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战士更新时间:2021-05-13 15:01:09
释放阅读上一章
老战士

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四十八章 另一间小学

一切似乎都很顺利,凤鸡们一天天长大,每天清晨,望月组的鸡鸣声此起彼伏,听着这些响亮的鸡鸣声,大家都笑开了花,而凤鸡开始下蛋,说明很快就可以出栏售卖了,老战士和乡亲们都喜笑颜开。

在尝了鸡蛋的味道之后,大家又精心挑选了几只成年风鸡,分别做了几种菜式,供大家品鉴。

炖鸡汤,烤鸡,大盘鸡,小鸡炖蘑菇,一道道菜端上桌来,所有的乡亲们都前来品尝,虽然每人只分到一小份,但味道却惊艳了众人。

大家更是对这一批凤鸡充满了信心,而那些没有大规模养凤鸡的村民们,也显得颇为后悔。

这天,邓长河又把扶贫队员们召集了起来,开起了一场特殊的销售大会。

这场会议,就是要部署安排,帮助村民们寻找收购凤鸡的商家。

“我们的凤鸡,毫无疑问是高品质的凤鸡,而我们现在这批凤鸡的数量并不多,所以,我们尽量不要走批发市场,而是直接联系到饭店、或是直接对接消费者,这样会卖得更高一点的价格。”邓长河说。

“我不同意。”王志毅说:“我觉得,这第一批凤鸡,还是要走批发的路线,寻找大批发商来帮我们尽量快速地解决销售问题,虽然价格可能会低一些,但是却能帮我们省掉很多事,毕竟,我们都不是很擅长销售这个环节,如果出了什么问题,弥补的成本将非常之高,我们可以通过这次销售,看看市场的反应,以后再优化销售网络,提高售价,直通消费者手中。”

“老王说得也挺有道理,”邓长河说:“不过呢,我们可以这么想,如果我们能找到一家比较大的连锁饭店,那他的一次收购量肯定也不少,我们还可以直接根据他们酒店的菜品来得到反馈,我们的鸡究竟是不是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改进品种。”

“哎,老邓你这话到也挺有道理的。”江伟峰说。

“嗯,这么说也行。”王志毅说。

“这样吧,我们来投个票,看看是采用我说的办法还是采用老王说的办法。”邓长河说。

于是,大家开始投票,邓长河提出的办法以微弱优势胜出。

“那好,那现在我们就看看谁有认识酒店、饭店最好是连锁饭店的联系方式,这第一批的鸡并不多,所以我们把目的地定在桂林市吧。”邓长河说,于是,扶贫队根据每个人手中的资源,派了邓长河等人回到桂林市区联络收购商。

这也是在东升村待了半年之后,邓长河第一次回到家里。

其实在过去这半年时间里,邓长河的家人也到东升村来看过他,只是因为担心安全问题,没有带安安和乐乐来。

邓长河回到家,一看到乐乐,乐乐便向他冲了过来,安安也随后冲上来,两个孩子扑在了邓长河身上。

“爷爷爷爷,安安好想你。”安安说道,而乐乐此时也已经能说更多的话,毕业学着姐姐喊道:“爷爷爷爷,乐乐也好想你!”

“嗯,爷爷也好想你们,看到你们安安乐乐的,爷爷就放心啦!”邓长河热泪盈眶道。

在家享受了一天的天伦之乐,第二天邓长河便出门为凤鸡寻找买家了,他逐个地给相识的餐馆老板打电话,并上门推销,为了推销好凤鸡,他特意带回来了好几只凤鸡和鸡蛋,连家人都不舍得给吃。

“等我把生意谈下来,再吃好不好?”邓长河说。

过了两天,终于有一家饭店打电话来和邓长河说可以试一试收购两千只,邓长河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队友们,而到了晚上,他般把仅剩下的最后一只鸡,炖了鸡汤,与家人们好好地吃了一顿。

这一边,凤鸡养殖小组的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而另一边,其他方面的扶贫工作也稳步进行着。

老文艺兵胡闻明,也就是众人口中的胡老,从一来到东升村,就惦记着村里的小学和孩子们,每天都心心念念地想要为山乡教育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胡闻明隔三差五地会步行前往东升村中心小学,当看到当地政府对孩子们教育的重视,心里也感到十分欣慰。

不久之后,胡闻明又得知,除了东升村的那一个中心小学之外,在离望月组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小学。只是这个小学并非完全属于东升村,而是为了照顾其他几个距离比较远的村组,才在大山深处的一个山谷里,建起了一这间小学。

这个小学孤零零地矗立在一个山谷里,之所以把学校建在这里,是因为这是位于望月等三个村组中心的位置,望月等三个村组,周围都没有足够建小学的平地,只有在这个山谷里,才有一大片连接在一起的平地,足够建起一座小学。

以前,小学里的学生和老师都挺多的,最多的时候曾经达到了两百人,但现在,随着年轻人们纷纷离开村子,少数一些有条件的家庭也把孩子送到镇上读书,因此整个学校不管是老师还是孩子,都在逐年减少。

倒是学校的建筑还算完整,曾经的六间教室,现在用来上课的只有三间,其余的三间都用来作为两位教师的住所,有时候遇到了下雨或是其他极端恶劣的天气,孩子们放学后不方便回家,也会被安排在经过改造的教室里留宿。

胡闻名刚来到望月组的时候,一听说山谷里还藏着这样一个小学,便独自前往了解情况。

望月组到这间小学的直线距离,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公里,可是连接村子和小学的道路,却基本上都是羊肠小道,弯弯曲曲,崎岖不平。

胡闻名借着一根长棍作为拐杖,才小心翼翼地从望月组走到了这间小学,此时正是午休时间,孩子们都在一个由大教室改造而成的集体寝室里休息,另外一位年轻教师也在休息,于是便由校长接待了胡闻名。

校长姓刘,是外地人,今年已经五十三岁了,在这间小学兢兢业业工作了三十年,虽然年纪还算不上很老,但在常年的辛劳下,也已经是满头白发。

“早就知道你们来了望月组,但一直没有机会去拜访。”刘校长给胡闻名泡了杯热茶,俩人坐在办公室里,聊了起来。

“我也是才知道原来望月组的孩子是来这里上学的,所以趁着现在不是很忙,过来看看。”胡闻名打量着这间办公室,屋里的装饰似乎仍停留在九十年代。

“我们这里啊,环境是简陋了一些,条件也比较艰苦,不过,毕竟离孩子们近啊,以前学生们都要跑到六七公里意外的中心小学上课,您也知道的,这六七公里的距离在平地上算不了什么,可是要走山路那可就是翻了几倍的长度啊,孩子们要是每天都要耗费几个钟头在路上去上学,他们也是很难学到东西的,再说了,都说夜长梦多,这路长也难保不会出现什么意外,所以,感谢政府和村委给孩子们建了这所学校,学校虽然小,但总算是个可以让孩子们安心读书的地方啊。”刘校长说道,他的眼里满是幸福的光,说这些话的时候,他仿佛在回忆着这几十年来发生在这所学校的种种往事,照他说的那样,虽然在这里无论上学还是教学,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要承受艰难环境的磨练,但为了能让孩子们能够获得教育的机会,吃再多的苦也是值得的。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在这间小小的学校里,算是得到了真实的印证。而从刘校长那坚毅的眼神中,胡闻明也看得出,他对自己这份工作的自豪。

“学校里现在总共有多少个年级,多少个孩子啊?”胡闻明问道。

“每个年级我们都有,孩子总共有三十六名,包括你们望月组的十四名。”刘校长说。

“我听说学校里只有两个老师,那平时,你们是怎么给学生们上课的,忙得过来吗?”胡闻明问道。

“我们把三十六名学生分成两个班,一二三年级是一个班,高年级是一个班,平时就由我和韦老师分别给他们上课。”刘校长说。

“哦,原来是这样。”胡闻明恍然大悟,这么一来,就能够更方便地利用好时间给孩子们上课了,即使每个班都有不同年级的学生,但因为每个班都不到二十人,因此这种教学方式也是可行的。

“以前啊,我们学校的老师还是蛮多的,但大部分都没有坚持下来,一个个地都调走了,不过这也怪不了人家,毕竟工资又不高,事又多,更加会影响结婚生活,我老了,无所谓了,所以我打算要和这个小学一直走到最后。”刘校长说。

“刘校长,你看我来给孩子们上课怎么样?我虽然不会教语文数学,也不会教英语,但我可以教他们音乐、画画,或是书法啊。”胡闻明突然说。

“你真的愿意来帮我们?”听胡闻明这么说,刘校长惊喜地问道。

“当然啦,我在参军前,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当老师,可是参军已经就没有机会了,现在退休了,如果能让我体验一下老师的人生,我一定会认认真真地,教给孩子们有用的知识!”胡闻明说。

“可是,你住的地方离我们这里那么远,你现在年纪也大了,这路也不好走。”刘校长一脸担忧地说道。

“没关系,我今天不也是一个人走过了的么,再说了,以后我还可以和学生们一起来,其实我也很担心孩子们在路上会不会发生什么意外,我没有孙子孙女,陪孩子们上学,就当做是让我过一过当爷爷的瘾吧。”胡闻明说。

“那真是太感谢你了,有了你的帮助啊,可以让我们减轻很多工作量,其实不管是我也好,韦老师也好,我们哪里有什么艺术的天分啊,教孩子们音乐美术,那都是赶鸭上架——没办法是事啊!”刘校长笑道。

“那就这么说定了,明天我就正式来学校上课咯。”胡闻明说。

“好的。”刘校长点头同意。

字號
缩小
18
放大
背景
目录
设置
客户端

第四十八章 另一间小学

书名:老战士
作者名:梁宇寒
更新时间:2021-05-13 15:01:09

一切似乎都很顺利,凤鸡们一天天长大,每天清晨,望月组的鸡鸣声此起彼伏,听着这些响亮的鸡鸣声,大家都笑开了花,而凤鸡开始下蛋,说明很快就可以出栏售卖了,老战士和乡亲们都喜笑颜开。

在尝了鸡蛋的味道之后,大家又精心挑选了几只成年风鸡,分别做了几种菜式,供大家品鉴。

炖鸡汤,烤鸡,大盘鸡,小鸡炖蘑菇,一道道菜端上桌来,所有的乡亲们都前来品尝,虽然每人只分到一小份,但味道却惊艳了众人。

大家更是对这一批凤鸡充满了信心,而那些没有大规模养凤鸡的村民们,也显得颇为后悔。

这天,邓长河又把扶贫队员们召集了起来,开起了一场特殊的销售大会。

这场会议,就是要部署安排,帮助村民们寻找收购凤鸡的商家。

“我们的凤鸡,毫无疑问是高品质的凤鸡,而我们现在这批凤鸡的数量并不多,所以,我们尽量不要走批发市场,而是直接联系到饭店、或是直接对接消费者,这样会卖得更高一点的价格。”邓长河说。

“我不同意。”王志毅说:“我觉得,这第一批凤鸡,还是要走批发的路线,寻找大批发商来帮我们尽量快速地解决销售问题,虽然价格可能会低一些,但是却能帮我们省掉很多事,毕竟,我们都不是很擅长销售这个环节,如果出了什么问题,弥补的成本将非常之高,我们可以通过这次销售,看看市场的反应,以后再优化销售网络,提高售价,直通消费者手中。”

“老王说得也挺有道理,”邓长河说:“不过呢,我们可以这么想,如果我们能找到一家比较大的连锁饭店,那他的一次收购量肯定也不少,我们还可以直接根据他们酒店的菜品来得到反馈,我们的鸡究竟是不是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改进品种。”

“哎,老邓你这话到也挺有道理的。”江伟峰说。

“嗯,这么说也行。”王志毅说。

“这样吧,我们来投个票,看看是采用我说的办法还是采用老王说的办法。”邓长河说。

于是,大家开始投票,邓长河提出的办法以微弱优势胜出。

“那好,那现在我们就看看谁有认识酒店、饭店最好是连锁饭店的联系方式,这第一批的鸡并不多,所以我们把目的地定在桂林市吧。”邓长河说,于是,扶贫队根据每个人手中的资源,派了邓长河等人回到桂林市区联络收购商。

这也是在东升村待了半年之后,邓长河第一次回到家里。

其实在过去这半年时间里,邓长河的家人也到东升村来看过他,只是因为担心安全问题,没有带安安和乐乐来。

邓长河回到家,一看到乐乐,乐乐便向他冲了过来,安安也随后冲上来,两个孩子扑在了邓长河身上。

“爷爷爷爷,安安好想你。”安安说道,而乐乐此时也已经能说更多的话,毕业学着姐姐喊道:“爷爷爷爷,乐乐也好想你!”

“嗯,爷爷也好想你们,看到你们安安乐乐的,爷爷就放心啦!”邓长河热泪盈眶道。

在家享受了一天的天伦之乐,第二天邓长河便出门为凤鸡寻找买家了,他逐个地给相识的餐馆老板打电话,并上门推销,为了推销好凤鸡,他特意带回来了好几只凤鸡和鸡蛋,连家人都不舍得给吃。

“等我把生意谈下来,再吃好不好?”邓长河说。

过了两天,终于有一家饭店打电话来和邓长河说可以试一试收购两千只,邓长河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队友们,而到了晚上,他般把仅剩下的最后一只鸡,炖了鸡汤,与家人们好好地吃了一顿。

这一边,凤鸡养殖小组的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而另一边,其他方面的扶贫工作也稳步进行着。

老文艺兵胡闻明,也就是众人口中的胡老,从一来到东升村,就惦记着村里的小学和孩子们,每天都心心念念地想要为山乡教育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胡闻明隔三差五地会步行前往东升村中心小学,当看到当地政府对孩子们教育的重视,心里也感到十分欣慰。

不久之后,胡闻明又得知,除了东升村的那一个中心小学之外,在离望月组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小学。只是这个小学并非完全属于东升村,而是为了照顾其他几个距离比较远的村组,才在大山深处的一个山谷里,建起了一这间小学。

这个小学孤零零地矗立在一个山谷里,之所以把学校建在这里,是因为这是位于望月等三个村组中心的位置,望月等三个村组,周围都没有足够建小学的平地,只有在这个山谷里,才有一大片连接在一起的平地,足够建起一座小学。

以前,小学里的学生和老师都挺多的,最多的时候曾经达到了两百人,但现在,随着年轻人们纷纷离开村子,少数一些有条件的家庭也把孩子送到镇上读书,因此整个学校不管是老师还是孩子,都在逐年减少。

倒是学校的建筑还算完整,曾经的六间教室,现在用来上课的只有三间,其余的三间都用来作为两位教师的住所,有时候遇到了下雨或是其他极端恶劣的天气,孩子们放学后不方便回家,也会被安排在经过改造的教室里留宿。

胡闻名刚来到望月组的时候,一听说山谷里还藏着这样一个小学,便独自前往了解情况。

望月组到这间小学的直线距离,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公里,可是连接村子和小学的道路,却基本上都是羊肠小道,弯弯曲曲,崎岖不平。

胡闻名借着一根长棍作为拐杖,才小心翼翼地从望月组走到了这间小学,此时正是午休时间,孩子们都在一个由大教室改造而成的集体寝室里休息,另外一位年轻教师也在休息,于是便由校长接待了胡闻名。

校长姓刘,是外地人,今年已经五十三岁了,在这间小学兢兢业业工作了三十年,虽然年纪还算不上很老,但在常年的辛劳下,也已经是满头白发。

“早就知道你们来了望月组,但一直没有机会去拜访。”刘校长给胡闻名泡了杯热茶,俩人坐在办公室里,聊了起来。

“我也是才知道原来望月组的孩子是来这里上学的,所以趁着现在不是很忙,过来看看。”胡闻名打量着这间办公室,屋里的装饰似乎仍停留在九十年代。

“我们这里啊,环境是简陋了一些,条件也比较艰苦,不过,毕竟离孩子们近啊,以前学生们都要跑到六七公里意外的中心小学上课,您也知道的,这六七公里的距离在平地上算不了什么,可是要走山路那可就是翻了几倍的长度啊,孩子们要是每天都要耗费几个钟头在路上去上学,他们也是很难学到东西的,再说了,都说夜长梦多,这路长也难保不会出现什么意外,所以,感谢政府和村委给孩子们建了这所学校,学校虽然小,但总算是个可以让孩子们安心读书的地方啊。”刘校长说道,他的眼里满是幸福的光,说这些话的时候,他仿佛在回忆着这几十年来发生在这所学校的种种往事,照他说的那样,虽然在这里无论上学还是教学,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要承受艰难环境的磨练,但为了能让孩子们能够获得教育的机会,吃再多的苦也是值得的。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在这间小小的学校里,算是得到了真实的印证。而从刘校长那坚毅的眼神中,胡闻明也看得出,他对自己这份工作的自豪。

“学校里现在总共有多少个年级,多少个孩子啊?”胡闻明问道。

“每个年级我们都有,孩子总共有三十六名,包括你们望月组的十四名。”刘校长说。

“我听说学校里只有两个老师,那平时,你们是怎么给学生们上课的,忙得过来吗?”胡闻明问道。

“我们把三十六名学生分成两个班,一二三年级是一个班,高年级是一个班,平时就由我和韦老师分别给他们上课。”刘校长说。

“哦,原来是这样。”胡闻明恍然大悟,这么一来,就能够更方便地利用好时间给孩子们上课了,即使每个班都有不同年级的学生,但因为每个班都不到二十人,因此这种教学方式也是可行的。

“以前啊,我们学校的老师还是蛮多的,但大部分都没有坚持下来,一个个地都调走了,不过这也怪不了人家,毕竟工资又不高,事又多,更加会影响结婚生活,我老了,无所谓了,所以我打算要和这个小学一直走到最后。”刘校长说。

“刘校长,你看我来给孩子们上课怎么样?我虽然不会教语文数学,也不会教英语,但我可以教他们音乐、画画,或是书法啊。”胡闻明突然说。

“你真的愿意来帮我们?”听胡闻明这么说,刘校长惊喜地问道。

“当然啦,我在参军前,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当老师,可是参军已经就没有机会了,现在退休了,如果能让我体验一下老师的人生,我一定会认认真真地,教给孩子们有用的知识!”胡闻明说。

“可是,你住的地方离我们这里那么远,你现在年纪也大了,这路也不好走。”刘校长一脸担忧地说道。

“没关系,我今天不也是一个人走过了的么,再说了,以后我还可以和学生们一起来,其实我也很担心孩子们在路上会不会发生什么意外,我没有孙子孙女,陪孩子们上学,就当做是让我过一过当爷爷的瘾吧。”胡闻明说。

“那真是太感谢你了,有了你的帮助啊,可以让我们减轻很多工作量,其实不管是我也好,韦老师也好,我们哪里有什么艺术的天分啊,教孩子们音乐美术,那都是赶鸭上架——没办法是事啊!”刘校长笑道。

“那就这么说定了,明天我就正式来学校上课咯。”胡闻明说。

“好的。”刘校长点头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