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战士更新时间:2021-03-31 11:31:08
释放阅读上一章
老战士

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二十六章 特殊的家访

大家吃过了这顿美味而丰盛的早餐,已经快到九点钟了。

此时,今天的重头戏也正式拉开帷幕,老战士志愿者扶贫队的二十二名队员们,以及军休所干部方原,将在驻村干部王月婷的介绍下,对望月组正式开始第一次扶贫考察。

本来按照王志毅制定的工作计划,来到望月组后,这扶贫考察的第一步,便是家访,然后第二步,再到田间地头进行考察。

可是在昨天下午,大家就已经在田间地头待了很长一段时间,并且亲自进行劳动了,所以对望月组的田间地头考察以及结束,也已经对望月组的产业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反而让对村民的家访,变成了考察计划的第二步。

不过这样也好,在了解到望月组整体产业的基础上,便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望月组的村民们,一户一户地前去拜访了。

说起来,这确实是一次颇为特殊的家访。

整个望月组的村民只有一百来户,三百多人。但时至今日,已经有超过一半的村民离开了村子,到外地打工或是搬出去了,虽然户口还留在这里,但其实已经到别的地方常驻了,有些甚至全家都已经搬离。

所以整个望月组现在只剩下一些老弱妇孺,总的常住人口也不过只有一百四十多人了,平均每户也就一点三人。

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村子里极其缺乏劳动力,就算是想要做一些产业上的规划,到头来还是会发现,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去实施这些规划,没有产业,那么落在每个村民头上的收入,又怎么可能提高呢?

现在,老战士们就是想要通过家访对整个村子进行一次更为深刻的了解和分析,虽然王月婷在村子里的三个月中,早已经对每家每户都进行了家访,并且收集了资料,但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想法更是有局限性的,现在有二十多个人来为王月婷分担,她属实求之不得。

当然了,短短一天的时间,并不能让老战士们对每家每户都进行家访,其实也没有这个必要,反正老战士志愿者扶贫队已经决定了要在村里常驻下去的,那些暂时没能家访的到人以后总是可以继续的。所以便由王月婷拟出一份比较有代表性的人员名单,然后把二十二人分为了七组,每三人一组,同时到这些人家中进行家访。

如果正好碰到村民不在家中,那便先到名单上别的人家中家访,依次类推,总之能多进行几次家访就多进行几次,但前提是,不能走马观花,而是要照着大家早已拟定好的家访“提纲”,尽量把家访户家里的情况做一次充分了解。

为了节省时间,也为了不麻烦老乡,到了中午,老战士扶贫队便回到杨奶奶家中吃午餐。

这一次,邓长河特意让三名女队员早早地回到杨奶奶家,在杨奶奶出去给菜地浇水的时候早一步把午餐给做好了。虽然杨奶奶回来的时候看到这一切果然如王月婷所说生气了,但大家还是开开心心地吃了一顿午饭。

吃过了午饭,老战士们休息了一会儿,又开始继续家访了。

这一天走下来,大家总共家访了三十多户,基本上都是村里最贫困的那些村民了。

给老战士们最直接,最震撼感受的,便是这些人家的住房。

以住在村尾的杨根板家为例,他家的房子是泥土与木质结合的结构,已经有大几十年的历史了,由于年久失修,屋子的墙体上出现了很多裂缝,有的裂缝几乎可以塞进一个拳头。

当前去家访的人看到这些裂缝的时候,都禁不住会想,要是刮来一股稍微大一点的风,会不会就此生生地把这栋房子给吹塌了。

当问起杨根板为什么不对屋子修葺一番,杨根板却说:“我家里现在就我一个人,我都七十二岁了,身体又不好,也不知道哪一天就走了,还修什么修,修好了,留给谁呢!”

杨根板的想法,和村里其他一些独居老人的想法很相似,而在望月组,至少还有七八个和杨根板一样的老人,他们的妻子先他们去世,或是一辈子就没有结婚,并且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也没有后代,只能一个人了此残生。

而另外一位独居的老大爷陆再友家虽然不像杨根板那么破,而且有个院子,却正屋却连个大门也没有,连猫猫狗狗都可以随便出入,要是晚上有危险的动物直闯进去,岂不是很危险?

“为什么不帮陆大爷装个屋门”邓长河问王月婷道。

“其实我早就想要帮陆大爷装门的,但陆大爷不让,他说,他之所以要开着门,是要等早年离他而去的老婆回来,要是关上门,老婆回来了进不了屋怎么办?”王月婷解释道。

“他老婆为什么要离开他?”方原问道。

“还能为什么,穷呗。”王月婷说:“你不知道,以前还有女人嫁到这村里来,可是后来一个个都受不了这里的穷困,便一个个地离开了。陆大爷就是因为受不了妻子离开的打击,所以现在精神上才变得有些神经质。”王月婷说。

“这都是贫困惹的祸的!”邓长河感叹道。

“我们不仅要帮陆大爷脱贫,还要帮他把老婆找回来,我相信,只要陆大爷不像以前那么穷了,她老婆也一定不会再跑了!”方原豪气地说道。

“想什么呢?陆大爷老婆都跑了几十年了,你去哪里找,就算找到了,早就改嫁了,儿孙满堂了恐怕。”王月婷说道。

“哦,是哦,我,我有点秀逗了。”方原挠了挠脑袋,却又一脸严肃地对王月婷说道:“王月婷同志,虽然我有些想法考虑不周,但拜托你以后能不能说话对我温柔一点......”

“不能!”方原还没说完,就比王月婷打断了:“对你放松,就是对你的放纵,我要以一个战士的标准来要求你,这样你才能提高,才能跟得上邓伯伯、王叔叔这些老战士们的脚步,邓伯伯,您说对不对?”

“有道理,月婷啊,我发现你不仅是个能干的扶贫干部,还有当教师的潜力呢!”邓长河夸赞道。

听到邓伯伯的夸奖,王月婷向方原投去一个得意的笑容,然后和邓长河向前走去,到下一家村民家中家访,只留下方原一人在风中凌乱。

除了房子的问题,而一些村民家中的贫困也让老战士们颇为惊讶。

比如王志毅前去家访的陆东波家,就让他震惊了。

陆东波家虽然房子不小,不仅有院子,还有几间屋子,但屋里唯一的一样家具,竟然只是一张床,那么大一个屋子加上院子,除了堆了一些没有用的东西外,连张桌子都没有。

而他吃饭的碗筷只能摆在地上,挖个坑、吊个锅就是灶具——俗话说,这就叫做真正的“家徒四壁”。

可以想象,陆东波平时是怎么吃饭的,基本上不是站着吃,就是坐在门前的台阶上吃了。

当王志毅问起家里为什么会到这个地步的时候,陆东波很不好意思地承认到,他自从父母死后,便开始变得有些好吃懒做,不愿意出去打工,家里那几块地也不愿意打理,就这么坐吃山空,哪怕是家里只值一点点钱的家具,都被他拿去换了钱。

本以为坐吃山空这个形容词是用来形容有钱人的,王志毅没想到,这种事原来还能发生在穷人身上,人穷志短,或许说得也是陆东波吧。

扶贫先扶志,王志毅脑海中又想起了这句话,因为这句话和“扶贫先扶智”那句话同等重要!

当然了,虽然家徒四壁,但至少陆东波的家还是完整的,村里还有比他更惨的人家,比如周银寿的家,不用说家徒四壁了,连四壁也没有,夸张点说,便是只剩下一个屋顶,和四根木头支撑着......

同在一片蓝天下,没想到老百姓的日子还这样苦!

走了一圈,老战士们几乎都看不下去了。

没到一家家访出来,他们都忍不住立即在村子里住下来,马上开始他们的扶贫大计。

但是不行,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扶贫这件伟大工程,更是要一点一点地稳步推进。

只有对扶贫形式进行详细的分析,做好详细的规划,做好充分的准备,扶贫工作才能够事半功倍。

所以老战士们现在能做的,也就是在离开的时候,给这些接受家访的村民们,留下500元作为慰问金。

其实在来东升村之前,虽然差旅费是由邓长河和王志毅包的,但每个老战士都很默契地在身上带着一笔钱,因为他们知道搞扶贫就像是发展经济一样,没有钱是很难开展的。

当邓长河得知大家都带着一笔而来,便向大家提出建议,将这笔钱收集起来,作为望月组的专项扶贫基金,而以后便以志愿筹资的方式来充实这份基金,为扶贫工作打下最坚实的物质基础。

给家访的每一户留下五百块钱,便是老战士们对望月组扶贫所走出的第一步,当然,相比起他们想要达成的最终目标,这只是向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

一天下来,虽然很累,但大家都收获满满。

第一天对望月组的“摸底”考察,让老战士们对这个全国闻名的深度贫困村有了最直观的了解。

可以说,在对村民们进行家访之前,大家虽然对他们的贫困程度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可直到真的看到了他们所处的环境,了解到他们现在赖以为生的途径,还有在交谈的过程中所能感知到他们的思想以及心理状态,大家对这次扶贫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又有了更进一步深刻的认知。

这天晚上,老战士志愿者扶贫队在杨奶奶家中的客厅召开了一次总结会。他们把这一天下来家访所看到的,感受到的一切,都汇聚成了文字意见,准备在考察结束后,和驻村扶贫干部以及村委干部交流的时候,向他们进行汇报。

东升村的的驻村干部和村委会的干部之所以没有来到望月组,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老战士志愿者扶贫队的到来。而也邓长河也是特意嘱咐了王月婷与村民们,不要向其他人透露扶贫队的行踪,而在对望月组完成家访后,他们便会前往东升村,继续进行更进一步的考察。

字號
缩小
18
放大
背景
目录
设置
客户端

第二十六章 特殊的家访

书名:老战士
作者名:梁宇寒
更新时间:2021-03-31 11:31:08

大家吃过了这顿美味而丰盛的早餐,已经快到九点钟了。

此时,今天的重头戏也正式拉开帷幕,老战士志愿者扶贫队的二十二名队员们,以及军休所干部方原,将在驻村干部王月婷的介绍下,对望月组正式开始第一次扶贫考察。

本来按照王志毅制定的工作计划,来到望月组后,这扶贫考察的第一步,便是家访,然后第二步,再到田间地头进行考察。

可是在昨天下午,大家就已经在田间地头待了很长一段时间,并且亲自进行劳动了,所以对望月组的田间地头考察以及结束,也已经对望月组的产业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反而让对村民的家访,变成了考察计划的第二步。

不过这样也好,在了解到望月组整体产业的基础上,便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望月组的村民们,一户一户地前去拜访了。

说起来,这确实是一次颇为特殊的家访。

整个望月组的村民只有一百来户,三百多人。但时至今日,已经有超过一半的村民离开了村子,到外地打工或是搬出去了,虽然户口还留在这里,但其实已经到别的地方常驻了,有些甚至全家都已经搬离。

所以整个望月组现在只剩下一些老弱妇孺,总的常住人口也不过只有一百四十多人了,平均每户也就一点三人。

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村子里极其缺乏劳动力,就算是想要做一些产业上的规划,到头来还是会发现,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去实施这些规划,没有产业,那么落在每个村民头上的收入,又怎么可能提高呢?

现在,老战士们就是想要通过家访对整个村子进行一次更为深刻的了解和分析,虽然王月婷在村子里的三个月中,早已经对每家每户都进行了家访,并且收集了资料,但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想法更是有局限性的,现在有二十多个人来为王月婷分担,她属实求之不得。

当然了,短短一天的时间,并不能让老战士们对每家每户都进行家访,其实也没有这个必要,反正老战士志愿者扶贫队已经决定了要在村里常驻下去的,那些暂时没能家访的到人以后总是可以继续的。所以便由王月婷拟出一份比较有代表性的人员名单,然后把二十二人分为了七组,每三人一组,同时到这些人家中进行家访。

如果正好碰到村民不在家中,那便先到名单上别的人家中家访,依次类推,总之能多进行几次家访就多进行几次,但前提是,不能走马观花,而是要照着大家早已拟定好的家访“提纲”,尽量把家访户家里的情况做一次充分了解。

为了节省时间,也为了不麻烦老乡,到了中午,老战士扶贫队便回到杨奶奶家中吃午餐。

这一次,邓长河特意让三名女队员早早地回到杨奶奶家,在杨奶奶出去给菜地浇水的时候早一步把午餐给做好了。虽然杨奶奶回来的时候看到这一切果然如王月婷所说生气了,但大家还是开开心心地吃了一顿午饭。

吃过了午饭,老战士们休息了一会儿,又开始继续家访了。

这一天走下来,大家总共家访了三十多户,基本上都是村里最贫困的那些村民了。

给老战士们最直接,最震撼感受的,便是这些人家的住房。

以住在村尾的杨根板家为例,他家的房子是泥土与木质结合的结构,已经有大几十年的历史了,由于年久失修,屋子的墙体上出现了很多裂缝,有的裂缝几乎可以塞进一个拳头。

当前去家访的人看到这些裂缝的时候,都禁不住会想,要是刮来一股稍微大一点的风,会不会就此生生地把这栋房子给吹塌了。

当问起杨根板为什么不对屋子修葺一番,杨根板却说:“我家里现在就我一个人,我都七十二岁了,身体又不好,也不知道哪一天就走了,还修什么修,修好了,留给谁呢!”

杨根板的想法,和村里其他一些独居老人的想法很相似,而在望月组,至少还有七八个和杨根板一样的老人,他们的妻子先他们去世,或是一辈子就没有结婚,并且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也没有后代,只能一个人了此残生。

而另外一位独居的老大爷陆再友家虽然不像杨根板那么破,而且有个院子,却正屋却连个大门也没有,连猫猫狗狗都可以随便出入,要是晚上有危险的动物直闯进去,岂不是很危险?

“为什么不帮陆大爷装个屋门”邓长河问王月婷道。

“其实我早就想要帮陆大爷装门的,但陆大爷不让,他说,他之所以要开着门,是要等早年离他而去的老婆回来,要是关上门,老婆回来了进不了屋怎么办?”王月婷解释道。

“他老婆为什么要离开他?”方原问道。

“还能为什么,穷呗。”王月婷说:“你不知道,以前还有女人嫁到这村里来,可是后来一个个都受不了这里的穷困,便一个个地离开了。陆大爷就是因为受不了妻子离开的打击,所以现在精神上才变得有些神经质。”王月婷说。

“这都是贫困惹的祸的!”邓长河感叹道。

“我们不仅要帮陆大爷脱贫,还要帮他把老婆找回来,我相信,只要陆大爷不像以前那么穷了,她老婆也一定不会再跑了!”方原豪气地说道。

“想什么呢?陆大爷老婆都跑了几十年了,你去哪里找,就算找到了,早就改嫁了,儿孙满堂了恐怕。”王月婷说道。

“哦,是哦,我,我有点秀逗了。”方原挠了挠脑袋,却又一脸严肃地对王月婷说道:“王月婷同志,虽然我有些想法考虑不周,但拜托你以后能不能说话对我温柔一点......”

“不能!”方原还没说完,就比王月婷打断了:“对你放松,就是对你的放纵,我要以一个战士的标准来要求你,这样你才能提高,才能跟得上邓伯伯、王叔叔这些老战士们的脚步,邓伯伯,您说对不对?”

“有道理,月婷啊,我发现你不仅是个能干的扶贫干部,还有当教师的潜力呢!”邓长河夸赞道。

听到邓伯伯的夸奖,王月婷向方原投去一个得意的笑容,然后和邓长河向前走去,到下一家村民家中家访,只留下方原一人在风中凌乱。

除了房子的问题,而一些村民家中的贫困也让老战士们颇为惊讶。

比如王志毅前去家访的陆东波家,就让他震惊了。

陆东波家虽然房子不小,不仅有院子,还有几间屋子,但屋里唯一的一样家具,竟然只是一张床,那么大一个屋子加上院子,除了堆了一些没有用的东西外,连张桌子都没有。

而他吃饭的碗筷只能摆在地上,挖个坑、吊个锅就是灶具——俗话说,这就叫做真正的“家徒四壁”。

可以想象,陆东波平时是怎么吃饭的,基本上不是站着吃,就是坐在门前的台阶上吃了。

当王志毅问起家里为什么会到这个地步的时候,陆东波很不好意思地承认到,他自从父母死后,便开始变得有些好吃懒做,不愿意出去打工,家里那几块地也不愿意打理,就这么坐吃山空,哪怕是家里只值一点点钱的家具,都被他拿去换了钱。

本以为坐吃山空这个形容词是用来形容有钱人的,王志毅没想到,这种事原来还能发生在穷人身上,人穷志短,或许说得也是陆东波吧。

扶贫先扶志,王志毅脑海中又想起了这句话,因为这句话和“扶贫先扶智”那句话同等重要!

当然了,虽然家徒四壁,但至少陆东波的家还是完整的,村里还有比他更惨的人家,比如周银寿的家,不用说家徒四壁了,连四壁也没有,夸张点说,便是只剩下一个屋顶,和四根木头支撑着......

同在一片蓝天下,没想到老百姓的日子还这样苦!

走了一圈,老战士们几乎都看不下去了。

没到一家家访出来,他们都忍不住立即在村子里住下来,马上开始他们的扶贫大计。

但是不行,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扶贫这件伟大工程,更是要一点一点地稳步推进。

只有对扶贫形式进行详细的分析,做好详细的规划,做好充分的准备,扶贫工作才能够事半功倍。

所以老战士们现在能做的,也就是在离开的时候,给这些接受家访的村民们,留下500元作为慰问金。

其实在来东升村之前,虽然差旅费是由邓长河和王志毅包的,但每个老战士都很默契地在身上带着一笔钱,因为他们知道搞扶贫就像是发展经济一样,没有钱是很难开展的。

当邓长河得知大家都带着一笔而来,便向大家提出建议,将这笔钱收集起来,作为望月组的专项扶贫基金,而以后便以志愿筹资的方式来充实这份基金,为扶贫工作打下最坚实的物质基础。

给家访的每一户留下五百块钱,便是老战士们对望月组扶贫所走出的第一步,当然,相比起他们想要达成的最终目标,这只是向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

一天下来,虽然很累,但大家都收获满满。

第一天对望月组的“摸底”考察,让老战士们对这个全国闻名的深度贫困村有了最直观的了解。

可以说,在对村民们进行家访之前,大家虽然对他们的贫困程度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可直到真的看到了他们所处的环境,了解到他们现在赖以为生的途径,还有在交谈的过程中所能感知到他们的思想以及心理状态,大家对这次扶贫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又有了更进一步深刻的认知。

这天晚上,老战士志愿者扶贫队在杨奶奶家中的客厅召开了一次总结会。他们把这一天下来家访所看到的,感受到的一切,都汇聚成了文字意见,准备在考察结束后,和驻村扶贫干部以及村委干部交流的时候,向他们进行汇报。

东升村的的驻村干部和村委会的干部之所以没有来到望月组,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老战士志愿者扶贫队的到来。而也邓长河也是特意嘱咐了王月婷与村民们,不要向其他人透露扶贫队的行踪,而在对望月组完成家访后,他们便会前往东升村,继续进行更进一步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