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卒过河更新时间:2025-04-29 18:13:11
释放阅读上一章
小卒过河

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18章

九月,秋风微凉,窗外传来阵阵桂花香。茶室窗前的小叶紫檀,桌上的真柏、黑松,摆放的错落有致。茶桌上水壶中的水开了,热气升腾,周董给大家冲泡一壶普洱,茶的香气弥漫开来,冲散了午后的困意。

“过完年到现在,我们一直在讨论拓宽业务渠道的事。去年年底,咱们有四个人通过了海关考试,进了海关的中介机构备选库人员名单,还没做过他们的业务。这个月,海关给我们派了一单。这是第一单,很重要。你们四个,都是过了海关考试的,有什么想法,说一说。”通过海关考试的四个人是陈征、李琳、金勇、方静。平时的小范围谈工作,大家喜欢在茶室里,轻松一些。

“说实话心里没底,毕竟没做过。”陈征一是对海关业务不感兴趣,去考试是碍于公司和老板的要求;二是第一单,又没经验,硬是接手做这一单,他认为预期效果不会好。

“虽说做哪种业务,都有个由陌生到熟练的过程,但这毕竟代表着咱们在海关心中的印象,第一单,大家都生疏,确实像陈总说的,心里没底。”李琳五十岁了,这个年纪还要考试,也是为了公司要求,不然她自己是不会参与什么考试的。她对海关业务感兴趣,但她没信心打这个头阵。

“不是有蒋总介绍进来的,胡鑫吗?”金勇知道蒋总刚安排一个胡鑫进公司,说是以前做过海关业务,还因此给了他很高的薪水。因此,同事们私下里叫胡鑫,海关专家。

林枫跟金勇的想法是一样的,提到了蒋总,自己还是少说话为好。

“对,小胡海关业务很熟的,他以前的那家事务所,海关业务做的很好。”蒋旭听到有人提起,心里高兴,即便没人提,他自己也要提出来。他要向老板展示,自己挖掘来的人才,对公司有用。

“他以前是哪家事务所?”周董问。

“振华的。”

“哦,振华,他们老早就做海关业务了,是这项业务的领头羊。”方静补充着。

“大家觉得怎么样。”

都不想打头阵的陈征、李琳、金勇、方静纷纷赞成,也正合蒋总的意,他就是要让自己介绍进来的人,大展拳脚,他也面上有光。

这单海关派发下来的任务,按约定一个月完成,延一延期,二个月也行。到了第三个月,也就是十一月,报告还没上交海关,海关开始催促,公司有点顶不住了。海关业务是蒋总负责联络、接洽的,主要是蒋总顶不住了。

十一月二十六号一早,胡鑫就拿着方静已经审核好的报告,来找姜嫽。让姜嫽审好之后,给他盖章,海关在催。姜嫽先看电子版,在电子版中竟然发现了,很多驴唇不对马嘴的病句,像是在网上搜的,自己又没细看,直接复制过来的。底稿等证明材料,就是几份公司营业执照等公司资质等复印件。

姜嫽审核快半年了,她见过简单的底稿,可没见过连简单都说不上的底稿。一看就是没法盖章的,不知方静为什么就盖章了。姜嫽把报告给胡鑫退回去,让他补底稿,还有报告里那些前言不搭后语的句子,让他自己好好改改。

下午,姜嫽跟林枫外出办事,蒋总打来电话“小姜,胡鑫的报告你还没盖章吗?”

“我退回去了,没底稿,我让他补充好,再拿过来。”

“那你明天进公司吗?”蒋总问。

“进公司的。”

“我明天让他拿给你审。”

“好的。”

挂断电话后,姜嫽跟林枫说“林总,今天胡鑫把海关报告送来了,报告里好多前言不搭后语的句子,不像一个常写报告的人能写出来的。也附底稿,就薄薄的一沓纸,给拿过来了,我没盖章。”

林枫听了,心想这就在她意料之中,为什么呢?林枫说“前几周,海关让过去开会,因为胡鑫是海关专家,周董让我跟他一起去。会上,海关让各事务所,针对此次的海关业务讲话,胡鑫就上去讲了。我一听,讲的什么啊?底下的人,也觉得不对劲。我就录了音,回来给周董听。不然,我说胡鑫不好,蒋总又要不高兴了。”自打这之后,林枫就知道胡鑫是什么水平了。

她录音给周董听,就是为了防范。一方面是让周董知道胡鑫的水平;另一方面,如果海关对秋实有看法,不是林枫自己做错了什么,是胡鑫的水平有问题。

“他讲了什么呢?”姜嫽意识到,讲不出,要么是肚子里一堆学问,但讲不出来。还有一种就是,没真东西呀。

“什么都讲不出来,瞎说一通。”林枫嫌弃的神情,让姜嫽意识到,是后一种。

第二天,胡鑫始终没露面,蒋总亲自过问报告。姜嫽只能回“蒋总,他没给底稿,没办法审核,再发生退报告的事,我们公司吃不消,我不能盖章。”

“他工作量太大,来不及。底稿都在企业,都完成了,你会看到的。”

“蒋总,我总要看了底稿,才能盖章。”

“海关在催,这是公司的决定。”蒋总突然发火,边吼边气的直拍桌子。

姜嫽本来还在拼命想,用什么样的措辞,才能说服蒋总,但又不能得罪他。可蒋总这一拍桌子,姜嫽瞬间不怕了,之前的纠结也没了。上次退报告,在她心底积压的那一丝委屈,刹那间转化成了愤怒。这怒气直冲脑门,当下头脑一热,心一横,今天我死活不盖这个章。

旁边同事们,一看不对劲,赶紧劝蒋总“消消气,消消气。小姜,你就盖呗!”

“我不盖、盖不了。”姜嫽看着桌上那份报告,摇摇头。

蒋总气呼呼的走了。过了一会,蒋总跟周董一起过来,蒋总说“只是底稿少,不是没底稿。”

“周董,上次退过一次报告了,我们公司,不能再发生这样的事了。”姜嫽抑制不住激动的情绪,说话的语气也有些重。蒋总是怎么说服周董的,姜嫽不清楚,但姜嫽就是坚持不盖章。

于是,周董安排了二组的李琳盖章,报告送去了海关。

晚上下班后,姜嫽还在加班,林枫走过来悄悄说“你中午出去吃饭时,蒋总在办公室里大骂你一通。”说完,林枫就笑了。

姜嫽也意会的笑了起来“骂我啊?骂呗,我感觉把他气的够呛。”

“蒋总的脾气最火爆,连陈征、金勇还有我,这些股东们,他都是说骂就骂。”

“那你们怎么回啊?”

“我跟他吵过,在会上。”林枫说。其实林枫不说,姜嫽也知道,公司人不多,有点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陈征他们,都不回应,不吱声。”

“就干听着?”

林枫点了下头“对,就听着。他是元老嘛,周董很在意元老,毕竟是当初跟他一起打江山的人。”

“所以,我顶撞他,把他气坏了?”

“可不是,在办公室里大骂,大家都听到了。”两人互相看了一眼,不禁哈哈大笑。她俩心知肚明,元老们,没一个是好惹的,只能笑笑而已。

晚上回到家,姜嫽想,这个三审当的有什么意义?这两次,领导都不信任自己,一个是资深的业务大户,一个是海关专家。而且,同出一辙,私下里找周董汇报,老板拍板就行。老板也不调查真相或另外找人复核,以证明姜嫽是否正确?直接下断言,就是直接盖章。二审也是看脸色审核,大咖、专家们的,直接盖章。这样的三审,是否还有当下去的必要呢?

但是,转念一想,这半年来,看报告时遇到一些问题,一直找擅长这方面的老师请教,自己的知识点增长很快。差不多每个月,都有一次外出培训讲课,也增强了自己的归纳总结和讲课能力。总体上看,利大于弊,还是做下去吧。至于别人的不信任,也正常,自己是从普通业务员提上来的,论经验确实不如别人,他们质疑也正常。重要的是,自己要不断提升,有收获。

姜嫽打开朋友圈,刚划了两下,看到一张某国驻联合国大使,一个人坐在联合国总部休息区的照片,他无法阻止其他国家对自己国家的空袭。姜嫽想起白天蒋总逼着她盖章,她看了这张照片很久......

字號
缩小
18
放大
背景
目录
设置
客户端

第18章

书名:小卒过河
作者名:凌空子
更新时间:2025-04-29 18:13:11

九月,秋风微凉,窗外传来阵阵桂花香。茶室窗前的小叶紫檀,桌上的真柏、黑松,摆放的错落有致。茶桌上水壶中的水开了,热气升腾,周董给大家冲泡一壶普洱,茶的香气弥漫开来,冲散了午后的困意。

“过完年到现在,我们一直在讨论拓宽业务渠道的事。去年年底,咱们有四个人通过了海关考试,进了海关的中介机构备选库人员名单,还没做过他们的业务。这个月,海关给我们派了一单。这是第一单,很重要。你们四个,都是过了海关考试的,有什么想法,说一说。”通过海关考试的四个人是陈征、李琳、金勇、方静。平时的小范围谈工作,大家喜欢在茶室里,轻松一些。

“说实话心里没底,毕竟没做过。”陈征一是对海关业务不感兴趣,去考试是碍于公司和老板的要求;二是第一单,又没经验,硬是接手做这一单,他认为预期效果不会好。

“虽说做哪种业务,都有个由陌生到熟练的过程,但这毕竟代表着咱们在海关心中的印象,第一单,大家都生疏,确实像陈总说的,心里没底。”李琳五十岁了,这个年纪还要考试,也是为了公司要求,不然她自己是不会参与什么考试的。她对海关业务感兴趣,但她没信心打这个头阵。

“不是有蒋总介绍进来的,胡鑫吗?”金勇知道蒋总刚安排一个胡鑫进公司,说是以前做过海关业务,还因此给了他很高的薪水。因此,同事们私下里叫胡鑫,海关专家。

林枫跟金勇的想法是一样的,提到了蒋总,自己还是少说话为好。

“对,小胡海关业务很熟的,他以前的那家事务所,海关业务做的很好。”蒋旭听到有人提起,心里高兴,即便没人提,他自己也要提出来。他要向老板展示,自己挖掘来的人才,对公司有用。

“他以前是哪家事务所?”周董问。

“振华的。”

“哦,振华,他们老早就做海关业务了,是这项业务的领头羊。”方静补充着。

“大家觉得怎么样。”

都不想打头阵的陈征、李琳、金勇、方静纷纷赞成,也正合蒋总的意,他就是要让自己介绍进来的人,大展拳脚,他也面上有光。

这单海关派发下来的任务,按约定一个月完成,延一延期,二个月也行。到了第三个月,也就是十一月,报告还没上交海关,海关开始催促,公司有点顶不住了。海关业务是蒋总负责联络、接洽的,主要是蒋总顶不住了。

十一月二十六号一早,胡鑫就拿着方静已经审核好的报告,来找姜嫽。让姜嫽审好之后,给他盖章,海关在催。姜嫽先看电子版,在电子版中竟然发现了,很多驴唇不对马嘴的病句,像是在网上搜的,自己又没细看,直接复制过来的。底稿等证明材料,就是几份公司营业执照等公司资质等复印件。

姜嫽审核快半年了,她见过简单的底稿,可没见过连简单都说不上的底稿。一看就是没法盖章的,不知方静为什么就盖章了。姜嫽把报告给胡鑫退回去,让他补底稿,还有报告里那些前言不搭后语的句子,让他自己好好改改。

下午,姜嫽跟林枫外出办事,蒋总打来电话“小姜,胡鑫的报告你还没盖章吗?”

“我退回去了,没底稿,我让他补充好,再拿过来。”

“那你明天进公司吗?”蒋总问。

“进公司的。”

“我明天让他拿给你审。”

“好的。”

挂断电话后,姜嫽跟林枫说“林总,今天胡鑫把海关报告送来了,报告里好多前言不搭后语的句子,不像一个常写报告的人能写出来的。也附底稿,就薄薄的一沓纸,给拿过来了,我没盖章。”

林枫听了,心想这就在她意料之中,为什么呢?林枫说“前几周,海关让过去开会,因为胡鑫是海关专家,周董让我跟他一起去。会上,海关让各事务所,针对此次的海关业务讲话,胡鑫就上去讲了。我一听,讲的什么啊?底下的人,也觉得不对劲。我就录了音,回来给周董听。不然,我说胡鑫不好,蒋总又要不高兴了。”自打这之后,林枫就知道胡鑫是什么水平了。

她录音给周董听,就是为了防范。一方面是让周董知道胡鑫的水平;另一方面,如果海关对秋实有看法,不是林枫自己做错了什么,是胡鑫的水平有问题。

“他讲了什么呢?”姜嫽意识到,讲不出,要么是肚子里一堆学问,但讲不出来。还有一种就是,没真东西呀。

“什么都讲不出来,瞎说一通。”林枫嫌弃的神情,让姜嫽意识到,是后一种。

第二天,胡鑫始终没露面,蒋总亲自过问报告。姜嫽只能回“蒋总,他没给底稿,没办法审核,再发生退报告的事,我们公司吃不消,我不能盖章。”

“他工作量太大,来不及。底稿都在企业,都完成了,你会看到的。”

“蒋总,我总要看了底稿,才能盖章。”

“海关在催,这是公司的决定。”蒋总突然发火,边吼边气的直拍桌子。

姜嫽本来还在拼命想,用什么样的措辞,才能说服蒋总,但又不能得罪他。可蒋总这一拍桌子,姜嫽瞬间不怕了,之前的纠结也没了。上次退报告,在她心底积压的那一丝委屈,刹那间转化成了愤怒。这怒气直冲脑门,当下头脑一热,心一横,今天我死活不盖这个章。

旁边同事们,一看不对劲,赶紧劝蒋总“消消气,消消气。小姜,你就盖呗!”

“我不盖、盖不了。”姜嫽看着桌上那份报告,摇摇头。

蒋总气呼呼的走了。过了一会,蒋总跟周董一起过来,蒋总说“只是底稿少,不是没底稿。”

“周董,上次退过一次报告了,我们公司,不能再发生这样的事了。”姜嫽抑制不住激动的情绪,说话的语气也有些重。蒋总是怎么说服周董的,姜嫽不清楚,但姜嫽就是坚持不盖章。

于是,周董安排了二组的李琳盖章,报告送去了海关。

晚上下班后,姜嫽还在加班,林枫走过来悄悄说“你中午出去吃饭时,蒋总在办公室里大骂你一通。”说完,林枫就笑了。

姜嫽也意会的笑了起来“骂我啊?骂呗,我感觉把他气的够呛。”

“蒋总的脾气最火爆,连陈征、金勇还有我,这些股东们,他都是说骂就骂。”

“那你们怎么回啊?”

“我跟他吵过,在会上。”林枫说。其实林枫不说,姜嫽也知道,公司人不多,有点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陈征他们,都不回应,不吱声。”

“就干听着?”

林枫点了下头“对,就听着。他是元老嘛,周董很在意元老,毕竟是当初跟他一起打江山的人。”

“所以,我顶撞他,把他气坏了?”

“可不是,在办公室里大骂,大家都听到了。”两人互相看了一眼,不禁哈哈大笑。她俩心知肚明,元老们,没一个是好惹的,只能笑笑而已。

晚上回到家,姜嫽想,这个三审当的有什么意义?这两次,领导都不信任自己,一个是资深的业务大户,一个是海关专家。而且,同出一辙,私下里找周董汇报,老板拍板就行。老板也不调查真相或另外找人复核,以证明姜嫽是否正确?直接下断言,就是直接盖章。二审也是看脸色审核,大咖、专家们的,直接盖章。这样的三审,是否还有当下去的必要呢?

但是,转念一想,这半年来,看报告时遇到一些问题,一直找擅长这方面的老师请教,自己的知识点增长很快。差不多每个月,都有一次外出培训讲课,也增强了自己的归纳总结和讲课能力。总体上看,利大于弊,还是做下去吧。至于别人的不信任,也正常,自己是从普通业务员提上来的,论经验确实不如别人,他们质疑也正常。重要的是,自己要不断提升,有收获。

姜嫽打开朋友圈,刚划了两下,看到一张某国驻联合国大使,一个人坐在联合国总部休息区的照片,他无法阻止其他国家对自己国家的空袭。姜嫽想起白天蒋总逼着她盖章,她看了这张照片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