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5章
隔壁雅间,李世民听着这话,心中五味杂陈。
他一直以为承乾是胡闹,是顽劣,却从未想过,这背后竟是如此深沉的叛逆。
李凡摆了摆手:“倒也谈不上知己。其实啊,承乾大哥,你若能放下心中这些执念,正正常常地当一个储君,将来登基,定然会是一个好皇帝!”
“毕竟,你父皇虽然对你严苛了些,让你心里产生了叛逆,但有一说一,他对你的培养,那确实是倾注了心血,也确实是有用的。”
李承乾听着,脸色变幻不定。
他岔开了话题:“先生高见。只是......承乾还有一事,想向先生请教。”
李凡见他转移话题,也不点破,爽快地一拍大腿:“嗨,咱俩谁跟谁啊!有什么事儿,你尽管说,我能帮得上忙的,绝不含糊!”
李承乾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但还是开口道:“不瞒先生,我有一位至交好友,近日......近日被父皇治罪下狱了。”
“我想......我想救他出来,还请先生指点迷津!”
此话一出,李凡脸上的笑容倏然收敛。
他的目光在李承乾脸上来回逡巡打量,看得李承乾心里有些发毛。
“先生......这是为何?”
李承乾被他看得有些不自在,忍不住问道。
李凡幽幽说道:“呵呵,承乾大哥,你这么紧张,要救的人,莫不是兵部尚书,陈国公,侯君集吧?”
“什么?!”
李承乾噌地一下从座位上弹了起来,失声惊呼:“先生如何得知?!他......他昨日才被下狱,此事极为隐秘,先生你......”
他眼中充满了惊骇与不可思议。
侯君集下狱之事,父皇下了严令封口,朝中知晓的官员都寥寥无几,
这个酒馆掌柜,是如何知道的?
隔壁的李世民和袁天罡也是齐齐一震,面面相觑,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骇。
侯君集之事,乃是昨日才决断,宫中都未曾传开,这李凡,简直神鬼莫测!
李凡却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语气平淡地说道:“侯君集这老小子,我劝你啊,还是别费心思救他了。”
“他要是能死在牢里,对你来说,反倒是件好事,你也能高枕无忧了。”
“先生此言差矣!”
李承乾立刻反驳,情绪激动起来,“侯君集乃是国之柱石,于我有知遇之恩!我在朝中能够信任之人本就不多,唯有他,对我忠心耿耿!”
“他此前平定高昌,立下不世之功,父皇非但不赏,反而将他打入大牢!”
“我为他求情,父皇也是置之不理!”
“先生你说,这岂是明君所为?就凭这一点,足以说明他就是个昏君!哼!”
“放肆!”
隔壁雅间,李世民听到“昏君”二字,勃然大怒,猛地一拍桌子,茶杯都被震得跳了起来。
若非袁天罡眼疾手快地按住他,恐怕他就要冲出去了。
“陛下息怒,息怒啊!太子殿下只是一时气话,莫要当真!”
袁天罡急忙劝道。
李凡自然听到了隔壁的动静,但他只是微微挑了挑眉,看向李承乾,叹了口气:
“承乾大哥,你说你怎么就这么犟呢?牛脾气!能不能对你老子稍微放下点成见?你知不知道,你这点成见,早晚会害死你自己的!”
“那老小子有谋反之心了!你可千万别被他那副忠臣良将的表象给蛊惑了!”
这话一出,不仅李承乾呆若木鸡,就连隔壁的李世民和袁天罡也是如遭雷击,脑中一片空白。
侯君集......谋反?!
这怎么可能?!
他可是大唐的开国功臣,深得圣眷啊!
李凡看着李承乾难以置信的表情,问道:“怎么,你不信?”
李承乾使劲摇了摇头:“我不信!绝不可能!侯将军怎会谋反?”
李凡嗤笑一声:“你老子常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是水,君主是舟。这话你总听过吧?就算是为了做样子给他自己看,百姓在他眼里的分量也不会轻。”
“侯君集在攻破高昌之后,纵兵劫掠,私藏珍宝,这在你老子眼里,跟刨他祖坟没什么区别,自然是大罪!”
“不过你放心,他毕竟是功臣,你老子也不会真把他怎么样,关不了几天就会放出来了。”
“但我可提醒你,这家伙,你最好离他远点儿!”
“我不服!”
李承乾梗着脖子。
“平定高昌,开疆拓土,如此大功,岂是区区劫掠就能抹杀的?父皇分明是忌惮功臣!”
李凡闻言,“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平定高昌算什么大功?”
“卫国公李靖,三战平三国,威震漠北这功劳又如何?”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尉迟恭单鞭救主,秦琼勇武无双,这些名将哪个不比他侯君集功劳大?”
“就是当年你老子李二,那也是一战擒双王,奠定大唐基业!玄武门之后亲自领兵,渭水便桥,退突厥数十万大军!”
“不灭个国,在这英雄辈出的时代配称统帅?”
李凡收敛了笑容,神情变得异常严肃郑重:
“承乾大哥,我今天跟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你给我记牢了!”
“若是有一天,那侯君集,在你面前说什么‘此等好手,当为你用’之类的话,那就是在唆使你谋反!你一定,一定,一定要小心提防这个人,明白吗?!”
“你堂堂大唐太子,未来的皇帝,只要安安分分,别胡思乱想,那皇位早晚是你的!千万别听信小人谗言,自毁前程,做出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来!”
李承乾被李凡这番话震得心神激荡。
虽然对侯君集谋反之说将信将疑,但见李凡此刻的神情凝重无比,不似作伪,心中也不由得泛起了嘀咕。
他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最终只是沉声道:“先生之言......承乾,谨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