个会被搬走,搬到地势更高、不会被水淹没的位置去。

在肖萤的想象中,张飞庙大概就是会插上翅膀,飞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再停下来,就跟鸟差不多。

她就这么胡思乱想的时候,就看见了张飞庙旁边蹲着一个男孩,正在聚精会神看地上的蚂蚁搬家。

肖萤再仔细一看,这正是那位蟋蟀知了哥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