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16章
晚上七点多,办公大楼灯火通明。地上高楼映出来的灯光耀眼,看不到夜空中的星星,大楼遮挡了月亮。楼下便利店里人头攒动,像从这些钢筋水泥机器里,走出来补充能量的机器人,姜嫽就是其中一个。
忙碌了一天,脑袋昏昏沉沉快要转不动了,到楼下吹吹晚风,吃点东西缓一缓。今天晚上没什么事,她打算把之前困惑自己和秦菲菲的“注销”之惑解开。就是进公司一个星期前,秦菲菲莫名被她的老板辞退,辞退原因可能跟她们老板注销的两家公司有关,而这两家公司的注销,正是秋实代理的。
下午,在档案室归档底稿时,姜嫽看到了秦菲菲提到的“四通”、“八达”两家公司的资料。于是把这两家公司的底稿和另外两家不相关的底稿,一共四份底稿,借阅出来,打算晚上看看。
“四通”是一家小型企业,“八达”是一家个人独资企业,一年下来业务量很少。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每家分别开票都有四百多万,但成本很少。因为是小型微利企业,税负率极低。因此,即便收入高,成本低,也没交多少税。这两家公司,都开发票给秦菲菲老板的公司。
“四通”公司收到的成本发票,主要来自另外两家,外地偏远地区的个人独资企业,开票总量二百多万。如果菲菲说的财务倒现金的事情成立,而外地的另外两家公司也是老板亲戚开的,那么倒现金就有可能。
有些地方的个独企业,可以以私人名义开立银行账户,那么这个私人,就有转出现金的可能。外地另外两家公司的税负也极低,如果真的也属于老板亲戚,又没有真实业务发生的话,这就是环开发票了。不过,这仅仅只是一种猜测。
单从注销流程、资料来看的话,没什么问题。收入、成本、费用等跟发票、资金、合同对的上,没啥疑点。但从菲菲对她老板的描述上来看,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有问题。形式上都合法、合规,实质上得综合起来看,综合起来查,才能真正看出问题。单看这一家的资料,形式上没啥问题。
姜嫽翻看底稿前面的合同,合同是林总签的,也就是这单业务是林总拓展的。姜嫽心想,每天手里过的这些报告和底稿,又有多少是这种情况呢?大家都说,我们的工作是个高危行业。现在管理的越来越严,监管手段越来越到位,但总有人铤而走险,甚至不以为然。
姜嫽想起了,上周培训时,遇到的一位老板。带了一副黑框眼镜,看起来文绉绉的。“我知道你们事务所,你们......有些年头了。我有个朋友,就是让你们做审计的,我这里有件事情想找你们。”
“您好,您好,您什么事情啊。”
“我是做建材的,上周收到稽查局的通知书,要罚我们二千多万税款。我们财务做账不高明,想找你们指导指导,我们正常签合同、付费用。”眼前这位老板,说的理直气壮。
姜嫽心想,稽查局罚你们二千多万,你觉得原因是财务做账不高明,如果财务高明,就能逃税喽?到底懂不懂法啊,这个人。姜嫽没吱声,听他接着说。
“眼下最着急的呢,是要跟税务局协调这个补税,能不能少交,跟税务局谈谈。我朋友说,你们挺有实力的,想通过你们,帮我处理这个事情。”
姜嫽这会明白了,又是“破财免灾”的单子,公司内部称为协调业务,就是不出报告,单靠协调赚钱。这是这个行业里,存在多年的业务,协调能力也代表了一家事务所的关系到不到位、本事如何。但是这些无法锻炼一个从业人员,真正的审计能力,而这洽洽是公司里一部分老员工,非常看重的资源。
姜嫽手里没有这样的资源,连边都挨不上,也不想沾边。姜嫽给林总打电话,汇报了这个业务情况,林总说可以让这个人来公司谈。后来,这个老板过来谈了,嫌报价高,去找别人了。
晚上回家,姜嫽先去找了趟菲菲。“我今天晚上看到那两家公司了。”
“有没有问题?”
“我看到有两家外地公司,法人一个叫刘强,一个叫刘敏。”
“刘强,我们财务经理,就叫刘强。”菲菲知道他们肯定有问题,居然是财务本人。
“你们财务经理?你不是说公司有一部分工资发现金嘛,他们有可能是通过财务经理当法人的这家公司,提出来的。因为有的地方个人独资企业,能用个人身份证开银行账户,就是这些钱,进了个人账户的意思。”姜嫽觉得,她的猜测被印证了,但心里感到的是沉重。这个财务,一定不愿意做这样冒风险的事,又是为了碎银几两。
“你看,我就说嘛,肯定有问题。还得是你,看下资料就知道咋回事了。”菲菲拍了下姜嫽。
“看完了,反而觉得心情不太好,你们财务经理肯定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
“是啊,谁愿意啊,所以他们才闹翻了吧。”
“幸亏你出来了,再找工作可要小心呐。”
“小心什么啊,我这个学历不给力,工作经历也不行,找不到好公司。谭总的做法不合规,但他给的工资高些,不过他也不亏,他给我们社保交的少。”
“宁可工资低一些,找个靠谱的吧,真的,菲菲,别跟这些违规、违法的事沾边。”
“行、行、行,知道啦,有这一次,就已经把我吓的够呛了。你这新公司也是,怎么总加班啊。”
“加班比没工作强啊。”姜嫽从菲菲家出来,回到了自己家。
多年前,国家会计学院有题字“不做假账”,这么多年过去了,题字石碑犹在。虽说这些年监管的越来越严了,但行业内的从业风险也犹在。多少行业内的人,为了工作,为了碎银几两,一边抵触一边无奈接受,甚至提心吊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