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3章
柳玉娘刚踏出寺门,街坊上原本还算热闹的市集此刻已乱作一团,黑衣黑甲的士兵像饿狼般四处窜动,明晃晃的刀戟上还滴着血,百姓们拖家带口地往巷子里钻,哭喊声、马蹄声、器物碎裂声搅在一起,震得人耳膜生疼。
她抬头望见城头飘着的“晋”字大旗,那猩红的字体在风中猎猎作响。
“阿爹......”她下意识地回头想喊,却见寺门内空无一人。
正慌神间,两个铁塔似的士兵扛着刀走过来,其中一个粗声粗气地冲不远处喊道:“袁将军,您看这丫头!”
柳玉娘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一个军官正勒马站在街角,腰间的玉带在灰暗天色里泛着冷光。
袁建丰目光扫过来时,她像被毒蛇盯上般浑身发僵。他打量她的眼神,就像在市集上挑拣牲口,从蓬乱的头发看到沾满泥污的小鞋,最后停在她藏在污垢后的眼睛上。
“倒还有几分灵气。”袁建丰扯了扯缰绳,马蹄踏过青石板,发出沉闷的响声,“主公说要几个小的,这丫头看着合适。”
不等她反应,一只大手就像铁钳般抓住她的手腕,骨头被捏得咯吱响。
她想喊“放开我,阿爹会来找我的”,可看到士兵腰间那把还在滴血的刀,喉咙像是被什么堵住,半个字也吐不出来。
那些凶神恶煞的眼神,比她在幽州见过的恶犬还要吓人,她知道只要她敢再吭一声,那把刀或许就会落下来。
被丢进木笼子时,她重重撞在栏杆上,额头磕出个血包。笼子里一股子铁锈和血腥气,底板上的稻草早就变成了黑褐色,黏糊糊地沾着些不知名的东西。
她缩在角落,看着周围几个和她差不多大的孩子,有的在低声哭,有的直愣愣地发呆,她尝试搭话。
“你们......你们爹娘呢?”她小声问旁边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
小姑娘抬起布满泪痕的脸,怯生生地说:“打起来的时候,爹把我推到草垛里,带着弟弟跑了......”
柳玉娘没再说话。她知道,她和这些孩子不一样,她的阿爹不会丢下她。
要是阿爹刚才在这,定会把她紧紧护在怀里。可他那么瘦弱,哪里打得过这些提刀的兵痞?与其看着阿爹被砍死,倒不如她被抓走。
笼子被装上马车,车轮碾过碎石路,发出“吱呀”的惨叫。她缩成一团,把脸埋在膝盖里。
小时候在幽州,她跟着阿爹去庙里烧香,老和尚摸着她的头说,心诚则灵。那时她信了,求佛祖保佑能有口饱饭吃,后来还真在破庙里捡到过一个完整的馒头。
可现在,她摸着额头的血包,心里却泛起一股说不清的怨怼——佛祖要是真灵,怎么会让这些恶人闯进魏州?怎么会让她落到这般境地?
可怨归怨,她还是偷偷合十了双手。求佛祖让她活下去。她才六岁,还没吃过真正的白面馒头,还没穿过不打补丁的新衣,就这么死了,那从前挨的饿受的冻,岂不是都白受了?
马车摇摇晃晃走了两天两夜,笼子里的孩子少了两个。一个是夜里发了高热,天亮时已经硬了,被兵卒像扔麻袋似的丢进了沟里;另一个是试图钻栏杆逃跑,被马蹄踩断了腿,哭了半宿也没了声息。
柳玉娘把碎瓷片紧紧攥在手里,瓷片硌进掌心,疼得她不敢睡。
她听兵卒们闲聊,说他们的晋王是沙陀人,姓李,打仗最是勇猛,外号叫他"鸦儿";说太原城固若金汤,里面有吃不完的米面,穿不完的绸缎;说这次打下魏州,就是为了给晋王的世子攒家底。
"世子?"有个小兵问。
"就是晋王的宝贝儿子,才十岁!"
玉娘不懂什么叫世子,只觉得"十岁"这个词很亲切。她刚满七岁,要是能活到十岁,会是什么样子?
她闭上眼睛,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她想起魏州的破庙,想起那些施舍她剩饭的好心人,原来她恨了那么久的魏州,竟是这些日子里最安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