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娃后和离:夫人你为何这样更新时间:2025-04-28 18:20:38
释放阅读上一章
生娃后和离:夫人你为何这样

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13章

当天晚上,宋栀和王氏说了出门去县里的事,用了去看绸缎铺子和布行的经营情况的理由。

绸缎铺子和两间布行是宋栀明面上的嫁妆,王氏听完就应了下来。小儿媳是城里人,对安阳县熟悉得很,带上陈宛也没什么事。

“我还想去看望一下夫君,就是不知会不会扰了他。”去都去了,不主动提下去看陈易说不通,但若是王氏不让她去,那简直就是皆大欢喜。

王氏这时才露了个笑,带点揶揄,似乎是在说:看铺子是假,看我儿子才是真吧。

宋栀......

“才成亲,正热乎着,你娘我也是过来人。”她小声和宋栀说了句。

“你不用担心扰了老三。他小时候去下河村老秀才那里读书时,我去偷看过。边上孩子再怎么吵闹,他也能认真读书。”宽慰宋栀,也顺带夸夸陈易。

王氏现在对宋栀是真的满意。漂亮端庄,贤惠孝顺,心里还记挂着她儿子。

宋栀刚进门时,早上不起,不事公婆,唯有吃饭时露个面。便是这露面,也跟个病秧子似的白着一张脸,眉间也总是微微皱起,偶尔流露出的嫌弃更是让她气不打一出来。

陈家这样的庄户人家,娶了个县城里的富贵小姐,是委屈宋栀了不假,但他们家也不是上赶着,非娶不可啊。

王氏没往宋栀已经到了非嫁不可的年龄这上面想,她的想法很简单,既然嫁进来,就好好过日子,而总觉得自己委屈,这日子是必然过不好的。

所以王氏不止看那点眼前事,她又不是七老八十了,用谁伺候?比起宋栀那娇养了十七八年的小身板,她可要有力气能干多了。

还不是怕她和陈易过不好。

夫妻俩,就得互相记挂着,互相心疼着,日子才能越来越好。

宋栀也不反驳她,记下了陈易午休的时间,又问:“也快端午了,家里也有什么缺用,我正好带回来。”

王氏摇头,“端午过后就是你小妹的生辰,咱家都是五月初四去县里。”

宋栀故作惊讶,“讶!是我们小碗儿的生辰啊!”

她把陈宛半搂在怀里,“小碗儿有没有想要的想吃的,嫂子给你买。”

陈宛没亏过嘴,也不知道想吃什么,见过的东西也不多,也说不出来要什么,只是扭了扭小身体,呵呵笑。

话都说到这了,宋栀就问了下陈老汉和王氏的生辰。

王氏:“问这做什么,我们大人又不过生辰的。”

宋栀:“你们就是不过,我做儿媳妇的也得知道,哪怕当天给您端上碗长寿面。”

她也没再多说什么,比如以后每年过这种话。她和陈家哪里有以后的每年。

.

又是一个半时辰的牛车。

好在今天去县里的人少,虽车费多了两文,但能松泛许多。不算赶车的赵老汉,除了宋栀和陈宛两个,对面只坐了一对妇人。

陈宛一开始还兴奋不已,半个时辰后就被晃悠的昏昏欲睡。宋栀把陈宛牢牢搂住,让她趴在自己腿上,手还在她后背上慢慢拍着。

“秀才娘子是个心细的,等将来有孩子了,肯定能把孩子照顾好。”对面说话的妇人四十多岁,面上深深浅浅的皱纹不少,眼睛却带着些清亮,挺温柔的模样。

宋栀觉得眼熟,但不认识。

见宋栀露出些迷惑的样子,夫人自我介绍,“我姓乔,夫家姓张,村里人都叫我乔娘子。”

宋栀有些印象了,这位乔娘子守寡多年,抚养一子一女长大成/人。寡妇门前是非多,就是有子女在身边也免不了被一些风言风语搅扰。

宋栀听王氏提起过,说这位乔娘子头些年过得很苦,好在儿子成家立业,女儿也嫁了个不错的人家,日子也算是好起来了。

寡妇......宋栀心里一动,接话道:“婶子,我听娘提起过您,您这是去县里买东西?”

她是做不了寡妇,自己和乔娘子的境况也天差地别,但总归要独身抚育儿女。宋栀想了,不管说什么,和她说说话总没错,万一那句话就给了她启发呢?她这叫提前做好一切准备。

“是也不是......这是我儿媳妇,带她去医馆抓几副汤药。”

宋栀看向挽着乔娘子胳膊的女子。

女子二十多岁,半低着头,听到婆母介绍自己才挺了下脖子。

宋栀瞧她脸上带了几分苦相,“张大嫂。”

女子没应声,只是点了点头,看了眼趴在宋栀腿上睡得香的陈宛,又把头低了下去。

宋栀见过这样的眼神。羡慕的,想接近又不敢的,再带着许多的可怜。

乔娘子拍了拍自个儿儿媳妇的手以示安慰,又和宋栀说:“这小碗儿,上车没多久就开始睡。陈家嫂子会养孩子,我看着她比村里同龄的孩子都高。”

“是,能吃能睡。”

一路无话,直到快到县城。

宋栀问:“婶子,您是带嫂子去的仁心医馆吗?”

“是啊,仁心医馆开了多少年了。”乔娘子答过后眼睛闪了闪,“是有什么不妥吗?”

秀才娘子是城里人,知道的肯定比她们多,乔娘子往前探了探身体。

“倒也没有,只是我娘常去的是回春堂。”

乔娘子疑惑,“回春堂?十多年前不是因为......”治死了人,被人拆了牌匾,砸了铺子。

“是,回春堂牌匾没了,但那位老大夫还在。”具体发生什么,宋栀也不知道,但她能来到这世上,用她娘的话说,感谢完列祖列宗和天地神灵,还得感谢下这位姓李的老大夫。

宋栀觉得,说起感谢李大夫时,她娘的神色语气要认真多了。

“我就是想起来了说一嘴,仁心医馆也是个好去处的。”宋栀不再多言。她也是看张家大嫂求子艰难,人也没有精气神,一副被压得喘不过气的样子。

李大夫惹过人命官司,除了一些真实得到过他救助的在安阳住了二三十年的老人儿,别人信不过他也是正常。

宋栀突然有些后悔自己心软。

听她娘说,仁心医馆在回春堂对面开张不久,回春堂就出了事,从此仁心医馆一家独大。现在整个安阳县,除了些实实在在受过李大夫救助的老人儿,还记得他的人不多了。

仁心医馆没有赶尽杀绝,但不见得能容忍李大夫抢病人。

想到这,宋栀眉心微蹙。她怕自己多嘴再给李大夫带去麻烦。

乔娘子很敏锐,见宋栀眉心微微皱了一下,就知道她有些后悔多管闲事。忙道:“我不是不信你。只是我对县里知道得少,更别说十多年前的事了,还不是都听别人传的。我家大郎在赵家镖局做活,虽也打听了些,也打听不到深点的......”

字號
缩小
18
放大
背景
目录
设置
客户端

第13章

作者名:三鲜馅儿
更新时间:2025-04-28 18:20:38

当天晚上,宋栀和王氏说了出门去县里的事,用了去看绸缎铺子和布行的经营情况的理由。

绸缎铺子和两间布行是宋栀明面上的嫁妆,王氏听完就应了下来。小儿媳是城里人,对安阳县熟悉得很,带上陈宛也没什么事。

“我还想去看望一下夫君,就是不知会不会扰了他。”去都去了,不主动提下去看陈易说不通,但若是王氏不让她去,那简直就是皆大欢喜。

王氏这时才露了个笑,带点揶揄,似乎是在说:看铺子是假,看我儿子才是真吧。

宋栀......

“才成亲,正热乎着,你娘我也是过来人。”她小声和宋栀说了句。

“你不用担心扰了老三。他小时候去下河村老秀才那里读书时,我去偷看过。边上孩子再怎么吵闹,他也能认真读书。”宽慰宋栀,也顺带夸夸陈易。

王氏现在对宋栀是真的满意。漂亮端庄,贤惠孝顺,心里还记挂着她儿子。

宋栀刚进门时,早上不起,不事公婆,唯有吃饭时露个面。便是这露面,也跟个病秧子似的白着一张脸,眉间也总是微微皱起,偶尔流露出的嫌弃更是让她气不打一出来。

陈家这样的庄户人家,娶了个县城里的富贵小姐,是委屈宋栀了不假,但他们家也不是上赶着,非娶不可啊。

王氏没往宋栀已经到了非嫁不可的年龄这上面想,她的想法很简单,既然嫁进来,就好好过日子,而总觉得自己委屈,这日子是必然过不好的。

所以王氏不止看那点眼前事,她又不是七老八十了,用谁伺候?比起宋栀那娇养了十七八年的小身板,她可要有力气能干多了。

还不是怕她和陈易过不好。

夫妻俩,就得互相记挂着,互相心疼着,日子才能越来越好。

宋栀也不反驳她,记下了陈易午休的时间,又问:“也快端午了,家里也有什么缺用,我正好带回来。”

王氏摇头,“端午过后就是你小妹的生辰,咱家都是五月初四去县里。”

宋栀故作惊讶,“讶!是我们小碗儿的生辰啊!”

她把陈宛半搂在怀里,“小碗儿有没有想要的想吃的,嫂子给你买。”

陈宛没亏过嘴,也不知道想吃什么,见过的东西也不多,也说不出来要什么,只是扭了扭小身体,呵呵笑。

话都说到这了,宋栀就问了下陈老汉和王氏的生辰。

王氏:“问这做什么,我们大人又不过生辰的。”

宋栀:“你们就是不过,我做儿媳妇的也得知道,哪怕当天给您端上碗长寿面。”

她也没再多说什么,比如以后每年过这种话。她和陈家哪里有以后的每年。

.

又是一个半时辰的牛车。

好在今天去县里的人少,虽车费多了两文,但能松泛许多。不算赶车的赵老汉,除了宋栀和陈宛两个,对面只坐了一对妇人。

陈宛一开始还兴奋不已,半个时辰后就被晃悠的昏昏欲睡。宋栀把陈宛牢牢搂住,让她趴在自己腿上,手还在她后背上慢慢拍着。

“秀才娘子是个心细的,等将来有孩子了,肯定能把孩子照顾好。”对面说话的妇人四十多岁,面上深深浅浅的皱纹不少,眼睛却带着些清亮,挺温柔的模样。

宋栀觉得眼熟,但不认识。

见宋栀露出些迷惑的样子,夫人自我介绍,“我姓乔,夫家姓张,村里人都叫我乔娘子。”

宋栀有些印象了,这位乔娘子守寡多年,抚养一子一女长大成/人。寡妇门前是非多,就是有子女在身边也免不了被一些风言风语搅扰。

宋栀听王氏提起过,说这位乔娘子头些年过得很苦,好在儿子成家立业,女儿也嫁了个不错的人家,日子也算是好起来了。

寡妇......宋栀心里一动,接话道:“婶子,我听娘提起过您,您这是去县里买东西?”

她是做不了寡妇,自己和乔娘子的境况也天差地别,但总归要独身抚育儿女。宋栀想了,不管说什么,和她说说话总没错,万一那句话就给了她启发呢?她这叫提前做好一切准备。

“是也不是......这是我儿媳妇,带她去医馆抓几副汤药。”

宋栀看向挽着乔娘子胳膊的女子。

女子二十多岁,半低着头,听到婆母介绍自己才挺了下脖子。

宋栀瞧她脸上带了几分苦相,“张大嫂。”

女子没应声,只是点了点头,看了眼趴在宋栀腿上睡得香的陈宛,又把头低了下去。

宋栀见过这样的眼神。羡慕的,想接近又不敢的,再带着许多的可怜。

乔娘子拍了拍自个儿儿媳妇的手以示安慰,又和宋栀说:“这小碗儿,上车没多久就开始睡。陈家嫂子会养孩子,我看着她比村里同龄的孩子都高。”

“是,能吃能睡。”

一路无话,直到快到县城。

宋栀问:“婶子,您是带嫂子去的仁心医馆吗?”

“是啊,仁心医馆开了多少年了。”乔娘子答过后眼睛闪了闪,“是有什么不妥吗?”

秀才娘子是城里人,知道的肯定比她们多,乔娘子往前探了探身体。

“倒也没有,只是我娘常去的是回春堂。”

乔娘子疑惑,“回春堂?十多年前不是因为......”治死了人,被人拆了牌匾,砸了铺子。

“是,回春堂牌匾没了,但那位老大夫还在。”具体发生什么,宋栀也不知道,但她能来到这世上,用她娘的话说,感谢完列祖列宗和天地神灵,还得感谢下这位姓李的老大夫。

宋栀觉得,说起感谢李大夫时,她娘的神色语气要认真多了。

“我就是想起来了说一嘴,仁心医馆也是个好去处的。”宋栀不再多言。她也是看张家大嫂求子艰难,人也没有精气神,一副被压得喘不过气的样子。

李大夫惹过人命官司,除了一些真实得到过他救助的在安阳住了二三十年的老人儿,别人信不过他也是正常。

宋栀突然有些后悔自己心软。

听她娘说,仁心医馆在回春堂对面开张不久,回春堂就出了事,从此仁心医馆一家独大。现在整个安阳县,除了些实实在在受过李大夫救助的老人儿,还记得他的人不多了。

仁心医馆没有赶尽杀绝,但不见得能容忍李大夫抢病人。

想到这,宋栀眉心微蹙。她怕自己多嘴再给李大夫带去麻烦。

乔娘子很敏锐,见宋栀眉心微微皱了一下,就知道她有些后悔多管闲事。忙道:“我不是不信你。只是我对县里知道得少,更别说十多年前的事了,还不是都听别人传的。我家大郎在赵家镖局做活,虽也打听了些,也打听不到深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