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非遗大观园·九江卷更新时间:2025-02-14 11:25:44
释放阅读上一章
江西非遗大观园·九江卷

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九江粑俗

九江濂溪区、浔阳区和柴桑区相比邻,语言和风俗习惯相近相同,地理地形、自然物产、生产生活方式等也都相近相似。自古至今,逢年过节,以及其他喜庆之时,三地人们都有做粑的习俗,形成深厚广泛的粑俗文化。

九江自古以来便是富饶的“鱼米之乡”。在新中国成立前,柴桑区、濂溪区、浔阳区等地,水稻产区主食大米,兼食杂粮,非水稻地区则以麦、粟、玉米、红薯为主,仅年节来客用,平日要掺和杂粮煮。故有“粟米饭,玉米糊,吃完麦粉再吃薯”之歌谣。正是由于这样的饮食习惯才逐渐形成了当地的粑食习俗。

字號
缩小
18
放大
背景
目录
设置
客户端

九江粑俗

作者名:高平
更新时间:2025-02-14 11:25:44

九江濂溪区、浔阳区和柴桑区相比邻,语言和风俗习惯相近相同,地理地形、自然物产、生产生活方式等也都相近相似。自古至今,逢年过节,以及其他喜庆之时,三地人们都有做粑的习俗,形成深厚广泛的粑俗文化。

九江自古以来便是富饶的“鱼米之乡”。在新中国成立前,柴桑区、濂溪区、浔阳区等地,水稻产区主食大米,兼食杂粮,非水稻地区则以麦、粟、玉米、红薯为主,仅年节来客用,平日要掺和杂粮煮。故有“粟米饭,玉米糊,吃完麦粉再吃薯”之歌谣。正是由于这样的饮食习惯才逐渐形成了当地的粑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