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三十九章 两枝鸟枪缴国军(一)
柳生、石宝、韦三金等人在成团开展抗日宣传、组织青年抗日武装的同时,韦开盛也按约回到老家洛满乡拉樟村开展活动,筹建了自卫队。
在龙城临别之际,柳生紧紧地拉着韦开盛的手:“我们先分头行动吧,各自回老家宣传发动,待组织到人马之后,再合并一起共举大事!”
“我们随时保持联络,一有进展及时相报!”韦开盛点头答应着。
韦开盛回到老家后,每天在家里计算着,有哪些可以团结的年轻人。于是,十几个房族兄弟被韦开盛一个一个鼓动起来了。
“我们过去被万恶的土匪迫害怕了,现在,比土匪更可恶一百倍的日本鬼子打到了我们的家门口,该怎么办?”韦开盛知道,房族兄弟们与自己一样,对过去土匪劫村的恶行一直耿耿于怀,决定先将他们一军。
“怎么办?水来土淹兵来将挡,有什么好怕的,干他呗。不干他狗日的,自己就是一个死!”兄弟们可不是吃素的绣花枕头,过去的苦难已经把他们培养成了一条条血性的钢铁汉子。
“但是,没有枪,一切都是白搭。”堂哥韦成标闷闷地嘟嚷了一句。
他说的是实情,手无寸铁,怎么跟鬼子干呢?“借”不现实,这年头兵荒马乱的,枪杆子可是比身家性命还要金贵,到哪去借啊,“买”更不靠谱,前些年全村被土匪韦崩鼻血洗了,死伤的死伤,逃难的逃难,别说没有钱买枪,连碗饱饭都吃不上呢。
“不行我们就去收缴国民党逃兵的枪支!”还是韦开盛有主见。
“收缴国民党逃兵的枪支,这办法行不行得通?”有人当场提出质疑。
都说枪是兵的命,你去缴他手中的枪,不等于要他的命么,他能答应?
“这帮人压根就不是什么好汉,一堆一堆的孬种。枪在他们手里,打不了鬼子,还要祸害老百姓,我们大家都见识过了,就缴他一回试试,我看没问题。”韦开盛下定了决心。
这段时间以来,他们经常在路上碰到三五成群从前线败退下来的国民党散兵,这些国民党兵在战场上胆小如老鼠溃不成军,被打得灰头土脸的,离开战场就神气活现起来了,一副英雄盖世的模样,见了老百姓的东西就抢,街上进店吃饭,这样菜那样菜点上一大桌,风卷残云吃完了,丢下碗筷就走人,摆明了就是来吃白食的。
几天前一队散兵来到洛满街,进了一家饭馆,酒醉饭饱之后抬腿就要走人,连声招呼都不打。
“老总,你们还没给饭钱呢。”饭馆的伙计可急眼了,忙上前去讨要饭钱。
不问他们要饭钱还好,一问他们要钱,立马耍起威风来:“老子在前方卖命打仗,吃你餐饭也想要钱?给你颗花生米,要不要?”
几个散兵说着便端起枪来,对准要钱的伙计。
店老板一看情况不妙,这帮兵油子可是惹不起的,惹毛了他们真不知会干出什么事儿来,只得强压火气跑上前去息事宁人,对着那帮凶神恶煞的兵油子又是作揖又是赔不是:“老总们息怒,小伙计不知情理不懂事,这顿便饭算本店请老总们赏光了。这些点心是本店的一点心意,请老总们带在路上打个尖慢慢吃。”一边往每人手里再塞上一包大大的点心。
散兵接过点心包,在手里掂了掂,乜斜一眼店老板,嘴里撩着牙签,吐出一口浓痰:“算你还识相,下回可长点记性了,你兵爷爷到哪都不差这一餐,明白不?”
“明白明白,老总们赏光是小店的荣幸,欢迎再次光临。”店老板点头哈腰地应答着,目送散兵们扬长而去。
“我呸!天杀的,什么东西,怎不叫小鬼子把你们这些瘟神给收了去!”待散兵们走远,店老板往地上狠狠地啐了一口,对着老天咬牙咒骂。
韦开盛在头脑里估算着,这些散兵游勇十有八九是从战场上偷跑回来后不敢归队的逃兵,没鼻梁儿没骨血的怂货!但不能强抢,万一搞僵了,枪在对方手里,吃亏是肯定的,只能靠智取。
说话间鬼子已经打到了洛满街,眼看就要奔拉樟村而来。虽说前边有国军和县自卫队在阻挡,但谁都知道,国军顶不了什么用,要不然也不会一天时间就把偌大个龙城丢下了,自卫队就更别提,在老百姓面前耍耍威风倒是可以,上战场和小日本真刀真枪地对干那就是稀泥巴,根本扶不上墙!
“乡亲们,日本人已经过了洛满街,马上就要到我们拉樟村了,请各家各户把家里的粮食藏好,然后背上干粮跟我们先到山上去躲一躲吧。”韦开盛将乡亲们叫到一起,动员大家做好撤离准备。
“我不想去,我在家里把门关好,不出来,日本鬼子是过路的,总不会进屋搜吧?再说我一个孤老头子,又没得什么给他们要的。”七十岁的韦显贞老汉不愿意跟着韦开盛他们撤,他年纪大了,行动有点不太方便。
“不行,伯爷,日本鬼子到处杀人放火,您不能在家里冒这个险,还是跟我们一起走吧,路上我们大家扶着您。”韦开盛坚持要韦显贞一起躲到村外的龙华山上去,龙华山山高林密,路途险峻,又有岩洞藏身,估计日本人一时找不到。
韦开盛指挥着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撤到了村外的龙华山上,躲进了密林深处的岩洞里,暂时得到了安全。他本来背着瞎眼的奶奶一起上山,还拖着耳聋的姑奶奶。年轻时失聪的姑奶奶就嫁在本村的覃家,可怜一辈子没个一儿半女,前些年老姑翁在韦崩鼻惨无人道的洗劫中被杀害了,之后便一直靠着娘家侄儿侄孙们的接济度日。
背一个拖一个,都是六十多岁的老人家,一瞎一聋的,加上山高路险,行进困难,拖延了全村人的撤离。背上的奶奶感觉到了韦开盛的难处,就横着竖着要下来,心疼地对韦开盛说:“好孙子,你把奶奶放下来吧,别耽误了大家,我和你姑奶奶随便藏到哪个角落里就得了,我们又不吱声,日本人哪有那么巧就找得到呢?他们又不识得路。”
“放你们下来,我不放心啊,奶奶。”韦开盛又想起了当年躲避土匪韦崩鼻的队伍时,奶奶背着自己连夜亡命逃难的情景。
“那你把我们藏在这附近,做好记号,要是不放心的话,等安顿好大家,得空再转回来看看我和你姑奶奶就是了。”奶奶坚持道。
村外的山脚下有座年久失修的土地庙,早已破败不堪,屋顶的瓦片掉了一小半,橼子也断跌了好几根,顶着几个床板大的窟窿,晴天太阳直晒殿堂,雨天屋内大水涨发,大门的门板虽然还在,但已腐朽得用手就能掰得下一大块来,颓圮坍塌的半边山墙摇摇欲坠,仿佛随时都会砸下来,看着就瘆得慌,这破庙平常无人光顾,想来也不会引起鬼子的注意。把老人暂时安顿在这里,应该不会有什么事,就算万一被发现了,面对两个一无所有、毫无缚鸡之力的瞎聋老婆子,还能怎样呢?到处宣称标榜大东亚共荣的日军根本没有必要伤害她们。
韦开盛怀着侥幸的心里把两位老人安顿在土地庙,为她们准备好柴火和一小袋米——米藏匿在被虫蛀空的神像里,然后带领乡亲们躲进了险峻的原始山林中。
安顿好乡亲们,韦开盛与十多个青年汉子,拿着自家的铁砂枪、砍柴刀又悄悄地摸了回来,埋伏在离村不远的铁路两旁高坡上,监视村里的动静。
当天晚上,天刚黑没多久,熹微的月色下,便见隐隐约约走过来一队人马,看那副东倒西歪的郎当样子,就知道不是日本人。
“过来了,有点像国民党的兵仔啵。”有人瞄着眼悄悄猜测起来。
韦开盛小声叮嘱道:“大家注意点,都做好准备,不管是什么人,到时听我的号令统一行动,前后包抄,队伍一定要整齐,动作一定要硬气,气势上要先发制人,把他们压倒!出现状况就迅速往山上撤,但记住千万不要向着家人们隐蔽的方向跑,记住了没有?”
“记住了!”尽管这是第一次搞伏击,谁也没有作战的经验,心里既兴奋又紧张,但大家的头脑是非常清醒的,必须按照韦开盛的嘱咐统一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