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中国乡村振兴的力量更新时间:2024-09-05 19:51:25
释放阅读上一章
互助:中国乡村振兴的力量

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引章 互助金融的探索之路跌宕铿锵

许文盛要在广阔的濮阳大地,依靠最广大的农民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造福群众,探索实践广阔农村、广大农民从未走过的一条互助金融之路,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和抱负。以组织起来的千千万万的农民的力量,用他们一点一滴汇聚起来的钱,建立属于“农民自己的互助银行”,让最贫困的农民也能最方便地从这里得到资金支持,让底层的劳动者能够依靠“互助银行”的帮助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

这是一个愿意为理想而奋斗的人。

这是一个22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热血青年。

“回农村去,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那里有我的爹娘兄弟,他们更加需要我!”

直到今天,许文盛也不会忘记当年令他热血沸腾的誓言。为了这份责任与担当,他愿意放弃眼前的一切,也做好了承受一切考验的准备。

2004年12月初,许文盛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达成了在濮阳市合作创建小额信贷扶贫科研试验基地的意向。

35岁的许文盛,毅然决然地辞去了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的工作。12月8日,许文盛带着杜晓山副主任交给他的针对“关于建立中国社科院小额信贷扶贫科研试验基地”的批复文件——国务院办公厅(〔1999〕办3002号)、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银办函〔1999〕520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国开办函〔1999〕41号)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针对濮阳市政府所发的《关于探讨在河南省濮阳市筹建小额信贷试验基地可行性的商函》,从北京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乡——河南省濮阳市农村,满怀一腔热血,全身心投入筹建濮阳市农村贷款互助合作社的行动中。

作为一个年轻人,作为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他愿意为了自己的理想去拼搏、去奋斗。他始终认为,只有为理想而拼搏奋斗的人生,才最有价值和意义。

此时此刻的许文盛,在他的心中,燃烧着一团烈火。此行他放弃北京的工作,就是要在家乡干一件他青年时代一直在思考的事,将他在濮阳农行系统工作时一直在努力追求的金融报国的理想付诸实践。

这件事情就是如何让银行的资金能够惠及农业、农村和农民,如何让贫困的群众也能获得贷款资金的支持,改变他们的贫困命运。当年他在濮阳农行工作时,就是一个热血青年,有理想,有抱负,也做出了不少成绩,但终究是人微言轻,自己的建议不能引起上级的重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终究不能得以实现。

这成为他心中永远抹不去的痛。

许文盛要在广阔的濮阳大地,探索广大农民从未走过的一条互助金融之路,以最传统的互助文化把村庄居民串联组织起来,用千千万万农民的钱和一点一滴汇聚起来的力量,建立属于“农民自己的互助银行”,让农民因为入社取得困难时获得帮助的资格,最方便地从这里得到资金支持,让最底层的劳动者能够依靠“互助银行”的帮助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

许文盛无数次地告诉自己:“到农村去,发动组织农民,创办真正属于农民自己的金融组织!多么伟大而高尚的事业!这才是一个心怀信仰的共产党员值得奋斗和追求的事业。”

在最后要辞别北京的日子,许文盛一次又一次为自己的这一理想而激动。他的这份理想和行动,也最终得到了邀请他进京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杜晓山书记等国内知名“三农”问题专家的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支持许文盛在濮阳市建立小额信贷扶贫科研试验基地——濮阳市农村贷款互助合作社,打造真正属于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以互助贷款为惠农平台,把极度分散的农民家庭重新发动组织起来,引导他们走互助合作的发展之路,引领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光明道路。

字號
缩小
18
放大
背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客户端

引章 互助金融的探索之路跌宕铿锵

作者名:郑旺盛、毅剑、许凌宇
更新时间:2024-09-05 19:51:25

许文盛要在广阔的濮阳大地,依靠最广大的农民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造福群众,探索实践广阔农村、广大农民从未走过的一条互助金融之路,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和抱负。以组织起来的千千万万的农民的力量,用他们一点一滴汇聚起来的钱,建立属于“农民自己的互助银行”,让最贫困的农民也能最方便地从这里得到资金支持,让底层的劳动者能够依靠“互助银行”的帮助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

这是一个愿意为理想而奋斗的人。

这是一个22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热血青年。

“回农村去,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那里有我的爹娘兄弟,他们更加需要我!”

直到今天,许文盛也不会忘记当年令他热血沸腾的誓言。为了这份责任与担当,他愿意放弃眼前的一切,也做好了承受一切考验的准备。

2004年12月初,许文盛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达成了在濮阳市合作创建小额信贷扶贫科研试验基地的意向。

35岁的许文盛,毅然决然地辞去了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的工作。12月8日,许文盛带着杜晓山副主任交给他的针对“关于建立中国社科院小额信贷扶贫科研试验基地”的批复文件——国务院办公厅(〔1999〕办3002号)、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银办函〔1999〕520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国开办函〔1999〕41号)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针对濮阳市政府所发的《关于探讨在河南省濮阳市筹建小额信贷试验基地可行性的商函》,从北京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乡——河南省濮阳市农村,满怀一腔热血,全身心投入筹建濮阳市农村贷款互助合作社的行动中。

作为一个年轻人,作为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他愿意为了自己的理想去拼搏、去奋斗。他始终认为,只有为理想而拼搏奋斗的人生,才最有价值和意义。

此时此刻的许文盛,在他的心中,燃烧着一团烈火。此行他放弃北京的工作,就是要在家乡干一件他青年时代一直在思考的事,将他在濮阳农行系统工作时一直在努力追求的金融报国的理想付诸实践。

这件事情就是如何让银行的资金能够惠及农业、农村和农民,如何让贫困的群众也能获得贷款资金的支持,改变他们的贫困命运。当年他在濮阳农行工作时,就是一个热血青年,有理想,有抱负,也做出了不少成绩,但终究是人微言轻,自己的建议不能引起上级的重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终究不能得以实现。

这成为他心中永远抹不去的痛。

许文盛要在广阔的濮阳大地,探索广大农民从未走过的一条互助金融之路,以最传统的互助文化把村庄居民串联组织起来,用千千万万农民的钱和一点一滴汇聚起来的力量,建立属于“农民自己的互助银行”,让农民因为入社取得困难时获得帮助的资格,最方便地从这里得到资金支持,让最底层的劳动者能够依靠“互助银行”的帮助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

许文盛无数次地告诉自己:“到农村去,发动组织农民,创办真正属于农民自己的金融组织!多么伟大而高尚的事业!这才是一个心怀信仰的共产党员值得奋斗和追求的事业。”

在最后要辞别北京的日子,许文盛一次又一次为自己的这一理想而激动。他的这份理想和行动,也最终得到了邀请他进京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杜晓山书记等国内知名“三农”问题专家的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支持许文盛在濮阳市建立小额信贷扶贫科研试验基地——濮阳市农村贷款互助合作社,打造真正属于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以互助贷款为惠农平台,把极度分散的农民家庭重新发动组织起来,引导他们走互助合作的发展之路,引领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光明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