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穿五千年,始皇帝唤我天上仙更新时间:2025-10-27 18:10:05
释放阅读上一章
横穿五千年,始皇帝唤我天上仙

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15章

“殿下,你说陛下这么着急召你我二人回咸阳,到底是为了什么?”

咸阳城外数十里,两骑当先,身后数十亲卫卷尘疾驰,正是扶苏与蒙恬二人。

自接获始皇诏命,二人未敢片刻耽搁,仅率精干亲骑便启程南归,这一路风餐露宿,昼夜兼程,累毙的健马不知凡几。

“蒙将军,父皇之令,字字皆明诏,其意未言,我等臣子岂敢妄测?”

他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些,仿佛说与自己听,又仿佛说给一旁的蒙恬:

“然诏命火急,如星流电掣,非战时不可见......此非陛下寻常做派。我心中......实在是难安。”

蒙恬沉默着,和扶苏想的大差不大:始皇帝的身体是不是出现了问题?

始皇帝今年还不到五十,正值壮年,但说是壮年,五十岁其实卡在一个很尴尬的区间:

再加上嬴政早些年的遭遇,以及这些年的勤勉,身体出问题并不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也只有这个猜测能符合情况。

始皇帝身体出了重病,速速召回扶苏这个嫡长子,回来准备接位。

就这样——

两个人个怀着不同的心思进了咸阳城,没有半点休息,两人将亲兵安顿好,便迅速朝咸阳宫走去。

一路上,咸阳城歌舞升平的样子并不像是嬴政身体出了问题。

这也使得两个人变得更加困惑。

“宣扶苏,蒙恬二人进殿!”

扶苏随即走上前,转身向蒙恬示意;蒙恬点点头,紧随其后。

两个人并肩走入大殿,但眼前的景象和两个人的想象截然不同,嬴政正安然无恙地端坐在案前。

甚至......

面色比三年前两个人离开咸阳城时,还好了几分。

“儿臣扶苏,见过陛下。”扶苏略微一顿,低头行礼。

蒙恬亦行礼:“臣蒙恬,拜见陛下!”

“免了。”嬴政摆摆手,抬起头打量着两人。

他们二人反倒是相比于三年前,面色看起来有些不好,想必和匈奴争斗,吃了不少苦,身体消瘦多了。

“这些年,北方怎么样?”嬴政问道。

扶苏踏前一步,答道:“回禀陛下,北方的局势暂时平稳,匈奴虽有一些动静,但并未构成威胁。蒙恬与我亲率精兵,严防边境,匈奴也未再敢轻举妄动。北境关隘,十损其七,皆已修复加固。”

“......”

蒙恬为扶苏的话做着补充以及证明:

“臣带领的兵马,日夜巡防,不曾松懈。虽然边疆有些许摩擦,但都能及时应对。”

嬴政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抹欣慰,紧接着又问了关于北方很多事,以及两个人回咸阳路上的所见所闻。

帝王常年坐在中央,势必不知道底下的信息,容易被下面的人隐瞒。

嬴政深谙此道,这也是他多次东巡的原因;在他之后,历史上有不少的皇帝却都不懂这个道理。

这样的询问,一是考察扶苏在北方的表现,二则是和自己所知道的信息对一对,看看有没有出错的地方。

这场问询的结果,嬴政非常满意。

接下来——

便是他这次召扶苏回来的原因,这件事是国事,亦是家事,所以蒙恬也被嬴政命令下去休息了。

房间只剩下两人,哦不,三人。

扶苏这才发现,有一个穿着打扮都非常奇怪的年轻人在不远处的案几前,正在和上面的食物做着斗争。

年轻人正是被临时叫过来的任行。

嬴政想让他帮忙看看扶苏。

倒没什么好看的,但吃人家嘴短,也不好意思拒绝,顺便就过来了。

“这位是......”

对于这个异常大胆,没有退下,倾听着自己和嬴政私话的年轻人,扶苏显得非常困惑。

什么时候,父皇身边有这样的一号人物了?

观其行为举止,看起来颇受父皇信任。

“苏儿,不得无礼!这是国师。”嬴政向扶苏介绍着,摆了摆手,“无须在意国师,我找你是有要事相谈。”

扶苏更加困惑了:自己正是被“坑儒”惹怒父皇,才被调离了咸阳。

对方士愤怒的父皇,什么时候又重新信任方士了?

不过父皇既然已经开口,那么这些疑惑也只得暂时压在心里。

“父皇请讲。”扶苏说。

一上来,嬴政便开门见山。

“苏儿,我且问你,你觉得大秦现在如何?”

扶苏感到喉咙发干。

三年来,他在北疆见到的景象飞速掠过脑海:

雄伟绵延的长城下,无数征夫的累累白骨;新设郡县中,官吏催逼赋役的鞭影与黔首麻木绝望的眼神;烽燧之间,戍卒饱经风霜、充满血丝却依旧警惕望向草原的眼睛......当然,还有咸阳方向传来的那一件件震动天下的大事:

阿房宫的巍峨轮廓、连绵不断的劳役征发、驰道的延伸......

这些景象与北方匈奴的威胁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他对“大秦现在如何”的全部感知。

民心如火药桶,一触即发!疲惫、恐惧、愤怒,如同地下奔涌的暗河。

他想痛陈利害,想恳求父皇轻徭薄赋、与民休养!

想像当年那样直谏坑儒之失!

但是——

结果呢,再次回到北方吗?

勇气与恐惧在心中激烈交战,扶苏的手指在宽大的袍袖内微微颤抖。

但是——

他还是做出了选择。

“父皇......大秦兵锋所指,宇内臣服;万里长城横亘,胡虏丧胆。驰道纵横,法令通行,实是前所未有之伟业......”

嬴政眼中闪过一抹异色,说不出来是欣慰还是抗拒。

明明扶苏的话很让他满意,是他想要的变化,但不知为何,他总觉得还缺了点什么。

扶苏顿了顿,下一秒,猛然抬起头,直视着嬴政,慷锵有力地回答道:

“然儿臣远在边关,偶闻各郡修筑宫殿、开凿陵寝、急修驰道,动用民力甚巨。百姓奔波于途,难免疲惫。匈奴虽一时受挫,然其狼子野心不死,尚需举国上下,养精蓄锐,废除苛法,以固万世之基业。”

“还请父皇......”

即使经历了三年的“流放”,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扶苏作为“人臣”,依然坚持自己几年前的想法。

甚至做出选择后的他,变得更加坚定了。

嬴政听到这些话,先是愣了一瞬,紧接着眼神变得不可置信起来,有愤怒,有失望,但还有一抹欣慰。

这,好像才是,他认识的那个扶苏。

字號
缩小
18
放大
背景
目录
设置
客户端

第15章

作者名:清风不识字
更新时间:2025-10-27 18:10:05

“殿下,你说陛下这么着急召你我二人回咸阳,到底是为了什么?”

咸阳城外数十里,两骑当先,身后数十亲卫卷尘疾驰,正是扶苏与蒙恬二人。

自接获始皇诏命,二人未敢片刻耽搁,仅率精干亲骑便启程南归,这一路风餐露宿,昼夜兼程,累毙的健马不知凡几。

“蒙将军,父皇之令,字字皆明诏,其意未言,我等臣子岂敢妄测?”

他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些,仿佛说与自己听,又仿佛说给一旁的蒙恬:

“然诏命火急,如星流电掣,非战时不可见......此非陛下寻常做派。我心中......实在是难安。”

蒙恬沉默着,和扶苏想的大差不大:始皇帝的身体是不是出现了问题?

始皇帝今年还不到五十,正值壮年,但说是壮年,五十岁其实卡在一个很尴尬的区间:

再加上嬴政早些年的遭遇,以及这些年的勤勉,身体出问题并不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也只有这个猜测能符合情况。

始皇帝身体出了重病,速速召回扶苏这个嫡长子,回来准备接位。

就这样——

两个人个怀着不同的心思进了咸阳城,没有半点休息,两人将亲兵安顿好,便迅速朝咸阳宫走去。

一路上,咸阳城歌舞升平的样子并不像是嬴政身体出了问题。

这也使得两个人变得更加困惑。

“宣扶苏,蒙恬二人进殿!”

扶苏随即走上前,转身向蒙恬示意;蒙恬点点头,紧随其后。

两个人并肩走入大殿,但眼前的景象和两个人的想象截然不同,嬴政正安然无恙地端坐在案前。

甚至......

面色比三年前两个人离开咸阳城时,还好了几分。

“儿臣扶苏,见过陛下。”扶苏略微一顿,低头行礼。

蒙恬亦行礼:“臣蒙恬,拜见陛下!”

“免了。”嬴政摆摆手,抬起头打量着两人。

他们二人反倒是相比于三年前,面色看起来有些不好,想必和匈奴争斗,吃了不少苦,身体消瘦多了。

“这些年,北方怎么样?”嬴政问道。

扶苏踏前一步,答道:“回禀陛下,北方的局势暂时平稳,匈奴虽有一些动静,但并未构成威胁。蒙恬与我亲率精兵,严防边境,匈奴也未再敢轻举妄动。北境关隘,十损其七,皆已修复加固。”

“......”

蒙恬为扶苏的话做着补充以及证明:

“臣带领的兵马,日夜巡防,不曾松懈。虽然边疆有些许摩擦,但都能及时应对。”

嬴政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抹欣慰,紧接着又问了关于北方很多事,以及两个人回咸阳路上的所见所闻。

帝王常年坐在中央,势必不知道底下的信息,容易被下面的人隐瞒。

嬴政深谙此道,这也是他多次东巡的原因;在他之后,历史上有不少的皇帝却都不懂这个道理。

这样的询问,一是考察扶苏在北方的表现,二则是和自己所知道的信息对一对,看看有没有出错的地方。

这场问询的结果,嬴政非常满意。

接下来——

便是他这次召扶苏回来的原因,这件事是国事,亦是家事,所以蒙恬也被嬴政命令下去休息了。

房间只剩下两人,哦不,三人。

扶苏这才发现,有一个穿着打扮都非常奇怪的年轻人在不远处的案几前,正在和上面的食物做着斗争。

年轻人正是被临时叫过来的任行。

嬴政想让他帮忙看看扶苏。

倒没什么好看的,但吃人家嘴短,也不好意思拒绝,顺便就过来了。

“这位是......”

对于这个异常大胆,没有退下,倾听着自己和嬴政私话的年轻人,扶苏显得非常困惑。

什么时候,父皇身边有这样的一号人物了?

观其行为举止,看起来颇受父皇信任。

“苏儿,不得无礼!这是国师。”嬴政向扶苏介绍着,摆了摆手,“无须在意国师,我找你是有要事相谈。”

扶苏更加困惑了:自己正是被“坑儒”惹怒父皇,才被调离了咸阳。

对方士愤怒的父皇,什么时候又重新信任方士了?

不过父皇既然已经开口,那么这些疑惑也只得暂时压在心里。

“父皇请讲。”扶苏说。

一上来,嬴政便开门见山。

“苏儿,我且问你,你觉得大秦现在如何?”

扶苏感到喉咙发干。

三年来,他在北疆见到的景象飞速掠过脑海:

雄伟绵延的长城下,无数征夫的累累白骨;新设郡县中,官吏催逼赋役的鞭影与黔首麻木绝望的眼神;烽燧之间,戍卒饱经风霜、充满血丝却依旧警惕望向草原的眼睛......当然,还有咸阳方向传来的那一件件震动天下的大事:

阿房宫的巍峨轮廓、连绵不断的劳役征发、驰道的延伸......

这些景象与北方匈奴的威胁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他对“大秦现在如何”的全部感知。

民心如火药桶,一触即发!疲惫、恐惧、愤怒,如同地下奔涌的暗河。

他想痛陈利害,想恳求父皇轻徭薄赋、与民休养!

想像当年那样直谏坑儒之失!

但是——

结果呢,再次回到北方吗?

勇气与恐惧在心中激烈交战,扶苏的手指在宽大的袍袖内微微颤抖。

但是——

他还是做出了选择。

“父皇......大秦兵锋所指,宇内臣服;万里长城横亘,胡虏丧胆。驰道纵横,法令通行,实是前所未有之伟业......”

嬴政眼中闪过一抹异色,说不出来是欣慰还是抗拒。

明明扶苏的话很让他满意,是他想要的变化,但不知为何,他总觉得还缺了点什么。

扶苏顿了顿,下一秒,猛然抬起头,直视着嬴政,慷锵有力地回答道:

“然儿臣远在边关,偶闻各郡修筑宫殿、开凿陵寝、急修驰道,动用民力甚巨。百姓奔波于途,难免疲惫。匈奴虽一时受挫,然其狼子野心不死,尚需举国上下,养精蓄锐,废除苛法,以固万世之基业。”

“还请父皇......”

即使经历了三年的“流放”,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扶苏作为“人臣”,依然坚持自己几年前的想法。

甚至做出选择后的他,变得更加坚定了。

嬴政听到这些话,先是愣了一瞬,紧接着眼神变得不可置信起来,有愤怒,有失望,但还有一抹欣慰。

这,好像才是,他认识的那个扶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