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6:垒土为台更新时间:2025-08-01 18:00:18
释放阅读上一章
重生1976:垒土为台

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9章

温热的土炕终于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

堵住墙缝后,热量不再轻易流失,整个屋子的温度虽然远谈不上温暖如春,但比起之前那四面漏风的冰窖,已是天壤之别。劳累过度的顾建业靠在炕沿上,只觉得一股倦意如同潮水般涌来,眼皮重若千斤。

他实在太累了。重生以来的精神紧绷,加上这具身体本就亏空得厉害,一番体力消耗下来,几乎是油尽灯枯。他甚至没力气去过多思考明天的食物在哪里,未来的困难有多少,只是本能地蜷缩在炕上相对最暖和的角落,沉沉睡去。

这一觉,是他重生以来睡得最安稳、最深沉的一次。没有冰冷刺骨的寒风搅扰,没有对下一秒生存的极度焦虑,只有土炕持续散发的、带着烟火气的踏实暖意。

不知过了多久,他是被一阵说话声和推门声吵醒的。

睁开眼,天光已经透过窗户纸照了进来,看样子已是下午。李文秀正和两个人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几个脏兮兮的、看不出原来模样的窝窝头。

“建业,醒了?”李文秀看到他睁眼,脸上带着喜色,“快看,大力他们把东西弄来了!”

顾建业撑起身体,活动了一下依旧酸痛的筋骨,看向门口。

王大力、赵强、孙明三人站在那里,神色各异。王大力的脸上依旧带着几分不情不愿,但眼神深处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赵强和孙明则显得积极许多,手里和脚边堆放着好几捆不算太干、但也勉强能用的稻草和一小堆颜色发黑的麦秸秆。

“喏,你要的东西!”王大力瓮声瓮气地说道,指了指地上的草料,“都在这儿了。赶紧的,什么时候给我们屋动工?”

顾建业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走下炕,仔细查看起那些稻草和麦秸秆。他抓起一把稻草,捏了捏湿度,又看了看麦秸秆的韧性。

“不够。”他摇了摇头,语气平静。

“什么?!”王大力眼睛一瞪,“这还不够?我们哥仨跑了好几个地方才弄来这些!队里的草料垛看管得严,这些都是从废弃的牛棚角落、还有打谷场边上扫来的!”

“我知道不容易,”顾建业抬起头,看着王大力,“但是改炕,尤其是想改得好、改得耐用,和泥用的草料是关键。这些量,只够勉强对付一个角落。而且,”他指了指那些明显有些潮湿发霉的稻草,“湿度太大了,得晾晒,不然和进泥里容易腐烂,反而坏事。”

王大力被噎得说不出话,他本以为弄来这些就足够交差了,没想到顾建业一眼就看出了问题,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赵强和孙明也有些傻眼,但他们看着顾建业认真的神情,又看了看自己屋里那暖烘烘的土炕,心里开始打鼓。也许......他说的是对的?要想达到这种效果,确实不能马虎。

“那......那你说怎么办?”赵强忍不住问道,语气已经带上了请教的意味。

顾建业沉吟了一下,说道:“这些先放在这里晾着。你们还得继续找。最好是找那种更干燥、更完整的麦秸秆,或者山上那种枯黄的野草也行,但要韧性好的。至于数量......”他比划了一下,“至少得有眼前这些的三倍,而且要干的。”

三倍?!还要干的?!

王大力差点跳起来,这简直是强人所难!

但顾建业接下来的话,却让他把到了嘴边的怒骂又咽了回去。

“我知道这很难,”顾建业看着他们,语气放缓了一些,“但一分材料一分功。你们想让炕像我们这屋一样暖和,甚至更暖和、更省柴,就得下本钱。而且,这不是给我用的,是给你们自己用的。”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另外,光有草料还不够,还得准备些干净的黄泥,最好是粘性好一点的。还有,如果能找到一些碎石子或者烧剩下的炉渣,掺在里面做炕基,效果会更好,也更耐烧。”

他一口气说了一堆要求,听得王大力三人头晕眼花,但又隐隐觉得......好像很有道理?

“行了行了!”王大力不耐烦地挥挥手,“知道了!我们会再想办法!你就说,什么时候能开始?总不能一直拖着吧!”

“等材料备齐,我身体再好一些,”顾建业指了指自己的脑袋,“我现在还晕乎着呢。而且,改炕是技术活,急不得。你们先把材料准备好,堆在你们屋门口,我缓过来了,自然会过去看。”

他没有给出具体的时间表,保留了主动权。

王大力虽然一百个不情愿,但也无可奈何。谁让现在是他有求于人呢?他狠狠地瞪了顾建业一眼,带着赵强和孙明,转身又出去想办法了。只不过这次,他们的目标更明确,动力也更足了——那三倍的、干燥的草料,还有黄泥和碎石子!

看着他们离开,李文秀才松了口气,佩服地对顾建业说:“建业,你这招高啊!让他们自己上心,咱们反而轻松了。”

顾建业笑了笑,没多解释。他这不仅仅是为了轻松,更是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材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最终效果。

“先不说他们了,”顾建业看向李文秀手里的窝窝头,“这是......?”

“哦,食堂领的午饭。”李文秀把两个稍微大点的递给顾建业,“我跟打饭的说你病着,多要了一个。快吃吧,还热乎着呢。”

顾建业接过那黑乎乎、硬邦邦的窝窝头,闻着那粗粮特有的、并不算好闻的气味,心中却涌起一股暖流。他掰了一小块,慢慢咀嚼着。虽然难以下咽,但这是他现在赖以生存的能量。

“文秀,谢谢你。”他由衷地说道。

李文秀摆摆手,笑道:“谢啥!要不是你,咱们现在还守着冰窖呢!能吃口热乎饭,睡个暖和觉,我已经很满足了!”他看着顾建业,认真地说,“以后有什么活,你尽管吩咐,只要我能干的,绝不含糊!”

经过这一天多的相处,李文秀对顾建业的态度,已经从最初的疏离、好奇,变成了现在的信任和依赖。

顾建业点了点头,没有多说客套话。他知道,这种在困境中建立起来的情谊,比什么都珍贵。

就在两人分食着窝窝头的时候,门口又探进一个小脑袋,是小石头。她手里拿着一个瘪瘪的布袋。

“顾家哥哥,李哥哥!”她怯生生地喊道。

“小石头,快进来!”李文秀招呼道。

小石头跑了进来,把布袋递给顾建业:“顾家哥哥,这是俺娘让俺送来的,说是给你补补身子。”

顾建业打开布袋一看,里面竟然装着小半袋炒熟的黄豆,还有两个鸡蛋!

这在1976年的贫困山村,绝对是极其贵重的礼物!

“这......这太贵重了!我不能收!”顾建业连忙推辞。他知道这对于小石头家意味着什么。

“拿着吧,顾家哥哥!”小石头却很坚持,“俺娘他们听说了,你要帮大家修暖和的炕!这是俺们的一点心意!”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感激和崇拜。

李文秀也在一旁劝道:“建业,你就收下吧。这是老乡的心意。你现在身体要紧,也确实需要补补。”

顾建业看着小石头真诚的眼神,又看了看那袋黄豆和鸡蛋,心中感慨万千。他不再推辞,郑重地收下了这份沉甸甸的心意。

“小石头,替我谢谢你娘。这份情,我记下了。”

送走小石头,顾建业看着手里的黄豆和鸡蛋,又看了看身边这位真心实意帮助自己的室友,再想想外面那几个虽然不情不愿、却依旧为了一点暖意而奔波的知青......

人心,并非都是冰冷的。

哪怕是在这最艰难的岁月,最贫瘠的土地上,只要你能展现出足够的价值,给予他们切实的希望,就能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焰,就能换来意想不到的回报。

而他要做的,就是将这星星之火,逐渐燎原。

改造炕灶,只是他计划中的第一步,一个引子。真正的大戏,还在后面。他的目光,越过破旧的窗户,投向了院外那片更广阔、也更充满挑战的天地。

字號
缩小
18
放大
背景
目录
设置
客户端

第9章

作者名:月为暮
更新时间:2025-08-01 18:00:18

温热的土炕终于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

堵住墙缝后,热量不再轻易流失,整个屋子的温度虽然远谈不上温暖如春,但比起之前那四面漏风的冰窖,已是天壤之别。劳累过度的顾建业靠在炕沿上,只觉得一股倦意如同潮水般涌来,眼皮重若千斤。

他实在太累了。重生以来的精神紧绷,加上这具身体本就亏空得厉害,一番体力消耗下来,几乎是油尽灯枯。他甚至没力气去过多思考明天的食物在哪里,未来的困难有多少,只是本能地蜷缩在炕上相对最暖和的角落,沉沉睡去。

这一觉,是他重生以来睡得最安稳、最深沉的一次。没有冰冷刺骨的寒风搅扰,没有对下一秒生存的极度焦虑,只有土炕持续散发的、带着烟火气的踏实暖意。

不知过了多久,他是被一阵说话声和推门声吵醒的。

睁开眼,天光已经透过窗户纸照了进来,看样子已是下午。李文秀正和两个人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几个脏兮兮的、看不出原来模样的窝窝头。

“建业,醒了?”李文秀看到他睁眼,脸上带着喜色,“快看,大力他们把东西弄来了!”

顾建业撑起身体,活动了一下依旧酸痛的筋骨,看向门口。

王大力、赵强、孙明三人站在那里,神色各异。王大力的脸上依旧带着几分不情不愿,但眼神深处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赵强和孙明则显得积极许多,手里和脚边堆放着好几捆不算太干、但也勉强能用的稻草和一小堆颜色发黑的麦秸秆。

“喏,你要的东西!”王大力瓮声瓮气地说道,指了指地上的草料,“都在这儿了。赶紧的,什么时候给我们屋动工?”

顾建业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走下炕,仔细查看起那些稻草和麦秸秆。他抓起一把稻草,捏了捏湿度,又看了看麦秸秆的韧性。

“不够。”他摇了摇头,语气平静。

“什么?!”王大力眼睛一瞪,“这还不够?我们哥仨跑了好几个地方才弄来这些!队里的草料垛看管得严,这些都是从废弃的牛棚角落、还有打谷场边上扫来的!”

“我知道不容易,”顾建业抬起头,看着王大力,“但是改炕,尤其是想改得好、改得耐用,和泥用的草料是关键。这些量,只够勉强对付一个角落。而且,”他指了指那些明显有些潮湿发霉的稻草,“湿度太大了,得晾晒,不然和进泥里容易腐烂,反而坏事。”

王大力被噎得说不出话,他本以为弄来这些就足够交差了,没想到顾建业一眼就看出了问题,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赵强和孙明也有些傻眼,但他们看着顾建业认真的神情,又看了看自己屋里那暖烘烘的土炕,心里开始打鼓。也许......他说的是对的?要想达到这种效果,确实不能马虎。

“那......那你说怎么办?”赵强忍不住问道,语气已经带上了请教的意味。

顾建业沉吟了一下,说道:“这些先放在这里晾着。你们还得继续找。最好是找那种更干燥、更完整的麦秸秆,或者山上那种枯黄的野草也行,但要韧性好的。至于数量......”他比划了一下,“至少得有眼前这些的三倍,而且要干的。”

三倍?!还要干的?!

王大力差点跳起来,这简直是强人所难!

但顾建业接下来的话,却让他把到了嘴边的怒骂又咽了回去。

“我知道这很难,”顾建业看着他们,语气放缓了一些,“但一分材料一分功。你们想让炕像我们这屋一样暖和,甚至更暖和、更省柴,就得下本钱。而且,这不是给我用的,是给你们自己用的。”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另外,光有草料还不够,还得准备些干净的黄泥,最好是粘性好一点的。还有,如果能找到一些碎石子或者烧剩下的炉渣,掺在里面做炕基,效果会更好,也更耐烧。”

他一口气说了一堆要求,听得王大力三人头晕眼花,但又隐隐觉得......好像很有道理?

“行了行了!”王大力不耐烦地挥挥手,“知道了!我们会再想办法!你就说,什么时候能开始?总不能一直拖着吧!”

“等材料备齐,我身体再好一些,”顾建业指了指自己的脑袋,“我现在还晕乎着呢。而且,改炕是技术活,急不得。你们先把材料准备好,堆在你们屋门口,我缓过来了,自然会过去看。”

他没有给出具体的时间表,保留了主动权。

王大力虽然一百个不情愿,但也无可奈何。谁让现在是他有求于人呢?他狠狠地瞪了顾建业一眼,带着赵强和孙明,转身又出去想办法了。只不过这次,他们的目标更明确,动力也更足了——那三倍的、干燥的草料,还有黄泥和碎石子!

看着他们离开,李文秀才松了口气,佩服地对顾建业说:“建业,你这招高啊!让他们自己上心,咱们反而轻松了。”

顾建业笑了笑,没多解释。他这不仅仅是为了轻松,更是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材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最终效果。

“先不说他们了,”顾建业看向李文秀手里的窝窝头,“这是......?”

“哦,食堂领的午饭。”李文秀把两个稍微大点的递给顾建业,“我跟打饭的说你病着,多要了一个。快吃吧,还热乎着呢。”

顾建业接过那黑乎乎、硬邦邦的窝窝头,闻着那粗粮特有的、并不算好闻的气味,心中却涌起一股暖流。他掰了一小块,慢慢咀嚼着。虽然难以下咽,但这是他现在赖以生存的能量。

“文秀,谢谢你。”他由衷地说道。

李文秀摆摆手,笑道:“谢啥!要不是你,咱们现在还守着冰窖呢!能吃口热乎饭,睡个暖和觉,我已经很满足了!”他看着顾建业,认真地说,“以后有什么活,你尽管吩咐,只要我能干的,绝不含糊!”

经过这一天多的相处,李文秀对顾建业的态度,已经从最初的疏离、好奇,变成了现在的信任和依赖。

顾建业点了点头,没有多说客套话。他知道,这种在困境中建立起来的情谊,比什么都珍贵。

就在两人分食着窝窝头的时候,门口又探进一个小脑袋,是小石头。她手里拿着一个瘪瘪的布袋。

“顾家哥哥,李哥哥!”她怯生生地喊道。

“小石头,快进来!”李文秀招呼道。

小石头跑了进来,把布袋递给顾建业:“顾家哥哥,这是俺娘让俺送来的,说是给你补补身子。”

顾建业打开布袋一看,里面竟然装着小半袋炒熟的黄豆,还有两个鸡蛋!

这在1976年的贫困山村,绝对是极其贵重的礼物!

“这......这太贵重了!我不能收!”顾建业连忙推辞。他知道这对于小石头家意味着什么。

“拿着吧,顾家哥哥!”小石头却很坚持,“俺娘他们听说了,你要帮大家修暖和的炕!这是俺们的一点心意!”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感激和崇拜。

李文秀也在一旁劝道:“建业,你就收下吧。这是老乡的心意。你现在身体要紧,也确实需要补补。”

顾建业看着小石头真诚的眼神,又看了看那袋黄豆和鸡蛋,心中感慨万千。他不再推辞,郑重地收下了这份沉甸甸的心意。

“小石头,替我谢谢你娘。这份情,我记下了。”

送走小石头,顾建业看着手里的黄豆和鸡蛋,又看了看身边这位真心实意帮助自己的室友,再想想外面那几个虽然不情不愿、却依旧为了一点暖意而奔波的知青......

人心,并非都是冰冷的。

哪怕是在这最艰难的岁月,最贫瘠的土地上,只要你能展现出足够的价值,给予他们切实的希望,就能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焰,就能换来意想不到的回报。

而他要做的,就是将这星星之火,逐渐燎原。

改造炕灶,只是他计划中的第一步,一个引子。真正的大戏,还在后面。他的目光,越过破旧的窗户,投向了院外那片更广阔、也更充满挑战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