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非遗大观园·九江卷
高平 · 已完结
最新章节:第126章更新时间:2025-02-14 11:25:45
更新时间:2025-02-14 11:25:45
《江西非遗大观园·九江卷》一书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详细列举江西非遗项目,精选了数十种江西省九江市著名的非遗项目,进行较为系统地展示与介绍,彩色精装,极具史料价值、宣传价值、欣赏价值。江西九江的“非遗”资源众多,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本套书放眼全省,本册书聚焦九江,深度挖掘江西各地“非遗”文化产品,进行精细梳理和解读,浓墨重彩地表现出江西文化的厚重。
8.4 分
5000 阅读人数
18 万字数
开始阅读
手机扫码读本书
8.4 分
5000 阅读人数
18 万字数
《江西非遗大观园·九江卷》一书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详细列举江西非遗项目,精选了数十种江西省九江市著名的非遗项目,进行较为系统地展示与介绍,彩色精装,极具史料价值、宣传价值、欣赏价值。江西九江的“非遗”资源众多,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本套书放眼全省,本册书聚焦九江,深度挖掘江西各地“非遗”文化产品,进行精细梳理和解读,浓墨重彩地表现出江西文化的厚重。
最新章节更新时间:2025-02-14 11:25:45
传统音乐
武宁打鼓歌
武宁打鼓歌俗称“锄山鼓”“催工鼓”“耘禾鼓”,源于湖北锣鼓,是一种以鼓伴奏的田间山歌,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清同治《武宁县志》载:乾隆年间“楚人来宁垦山者,多以百计。绝嶂层岩,鸡犬相应。火耕旱种,百锄并出。每数十人为伍,其长腰鼓节歌,以一勤惰……”“农民插禾,联邻为伍,最相狎昵,午饮田间,或品其工拙疾徐而戏笞之,以为欢笑。每击鼓发歌,递相唱和,声彻四野悠然可听……”据《武宁县志·艺术卷》载:打鼓歌最迟于1700年前由湖北传入武宁,后又融入了“吴歌”韵味和武宁乡土风情,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并在武宁民间广泛流传,迄今已有300年的历史。

同类热门书
7.5分

论文与治学作为一直从事社会学研究并在中国社会学界颇受尊重的前辈学者,郑也夫教授通过讲述个人的治学经历和经验心得,为我们开辟了一条道路,开启了一扇大门。 什么是社会学?学习和研究社会学有什么用?如何学习社会学?如何写作社会学论文?如何将社会学研究与现实社会、个人生活相结合?如何在社会学领域关注、思考、改善社会与人生? 本书作为一部课堂讲授记录,既有生动活泼的事实案例和语言风格,又有全面而系统的专业介绍和深刻阐述,更有颇具启发性的问题和方法指导,对于社会学专业领域的新生,以及想初步了解和进入社会学门径的读者来说,是一部简明清晰、难易适中的入门读物。
郑也夫 · 社会人文 · 完结 · 5000人在读7.9分

国际大案——明星卷古人云:读史使人明智,其意指要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把理解历史作为把握人生现实的一本教材。本书旨在“观复而知新”,主要内容集知识性、趣味性、专业性、理论性、教育性于一体:一是探秘中外法律文化,感悟先贤的才智思辨与法理智慧,挖掘经典文化的时代脉络和人文气息;二是揭秘历史大案要案,还原案件真相,洞察不为人知的内幕细节;三是解密传奇人物,体悟人生起伏,透视传奇背后的风云变幻。本书着重介绍国际大案发生的历史背景,全面分析案件产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使读者重温案件发生、处理的背景和过程,知往鉴今,探究历史和文化新的内涵。同时,也可以充分了解世界各国在不同的司法体制和诉讼模式下维护司法正义的司法方式。
戴涛 · 社会人文 · 完结 · 5000人在读7.8分

饭局就是生产力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人活着,就离不开吃饭。吃饭,其实是件很重要的大事,是幸福生活的标志之一,对于国人来说,吃饭却能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手段,成为联系感情、增进沟通的重要方式比如说,朋友聚会、家人团圆、同学会餐等,都是在吃饭中得到了吃饭之外的“妙处”。其实说到“妙处”,在吃饭的形式及方式当中有一种算是有“妙处”的,那就是被世人称之为的“饭局”。之所以称为“饭局”,那就是利用吃饭设的一个“局”。中国饭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而见诸于二十四史之中的著名饭局更是不可胜数。中国历代的兴衰成败似乎都与饭局密切相关。饭局在中国承担了太多的功能,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如中国这般,整部历史与政治都能与饭局联系起来。
田由甲 · 社会人文 · 完结 · 5000人在读最新章节更新时间:2025-02-14 11:25:45
传统音乐
武宁打鼓歌
武宁打鼓歌俗称“锄山鼓”“催工鼓”“耘禾鼓”,源于湖北锣鼓,是一种以鼓伴奏的田间山歌,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清同治《武宁县志》载:乾隆年间“楚人来宁垦山者,多以百计。绝嶂层岩,鸡犬相应。火耕旱种,百锄并出。每数十人为伍,其长腰鼓节歌,以一勤惰……”“农民插禾,联邻为伍,最相狎昵,午饮田间,或品其工拙疾徐而戏笞之,以为欢笑。每击鼓发歌,递相唱和,声彻四野悠然可听……”据《武宁县志·艺术卷》载:打鼓歌最迟于1700年前由湖北传入武宁,后又融入了“吴歌”韵味和武宁乡土风情,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并在武宁民间广泛流传,迄今已有300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