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17章
宋昭宁微微抬眸,目光清亮而坦然:“臣女身份低微,寻常的珠花银簪便已足够。”
“寻常的珠花银钗,恐怕抵不上你于本县主的救命之恩。”
“那臣女便斗胆同县主再讨要一份赏赐。”
嘉懿县主眸光幽暗,“你说说看。”
宋昭宁淡然微笑:“臣女听闻县主府上的笔墨纸砚极好,不知县主可否赏赐臣女一些?”
嘉懿县主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她放下茶盏,身子微微前倾:“你识字?”
“在庵堂时跟着师父学过一些。”宋昭宁轻声答道,“虽不精通,但也略知文墨。”
嘉懿县主若有所思地打量着眼前这个看似柔弱却处处透着不简单的女子。
她忽然轻笑一声:“你倒是与众不同。别人都巴不得从我这里讨要些金银珠宝,你倒好,只要些笔墨。”
宋昭宁抿唇一笑:“金银珠宝装点的外在,笔墨纸砚丰盈的是内里,臣女自小长在慈云庵,于外物上并无过多追求,反倒是喜爱读书写字。”
听了这一番话,嘉懿县主眼中的疏离冷色淡去几分,同时闪过一丝欣赏。
只冲着这一番话,便是知晓这宋家女别有所图,她也乐得全了此女的心思。
“周嬷嬷,去把我书房里那套青玉砚台取来。”
待周嬷嬷取来砚台,嘉懿县主亲自接过,递给宋昭宁:“这是我当年在宫中读书时用的,今日便赏给你了。”
宋昭宁眸光微动。
她恭敬的双手接过,感受到砚台沉甸甸的分量,嘴角微微上扬。
她郑重行礼:“多谢县主厚赐。”
嘉懿县主摆摆手:“你救了本县主一命,这赏赐是你应得的。”
“这人上了年纪精神头跟不上了。”她掩嘴打了个哈欠,“周嬷嬷,将宋姑娘送回府吧。”
周嬷嬷应声,宋昭宁行礼告退。
......
宋昭宁捧着青玉砚台回到宋府时,天色已经黄昏。
闵氏以为宋昭宁去嘉懿县主府最多一两个时辰,没想到她一待就待到傍晚。
得知她总算回来了,闵氏等不及,直接在门口截住她。
她目光直勾勾地落在宋昭宁手中的锦盒,想要伸手去夺,“县主赏了你什么?”
宋昭宁不动声色地侧身避开她伸来的手,淡淡道:“一套砚台罢了。”
“砚台?”闵氏眉头一皱,显然对这个答案极为不满,“你救了县主的命,她就赏你一块破石头?”
宋昭宁唇角微勾:“母亲若觉得不够,不如亲自去县主府讨要?”
闵氏被噎住,脸色一阵青白。
她哪敢去县主府讨赏?
“县主当真就只赏了你一块破石头,没有旁的东西了?”闵氏不相信。
她用看傻子一般的眼神看着宋昭宁,“你马上就要嫁入郑家,咱们家拮据,拿不出多少嫁妆给你撑脸面。”
“嘉懿县主年轻时格外受先帝宠爱,得了不少好东西,如今你救了县主,怎么不知道趁机讨要些好东西回来?”
闵氏越说越恼,“你当真是个榆木脑袋,没一点脑子!”
宋昭宁目光平静的看着她,对她的话置若罔闻。
淡淡道:“父亲呢?”
闵氏闻言这才想起宋巍然回来时交代过,待宋昭宁回府,让她去书房一趟。
她只得悻悻道:“在书房,你父亲有事要交代你,你赶紧过去。”
宋昭宁眸光微闪,点头应下,转身往书房走去。
书房内,宋巍然正执笔批阅公文,见她进来,头也不抬:“听说今日嘉懿县主召见你了?”
“是。”宋昭宁垂眸而立,姿态恭敬却不卑微。
“她赏了你什么?”
“一套青玉砚台。”
宋巍然笔尖一顿,终于抬眼看她,目光审视:“你救了她的命,她只赏你一块砚台?”
宋昭宁抬眸,与他对视:“父亲觉得,县主该赏女儿什么?”
“宋家马上要和郑家结亲,你母亲拿不出多少东西给你添妆。”宋巍然的说辞与闵氏几乎一模一样,“我以为你会趁机为自己讨要一些东西作为嫁妆。”
宋昭宁道:“县主给了,但东西太过贵重,女儿愧不敢受。”
宋巍然盯着她看。
从发觉她算计闵氏开始,宋巍然越发觉得自己看不透这个女儿。
他放下笔,缓缓起身,踱步至她面前:“昭宁,为父不管你打的什么主意,但你要记住,你与郑家婚事绝对不能出任何岔子。”
宋昭宁微微一笑:“父亲在担心什么?担心女儿不愿意嫁?”
宋巍然盯着她看了片刻,“那你愿意嫁吗?”
宋昭宁笑容乖顺,“自古以来婚烟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儿能离开慈云庵回到宋家,都是凭借这桩婚事。”
“日后嫁去了郑家,女儿也还要依靠父亲和弟弟,如此,女儿自然会事事听父亲的。”
“父亲让我嫁去郑家,我便嫁去郑家。”
她愿意嫁,但也要看,郑家还愿不愿意娶。
宋巍然盯着宋昭宁温顺的眉眼,心中却莫名升起一丝不安。
她答应得太干脆了。
自她回府以来,看似乖顺,实则处处透着算计。
她明知郑明远不是良人,为何对婚事毫无异议?
宋巍然心思几转,面上没有露出什么异样。
“你一向听话,为父也不会叫你受了委屈。”
“为父还有公事要忙,你回撷芳院歇着吧。”
宋昭宁行礼告退,然而等她离开书房,宋巍然却叫了管家进来。
“让撷芳院伺候的下人盯着昭宁,将她的一举一动都报给我。”
管家有些诧异,但主子的吩咐他不敢置疑,躬身应下。
得了新砚台,宋昭宁又连着几日未曾出府。
她看起来极为乖巧安分,除了练字看书,从不做旁的事。
元嬷看在眼里,这几日一直欲言又止。
这日,宋昭宁练完了字在池边小憩,元嬷见四下无人,忍不住低声开口,“姑娘,郑家不是好去处,您为何要答应这桩婚事?”
宋巍然有意将宋昭宁嫁去郑家的事虽然还未说定,但府上如元嬷这样的老人多少听到一些风声。
宋昭宁往池里撒了些鱼食。
抬眸,眼底清澈如水,带着一丝孺慕,“我一个人在慈云庵九年,这九年里,我无时无刻不盼着父亲母亲能接我回去......”
“这段时日,我才知道有家人在身边的滋味。”
“元嬷,我不想再被赶出宋家。”
“父亲希望我听话些,那我便按着父亲说的去做,我只盼着父亲母亲能更喜欢我一些。”
元嬷愣了下,似乎是没想到宋昭宁竟是如此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