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四十九章 风华正茂
这时,午休时间结束了,孩子们一个个地从睡梦中醒来,韦老师也早他们一步醒了过来。
刘校长介绍韦老师和胡闻明认识,韦老师也早听说东升村来了一支军人组成的扶贫队伍,但看到胡闻明已经是个六十多岁头发花白的老人家时,也颇感惊讶,更是倍感钦佩。
而胡闻明看到韦老师这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时,更是吃了一惊。
胡闻明在交谈中得知,韦老师今年只有二十四岁,从学校毕业还不到三年,是个阳光开朗的大男生,他来小学教书也仅有两年的时间。
韦老师教的是数学与自然科学,当胡闻明得知韦老师是毕业于某市的师范大学时,心中对他的敬佩油然而起。
而更让胡闻明惊讶的是,原来韦老师也是附近村子的人,而他的小学时代,就是在这间小学里度过的。
“刘校长就是我的启蒙老师,我之所以选择回来,也是为了报答刘校长对我的教育之恩,他作为一个外地人,在这间小学工作了一辈子,把自己所有的青春斗奉献给了我们这群大山的孩子,而我作为一个本地的孩子,有什么理由不回来呢?”韦老师笑笑说。
“你和刘校长一样,都是富有奉献精神的人。”胡闻明说。
“不,我和刘校长不能比,其实当初回来的时候,我也有犹豫过,您看现在村里的年轻人一个个都往外跑,并不是他们不爱自己的家乡,而是家乡没法给他们提供好的发展机会,说实话,如果让我一辈子都待在这个小山村里,我恐怕也是无法接受的,我之所以回来,一来是想尽可能地帮助家乡的孩子们,二来,也是因为这间小学其实过不了几年就会被撤销了,毕竟山里的孩子是越来越少,到时候我也会重新回到城里去寻找我的梦想,而现在,我只想陪着刘校长,和他一起走完这间小学最后的一段路程。”韦老师真诚地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这让胡闻明对这个大男孩更加地钦佩。
此时已经到了下午上课的时间,两个班的学生同时上课,韦老师给高年级的同学上数学课,刘校长给低年级的同学上语文课,下午每个班都有两堂课,胡闻明便每个班都听了一堂课。
而此时,胡闻明并不知道,王月婷和方原因为他的“失踪”都快急疯了。
今天扶贫队集体到田地里为村民们收农作物,因为胡闻明这几天有些小感冒,大家就没让他去,所以他一个人留在了宿舍里休息。
胡闻明觉得自己的感冒差不多好了,所以便趁着这个机会去了一趟小学,他离开宿舍的时候,写了张字条放在大厅的长桌上以告知大家他的去向。
没想到,风把字条给吹得不知去向,而当马霞等人回来为大家准备午饭的时候,却发现胡闻明不见了。
于是便拨打他的手机,却并没有打通。
大家当然猜到了胡闻明应该是自己外出了,但害怕他独自一人外出会出意外,便把王月婷和方原叫来,让他们到村子附近找一找。
王月婷和方原先是在村子里寻找,每家每户都去敲了门,但并没有看到胡闻明的身影,于是便推断他应该是去了东升村。
因为之前胡闻明一直念叨着想要去孩子们上学的地方看看,所以王月婷先是给东升村的村委和中心小学校长都打了电话,但得到的回应却是,没有看到胡老的身影。
这么一来,王月婷便想不出胡闻明回去哪里了,只得和方原一路找去。
王月婷和方原并不知道,胡闻明此时正在教室里津津有味地听着课呢。
课间十分钟休息的时候,孩子们都一拥而上,将胡闻明围了起来,这个身穿着白衬衫,留着一头白发,带着金丝眼镜,满脸挂满了和蔼笑容的老先生强烈地激发起了他们的好奇心。
刘校长向孩子们介绍胡闻明,当得知他是一名军人的时候,孩子们发出了一阵轻呼声。
“孩子们,我确实是一个军人,但我这个兵,和你们想象中的解放军叔叔又有些不一样,我是个文艺兵。”胡闻明说道,却又让孩子们脸上露出疑惑的神色。
“爷爷,什么是文艺兵啊?”这时,一个小女孩问道。
“文艺兵啊,通俗来说,就是部队里擅长文艺的兵。”胡闻明解释道:“文艺兵平时要做的工作啊,主要就是文艺表演。”
“胡爷爷,你都会什么文艺表演啊?”一个男孩子问道。
“爷爷会唱歌,会演奏乐器,还会书法,绘画。偶尔地,也会演一演小品,说一说相声啊什么的。”胡闻明笑眯眯地说。
“爷爷,那你可不可以给我们表演一个节目啊?”小女孩问道。
“好啊,爷爷给你们吹一段口琴怎么样?”胡闻明说着,从包里掏出了心爱的口琴,做好了演奏的准备。
孩子们发出一阵轻呼声,纷纷叫好。
胡闻明略一思索,便开始吹起了口琴,这一次,他吹的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优美的旋律,让孩子们沉浸其中,一曲吹奏完毕,上课的铃声响起,孩子们才恋恋不舍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胡老,您看您多受孩子们的欢迎,您能来当他们的艺术老师,太棒了!”韦老师说道。
胡闻明对韦老师微微一笑,点了点头,便走出了教室,不打扰孩子们继续上课。
胡闻明走在小学的操场中,只见这片操场只是一片黄泥地,一旦碰到雨天,便会变得泥泞,而其余的健身场地,除了半个同样也是建在泥地上的篮球场,还有两个乒乓球台外,便什么都没有了。
胡闻明在教室旁的台阶坐下,听着教室里传来的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暗暗下了决心,只要这个学校还存在一天,他就会一直陪着这些孩子走下去。
因为胡闻明和望月组的那十几个孩子中的大部分都认识,尤其对杨小阳印象深刻,放学后,他便主动提出,要带着孩子们一起回去。
这一路上,杨小阳调皮得像是一只猴子,他东跑西跳,像是故意和大家在捉迷藏,胡闻明看到其他的小孩似乎都不怎么想和他玩,只能无地摇了摇头。
回到了村口,这时,王月婷和方原急匆匆地向胡闻明赶来。
“胡老,您去哪了?怎么打您电话都打不通。”方原一脸焦急地问,但看到胡闻明总算是回来了,这才松了口气。
“我到他们学校去了。”胡闻明指着身边的孩子们说道。
“哦,原来你去的是另外一个学校,我怎么没想到呢,嗨,真的快急死了我们了,还以为您走到大山里迷了路。”王月婷说道。
“对啊,您老这一去就是一整天,这电话又打不通,联系不上您,我们还以为您出了什么事呢。”方原也说道。
“我能出什么事啊,呵呵!我就是想到学校看看。”胡闻明说。
“我就说嘛,胡老肯定是去学校去了,只是谁知道他去的不是东升小学,去的是另一间学校。”此时,王志毅走了过来说道。他早就猜到胡闻明是去了学校看孩子们去了,因为这几天胡闻明一直在念叨着这件事,只是他没想到胡闻明这回去的事另外一间小学。
“老王啊,你说你们打我电话都打不通,其实这里有很多地方的信号都不是很好,老王啊,你看我们能不能想点办法,先帮乡亲们把这信号的问题给搞好啊?”胡闻明说。
“对,我看啊,最好是能帮助乡亲们把网络也给搞进来,这件事我也早就想过了,现在很多事情都忙得差不多了,我们就去找相关部门,把信号和网络问题给解决了!”王志毅说。
听到王志毅这么说,王月婷、方原和胡闻明等人的脸上都浮现出笑容,而在一旁瞪大了眼睛听的几个小朋友虽然听不懂大人们在说什么,但此时也都一个个欢快地蹦跳呼喊起来。
“老王,那天我到中心小学看了,他们那里教学、师资等条件还是可以的,就是学校没有电脑,这太落后了,本来孩子们就因为受限于生活在山里,不了解外边的世界,如果,连网络也不知道的话,以后当他们走出大山的时候,会远远地落后于同龄人,所以我觉得,光是给他们解决网络问题还不行,我们还必须要给他们捐一批电脑,给孩子们建一个电脑室,你看怎么样?”胡闻明说道。
“老胡,你和我,还有老邓他们,是英雄所见略同啊,其实这几天我和老邓也在讨论这个问题,本来是想等我们那一批凤鸡卖了,看能从中拿出多少钱来捐给学校,不过,既然是建电脑室,那电脑就不能太少,太少了会让孩子们发生争执。”王志毅说。
“我觉得至少得要二十台以上吧。”胡闻明说,又问方原道:“小方,现在一台台式电脑要多少钱啊?”
“如果不考虑打游戏,组装的电脑大概三四千,台式机的话呢,四五千吧。”方原说:“我觉得组装的挺好的,以后还可以升级,又便宜,而且也懂一些组装电脑的知识哦。”
“那就是按三千块一台算,二十台加上其他一些费用大概六万多块钱。如果我们一只凤鸡平均能卖个九十块,那也只有一万八千元。加上我们还剩余的扶贫资金,应该是不够的。”王志毅说。
“所以还是要发动社会力量,给小学捐电脑比较合适。”胡闻明说。
“哎,也可以考虑找一些网吧收购他们的二手电脑,一台可能不到一千块。”方原说。
“诶,这也不失为一种方法,反正孩子们主要是拿来学习和上网,就算电脑的配置老一些低一些应该也是没有问题的吧。”王月婷说道。
“嗯,可以作为备选项。”王志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