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这一章全文的主旨都在讲一个“善”字。在《道德经》中,“善”既可以作名词和形容词用,意思是美好的;也可作动词“擅长”“善于”用。“善”字首次出现是在《道德经》的第二章,老子感叹道:“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告诫人们不能汲汲于功利性的“善”;第二十章“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中的“善”体现着善与恶有相对性和转化性。而老子认为“善为道者”应当追求与“道”相近的善,那么水最接近于“道”,尤其是水有着“居善地”“心善渊”等七善美德,这个“善”便是作动词用“善于”的意思,这和本章所提到“善”字的用意表达是一致的。在本章开篇,老子用排比和暗喻的手法提出“五善”,来阐明拥有智慧的人在行为品格上的修养,也是讲述得道之人所具备的五种能力,具体是哪“五善”,下面我们来逐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