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4章
李文轩也忙去看自家老娘的情况,心中很是愤怒,痛苦地质问:“冉冉,你非要把事情闹得这般难堪吗?”
宋冉冉一点不带怕的,眼神淡漠地看过去,说道:“这些难道不是你们自作自受吗?再说了,这是你亲口答应的,不会出尔反尔吧?”
她嘴角带着一抹浅淡的讥笑,李文轩觉得十分刺眼,只得避开目光。
“我是读书人,自然不会出尔反尔。”
他还在嘴硬,宋冉冉心里啐了一口,对小桃说道:“那就继续清算,到时候白纸黑字写下来,省得过后这些人又赖账。”
小桃点点头,说道:“自从我家小姐嫁过来,家里的一切开销都是我们小姐出的,以前家里只能吃糠咽菜,我家小姐嫁妆里有一个庄子,多的是百米白面,还顿顿有肉,另外还有家里的爷们儿在外请客吃饭的花销,单吃食这一块,就有二百七十八两。”
“另外,方才我家小姐也说了,大房大爷能去县衙做事都是我家小姐花钱打点关系,还有两个孩子读书的束脩费,笔墨纸砚,全家穿戴,合计七百五十两。”
“大姑奶奶租用我家小姐上好地段的铺子做生意,从未给过租金,每次回娘家还连吃带拿从我家小姐这里搜刮东西,合计二百三十两。”
“小姑奶奶出嫁的时候,嫁妆都是我家小姐给准备的,二十两的嫁妆银子和价值六十两的三台嫁妆物品,其次还有价值二百两的金银首饰,合计二百八十两。”
“另外还有姑爷李文轩读书的花销和同窗的人情往来,以及家中公婆索求的银钱共计九百七十两,全家花用我家小姐的银钱合计两千五百零八两银子。”
小桃一口气说完,听得周围人倒抽一口凉气。
村里都是穷苦人家,平日里五两银子就够一家子吃喝一年,但李文轩家竟然一年内就花费两千五百多两银子,这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数量!
最可恨的是,李文轩家一年花销这么多钱,也没想着把之前欠他们的钱还一下,李文轩家吃香的喝辣的,他们还在吃糠咽菜,如今还要帮着他家一起欺负这新媳妇,心中实在不爽。
族长李涛心里也有怨,别人也就算了,他可是族长,帮了李文轩不少,但李文轩家日子好过了可没想起过他,只有有事的时候才找他。
可谁让李文轩是家族里读书最有出息的孩子,他们还指望着沾李文轩的光呢,只要李文轩能考上秀才,他们族中人的田地就不用上税,这样一年来能剩下不少粮食呢。
这么想着,有人昧着良心开口道:“侄媳妇,这都是一家人,你咋还这么斤斤计较呢?”
“我斤斤计较?呵,这么多钱,便是把你们整个家族搜空了也不够个零头,你怎么好意思说我斤斤计较的?要是嫌少,不如你帮他们还啊。”
那人顿时反驳:“凭什么!”
这么多钱,别说买他的命,买他全村的命都够了,他哪里还得起啊?
宋冉冉冷哼一声,不想跟个不相干的人吵架,转头看着李文轩,问道:“这些账,你认不认?”
李文轩没想到她会记得这么清楚,面上有些难堪,但现在重点是先把杨巧兰娶进门,所以还是点点头,说道:“认,我承认你为家里付出了许多,我以后会慢慢还......”
“不行,可别等以后。”
宋冉冉打断他,说道:“今日把能还的都还上,暂时换不了的就写欠条,什么时候还清,杨巧兰就什么时候进门。”
李文轩想的倒是美,先答应着,等杨巧兰进门之后,宋冉冉就算再不满,也不能拿他怎么样。
宋冉冉早就猜到他的想法,自然不能答应。
听到这话,假装晕倒的袁氏又一次跳起来,这次不装晕了,推开人群就往墙上撞,嘴里喊着:“诶哟,这是要逼死我啊!”
众人忙去拉,宋冉冉说道:“可不是我逼你,这欠债还钱不是应该的吗?你儿子可是个读书人,要想往后仕途顺遂,那肯定是不能留下什么污点的。怪只怪你们全家太贪心了,花用的时候怎么不嫌多呢?”
众人一时语塞,全都尴尬地看向族长。
族长也没说话,大家便又看向李文轩。
袁氏还在一个劲儿地哭,院子里乱糟糟的,李文轩羞愤难当,想着自己往后的青云路,最终还是一口应了下来。
李文轩走到袁氏身边,低声说道:“娘,现在不是闹的时候,赶紧把现在能还的都还上,咱们不能让巧兰等急了。”
说着,他拉了拉袁氏的衣摆,提醒她杨巧兰的身份,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得罪了杨家。
至于宋冉冉手上的这些钱,他们是夫妻,迟早会花用在他身上,他是一点也不着急的。
袁氏见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没有转圜的余地,恶狠狠剜了宋冉冉一眼,然后拉着刘翠花进屋去了。
婆媳二人互相搜刮,手中的现银总的有三百两,都是之前宋冉冉孝敬她们的,各种首饰和布料也拿出来一堆。
小桃数了数,总价值五百八十两左右。
李文轩也去收拾了一些东西出来,大多是上好的笔墨纸砚,还有一些价值不菲的孤本,身上还有一张五十两的银票。
孤本本就是宋冉冉的嫁妆,还回来就行,不用估值,其他笔墨纸砚都有耗损,除去耗损的价值,再加上那五十两的银票,总价值计一百三十两。
宋冉冉说道:“那欠条上就写清楚,总计两千五百零八两银钱,如今先还七百一十两,剩下的一千八百七十两就在一个月内还清,否则姓杨的别想进门。”
被当众这么下面子,李文轩脸上无光,愤恨地看了宋冉冉一眼,开始写欠条,顺便附上保证,随后签字按手印。
宋冉冉拿过来仔细看了看,确定他没耍什么心眼子,才拿到族长面前,笑道:“堂伯,您是咱们族中最德高望重的长辈,您帮我做个见证,将来我必有重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