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起来吧,神农架更新时间:2022-02-16 22:40:43
释放阅读上一章
富起来吧,神农架

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六十二章 神农架的婚俗

“天晚了,我先回去了,不然我爸妈该急了。”重楼觉得自己刚才充分说明了来意,而楚梦瑶也欣然同意前往,那就没必要久留了。

楚梦瑶起身,“有劳楼姐姐特地抽空跑一趟,辛苦了。非常感谢。”她执意将对方送到楼下,直到对方的背影看不见了,她才转身上楼洗漱睡觉。

一觉醒来,她不慌不忙地洗漱和收拾行李。鉴于今天是中秋节,她将网购的美心月饼带上,还有好吃的巧克力蛋白棒。

她换了一身平时不舍得穿的大红色羊绒连衣裙、纯棉直筒裤和黑色小皮鞋。

等楚梦瑶将水壶灌满后,就听到门口有人走动的声音。她不等来人敲门,便打开大门,笑着说道:“我就知道是楼姐姐来接我了。”

重楼穿着朱红色的风衣,里面穿的是同色的衣裤和高筒皮靴。平时随意扎起的马尾梳,如今也改成用木簪子盘起来的丸子头。

“一大早的,你总要听到是谁喊门在开。”重楼见到楚梦瑶主动开门,不仅没有觉得开心,反而拉下脸语重心长地教训起对方:“万一是不怀好意的家伙呢?孤身在外独居,你要有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像是刚才我还没有表明身份,你就该警惕门外的人。”

“我知道了,以后一定注意。”楚梦瑶知道对方是出于好意才对自己说这番话,于是她很快承认自己的错误。虽然,她心里并不以为然。木鱼镇的治安,还是不错的。

来接她们的是一辆扎着一朵大红花绸布的半旧小轿车,司机的左臂上系着同款的小红花绸布。

一路上,司机没有和她们搭话。重楼神情疲惫,也没有精力与楚梦瑶聊天。

楚梦瑶庆幸自己没有吃早餐,原来重楼的表姐住在下谷坪土家族乡。翻山越岭的崎岖路程,差点害得她连胃里的酸水都吐出来了。

等到了地方,重楼喊楚梦瑶下车的时候,后者的双腿像是面条一样柔软,下地之后差点就跪倒了。

“小丫头片子怎么焉了吧唧的,晕车了啊?”司机见了随口调笑了一句,告辞道:“你们慢走,我继续开车接客人去了。”

重楼扶着几乎虚脱的楚梦瑶进了三进的大院子,让对方在偏屋里休息。“下谷坪乡镇上的土家族已经不住传统的吊脚楼了,要么是这种堂屋大院,要么就是多层小洋楼。”她安顿好了楚梦瑶,为对方解释道。

“你看那边穿红色丝绸马褂的老人家,那位是坐堂知客,也就是操持婚礼的总管。神农架各地把‘坐堂知客’简称为‘知客’,写作‘支客’。‘支’就是‘支配’、‘调度’和‘指使’的意思。古代的时候,婚丧喜庆专管招待客人的人,也称为‘知宾’。”重楼没有拿手去指知客,而是用下巴冲着外面点了点,“这位知客是整个下谷坪水平最好的,邀请他可不容易。待会儿,他要是吩咐你做什么,你就照做,不懂的就来问我。”

“我会对老人家非常尊敬的。”楚梦瑶保证道。

重楼笑了,接着说道:“‘新姑娘’是谁,就不用我说了吧。我去拿碗蜂蜜鸡蛋羹你喝,待会我们去找‘新姑娘’玩。”

堂屋正厅里坐着一位盘发的美女,她头上插了金色凤簪,盖着红色透明的丝巾;上半身穿着红色对襟小袄,脖子上套了纯金项圈天官锁;下半身穿着红色绣金色凤凰的百褶裙。就连袜子都是红色的丝袜,鞋子是红色的锦缎绣花鞋。

要说最特别的穿戴配饰,当属她高耸的酥胸前,用金链子挂着一块铜制的小镜子。看形制,很像是鄂州产的并蒂莲花纹铜镜。

“那是照妖镜。”重楼端来一碗金黄香甜的蜂蜜鸡蛋羹,见楚梦瑶盯着堂屋刚化好妆的新娘子发呆,就知道对方应该好奇为什么新姑娘要戴一件泛着铜绿的古物。

“据说以前新人们结婚是在黄昏时分,夕阳西下导致阴阳界限模糊,又被成为‘逢魔时刻’。为了防备妖魔作乱调戏新姑娘,新娘子就佩戴这‘照妖镜’入洞房。”她细心地为楚梦瑶解惑。

楚梦瑶接过蜂蜜鸡蛋羹,入手发现温度适宜,拿起勺子就挖了一大勺,放进嘴里细细品尝。

蜂蜜甜而不腻,鸡蛋羹柔润Q弹,闻起来清香怡人食指大动,吃起来清甜滋润入口即化。

楚梦瑶三下五除二的吃完了一大碗蜂蜜鸡蛋羹,顿时感觉五脏六腑熨帖了。

“吃饱了吧?走,一起陪新姑娘去。”重楼将碗筷收拾好,拉着楚梦瑶去了堂屋。

这时候,堂屋已经站了十几个青葱水灵的姑娘们。她们见楚梦瑶和重楼走了过来,互相介绍了一番。

领头的漂亮女孩清了清嗓子,于是重头戏开始了:“姐姐去后心莫担,夫妻恩爱蜜样甜。莫忘父母的恩,记住山里的情。母养父教二十春......”

她的嗓音如同百灵鸟一样空灵甜美,余音绕梁,令人陶醉。楚梦瑶张嘴跟着唱了几段,之后只能不出声,空对嘴型蒙混过关。

这一唱啊,就到了中午。几个小时不断的唱歌,“十姊妹”们只是中途喝了几次蜂蜜水,全然不需要休息,嗓子也没有出现嘶哑。这让有慢性咽喉炎职业病的楚梦瑶,十分羡慕了。

中午的宴席十分讲究,据重楼说,全部都是遵循老一辈的礼仪。无论是酒水茶果的准备,还是客人坐席,全由知客老先生安排妥当了。

“筵席摆在哪里,都是有讲究的。比如堂屋只摆一席,也就是一张圆桌的话,近堂屋正墙的两个座位为上席,上席东角为大。这样的席位俗称‘大东角’。”知客老先生听说楚梦瑶来自省城,于是额外地为她说明。

“三席客人中,主客得有一名长辈和两个晚辈,桌子还必须摆成‘品’字形。要是临门两席的话,那靠侧墙的才是上席。这样摆放的宴席称‘老二少’。老辈坐香台、下辈背山间,左手为大。”

“要是堂屋摆了两排席面,一共四席的话,称之为‘一堂四席’。近正墙的两席,相互邻近的两个内角的座位为尊。还有的是近正墙并排两席,另外起席靠临门边侧墙摆放的。不过啊,这种现在已经不多见了。”知客老先生摸了摸自己的雪白长须,一副指点江山的模样。

“咱们今天是摆了四席酒宴在正堂屋,偏堂也安置了两席,寓意‘六六大顺’。每席‘执壶’的位置已事先摆放好了大酒壶和小酒杯,装的是蜂蜜黑苞谷酒。”

一名扎着红绸布、穿着西装的年轻人走了过来,恭敬地对知客老先生说道:“先生,咱们‘传厨’结束了。”

听了这话之后,知客老先生对着楚梦瑶抱拳,转身走向门外。他站在院子中,中气十足地大声喊道:“堂子上是哪些人!”

很快的,负责上菜的厨房相关服务人员,马上就开始摆果盘。

楚梦瑶注意到果盘一共摆了两次,第一次为十样手工制作的面食点心和干果。都是湖北常见的吃食,比如麻圆、京果、麻枣、麻叶、馓子、彩糕、喜饼、核桃、板栗和花生等。

第二次摆了十道冷盘,四荤六素。“四荤”是猪羊鸡鱼,据说因为以前吃耕牛犯法,所以没有牛肉;“六素”全是自家做的素食面点。

果盘都摆完了之后,知客老先生又大喊了一声:“传壶”。服务人员又给酒壶中注人热好的蜂蜜黑苞谷酒。

吃果盘时,就可以开始喝酒了,不需要等正席。

重楼带着楚梦瑶坐在偏堂的席位上,一起落座的还有其他的“十姊妹”。

筵席上,楚梦瑶主动坦承自己酒精过敏,不能饮酒。于是主人家端来了一大瓶纯牛奶给她,还询问是否需要热一热。

她受宠若惊,不愿麻烦主人家,表示喝冷牛奶就可以了。她吃着果盘,喝着牛奶,不知不觉已经有五六分饱了。

果盘撤后,就要开始上热菜,预示着正席马上开启。

“你少吃点果盘,接下来的正席先上‘四大六小’,接着是‘八大碗二品碗’、最后是‘十二道圆菜’收尾。”重楼小声提醒楚梦瑶道。

楚梦瑶一听,惊讶万分,轻声回道:“这不得有三十道菜啊?吃得完吗?不会浪费了吧?”

“这是要吃一天的,晚上准备了夜宵,我们还得拜月。”重楼低声笑道,“除了待嫁之日,今天还是中秋节呢。”

第一道热菜上来后,知客老先生和主人家开始“发三红”:一个红色棉纸手工制作的红封、一包中华烟、一包巧克力糖果和一块折叠起来的一尺红布。这块红布,就跟之前司机扎在左臂上的一样,看来是一种身份象征,表示是婚礼上帮忙的人员。

“三红”发完了之后,知客老先生开始“告席”。他张口便是一大堆热情洋溢的感激之语,还不带重复的,再就是劝大家多喝酒多吃菜。

楚梦瑶在外度过的第一个中秋节,就在吃吃喝喝和陪新姑娘中度过。没有她以为的孤单寂寞,甚至她给家里的父母打电话时,也只是有些惆怅,并没有痛哭流泪。

所谓的“拜月”,就是准备月饼、水果和干果,对着月亮朝拜,说些吉利的话语。

这时候,楚梦瑶特地准备到美心月饼派上了用场。

重楼表姐家的月饼也是自己做的,但是在打酸的过程中,出了一点差错,味道不尽如人意。

看到自己带来的月饼还能救场,楚梦瑶别提心里多开心了。

过了午夜,大家纷纷开始洗漱休息。楚梦瑶被安排和重楼一间房睡,她们着实累了,洗完澡刷完牙,倒头便睡。

第二天大家几乎都是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十姊妹”聚在一起吃了热饭热菜。知客老先生估摸着男方的迎亲队伍已经上路了,于是叫新姑娘的母亲、其他女性亲戚和“十姊妹”,进了位于二楼的新姑娘的闺房,让大家轮流唱《十劝歌》。

楚梦瑶听不懂她们唱的方言,于是网上查了查歌词,大意是:“一劝女儿要勤快,不等天亮就起来,年轻时光创世界。二劝女儿要节俭,锅头灶尾常检点,不叫旁人说长短......”

这边还没唱完,老远就听到迎亲的唢呐声传了过来,好不热闹。

“赶紧关大门!”知客老先生急忙吩咐门口的两名男青年,他们听到后立刻关上了大门。

楚梦瑶远远瞧见两名头缠着朱红色绸布包头的唢呐歌师被挡在门外,他们也不恼火,反而精神振奋,腮帮子鼓足了劲,满脸通红,脖颈上暴起的青筋像是蚯蚓一样。

他们比之前更加狠命地吹着唢呐,像是要用唢呐的乐声将紧闭的大门冲开。

男方迎亲的说客执事,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汉,特别能说会道。他说话动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几番言辞之后,他竟然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叩开了紧闭的大门。紧接着,他对着知客老先生和新娘子的父母,将吉祥如意的话大把大把地抛出来。

新娘子的亲眷听了,眉开眼笑。说客执事马上话锋一转,请求新姑娘的父母“发亲”。

女方父母脸色一变,马上就口头上发难了。说客执事听了,面色不变,舌灿莲花,将新郎倌描绘得尽善尽美,把女方父母所关心的向题解答得天衣无缝。

可能是新娘子的父母亲眷觉得不能把男方逼得太急了,于是见好就收,让男方挑礼盒的两名壮汉先进了堂屋。

“那些礼盒里装的是男方送给女方家的茶礼,迎亲当天要随身携带的。有‘满’和‘半’两个等次,这次男方带的是‘满合’,可谓是诚意十足。”重楼看着搬进来的东西,羡慕地说道。

“‘满’是二十四合,‘半’是十二合。‘一合茶’是四把面条、一个吊子至少三斤以上的腊肉腊肠、两瓶高档白酒、两斤白砂糖、果品两样每种各两包、一斤茶和一条黄鹤楼烟。”

等这些茶礼请点完毕后,知客老先生示意新姑娘在“十姊妹”的陪伴下,辞父母亲眷。

男方的说客执事朝天撒了一把金黄饱满的玉米粒,又撒了一把崭新的银色硬币,高声宣布:“发——亲——咯!”

之前停下的唢呐声又开始热烈起来,新娘子含泪望着父母唱起来:“难舍我亲父母,儿愿父母多健康。难舍我兄弟姐妹,我走后请保重,照顾好父母。到来日,奴定将恩报......”

“别哭了......”新郎劝新娘,转头对岳父岳母承诺道:“您们以后就是我的亲生父母,我绝对不会忘恩负义。”

泪眼朦胧的新娘父亲,端起准备好的一盆水泼向门外。表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说客执事开始高呼:“真心男儿背新娘,情才诚来意才重。”

“新郎背新娘走路,不只是意思意思一下,而是要背到从岳父岳母的眼里消失为止。他事先必须打点好吹鼓手和歌师们,否则原本不长的路程,他们会拖着新郎走半天,让他大汗淋漓,最后因为体力不支而洋相出尽。”重楼一边说,一边看着新郎稳稳地背起新娘子,迈着沉稳地脚步离开了。

字號
缩小
18
放大
背景
目录
设置
客户端

第六十二章 神农架的婚俗

作者名:陆月樱
更新时间:2022-02-16 22:40:43

“天晚了,我先回去了,不然我爸妈该急了。”重楼觉得自己刚才充分说明了来意,而楚梦瑶也欣然同意前往,那就没必要久留了。

楚梦瑶起身,“有劳楼姐姐特地抽空跑一趟,辛苦了。非常感谢。”她执意将对方送到楼下,直到对方的背影看不见了,她才转身上楼洗漱睡觉。

一觉醒来,她不慌不忙地洗漱和收拾行李。鉴于今天是中秋节,她将网购的美心月饼带上,还有好吃的巧克力蛋白棒。

她换了一身平时不舍得穿的大红色羊绒连衣裙、纯棉直筒裤和黑色小皮鞋。

等楚梦瑶将水壶灌满后,就听到门口有人走动的声音。她不等来人敲门,便打开大门,笑着说道:“我就知道是楼姐姐来接我了。”

重楼穿着朱红色的风衣,里面穿的是同色的衣裤和高筒皮靴。平时随意扎起的马尾梳,如今也改成用木簪子盘起来的丸子头。

“一大早的,你总要听到是谁喊门在开。”重楼见到楚梦瑶主动开门,不仅没有觉得开心,反而拉下脸语重心长地教训起对方:“万一是不怀好意的家伙呢?孤身在外独居,你要有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像是刚才我还没有表明身份,你就该警惕门外的人。”

“我知道了,以后一定注意。”楚梦瑶知道对方是出于好意才对自己说这番话,于是她很快承认自己的错误。虽然,她心里并不以为然。木鱼镇的治安,还是不错的。

来接她们的是一辆扎着一朵大红花绸布的半旧小轿车,司机的左臂上系着同款的小红花绸布。

一路上,司机没有和她们搭话。重楼神情疲惫,也没有精力与楚梦瑶聊天。

楚梦瑶庆幸自己没有吃早餐,原来重楼的表姐住在下谷坪土家族乡。翻山越岭的崎岖路程,差点害得她连胃里的酸水都吐出来了。

等到了地方,重楼喊楚梦瑶下车的时候,后者的双腿像是面条一样柔软,下地之后差点就跪倒了。

“小丫头片子怎么焉了吧唧的,晕车了啊?”司机见了随口调笑了一句,告辞道:“你们慢走,我继续开车接客人去了。”

重楼扶着几乎虚脱的楚梦瑶进了三进的大院子,让对方在偏屋里休息。“下谷坪乡镇上的土家族已经不住传统的吊脚楼了,要么是这种堂屋大院,要么就是多层小洋楼。”她安顿好了楚梦瑶,为对方解释道。

“你看那边穿红色丝绸马褂的老人家,那位是坐堂知客,也就是操持婚礼的总管。神农架各地把‘坐堂知客’简称为‘知客’,写作‘支客’。‘支’就是‘支配’、‘调度’和‘指使’的意思。古代的时候,婚丧喜庆专管招待客人的人,也称为‘知宾’。”重楼没有拿手去指知客,而是用下巴冲着外面点了点,“这位知客是整个下谷坪水平最好的,邀请他可不容易。待会儿,他要是吩咐你做什么,你就照做,不懂的就来问我。”

“我会对老人家非常尊敬的。”楚梦瑶保证道。

重楼笑了,接着说道:“‘新姑娘’是谁,就不用我说了吧。我去拿碗蜂蜜鸡蛋羹你喝,待会我们去找‘新姑娘’玩。”

堂屋正厅里坐着一位盘发的美女,她头上插了金色凤簪,盖着红色透明的丝巾;上半身穿着红色对襟小袄,脖子上套了纯金项圈天官锁;下半身穿着红色绣金色凤凰的百褶裙。就连袜子都是红色的丝袜,鞋子是红色的锦缎绣花鞋。

要说最特别的穿戴配饰,当属她高耸的酥胸前,用金链子挂着一块铜制的小镜子。看形制,很像是鄂州产的并蒂莲花纹铜镜。

“那是照妖镜。”重楼端来一碗金黄香甜的蜂蜜鸡蛋羹,见楚梦瑶盯着堂屋刚化好妆的新娘子发呆,就知道对方应该好奇为什么新姑娘要戴一件泛着铜绿的古物。

“据说以前新人们结婚是在黄昏时分,夕阳西下导致阴阳界限模糊,又被成为‘逢魔时刻’。为了防备妖魔作乱调戏新姑娘,新娘子就佩戴这‘照妖镜’入洞房。”她细心地为楚梦瑶解惑。

楚梦瑶接过蜂蜜鸡蛋羹,入手发现温度适宜,拿起勺子就挖了一大勺,放进嘴里细细品尝。

蜂蜜甜而不腻,鸡蛋羹柔润Q弹,闻起来清香怡人食指大动,吃起来清甜滋润入口即化。

楚梦瑶三下五除二的吃完了一大碗蜂蜜鸡蛋羹,顿时感觉五脏六腑熨帖了。

“吃饱了吧?走,一起陪新姑娘去。”重楼将碗筷收拾好,拉着楚梦瑶去了堂屋。

这时候,堂屋已经站了十几个青葱水灵的姑娘们。她们见楚梦瑶和重楼走了过来,互相介绍了一番。

领头的漂亮女孩清了清嗓子,于是重头戏开始了:“姐姐去后心莫担,夫妻恩爱蜜样甜。莫忘父母的恩,记住山里的情。母养父教二十春......”

她的嗓音如同百灵鸟一样空灵甜美,余音绕梁,令人陶醉。楚梦瑶张嘴跟着唱了几段,之后只能不出声,空对嘴型蒙混过关。

这一唱啊,就到了中午。几个小时不断的唱歌,“十姊妹”们只是中途喝了几次蜂蜜水,全然不需要休息,嗓子也没有出现嘶哑。这让有慢性咽喉炎职业病的楚梦瑶,十分羡慕了。

中午的宴席十分讲究,据重楼说,全部都是遵循老一辈的礼仪。无论是酒水茶果的准备,还是客人坐席,全由知客老先生安排妥当了。

“筵席摆在哪里,都是有讲究的。比如堂屋只摆一席,也就是一张圆桌的话,近堂屋正墙的两个座位为上席,上席东角为大。这样的席位俗称‘大东角’。”知客老先生听说楚梦瑶来自省城,于是额外地为她说明。

“三席客人中,主客得有一名长辈和两个晚辈,桌子还必须摆成‘品’字形。要是临门两席的话,那靠侧墙的才是上席。这样摆放的宴席称‘老二少’。老辈坐香台、下辈背山间,左手为大。”

“要是堂屋摆了两排席面,一共四席的话,称之为‘一堂四席’。近正墙的两席,相互邻近的两个内角的座位为尊。还有的是近正墙并排两席,另外起席靠临门边侧墙摆放的。不过啊,这种现在已经不多见了。”知客老先生摸了摸自己的雪白长须,一副指点江山的模样。

“咱们今天是摆了四席酒宴在正堂屋,偏堂也安置了两席,寓意‘六六大顺’。每席‘执壶’的位置已事先摆放好了大酒壶和小酒杯,装的是蜂蜜黑苞谷酒。”

一名扎着红绸布、穿着西装的年轻人走了过来,恭敬地对知客老先生说道:“先生,咱们‘传厨’结束了。”

听了这话之后,知客老先生对着楚梦瑶抱拳,转身走向门外。他站在院子中,中气十足地大声喊道:“堂子上是哪些人!”

很快的,负责上菜的厨房相关服务人员,马上就开始摆果盘。

楚梦瑶注意到果盘一共摆了两次,第一次为十样手工制作的面食点心和干果。都是湖北常见的吃食,比如麻圆、京果、麻枣、麻叶、馓子、彩糕、喜饼、核桃、板栗和花生等。

第二次摆了十道冷盘,四荤六素。“四荤”是猪羊鸡鱼,据说因为以前吃耕牛犯法,所以没有牛肉;“六素”全是自家做的素食面点。

果盘都摆完了之后,知客老先生又大喊了一声:“传壶”。服务人员又给酒壶中注人热好的蜂蜜黑苞谷酒。

吃果盘时,就可以开始喝酒了,不需要等正席。

重楼带着楚梦瑶坐在偏堂的席位上,一起落座的还有其他的“十姊妹”。

筵席上,楚梦瑶主动坦承自己酒精过敏,不能饮酒。于是主人家端来了一大瓶纯牛奶给她,还询问是否需要热一热。

她受宠若惊,不愿麻烦主人家,表示喝冷牛奶就可以了。她吃着果盘,喝着牛奶,不知不觉已经有五六分饱了。

果盘撤后,就要开始上热菜,预示着正席马上开启。

“你少吃点果盘,接下来的正席先上‘四大六小’,接着是‘八大碗二品碗’、最后是‘十二道圆菜’收尾。”重楼小声提醒楚梦瑶道。

楚梦瑶一听,惊讶万分,轻声回道:“这不得有三十道菜啊?吃得完吗?不会浪费了吧?”

“这是要吃一天的,晚上准备了夜宵,我们还得拜月。”重楼低声笑道,“除了待嫁之日,今天还是中秋节呢。”

第一道热菜上来后,知客老先生和主人家开始“发三红”:一个红色棉纸手工制作的红封、一包中华烟、一包巧克力糖果和一块折叠起来的一尺红布。这块红布,就跟之前司机扎在左臂上的一样,看来是一种身份象征,表示是婚礼上帮忙的人员。

“三红”发完了之后,知客老先生开始“告席”。他张口便是一大堆热情洋溢的感激之语,还不带重复的,再就是劝大家多喝酒多吃菜。

楚梦瑶在外度过的第一个中秋节,就在吃吃喝喝和陪新姑娘中度过。没有她以为的孤单寂寞,甚至她给家里的父母打电话时,也只是有些惆怅,并没有痛哭流泪。

所谓的“拜月”,就是准备月饼、水果和干果,对着月亮朝拜,说些吉利的话语。

这时候,楚梦瑶特地准备到美心月饼派上了用场。

重楼表姐家的月饼也是自己做的,但是在打酸的过程中,出了一点差错,味道不尽如人意。

看到自己带来的月饼还能救场,楚梦瑶别提心里多开心了。

过了午夜,大家纷纷开始洗漱休息。楚梦瑶被安排和重楼一间房睡,她们着实累了,洗完澡刷完牙,倒头便睡。

第二天大家几乎都是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十姊妹”聚在一起吃了热饭热菜。知客老先生估摸着男方的迎亲队伍已经上路了,于是叫新姑娘的母亲、其他女性亲戚和“十姊妹”,进了位于二楼的新姑娘的闺房,让大家轮流唱《十劝歌》。

楚梦瑶听不懂她们唱的方言,于是网上查了查歌词,大意是:“一劝女儿要勤快,不等天亮就起来,年轻时光创世界。二劝女儿要节俭,锅头灶尾常检点,不叫旁人说长短......”

这边还没唱完,老远就听到迎亲的唢呐声传了过来,好不热闹。

“赶紧关大门!”知客老先生急忙吩咐门口的两名男青年,他们听到后立刻关上了大门。

楚梦瑶远远瞧见两名头缠着朱红色绸布包头的唢呐歌师被挡在门外,他们也不恼火,反而精神振奋,腮帮子鼓足了劲,满脸通红,脖颈上暴起的青筋像是蚯蚓一样。

他们比之前更加狠命地吹着唢呐,像是要用唢呐的乐声将紧闭的大门冲开。

男方迎亲的说客执事,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汉,特别能说会道。他说话动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几番言辞之后,他竟然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叩开了紧闭的大门。紧接着,他对着知客老先生和新娘子的父母,将吉祥如意的话大把大把地抛出来。

新娘子的亲眷听了,眉开眼笑。说客执事马上话锋一转,请求新姑娘的父母“发亲”。

女方父母脸色一变,马上就口头上发难了。说客执事听了,面色不变,舌灿莲花,将新郎倌描绘得尽善尽美,把女方父母所关心的向题解答得天衣无缝。

可能是新娘子的父母亲眷觉得不能把男方逼得太急了,于是见好就收,让男方挑礼盒的两名壮汉先进了堂屋。

“那些礼盒里装的是男方送给女方家的茶礼,迎亲当天要随身携带的。有‘满’和‘半’两个等次,这次男方带的是‘满合’,可谓是诚意十足。”重楼看着搬进来的东西,羡慕地说道。

“‘满’是二十四合,‘半’是十二合。‘一合茶’是四把面条、一个吊子至少三斤以上的腊肉腊肠、两瓶高档白酒、两斤白砂糖、果品两样每种各两包、一斤茶和一条黄鹤楼烟。”

等这些茶礼请点完毕后,知客老先生示意新姑娘在“十姊妹”的陪伴下,辞父母亲眷。

男方的说客执事朝天撒了一把金黄饱满的玉米粒,又撒了一把崭新的银色硬币,高声宣布:“发——亲——咯!”

之前停下的唢呐声又开始热烈起来,新娘子含泪望着父母唱起来:“难舍我亲父母,儿愿父母多健康。难舍我兄弟姐妹,我走后请保重,照顾好父母。到来日,奴定将恩报......”

“别哭了......”新郎劝新娘,转头对岳父岳母承诺道:“您们以后就是我的亲生父母,我绝对不会忘恩负义。”

泪眼朦胧的新娘父亲,端起准备好的一盆水泼向门外。表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说客执事开始高呼:“真心男儿背新娘,情才诚来意才重。”

“新郎背新娘走路,不只是意思意思一下,而是要背到从岳父岳母的眼里消失为止。他事先必须打点好吹鼓手和歌师们,否则原本不长的路程,他们会拖着新郎走半天,让他大汗淋漓,最后因为体力不支而洋相出尽。”重楼一边说,一边看着新郎稳稳地背起新娘子,迈着沉稳地脚步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