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农家子,童子科举忙更新时间:2025-07-21 18:30:23
释放阅读上一章
穿越农家子,童子科举忙

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8章

孙瑜发现,自己的同桌是个怪物!

都在念四书五经,他却在抄写律例。

关键是,他只有八岁,八岁!

字还写的非常漂亮。

太可怕了。

当然,对于同桌师兄的抓狂,庄毅是不知道的。

他一门心思在研究律例。

律是律法,例是判例。

二者真正分开,在华夏是大明弘治年间。

再结合阿爹的鸟枪,可以知道,处于嘉靖中后期。

既是一个王朝最稳的时期,也是最需要变革的时期。

庄毅边抄边看,认真分析每一段例,这些都是后面参加科举的底气。

不知不觉,到了放学的时候。

庄毅走出书院,就看到三叔公牵着驴车过来。

“三叔公还没回去?”庄毅施了一礼问道。

“你不是想让我每天带你上学吗?”三叔公红光满面,“正好顺路,我去趟你家。”

“好呀。”庄毅把书箱放车上,自己跳上了车。

三叔公一扬鞭,驴车驶离书院门口。

坐在驴车上,庄毅翻着尚书集注,继续了解儒家经典。

到家时,才翻了十几页,又不得不合上书下车。

“爹,娘,我回来了。”

庄毅引着三叔公进小院。

“儿子回来了。”阿娘出来一看,原来有三叔公,赶紧行礼问候。

三叔公问:“我二哥呢?”

祖父闻声出来,“老三。”邀请他进屋。

在堂屋坐了,祖父问起登门的原因。

三叔公把庄毅的要求说了,想听庄老爷子的意见。

祖父一听,脸都黑了:“胡闹,简直是胡闹!二孙,你过来。”

庄毅站在门口,“祖父......”

“你是大户人家的少爷么?居然上学放学都要人接送!”

“孙儿这样做,也是为了节省时间。”

“省时间?”

“是。”庄毅一脸认真道,“孙儿上下学如果走路,浪费不少时间,坐车快些。”

“你要干嘛!”祖父越听越怒。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坐车的钱,哪来干什么不好,哪怕是吃肉也是好的。

庄毅显然不这样想,他很严肃的道:“考科举。”

祖父一脸黑线,白了庄毅一眼,愤怒地说了一句:“把你老子叫来。”

三叔公看老爷子发这么大火,不敢吭一声,低头喝茶。

庄毅虽然不情愿,却也只得阿爹请来。

一进屋,阿爹就挨祖父劈头盖脸一顿骂:“你怎么教孩子的?啊!居然让他小小年纪就学会骄奢!”

“爹......”阿爹可怜兮兮的。

刚开口,又被祖父一顿狠狠地臭骂。

骂得阿爹抬不起头。

伯父听了,也进来数落:“你呀,太娇惯他了。这才上几天学,就让他这么乱来。”说着,捶胸顿足起来。

庄毅眼瞅着这事要黄,赶忙站出来:“祖父,这全是我的注意,不关阿爹的事。你们要是不同意,我就再找下家。”

“你,气死我了,非要家法伺候!”祖父倏然起身,身体发抖。

阿爹赶紧把儿子护在身后,“爹,毅儿想坐车轻松一些,让他一回。”

“你糊涂啦。”祖父觉得这对父子不可理喻,“文房四宝重几斤,加上一本三字经,一本千字文,走几步路会死?”

庄毅忙道:“不只是三字经,千字文,还有四书五经。”

“什么,什么?”

庄毅把刚说的话,又说了一遍。

怕祖父不信,还把师兄送的四书五经大全和夫子给的律例拿出,放在他们的面前。

大伯一脸震惊,这也太......太吓人了吧。

想自己十三岁进经学馆的丁班,已经是佼佼者。

而眼前的侄儿,八岁就待在经学馆。

这小家伙难道真是天才!

“怎样?”庄毅反问,“背这么多书,我可以坐驴车么?而且,我不花你们一分钱。”

“这......”祖父看到这么一堆书的时候,怒气已经消了一大半。

事实上,他虽然偏袒大儿,但心里对于孙辈没有偏见。

听他这么说了,也不好说什么。

“爹,您就同意吧。”

看到这么多书,阿爹激动坏了,赶紧开口帮忙。

祖父终于松了口:“好、好吧。”

庄毅施了一礼,然后向三叔公道:“三叔公,麻烦您明天一早来这。”

“好。”三叔公应了一声,抬手向大家抱拳,赶紧离开。

生怕走晚了,这一家子又反悔。

晚上,庄毅的碗里,多了一块肉。

“好好吃,吃饱了才有力气抄书!”肉是娘夹的,一脸骄傲。

夹完菜,还专门瞥了伯母一眼。

伯母气鼓鼓的,又是一顿不让人好好吃饭的晚餐。

庄毅这回没有推让,抄书真的费力,拿筷子的手都隐隐发疼。

“侄儿,教你书的是谁?”大伯也吃不下饭。

“沈夫子。”庄毅舀了一勺菜汤。

“哪个沈夫子?”他记得书院里光姓沈的,就有八个。

庄毅喝了口汤,“沈吉。”

大伯眼睛睁很大了,经学馆分甲乙丙丁,甲班是最好的。

甲班的夫子沈吉,曾在礼部做过主事,因为上疏得罪了权臣,这才被贬到地方上教书。

能进甲班的只有两类人,沈家和孙家最优秀的弟子。

听完大伯的介绍,庄毅心里就四个字,原来如此!

学生就几个,坐同桌的孙瑜,出手还很大方。

“还挺厉害的。”庄毅又咬野菜。

他的淡定,让大伯哭笑不得:“你懂什么,沈夫子虽然被贬,他在京城的旧交不少,对你只有好处。”

坏处也不小,庄毅不想和大伯多说,只闷头吃菜。

祖父总算听出来了,二孙这不仅读书有天赋,还有人际关系啊。

“二孙,明天开始,你顿顿吃肉。”祖父心疼了一下,想着只能再去求族长帮忙。

庄毅却摇摇头,“我不要。我只是抄书辛苦些,您和阿爹都干重活,哪能不吃肉。”

听到这话,阿爹高兴的摸了摸自家儿子的头,连夸他真懂事。

庄毅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心里在琢磨,下一步该怎么办?

何首乌毕竟是稀罕物,只有另想办法赚钱。

到了嘉靖中后期,很多事物都有了。

也许,可以不走质,而是走量。

庄毅心想,书院有休息日,自己就进山挖草药,不要挑挑拣拣,便宜的便宜卖,贵的贵点卖,无非是赚多赚少而已。

字號
缩小
18
放大
背景
目录
设置
客户端

第8章

作者名:萧小慎
更新时间:2025-07-21 18:30:23

孙瑜发现,自己的同桌是个怪物!

都在念四书五经,他却在抄写律例。

关键是,他只有八岁,八岁!

字还写的非常漂亮。

太可怕了。

当然,对于同桌师兄的抓狂,庄毅是不知道的。

他一门心思在研究律例。

律是律法,例是判例。

二者真正分开,在华夏是大明弘治年间。

再结合阿爹的鸟枪,可以知道,处于嘉靖中后期。

既是一个王朝最稳的时期,也是最需要变革的时期。

庄毅边抄边看,认真分析每一段例,这些都是后面参加科举的底气。

不知不觉,到了放学的时候。

庄毅走出书院,就看到三叔公牵着驴车过来。

“三叔公还没回去?”庄毅施了一礼问道。

“你不是想让我每天带你上学吗?”三叔公红光满面,“正好顺路,我去趟你家。”

“好呀。”庄毅把书箱放车上,自己跳上了车。

三叔公一扬鞭,驴车驶离书院门口。

坐在驴车上,庄毅翻着尚书集注,继续了解儒家经典。

到家时,才翻了十几页,又不得不合上书下车。

“爹,娘,我回来了。”

庄毅引着三叔公进小院。

“儿子回来了。”阿娘出来一看,原来有三叔公,赶紧行礼问候。

三叔公问:“我二哥呢?”

祖父闻声出来,“老三。”邀请他进屋。

在堂屋坐了,祖父问起登门的原因。

三叔公把庄毅的要求说了,想听庄老爷子的意见。

祖父一听,脸都黑了:“胡闹,简直是胡闹!二孙,你过来。”

庄毅站在门口,“祖父......”

“你是大户人家的少爷么?居然上学放学都要人接送!”

“孙儿这样做,也是为了节省时间。”

“省时间?”

“是。”庄毅一脸认真道,“孙儿上下学如果走路,浪费不少时间,坐车快些。”

“你要干嘛!”祖父越听越怒。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坐车的钱,哪来干什么不好,哪怕是吃肉也是好的。

庄毅显然不这样想,他很严肃的道:“考科举。”

祖父一脸黑线,白了庄毅一眼,愤怒地说了一句:“把你老子叫来。”

三叔公看老爷子发这么大火,不敢吭一声,低头喝茶。

庄毅虽然不情愿,却也只得阿爹请来。

一进屋,阿爹就挨祖父劈头盖脸一顿骂:“你怎么教孩子的?啊!居然让他小小年纪就学会骄奢!”

“爹......”阿爹可怜兮兮的。

刚开口,又被祖父一顿狠狠地臭骂。

骂得阿爹抬不起头。

伯父听了,也进来数落:“你呀,太娇惯他了。这才上几天学,就让他这么乱来。”说着,捶胸顿足起来。

庄毅眼瞅着这事要黄,赶忙站出来:“祖父,这全是我的注意,不关阿爹的事。你们要是不同意,我就再找下家。”

“你,气死我了,非要家法伺候!”祖父倏然起身,身体发抖。

阿爹赶紧把儿子护在身后,“爹,毅儿想坐车轻松一些,让他一回。”

“你糊涂啦。”祖父觉得这对父子不可理喻,“文房四宝重几斤,加上一本三字经,一本千字文,走几步路会死?”

庄毅忙道:“不只是三字经,千字文,还有四书五经。”

“什么,什么?”

庄毅把刚说的话,又说了一遍。

怕祖父不信,还把师兄送的四书五经大全和夫子给的律例拿出,放在他们的面前。

大伯一脸震惊,这也太......太吓人了吧。

想自己十三岁进经学馆的丁班,已经是佼佼者。

而眼前的侄儿,八岁就待在经学馆。

这小家伙难道真是天才!

“怎样?”庄毅反问,“背这么多书,我可以坐驴车么?而且,我不花你们一分钱。”

“这......”祖父看到这么一堆书的时候,怒气已经消了一大半。

事实上,他虽然偏袒大儿,但心里对于孙辈没有偏见。

听他这么说了,也不好说什么。

“爹,您就同意吧。”

看到这么多书,阿爹激动坏了,赶紧开口帮忙。

祖父终于松了口:“好、好吧。”

庄毅施了一礼,然后向三叔公道:“三叔公,麻烦您明天一早来这。”

“好。”三叔公应了一声,抬手向大家抱拳,赶紧离开。

生怕走晚了,这一家子又反悔。

晚上,庄毅的碗里,多了一块肉。

“好好吃,吃饱了才有力气抄书!”肉是娘夹的,一脸骄傲。

夹完菜,还专门瞥了伯母一眼。

伯母气鼓鼓的,又是一顿不让人好好吃饭的晚餐。

庄毅这回没有推让,抄书真的费力,拿筷子的手都隐隐发疼。

“侄儿,教你书的是谁?”大伯也吃不下饭。

“沈夫子。”庄毅舀了一勺菜汤。

“哪个沈夫子?”他记得书院里光姓沈的,就有八个。

庄毅喝了口汤,“沈吉。”

大伯眼睛睁很大了,经学馆分甲乙丙丁,甲班是最好的。

甲班的夫子沈吉,曾在礼部做过主事,因为上疏得罪了权臣,这才被贬到地方上教书。

能进甲班的只有两类人,沈家和孙家最优秀的弟子。

听完大伯的介绍,庄毅心里就四个字,原来如此!

学生就几个,坐同桌的孙瑜,出手还很大方。

“还挺厉害的。”庄毅又咬野菜。

他的淡定,让大伯哭笑不得:“你懂什么,沈夫子虽然被贬,他在京城的旧交不少,对你只有好处。”

坏处也不小,庄毅不想和大伯多说,只闷头吃菜。

祖父总算听出来了,二孙这不仅读书有天赋,还有人际关系啊。

“二孙,明天开始,你顿顿吃肉。”祖父心疼了一下,想着只能再去求族长帮忙。

庄毅却摇摇头,“我不要。我只是抄书辛苦些,您和阿爹都干重活,哪能不吃肉。”

听到这话,阿爹高兴的摸了摸自家儿子的头,连夸他真懂事。

庄毅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心里在琢磨,下一步该怎么办?

何首乌毕竟是稀罕物,只有另想办法赚钱。

到了嘉靖中后期,很多事物都有了。

也许,可以不走质,而是走量。

庄毅心想,书院有休息日,自己就进山挖草药,不要挑挑拣拣,便宜的便宜卖,贵的贵点卖,无非是赚多赚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