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难渡更新时间:2025-10-27 18:12:39
释放阅读上一章
同舟难渡

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1章

兵荒马乱过后的风,总裹着铁锈与血腥气。幽州城外的野草刚漫过去年的白骨,又被新的马蹄踏碎,柳玉娘便是在这样的风里落了地。

母亲断气时,檐角的铜铃正被朔风扯得哀响,父亲刘山人用一把断匕割断脐带,将她裹进那件打了七八个补丁的旧棉袍里——那原是他行医时穿的,如今下摆还沾着陈年的药渍与血痕。

乳母是想也不敢想的。柳山人背着襁褓里的女婴,踏遍了幽州城的里巷。

谁家有产妇,谁家添了婴孩,他便上门去,背着那只磨得发亮的药箱,替人瞧头疼脑热,治跌打损伤。诊金一分不要,只求舀半碗米汤,或是匀一块米糕。

有那心善的农妇,会把刚挤的羊奶热了递过来,他便蹲在灶门前,用小勺一点点喂进女儿嘴里,看着她咂嘴的模样,眼角的皱纹里才浮起些微暖意。

更多时候,换来的只是残羹冷炙,有时是馊了的粥水,有时是啃剩的麦饼,他都先揣在怀里焐热了,再小心翼翼喂给她。

玉娘记事时,嘴里总带着股淡淡的药味。

父亲的药箱像个百宝囊,有时摸出的是晒干的蒲公英,有时是缠成束的艾草,偶尔也会有几块硬糖——那是替大户人家的小姐治好了咳嗽,对方赏的。

她不知道什么叫礼仪,只晓得见了人要笑,笑了或许能讨到吃食;不知道什么叫廉耻,只知道天寒地冻时,缩在父亲怀里蹭暖,比什么都要紧。

父亲从不教她读书写字,只教她辨认野菜:这是马齿苋,能吃;那是苍耳子,有毒。

他说:“活着,比啥都强。”她便把这话刻在心里,像田埂上的狗尾草,野火烧不尽似的,拼命往土里钻。

六岁那年,幽州又起了兵戈。叛军的旗帜插在城头的那日,火光映红了半个夜空。刘山人背着药箱,一手牵着玉娘,随着逃难的人流往南走。

老家的二亩薄田早被乱兵占了,农具烧的烧、抢的抢,只剩下断壁残垣。他听说魏州暂得太平,便揣着最后几个铜板,带着女儿踏上了漫漫长路。

路是用脚丈量的。玉娘的小鞋磨穿了底,父亲便将自己的布鞋脱下来给她套上,光着脚踩在碎石路上,血珠渗出来,很快又被尘土掩盖。

白日里,日头毒得能晒脱皮,他们便躲在道旁的槐树下歇脚。

槐树的叶子黄了大半,落得满地都是,踩上去沙沙响。父亲用破碗舀路边沟里的水,水是浑的,带着股土腥味,他便在树下等半晌,看着泥沙沉淀了,才敢给玉娘喝。

玉娘渴极了,捧着碗一饮而尽,却觉得喉咙里涩得慌。

夜里,就蜷在废弃的土地庙里。土地爷的泥像缺了条胳膊,脸上被人划了道口子,看着有些吓人。

父亲把药箱垫在她身下,那箱子虽不大,却能隔开地上的寒气。他自己则背靠着门板,挡着穿堂的风。门板上有个洞,风从洞里灌进来,呜呜地响,像有人在哭。

有次她半夜冻醒,听见父亲在哼一支曲子,调子古怪又苍凉,像风吹过空谷的声音。她问是什么,父亲说:“是你娘生前爱唱的,说唱了能心安。”可她听着,只觉得那歌声里全是冷意。

字號
缩小
18
放大
背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客户端

第1章

书名:同舟难渡
作者名:萧妙音
更新时间:2025-10-27 18:12:39

兵荒马乱过后的风,总裹着铁锈与血腥气。幽州城外的野草刚漫过去年的白骨,又被新的马蹄踏碎,柳玉娘便是在这样的风里落了地。

母亲断气时,檐角的铜铃正被朔风扯得哀响,父亲刘山人用一把断匕割断脐带,将她裹进那件打了七八个补丁的旧棉袍里——那原是他行医时穿的,如今下摆还沾着陈年的药渍与血痕。

乳母是想也不敢想的。柳山人背着襁褓里的女婴,踏遍了幽州城的里巷。

谁家有产妇,谁家添了婴孩,他便上门去,背着那只磨得发亮的药箱,替人瞧头疼脑热,治跌打损伤。诊金一分不要,只求舀半碗米汤,或是匀一块米糕。

有那心善的农妇,会把刚挤的羊奶热了递过来,他便蹲在灶门前,用小勺一点点喂进女儿嘴里,看着她咂嘴的模样,眼角的皱纹里才浮起些微暖意。

更多时候,换来的只是残羹冷炙,有时是馊了的粥水,有时是啃剩的麦饼,他都先揣在怀里焐热了,再小心翼翼喂给她。

玉娘记事时,嘴里总带着股淡淡的药味。

父亲的药箱像个百宝囊,有时摸出的是晒干的蒲公英,有时是缠成束的艾草,偶尔也会有几块硬糖——那是替大户人家的小姐治好了咳嗽,对方赏的。

她不知道什么叫礼仪,只晓得见了人要笑,笑了或许能讨到吃食;不知道什么叫廉耻,只知道天寒地冻时,缩在父亲怀里蹭暖,比什么都要紧。

父亲从不教她读书写字,只教她辨认野菜:这是马齿苋,能吃;那是苍耳子,有毒。

他说:“活着,比啥都强。”她便把这话刻在心里,像田埂上的狗尾草,野火烧不尽似的,拼命往土里钻。

六岁那年,幽州又起了兵戈。叛军的旗帜插在城头的那日,火光映红了半个夜空。刘山人背着药箱,一手牵着玉娘,随着逃难的人流往南走。

老家的二亩薄田早被乱兵占了,农具烧的烧、抢的抢,只剩下断壁残垣。他听说魏州暂得太平,便揣着最后几个铜板,带着女儿踏上了漫漫长路。

路是用脚丈量的。玉娘的小鞋磨穿了底,父亲便将自己的布鞋脱下来给她套上,光着脚踩在碎石路上,血珠渗出来,很快又被尘土掩盖。

白日里,日头毒得能晒脱皮,他们便躲在道旁的槐树下歇脚。

槐树的叶子黄了大半,落得满地都是,踩上去沙沙响。父亲用破碗舀路边沟里的水,水是浑的,带着股土腥味,他便在树下等半晌,看着泥沙沉淀了,才敢给玉娘喝。

玉娘渴极了,捧着碗一饮而尽,却觉得喉咙里涩得慌。

夜里,就蜷在废弃的土地庙里。土地爷的泥像缺了条胳膊,脸上被人划了道口子,看着有些吓人。

父亲把药箱垫在她身下,那箱子虽不大,却能隔开地上的寒气。他自己则背靠着门板,挡着穿堂的风。门板上有个洞,风从洞里灌进来,呜呜地响,像有人在哭。

有次她半夜冻醒,听见父亲在哼一支曲子,调子古怪又苍凉,像风吹过空谷的声音。她问是什么,父亲说:“是你娘生前爱唱的,说唱了能心安。”可她听着,只觉得那歌声里全是冷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