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逆袭:从渔村到传奇更新时间:2025-07-04 11:40:10
释放阅读上一章
八零逆袭:从渔村到传奇

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9章

苏晚秋的筷子掉在桌上。正当她不知如何回答时,院门被敲响了。

"苏大海在家吗?"一个陌生的女声传来。

开门一看,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女子,齐耳短发,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工装,胳膊上还戴着"知青"字样的红袖章。她身后停着辆二八自行车,车把上挂着个鼓鼓囊囊的帆布包。

"您是?"苏大海疑惑地问。

"我叫周玉梅,返城知青,现在在县文化站工作。"女子说话干脆利落,"听说您女儿在收集唱片?我们站里有些损坏的旧唱片,想请她帮忙看看能不能修复。"

全家人齐刷刷看向苏晚秋。她一头雾水,但迅速反应过来这是个脱身的好机会:"啊...对,我学过一点..."

周玉梅从帆布包里取出几张黑胶唱片,最上面那张赫然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些是样板戏时期留下来的,有些划痕,不知道能不能翻录?"

苏晚秋瞬间明白了——这女人根本不是来修唱片的!她急中生智:"爸,我去去就回。"不等父亲回答,她抓起外套就跟着周玉梅出了门。

骑出村子百米远,周玉梅突然刹住车:"苏晚秋?我是黄美玲的表姐。"

苏晚秋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出什么事了?"

"赵卫国盯上你了。"周玉梅神色凝重,"今天下午市管会突击检查了红星理发店,没收了所有磁带。老刘把你供出来了。"

苏晚秋双腿发软,差点从自行车后座栽下去。完了,不仅生意做不成,还可能连累全家...

"别怕,他们还没查到你的名字。"周玉梅递来一张纸条,"这是我广州朋友的地址,他在唱片店工作,能搞到母带。老刘那边你别去了,我家有台录音机,可以借你用。"

苏晚秋接过纸条,惊讶于这个陌生人的热心:"为什么帮我?"

周玉梅笑了,月光下她的眼睛亮晶晶的:"我在广州当了五年知青,天天听邓丽君。回城后发现这里的人还在听《东方红》..."她压低声音,"我看得出你不是普通人,敢在这个时节卖港台磁带。"

两人来到城郊的一间小平房。周玉梅从床底下拖出个木箱,里面赫然是一台银色"三洋"录音机,比老刘那台还高级!

"这是我用全部积蓄托人从香港带的。"周玉梅爱惜地抚摸着机器,"现在政策变了,文化站要组建宣传队,让我负责。我想...如果能录些好听的歌,也许..."

两人相视一笑,心照不宣。苏晚秋掏出今天赚的十五块钱:"合伙吧,五五分账。"

深夜,苏晚秋轻手轻脚地回到家。所有人都睡了,只有厨房还亮着盏煤油灯。桌上扣着个碗,掀开一看,是留着的饭菜,还有块罕见的煎鸡蛋。

她鼻子一酸,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吃到一半,发现碗底压着张字条:"明天跟我去县里办个体户执照。——父"

字迹歪歪扭扭,还有几个错别字。苏晚秋的眼泪啪嗒啪嗒掉进碗里。父亲这是默许了她的生意,还要帮她合法化!

第二天天没亮,父女俩就出发了。苏大海推着那辆除了铃不响哪都响的自行车,一路沉默。直到看见县工商局的牌子,他才突然开口:"就说卖空白磁带,别提录歌的事。"

字號
缩小
18
放大
背景
目录
设置
客户端

第9章

作者名:M明烛M
更新时间:2025-07-04 11:40:10

苏晚秋的筷子掉在桌上。正当她不知如何回答时,院门被敲响了。

"苏大海在家吗?"一个陌生的女声传来。

开门一看,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女子,齐耳短发,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工装,胳膊上还戴着"知青"字样的红袖章。她身后停着辆二八自行车,车把上挂着个鼓鼓囊囊的帆布包。

"您是?"苏大海疑惑地问。

"我叫周玉梅,返城知青,现在在县文化站工作。"女子说话干脆利落,"听说您女儿在收集唱片?我们站里有些损坏的旧唱片,想请她帮忙看看能不能修复。"

全家人齐刷刷看向苏晚秋。她一头雾水,但迅速反应过来这是个脱身的好机会:"啊...对,我学过一点..."

周玉梅从帆布包里取出几张黑胶唱片,最上面那张赫然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些是样板戏时期留下来的,有些划痕,不知道能不能翻录?"

苏晚秋瞬间明白了——这女人根本不是来修唱片的!她急中生智:"爸,我去去就回。"不等父亲回答,她抓起外套就跟着周玉梅出了门。

骑出村子百米远,周玉梅突然刹住车:"苏晚秋?我是黄美玲的表姐。"

苏晚秋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出什么事了?"

"赵卫国盯上你了。"周玉梅神色凝重,"今天下午市管会突击检查了红星理发店,没收了所有磁带。老刘把你供出来了。"

苏晚秋双腿发软,差点从自行车后座栽下去。完了,不仅生意做不成,还可能连累全家...

"别怕,他们还没查到你的名字。"周玉梅递来一张纸条,"这是我广州朋友的地址,他在唱片店工作,能搞到母带。老刘那边你别去了,我家有台录音机,可以借你用。"

苏晚秋接过纸条,惊讶于这个陌生人的热心:"为什么帮我?"

周玉梅笑了,月光下她的眼睛亮晶晶的:"我在广州当了五年知青,天天听邓丽君。回城后发现这里的人还在听《东方红》..."她压低声音,"我看得出你不是普通人,敢在这个时节卖港台磁带。"

两人来到城郊的一间小平房。周玉梅从床底下拖出个木箱,里面赫然是一台银色"三洋"录音机,比老刘那台还高级!

"这是我用全部积蓄托人从香港带的。"周玉梅爱惜地抚摸着机器,"现在政策变了,文化站要组建宣传队,让我负责。我想...如果能录些好听的歌,也许..."

两人相视一笑,心照不宣。苏晚秋掏出今天赚的十五块钱:"合伙吧,五五分账。"

深夜,苏晚秋轻手轻脚地回到家。所有人都睡了,只有厨房还亮着盏煤油灯。桌上扣着个碗,掀开一看,是留着的饭菜,还有块罕见的煎鸡蛋。

她鼻子一酸,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吃到一半,发现碗底压着张字条:"明天跟我去县里办个体户执照。——父"

字迹歪歪扭扭,还有几个错别字。苏晚秋的眼泪啪嗒啪嗒掉进碗里。父亲这是默许了她的生意,还要帮她合法化!

第二天天没亮,父女俩就出发了。苏大海推着那辆除了铃不响哪都响的自行车,一路沉默。直到看见县工商局的牌子,他才突然开口:"就说卖空白磁带,别提录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