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针密密扎前夫更新时间:2025-08-06 12:40:22
释放阅读上一章
针针密密扎前夫

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10章

绣楼之中,进展得十分顺利。

兰草被拘在绣房,五扇屏面够她忙活好一阵子了。

这孩子到底是秦府出身,陈杏儿也不想她为难,出此计策,一来让她无暇顾及账面,二来她不知情,事发亦无需担责。

冬袄成了大单,其他的单子也得保留一部分,以作掩饰。

绣娘们并不知其全貌,只道活儿多了一倍,但她们无甚不满,只因每缝制一件冬袄,给补贴五文的赏钱。

陈杏儿还特意说,只要做工合格,在家缝制也可以。

如此一来,一千件数量的冬袄,反倒是进度最快的。

且众人不知,那赏钱全是陈杏儿一人所出。

还是靠王李氏多年的受财如命,帮了自己。

陈杏儿把赵江给的消息,编成了一整套找人的流程,隔几日说一段,再换取银子“打听”后面的。

她自己都惊讶,难怪会被李玉兰盯上,王李氏攒钱的本事倒真不小。

当然,看着银子一点点溜出钱袋,也有人分外眼红。

“何必全给什么官差,我的头花都旧了,就不能买个新的嘛。”李绵不满道。

陈杏儿自然不会答应,“你是没搞清楚状况,还是觉得你爹连一个头花都不如?”

气得她当下耍开脾气。

陈杏儿见怪不怪,也不惯着。

饭不吃就挨饿,觉不睡就熬着,夜里翻来覆去扰得人不能入眠,陈杏儿就把她扔去屋外吹冷风。

王李氏看着来气,骂陈杏儿无能才惹出乱子。

陈杏儿只是冷笑,“娘拿了主意我就去给她买,或者赊银子也行,等她爹回来,一定有办法还上的。”

余光间瞥到,一听“赊银子”就不停留意这边的李衍。

王李氏便不吭声了。

儿子还不知道吃了多少苦,才回家就背债,她心里怎么都不是滋味。

可怜她的耕儿,要是伤了病了,保不齐还得靠这婆娘挣钱养身子。

自己也好几日没吃补药,那个懒蹄子都不去抓药了。

想到钱袋子日渐空瘪,她心中发恨,觉得陈杏儿败光了儿子的钱,都该算在她身上。

李衍和李绵也对陈杏儿愈发不满。

好些日子什么也要不到,对于早就习惯了母亲予取予求的俩人来说,无疑大受打击。

然而毫无办法,他们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本就对这个家毫无贡献,陈杏儿从来不求他们的。

只有靠王李氏拿捏人,可如今陈杏儿根本不看脸色,叫他们一并成了笑话。

陈杏儿对自己的两个孩子,上辈子就耗光了所有的亲情。

李家人天生就有撑不饱的肚子。

是一块墨,一只首饰,几两银子,都毫无意义。

靠她半辈子辛劳长大的孩子,不但从未有过半分感恩,甚至摇身一变成公子、小姐后,更加厌恶母亲。

享受了玉盘珍馐、锦罗绸缎、翡翠珠玉,却更加怨念,为什么自己不是从李夫人的肚子里出来的。

陈杏儿被关着的时候,才慢慢想明白,李衍、李绵的自私和冷漠,自幼就有迹可循。

李绵不甘心就这么算了,于是夜里偷翻她的荷包,试图找出“私藏”的证据。

可惜她早有防范。

绣娘每缝制一件冬袄,就在册上为其记下一笔,每凑够一百件,陈杏儿才从王李氏手中要来相应的银子,分发下去,一文不剩。

李绵无计可施,又不敢闹腾,只能在屋里生闷气。

而寿礼同样顺利。

陈杏儿花了大把的时间在绣楼,弄得王李氏整天抱怨。

“二两布头还得磨蹭多少天,一点活不干,回来就知道睡,进门有什么用!”

在她眼里,陈杏儿就是累死,剩一堆骨头架子也该补了家里的墙。

想到要给个教训,于是晚间从不留饭菜,等人到家时,当面把剩的热水倒了,自己和孙子直接上炕睡觉。

等陈杏儿重新起锅烧炉,她又爬起来,冲着外面叫骂:“还不让别人睡了,再弄出动静滚大街上去!”

陈杏儿也来了火气,这些日子不光赶进度,还要监督冬袄,忙得饭都顾不上吃,更无心和王李氏斗法。

正巧赶上绣屏的关键部分,许久未做诺大的摆件,她心想干脆一气呵成,不到绣完不离开。

恰好应了王李氏的气话,连着三天都未着家门。

李衍被派过来找她,也被打发回去。

“杏娘,你这样熬着,对眼睛可不好。”

陈杏儿笑了笑,手上扎下一针,“那你帮我多点几盏灯,偶尔一回罢,况且,距寿辰不过十来日了,对了,你有没有告诉杨掌柜准备屏框?”

“有的有的,”兰草点点头,“他还夸你主意好,肯定能得主子们欢喜。”

就在这时,洒扫的小厮敲响了屋门。

“陈娘子,外头有人找你。”

陈杏儿舍不得还差一点的青翠山峦,“是官府的人吗?把人请到茶间吧,我一会儿就过去。”

同赵江等人的来往,她对外都是声称,为了丈夫的事而有求于对方。

“不,是个带着孩子的妇人,说是娘子您的姐姐。”

陈杏儿眼皮一挑,李玉兰?

倒是好些日子没出现了。

她就觉得,李玉兰绝不会轻易给人当牛做马,哪怕是自己的老娘,她宁愿闭门不出。

还以为至少要躲几个月呢。

但李玉兰找她找到绣楼来,还是第一次。

陈杏儿留恋地放下绣针,叮嘱兰草继续做,独自来到大门外。

小厮说的那孩子,居然是李绵。

“陈杏儿你真是好大的胆子,还不快去和娘赔罪!”李玉兰见面劈头盖脸地责道。

赔罪?

陈杏儿好笑地想,三天不回家都成罪,那李耕是不是应该五马分尸。

她可是有托人回去报过信儿,哪怕王李氏不认账,胡同的邻居也能作证。

“我犯了何罪,大姐不如扣我去衙门?”

李玉兰气势丝毫不减,“你偏要我在这儿给你没脸是不?陈杏儿,识相的就跟我回去,我还不想丢李家的人呢。”

“姑姑你直接问,我娘就是把你的好心当驴肝肺呢。”

她身边的李绵,脸上带着幸灾乐祸的笑。

陈杏儿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可一时间又抓不住苗头。

“你可真是…”李玉兰摇了摇头,缓口气,“我问你,你从娘手里拿的银子,都到什么地方去了?”

“…大姐知道的。”

“狗屁!”李玉兰朝她啐了一口。

“你可骗不了我,你三天前又要了一两银子,可我上衙门问过,那赵班头五天前就离开浔安,没人见你去过衙门!”

“银子在哪儿呢,给我交出来!”

字號
缩小
18
放大
背景
目录
设置
客户端

第10章

作者名:饮食客
更新时间:2025-08-06 12:40:22

绣楼之中,进展得十分顺利。

兰草被拘在绣房,五扇屏面够她忙活好一阵子了。

这孩子到底是秦府出身,陈杏儿也不想她为难,出此计策,一来让她无暇顾及账面,二来她不知情,事发亦无需担责。

冬袄成了大单,其他的单子也得保留一部分,以作掩饰。

绣娘们并不知其全貌,只道活儿多了一倍,但她们无甚不满,只因每缝制一件冬袄,给补贴五文的赏钱。

陈杏儿还特意说,只要做工合格,在家缝制也可以。

如此一来,一千件数量的冬袄,反倒是进度最快的。

且众人不知,那赏钱全是陈杏儿一人所出。

还是靠王李氏多年的受财如命,帮了自己。

陈杏儿把赵江给的消息,编成了一整套找人的流程,隔几日说一段,再换取银子“打听”后面的。

她自己都惊讶,难怪会被李玉兰盯上,王李氏攒钱的本事倒真不小。

当然,看着银子一点点溜出钱袋,也有人分外眼红。

“何必全给什么官差,我的头花都旧了,就不能买个新的嘛。”李绵不满道。

陈杏儿自然不会答应,“你是没搞清楚状况,还是觉得你爹连一个头花都不如?”

气得她当下耍开脾气。

陈杏儿见怪不怪,也不惯着。

饭不吃就挨饿,觉不睡就熬着,夜里翻来覆去扰得人不能入眠,陈杏儿就把她扔去屋外吹冷风。

王李氏看着来气,骂陈杏儿无能才惹出乱子。

陈杏儿只是冷笑,“娘拿了主意我就去给她买,或者赊银子也行,等她爹回来,一定有办法还上的。”

余光间瞥到,一听“赊银子”就不停留意这边的李衍。

王李氏便不吭声了。

儿子还不知道吃了多少苦,才回家就背债,她心里怎么都不是滋味。

可怜她的耕儿,要是伤了病了,保不齐还得靠这婆娘挣钱养身子。

自己也好几日没吃补药,那个懒蹄子都不去抓药了。

想到钱袋子日渐空瘪,她心中发恨,觉得陈杏儿败光了儿子的钱,都该算在她身上。

李衍和李绵也对陈杏儿愈发不满。

好些日子什么也要不到,对于早就习惯了母亲予取予求的俩人来说,无疑大受打击。

然而毫无办法,他们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本就对这个家毫无贡献,陈杏儿从来不求他们的。

只有靠王李氏拿捏人,可如今陈杏儿根本不看脸色,叫他们一并成了笑话。

陈杏儿对自己的两个孩子,上辈子就耗光了所有的亲情。

李家人天生就有撑不饱的肚子。

是一块墨,一只首饰,几两银子,都毫无意义。

靠她半辈子辛劳长大的孩子,不但从未有过半分感恩,甚至摇身一变成公子、小姐后,更加厌恶母亲。

享受了玉盘珍馐、锦罗绸缎、翡翠珠玉,却更加怨念,为什么自己不是从李夫人的肚子里出来的。

陈杏儿被关着的时候,才慢慢想明白,李衍、李绵的自私和冷漠,自幼就有迹可循。

李绵不甘心就这么算了,于是夜里偷翻她的荷包,试图找出“私藏”的证据。

可惜她早有防范。

绣娘每缝制一件冬袄,就在册上为其记下一笔,每凑够一百件,陈杏儿才从王李氏手中要来相应的银子,分发下去,一文不剩。

李绵无计可施,又不敢闹腾,只能在屋里生闷气。

而寿礼同样顺利。

陈杏儿花了大把的时间在绣楼,弄得王李氏整天抱怨。

“二两布头还得磨蹭多少天,一点活不干,回来就知道睡,进门有什么用!”

在她眼里,陈杏儿就是累死,剩一堆骨头架子也该补了家里的墙。

想到要给个教训,于是晚间从不留饭菜,等人到家时,当面把剩的热水倒了,自己和孙子直接上炕睡觉。

等陈杏儿重新起锅烧炉,她又爬起来,冲着外面叫骂:“还不让别人睡了,再弄出动静滚大街上去!”

陈杏儿也来了火气,这些日子不光赶进度,还要监督冬袄,忙得饭都顾不上吃,更无心和王李氏斗法。

正巧赶上绣屏的关键部分,许久未做诺大的摆件,她心想干脆一气呵成,不到绣完不离开。

恰好应了王李氏的气话,连着三天都未着家门。

李衍被派过来找她,也被打发回去。

“杏娘,你这样熬着,对眼睛可不好。”

陈杏儿笑了笑,手上扎下一针,“那你帮我多点几盏灯,偶尔一回罢,况且,距寿辰不过十来日了,对了,你有没有告诉杨掌柜准备屏框?”

“有的有的,”兰草点点头,“他还夸你主意好,肯定能得主子们欢喜。”

就在这时,洒扫的小厮敲响了屋门。

“陈娘子,外头有人找你。”

陈杏儿舍不得还差一点的青翠山峦,“是官府的人吗?把人请到茶间吧,我一会儿就过去。”

同赵江等人的来往,她对外都是声称,为了丈夫的事而有求于对方。

“不,是个带着孩子的妇人,说是娘子您的姐姐。”

陈杏儿眼皮一挑,李玉兰?

倒是好些日子没出现了。

她就觉得,李玉兰绝不会轻易给人当牛做马,哪怕是自己的老娘,她宁愿闭门不出。

还以为至少要躲几个月呢。

但李玉兰找她找到绣楼来,还是第一次。

陈杏儿留恋地放下绣针,叮嘱兰草继续做,独自来到大门外。

小厮说的那孩子,居然是李绵。

“陈杏儿你真是好大的胆子,还不快去和娘赔罪!”李玉兰见面劈头盖脸地责道。

赔罪?

陈杏儿好笑地想,三天不回家都成罪,那李耕是不是应该五马分尸。

她可是有托人回去报过信儿,哪怕王李氏不认账,胡同的邻居也能作证。

“我犯了何罪,大姐不如扣我去衙门?”

李玉兰气势丝毫不减,“你偏要我在这儿给你没脸是不?陈杏儿,识相的就跟我回去,我还不想丢李家的人呢。”

“姑姑你直接问,我娘就是把你的好心当驴肝肺呢。”

她身边的李绵,脸上带着幸灾乐祸的笑。

陈杏儿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可一时间又抓不住苗头。

“你可真是…”李玉兰摇了摇头,缓口气,“我问你,你从娘手里拿的银子,都到什么地方去了?”

“…大姐知道的。”

“狗屁!”李玉兰朝她啐了一口。

“你可骗不了我,你三天前又要了一两银子,可我上衙门问过,那赵班头五天前就离开浔安,没人见你去过衙门!”

“银子在哪儿呢,给我交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