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非遗大观园·九江卷更新时间:2025-02-14 11:25:41
释放阅读上一章
江西非遗大观园·九江卷

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瑞昌戏曲盔头制作技艺

“盔头”是梨园的行话,是传统戏曲中演员所戴各种冠帽的统称,俗称戏帽。戏曲盔头注重装饰性,常缀以珠花、绒球、丝绦、雉尾等,同穿着的戏装相协调。

盔头从何而来?据历史记载,唐代舞台上戴的帽子和生活中就不太一样了,所以有人认为那应该是盔头的鼻祖。唐代崔令钦《教坊记》中记述当时歌舞戏剧服装中有宝花冠、珠冠等品类。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壁画所绘元代泰定元年杂剧舞台上演出的高头有:纱帽、武士盔、文生巾、僧帽等式样。明代,江苏苏州、昆山一带的昆腔逐渐发展成熟,戏曲盔头制作也在苏州兴起。清光绪年间,随着京剧的形成,盔头也更被重视,并带动了盔头手艺的发展。在这时期,苏州开设“沈源泰”等著名盔帽店多达16家。盔头在近代也有过辉煌。1961年以后,京剧舞台呈现出短时期的繁荣局面。1966—1976年是中国戏曲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同样也成了戏曲相关产业盔头的分水岭。样板戏的出现与流行曾一度重创了盔头行业。20世纪80年代盔头制作技艺流传到瑞昌市黄金乡北山村的传统手工制作艺人段宗斌手上。1990年,瑞昌市桂林街道办事处六合村村民徐建军从师段宗斌,学习盔头制作手艺。至今他们师徒两人仍在坚持制作盔头。

字號
缩小
18
放大
背景
目录
设置
客户端

瑞昌戏曲盔头制作技艺

作者名:高平
更新时间:2025-02-14 11:25:41

“盔头”是梨园的行话,是传统戏曲中演员所戴各种冠帽的统称,俗称戏帽。戏曲盔头注重装饰性,常缀以珠花、绒球、丝绦、雉尾等,同穿着的戏装相协调。

盔头从何而来?据历史记载,唐代舞台上戴的帽子和生活中就不太一样了,所以有人认为那应该是盔头的鼻祖。唐代崔令钦《教坊记》中记述当时歌舞戏剧服装中有宝花冠、珠冠等品类。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壁画所绘元代泰定元年杂剧舞台上演出的高头有:纱帽、武士盔、文生巾、僧帽等式样。明代,江苏苏州、昆山一带的昆腔逐渐发展成熟,戏曲盔头制作也在苏州兴起。清光绪年间,随着京剧的形成,盔头也更被重视,并带动了盔头手艺的发展。在这时期,苏州开设“沈源泰”等著名盔帽店多达16家。盔头在近代也有过辉煌。1961年以后,京剧舞台呈现出短时期的繁荣局面。1966—1976年是中国戏曲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同样也成了戏曲相关产业盔头的分水岭。样板戏的出现与流行曾一度重创了盔头行业。20世纪80年代盔头制作技艺流传到瑞昌市黄金乡北山村的传统手工制作艺人段宗斌手上。1990年,瑞昌市桂林街道办事处六合村村民徐建军从师段宗斌,学习盔头制作手艺。至今他们师徒两人仍在坚持制作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