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1085章
“唐朝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燕尾服以及对外交通日益频繁,应形势的需要,政府指派李绩等人主持增修陶氏所注本草经,又称为‘唐本草’后又命苏敬等重加修正,增加药物114种。公元659年全国颁行,称为《新修本草》,也放是因为国外的药物陆续输入,药物品种日见增加;为了适应《唐新本草》,这本书由当时的政府修订和颁行,可以算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以国家政府发行的药曲;而这部本草记载的药物有844种,而附有这也开创了我国本草著作图文对照的先例,这种模式不但对中国药物学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同时还流传到国外,对世界医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所说的这些都是中国古代药物知识的三次大规模的总结,以后每隔一定的时期,由于药物知识不断的丰富,便有新的总结出现;比如宋代的《开宝本草》、《嘉祐补注本草》,也都是总结性的药典,北宋后期,蜀医唐慎微编成了《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他把《嘉祐补注本草》与《图经本草》合并,增加了五百多种药物,并收集了医家、民间的许多单方验方,且补充了经史文献当中得来的大量药物资料,这也让这本书的内容更为充实丰富了,体系也比较完备,当时政府派出太医进行修订过三次,并加上‘大观’、‘政和’、‘绍兴’的年号,作为官书全国发行;明代的医药学家李明珍,在《证类本草》的基础上,再一次进行彻底的修订,‘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编撰成了符合时代发展所需要的本草巨著——《本草纲目》,李时珍死后的三年,明朝首次以官方的形式发行,这本书记载的药物近两千种,更是附有各种药方一万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