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随谈更新时间:2025-05-08 20:12:55
释放阅读上一章
《道德经》随谈

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咎莫大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道德经》里关于论述战争、军事问题的章节不多,有之前的第三十、三十一章,今天要讲述的第四十六章和后面的第六十八、六十九章。老子首次提到反战思想是在第三十章,“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在第三十一章里老子讲得更加直白和沉痛,他告诫君主“兵者不祥之器”,纵使为了除暴救民“不得已”而用兵,也应该“恬淡为上”,主张“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由此可以看见老子的悲悯之心。在这一章中,老子继续批评战争,他以马匹的用途,作为衡量天下“有道”或是“无道”的重要标准。首先我们先解释一下“走马以粪”的含义,“走马”指用于行军打仗的战马。“粪”字,在古代有耕种的意思。一个有道的世界,应该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在战争中驰骋的战马被遣回耕种田地,用于农事上而非战事上,这样的社会状况是国泰民安,和平安宁,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而在一个无道的混乱世界,战争频繁,战马就会被用于战事,甚至连怀胎的母马都要被送去战场,在战场郊外生下小马驹,这足可见当时的社会状况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开篇的这两句为我们呈现出两幅不同的画面。当我们想象战马用来耕种时,大家感觉到的是一种安宁和幸福;当我们想象战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驰骋,连小马驹都是在战场的郊外出生时,大家感觉到的是一种恐惧和悲凉。老子通过“战马耕田”与“母马参战”的对比,形象地为我们描述了“天下有道”和“天下无道”两种不同的人间景象,进一步凸显出天下之道,不应以君王权力扩张为重,应以百姓生存为上,以清静无为为要。

字號
缩小
18
放大
背景
目录
设置
客户端

第四十六章

作者名:陈大明、宋丹丹、李晓英
更新时间:2025-05-08 20:12:55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咎莫大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道德经》里关于论述战争、军事问题的章节不多,有之前的第三十、三十一章,今天要讲述的第四十六章和后面的第六十八、六十九章。老子首次提到反战思想是在第三十章,“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在第三十一章里老子讲得更加直白和沉痛,他告诫君主“兵者不祥之器”,纵使为了除暴救民“不得已”而用兵,也应该“恬淡为上”,主张“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由此可以看见老子的悲悯之心。在这一章中,老子继续批评战争,他以马匹的用途,作为衡量天下“有道”或是“无道”的重要标准。首先我们先解释一下“走马以粪”的含义,“走马”指用于行军打仗的战马。“粪”字,在古代有耕种的意思。一个有道的世界,应该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在战争中驰骋的战马被遣回耕种田地,用于农事上而非战事上,这样的社会状况是国泰民安,和平安宁,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而在一个无道的混乱世界,战争频繁,战马就会被用于战事,甚至连怀胎的母马都要被送去战场,在战场郊外生下小马驹,这足可见当时的社会状况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开篇的这两句为我们呈现出两幅不同的画面。当我们想象战马用来耕种时,大家感觉到的是一种安宁和幸福;当我们想象战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驰骋,连小马驹都是在战场的郊外出生时,大家感觉到的是一种恐惧和悲凉。老子通过“战马耕田”与“母马参战”的对比,形象地为我们描述了“天下有道”和“天下无道”两种不同的人间景象,进一步凸显出天下之道,不应以君王权力扩张为重,应以百姓生存为上,以清静无为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