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九十八章 水碾房的秘密(二)
“程思乐,原来是你?”一见之下,柳生简直不敢相信。
程思乐原是桂大学生会的陈干事,柳生在桂大读书时十分钦佩的学长。虽然那时候他与程思乐走得并不十分亲近,没有太多的接触,但彼此相互认识,学生自治会组织的每次大型活动,柳生基本上没落下过,而程思乐在学生自治会的领导才华和工作能力,他是见识过的,打心眼里佩服。
柳生没有想到,原来程思乐也与自己一样,都是隐蔽在桂大的地下党员,他和同志们利用学生会干部的身份进行秘密宣传,领导学潮运动,策动六二风潮,之后被国民党特务列入了重点抓捕名单,幸好组织上及时通知他撤退到龙城,不久中共桂北区工委也从桂林转移到龙城,程思乐便一直在新任工委书记陈风同志的领导之下。
“学长,真没想到会是你!”柳生楼着程思乐不松手。
“看来我与柳生书记的革命情缘渊源流长啊!”程思乐开口就幽了自己一默。
陈风同志一再交代这次建立印刷所不能使用印刷机器,还真让柳生有点犯难,这位印刷厂老板一时想不出什么瞒天过海的招数来,便与程思乐一起商量对策。
其实,让柳生感到为难的事情,程思乐早已解决好了。为了携带和隐蔽方便,程思乐带来了三样宝贝:
一块刻蜡纸用的小钢板。而且,钢板还不是一整块的,整块的钢板有一尺多长,程思乐将它锯成了三截,紧急撤退时往荷包里随便一塞就可立马走人,万一遇上敌人搜查,顺手往草丛、水沟一扔,谁也不容易查得出来。
一支特制的钢笔。普通的刻字笔肯定不能用,笔杆太长而且笔尖相对较粗,刻出来的字体比较粗大,不适合秘密工作的要求。程思乐不愧是一个心思缜密头脑灵活的学长,他找来留声机上的唱针,往细小的竹竿中一插,针尖固定好,就成了一支轻便的钢笔,蘸上墨水可以正常写字,不蘸墨水则可以随时在蜡纸上刻字。因为针尖很细,刻出来的字也特别细小,大大地增加了蜡纸的刻字容量。
一块小小的橡皮胶。这是从报废的汽车内胎上割下来的。用橡皮胶沾着印油,在刻好的蜡纸上轻轻、均匀、反复地来回涂刷,字迹清晰的文件就印出来了。
只有印刷的纸张和印油需要柳生想办法秘密购买。
“太好了,学长,没想到你人还未来就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好了。自从陈书记把任务交给我,我一直在发愁这个没有任何设备的印刷所要怎么才能办得起来呢!”
“熟能生巧吧,其实我在桂大的时候就开始干这个了,那时的传单呀、文件资料什么的,可都是我一手刻印出来的呢。”
“怪不得,学长真是个天才!”柳生唏嘘地赞叹道。
“柳生书记,我们的印刷所设在哪里好呢,赶紧让我开始工作吧。”
“本来我家大院有大把房间安排,但我三叔是县议员,又兼着商会的会长,平常来往家里的客人出出进进的,如果把印刷所设在家里的话,恐怕不是很方便,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我想来想去,觉得还是不要放在大院里为好。我家在村前的八仙河上建有一座水碾房,我想把印刷所设在水碾房里,应该更加安全些。我家水碾房是个单独的处所,周围两三里地都没有人家,只有一个老长工覃老细在那里看守,除了白天偶尔有老乡来碾谷子、榨油,水碾房平常都是空着的,晚上就更加安静了。水碾房离我家虽然比较远,但在我家的炮楼上可以看得很清楚,同时我家的炮楼还可以帮助水碾房暗中瞭望,一有风吹草动便可提前通知应对。”
“唔,这个地方不错。”程思乐从炮楼里看过水碾房后,也觉得柳生这个安排十分稳妥。
“为了不引起乡亲们的疑心,我就找个理由,让你去做水碾房的帮手。白天你就帮着收收钱做做账,打扫打扫碾房,晚上再开始刻印材料。”
“这样最好,一切听从少东家安排。”程思乐半开玩笑半认真起来。
柳生领着程思乐来到水碾房,把覃老细叫到跟前:“老覃叔,你年纪大了,水碾房的事情又琐碎,我怕你一个人管顾不过来,给你派来个帮手。你叫他阿乐就好了,往后碾房里的事你可以让他多做点。”
“柳生少爷,我没说过做不来啊,你是嫌我老了做不动了么?你放心我没事,力气还足得很呢,用不了帮手!”覃老细一看少东家给自己找了个这么年轻的小伙子来,当下就心慌了,以为少东家嫌弃他老了做不动了,思量着要找人替换他了呢,那自己离失业的日子岂不近了?
“老覃叔,你别多心啊,你是我们熊家的老伙计了,我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怕你累着,才给你找个帮手,你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吧,我一不会辞你的工,二不会减你的工钱。这个阿乐也是我一个拐弯抹角远房亲戚,读完中学在外浪了两年,现在回来没个安身的地方,求到我门上,我也不忍心,只好打发他先来跟着你,过后再另做打算。”柳生扳着覃老细的肩膀,宽慰道。
“那就多谢柳生少爷了,你说话可要算数噢。”
“放心吧老覃叔,我说话肯定算数。”
程思乐成了熊家水碾房新来的小帮工。有人挑来谷子,程思乐就按照覃老细的吩咐指点,开水碾子碾米、给碾槽喂谷子,车风车,收钱记账,没几天就全套溜熟了。覃老细也乐得在一旁翘起二郎腿吆三喝四地过着师傅瘾。
到了晚上,程思乐便一个人栓起门来在小煤油灯下挑灯夜战,按照组织的指示,刻印各种宣传资料和秘密文件,再交给柳生去发送。
程思乐自制的刻笔笔尖细小,刻出来的字也很小,一张小蜡纸便可刻上很多的内容,更便于地下党员们保存和传阅。
清凉的晚风吹过来,带来淡淡的稻花香味,其间夹杂着浅浅的荷香,程思乐从碾房窗子探出头去,外面不远处无边的稻田围裹下,有一座小池塘,仿佛田垌中一只灵动而深邃的天眼,藏着猜不透的诱人的秘密,不由得勾起自己的沉思与联想。池塘里种着莲藕,荷叶随风晃动着,此时荷花还没有盛开,但已经有不少花骨朵从水底钻了出来,程思乐白天已经见识过这些婷婷玉立的凌波仙子了。突然想起前人周敦颐的《爱莲说》来,心下便欣喜的地念叨着:“那里有荷花骨朵呢,过不了多久就要满池盛开了。”
程思乐意识里的“满池盛开”,已不只是眼前的小小荷塘,而是自己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是自己对于革命形势蓬勃发展的热切期盼。想到这里,困倦的程思乐又觉得精神抖擞起来,身上的劲儿更足了,心中的信念更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