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废柴:我凭科举位极人臣更新时间:2025-05-12 17:40:16
释放阅读上一章
寒门废柴:我凭科举位极人臣

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4章

县学夫子对《隋乱》大放厥词,赵婴认为他的话影响了自己的利益,若不站出来纠正他的错误,将损失一批宝贵的读者。

赵婴走到他面前,礼貌地给他鞠躬说:“这位夫子,你说的不对。”

“啊!”

夫子惊诧,发现不认识赵婴,一脸不屑问赵婴哪里人,哪个学堂的学子?

赵婴也不回答他的提问,继续问:“《史记》伟大不伟大?”

“当然伟大了。”夫子翻白眼,一脸的傲骄之色。

赵婴自信地说:“在史记中,司马迁为刺客游侠写列传,这就是最早的小说,你却说小说不入流?”

“这......”夫子无话可说,脸憋得通红,像下蛋的老母鸡。

“小说虽起源于街头巷尾,是稗官野史的技法,可它也是皇帝了解民间风情的重要渠道。皇帝若不懂民间风俗,制订的国策脱离现实,于国于民都有大害。”

“连皇帝都看小说,你还说小说不是正统?你的见识比皇帝还高?你不许学生看小说是对的还是错的,你心里难道没点B数吗?”

“至于你说‘薪火’的笔名,是作者怕丢人,完全无稽之谈。”

“你一肚子学问,不知道‘薪火相传’吗?作者用薪火就是代代相传之意,提醒读者不要忘掉前人的教诲。”

“《隋乱》写隋朝的历史,前人之为,后人之师,看历史小说有问题吗?”

“以前我很尊重你们夫子,以为你们学富五车。从今天的情况看来,你们沽名钓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道德经》里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论语》为政篇中也说:不违若愚。”

“你的学生读圣人之言,犹如吃大餐,天天吃,顿顿吃,会吃腻的。让他们看小说调剂心情,换一换口味,休息下脑子,好让他们更有精力去学圣人之言。”

“你却不让儒生看小说,完全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夫子的脸一会红,一会儿绿,一会变成酱紫色,哆嗦着嘴唇,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他手指赵婴,嘴里连说一长串的你,却说不出下文。

儒生们听到赵婴引经据典的,精彩绝伦的反驳,十分兴奋,鼓掌叫好,太解气了,夫子也有今天?

半晌,夫子缓过气,眼睛瞪大如鸡蛋,迸射愤怒的火舌,指着赵婴大吼:“逆徒啊逆徒,还敢顶撞夫子,将他赶出去,别让他来学堂上课!”

就有几个狗腿子奔过来,手中扫帚举得高高的,要痛打赵婴。

赵婴双手背在身后,看着他们冲过来,身形稳如泰山。

当他们冲到身前几尺的距离,扫帚将要打到身上时,赵婴大叫一声:

“停!”

犹如孙悟空施了定身法,狗腿子的扫帚停在空中,只有眼珠还会叽哩咕噜会转动。

赵婴昂头说道:“我不是县学的学子,只是过路的,借厕所行个方便。在下听你的话太离谱,看不过去胡诌几句。不用你们赶,我自己会走!”

说完扬长而去。

上课时间到了,学生纷纷走进课堂。

夫子内心十分复杂:不是,过路人也引经据典,如此有学问?自己读一辈子书,不是读到狗身上去了?白活了一辈子?

他被赵婴当众反驳,十分丢面子,以后无法面对学生。这对于他来说简直奇耻大辱,丢人丢到姥姥家了!

然而赵婴已走,院中空荡荡的,只留下他一个人在门口的风中凌乱。

赵婴兴趣勃勃来到东市,用出版《隋乱》赚到的七千个铜钱买下一批拜师用的束脩,包括十条干肉,还有芹菜,龙眼,莲子,红枣,纟工豆若干。

每条肉干重三斤,十条三十斤,以表示感谢师恩。芹菜谐音勤,寓义业精于勤。龙眼干寓义启窍生智。莲子寓义老师苦心教学。红枣谐音早,寓义学生早日高中。纟工豆寓义学生大展宏图。

这些束脩加上十本《隋乱》,重达几十斤,背在身上,让身体不太好的赵婴深感吃力。

走一段路,赵婴肩膀酸痛难忍,就换一个肩膀扛,一路走走换换,还停下来休息一会儿。

从县城到赵庄共有二十里路,赵婴一个体弱的少年扛着这些东西,不知不觉出了不少汗,后背衣服都搞湿了。

还好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村子。若再耽误些时间,就有走夜路的风险,谁知道夜里会不会遇到抢劫的强盗?

爷爷一脸不高兴地问赵婴扛回来这些东西准备干什么。

赵婴坦然相告:“还能干什么?当然是拜师的束脩啊!我说过了,我要读私塾,考科举,带领全家脱贫致富。”

大伯一听不乐意了,十五岁的赵婴若考中童生,他这个三十余岁的童生大伯还有脸活在世上吗?绝对不能让他上学,不能让他考童生!

“你一个毛孩子,从哪里搞来的钱?要说实话,撒谎必受惩罚!”大伯一脸愤愤不平。

三叔听到钱这个字眼,眼光变成狼一样绿油油的,瞪着眼珠子等赵婴的下文。

奶奶赶忙说:“钱要花到正处,不能乱花钱。你不合适读书,更不能考科举。听奶奶的话,把钱给我,我替你保存。”

伯母接过去说:“我们是一家人对不对?有钱大家花,千万别藏私。”

三婶说:“你身体有病,真的不合适读书。先把身体养好了,再说读书的事吧。这些钱拿出来,大家都有一份。”

父母不知道赵婴有多少钱,反而为赵婴的身体担心,劝他不要到外面乱跑,好好待在家里养好身体。

赵婴咳了两声,没把写书赚钱的事告诉他们,信口胡说:“西山山中有药材啊,我采些药材,拿到县里卖掉,不就有钱了?”

“不是,买束脩需要很多钱,全是你采草药赚来的?”大伯一脸的不太相信。

赵婴不想就这个问题反复纠缠,暗中换了话题说:“谁让咱们家穷呢?我不去采药还有什么办法?你看看,我从县城还给你带回来好东西了。”

说着就去解十本书的包装。

三叔听到钱心动了,赶忙说:“你明天进山采药时叫上我,我也采药发一笔小财。”

“好嘞!”赵婴爽快答应了三叔,一转身把《隋乱》第一册书递到大伯面前。

《隋乱》两个字引起大伯的兴趣,迫不急待翻开内容扫了几眼,十分激动地说:“对对对,就是它,你太了不起了,说到做到!”

当时他就着昏黄的灯光看起来。

赵婴笑了笑,让他随便看,看完还给自己,自己把书还要还给极光斋的东家呢。

吃过晚饭,夜里没啥娱乐节目,一家人都上床睡觉,只有大伯还在认真看书。

赵婴把父母叫到屋里,掏出靠《隋乱》赚来的几千文钱,全部交给父母。让他们保存好,千万不要让大伯和三叔知道,包括爷爷奶奶也不要让他们知道。

钱太少了,不顶花,让他们知道又该挖空心思骗走。等自己赚钱多了,再拿出来与他们分享。

赵婴父母的身体不太好,有钱买药调理一下身体很有必要。

一下子拿出来这么多钱,使父母一下子惊呆了,问赵婴真是采药换来的?他们担心赵婴因为钱而去做坏事。

字號
缩小
18
放大
背景
目录
设置
客户端

第4章

作者名:薪火
更新时间:2025-05-12 17:40:16

县学夫子对《隋乱》大放厥词,赵婴认为他的话影响了自己的利益,若不站出来纠正他的错误,将损失一批宝贵的读者。

赵婴走到他面前,礼貌地给他鞠躬说:“这位夫子,你说的不对。”

“啊!”

夫子惊诧,发现不认识赵婴,一脸不屑问赵婴哪里人,哪个学堂的学子?

赵婴也不回答他的提问,继续问:“《史记》伟大不伟大?”

“当然伟大了。”夫子翻白眼,一脸的傲骄之色。

赵婴自信地说:“在史记中,司马迁为刺客游侠写列传,这就是最早的小说,你却说小说不入流?”

“这......”夫子无话可说,脸憋得通红,像下蛋的老母鸡。

“小说虽起源于街头巷尾,是稗官野史的技法,可它也是皇帝了解民间风情的重要渠道。皇帝若不懂民间风俗,制订的国策脱离现实,于国于民都有大害。”

“连皇帝都看小说,你还说小说不是正统?你的见识比皇帝还高?你不许学生看小说是对的还是错的,你心里难道没点B数吗?”

“至于你说‘薪火’的笔名,是作者怕丢人,完全无稽之谈。”

“你一肚子学问,不知道‘薪火相传’吗?作者用薪火就是代代相传之意,提醒读者不要忘掉前人的教诲。”

“《隋乱》写隋朝的历史,前人之为,后人之师,看历史小说有问题吗?”

“以前我很尊重你们夫子,以为你们学富五车。从今天的情况看来,你们沽名钓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道德经》里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论语》为政篇中也说:不违若愚。”

“你的学生读圣人之言,犹如吃大餐,天天吃,顿顿吃,会吃腻的。让他们看小说调剂心情,换一换口味,休息下脑子,好让他们更有精力去学圣人之言。”

“你却不让儒生看小说,完全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夫子的脸一会红,一会儿绿,一会变成酱紫色,哆嗦着嘴唇,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他手指赵婴,嘴里连说一长串的你,却说不出下文。

儒生们听到赵婴引经据典的,精彩绝伦的反驳,十分兴奋,鼓掌叫好,太解气了,夫子也有今天?

半晌,夫子缓过气,眼睛瞪大如鸡蛋,迸射愤怒的火舌,指着赵婴大吼:“逆徒啊逆徒,还敢顶撞夫子,将他赶出去,别让他来学堂上课!”

就有几个狗腿子奔过来,手中扫帚举得高高的,要痛打赵婴。

赵婴双手背在身后,看着他们冲过来,身形稳如泰山。

当他们冲到身前几尺的距离,扫帚将要打到身上时,赵婴大叫一声:

“停!”

犹如孙悟空施了定身法,狗腿子的扫帚停在空中,只有眼珠还会叽哩咕噜会转动。

赵婴昂头说道:“我不是县学的学子,只是过路的,借厕所行个方便。在下听你的话太离谱,看不过去胡诌几句。不用你们赶,我自己会走!”

说完扬长而去。

上课时间到了,学生纷纷走进课堂。

夫子内心十分复杂:不是,过路人也引经据典,如此有学问?自己读一辈子书,不是读到狗身上去了?白活了一辈子?

他被赵婴当众反驳,十分丢面子,以后无法面对学生。这对于他来说简直奇耻大辱,丢人丢到姥姥家了!

然而赵婴已走,院中空荡荡的,只留下他一个人在门口的风中凌乱。

赵婴兴趣勃勃来到东市,用出版《隋乱》赚到的七千个铜钱买下一批拜师用的束脩,包括十条干肉,还有芹菜,龙眼,莲子,红枣,纟工豆若干。

每条肉干重三斤,十条三十斤,以表示感谢师恩。芹菜谐音勤,寓义业精于勤。龙眼干寓义启窍生智。莲子寓义老师苦心教学。红枣谐音早,寓义学生早日高中。纟工豆寓义学生大展宏图。

这些束脩加上十本《隋乱》,重达几十斤,背在身上,让身体不太好的赵婴深感吃力。

走一段路,赵婴肩膀酸痛难忍,就换一个肩膀扛,一路走走换换,还停下来休息一会儿。

从县城到赵庄共有二十里路,赵婴一个体弱的少年扛着这些东西,不知不觉出了不少汗,后背衣服都搞湿了。

还好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村子。若再耽误些时间,就有走夜路的风险,谁知道夜里会不会遇到抢劫的强盗?

爷爷一脸不高兴地问赵婴扛回来这些东西准备干什么。

赵婴坦然相告:“还能干什么?当然是拜师的束脩啊!我说过了,我要读私塾,考科举,带领全家脱贫致富。”

大伯一听不乐意了,十五岁的赵婴若考中童生,他这个三十余岁的童生大伯还有脸活在世上吗?绝对不能让他上学,不能让他考童生!

“你一个毛孩子,从哪里搞来的钱?要说实话,撒谎必受惩罚!”大伯一脸愤愤不平。

三叔听到钱这个字眼,眼光变成狼一样绿油油的,瞪着眼珠子等赵婴的下文。

奶奶赶忙说:“钱要花到正处,不能乱花钱。你不合适读书,更不能考科举。听奶奶的话,把钱给我,我替你保存。”

伯母接过去说:“我们是一家人对不对?有钱大家花,千万别藏私。”

三婶说:“你身体有病,真的不合适读书。先把身体养好了,再说读书的事吧。这些钱拿出来,大家都有一份。”

父母不知道赵婴有多少钱,反而为赵婴的身体担心,劝他不要到外面乱跑,好好待在家里养好身体。

赵婴咳了两声,没把写书赚钱的事告诉他们,信口胡说:“西山山中有药材啊,我采些药材,拿到县里卖掉,不就有钱了?”

“不是,买束脩需要很多钱,全是你采草药赚来的?”大伯一脸的不太相信。

赵婴不想就这个问题反复纠缠,暗中换了话题说:“谁让咱们家穷呢?我不去采药还有什么办法?你看看,我从县城还给你带回来好东西了。”

说着就去解十本书的包装。

三叔听到钱心动了,赶忙说:“你明天进山采药时叫上我,我也采药发一笔小财。”

“好嘞!”赵婴爽快答应了三叔,一转身把《隋乱》第一册书递到大伯面前。

《隋乱》两个字引起大伯的兴趣,迫不急待翻开内容扫了几眼,十分激动地说:“对对对,就是它,你太了不起了,说到做到!”

当时他就着昏黄的灯光看起来。

赵婴笑了笑,让他随便看,看完还给自己,自己把书还要还给极光斋的东家呢。

吃过晚饭,夜里没啥娱乐节目,一家人都上床睡觉,只有大伯还在认真看书。

赵婴把父母叫到屋里,掏出靠《隋乱》赚来的几千文钱,全部交给父母。让他们保存好,千万不要让大伯和三叔知道,包括爷爷奶奶也不要让他们知道。

钱太少了,不顶花,让他们知道又该挖空心思骗走。等自己赚钱多了,再拿出来与他们分享。

赵婴父母的身体不太好,有钱买药调理一下身体很有必要。

一下子拿出来这么多钱,使父母一下子惊呆了,问赵婴真是采药换来的?他们担心赵婴因为钱而去做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