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15章
风雪骤然加剧!
鹅毛般的雪片夹杂着呜咽的北风,疯狂地扑打着红旗沟的每一个角落。能见度迅速降低,刚刚清理出来的地面很快又被一层白色覆盖。气温更是如同跳水般下降,裸露在外的皮肤仿佛被无数细小的冰针刺扎,呼吸间都带着冰碴子。
“这鬼天气!”王大力抹了一把糊在脸上的雪水泥水,狠狠地啐了一口。但他手上的动作却没有丝毫停顿,反而更加凶狠地挥舞着铁镐,将一块冻得梆硬的土块狠狠刨起。
排水沟的挖掘已经进入了最艰难的阶段。表层的冻土被破开后,底下是更加湿粘、沉重的泥土,混合着雪水,每一铲都重若千斤。然而,在顾建业精准的指挥和王大力这人形“推土机”的带动下,这条关乎粮仓安危的生命之渠,正以惊人的速度向着预定的低洼地延伸!
汗水顺着王大力的额角流下,与冰冷的雪水混在一起,但他浑然不觉,只觉得胸中憋着一股劲儿,一股从未有过的、想要证明什么的劲儿!他要让顾建业,让所有人看看,他王大力不是只会使蛮力的蠢货,关键时刻也能顶上去!
顾建业的目光扫过热火朝天的挖掘现场,又转向后山方向。隐约间,号子声伴随着树木倒地的沉闷声响传来。
没过多久,第一批砍伐硬木的队伍,在老木匠李师傅的带领下,艰难地跋涉回来了。十几个精壮汉子,两人一组,肩扛手抬,将一根根碗口粗、甚至更粗的硬杂木运到了粮仓前。
“建业!看看!这松木、柞木,都是山阳坡找的,硬实!”李师傅喘着粗气,拍了拍一根带着新鲜砍伐痕迹的原木,脸上带着几分自得,又带着几分担忧,“就是这雪太大了,路滑,后面几根怕是还得费点功夫!”
顾建业快步上前,仔细检查着运回来的木材。他用手敲击,听声音判断木质密度;又仔细观察截面,看有没有虫蛀或暗伤。
“好!都是好料子!”顾建业满意地点头,“李师傅辛苦了!不过......”他的目光落在其中一根格外粗壮、似乎是准备用作关键部位主支撑的柞木上,眉头微微皱起,“这根,好像有点不够长?”
李师傅一愣,连忙走过去比量了一下,脸色微变:“哎呀!还真是!砍的时候光顾着看粗细和硬度了,没量准!这......这可咋办?再上山砍一根?怕是来不及了!”
这根主支撑的位置至关重要,长度不够,就无法有效传递压力,整个加固方案的效果都要大打折扣!众人刚刚燃起的希望,似乎又被泼了一盆冷水。
“别急。”顾建业却异常冷静,他围绕着那根柞木走了两圈,又抬头看了看粮仓内需要支撑的高度,片刻后,计上心来。
“李师傅,找一块最坚硬的花岗岩或者厚石板来,尺寸大概......”他用手比划了一下,“......要平整!再多找几块薄点的石片或者硬木楔子。”
“然后呢?”李师傅不解。
“把石板垫在立柱下面,充当柱础,分散压力,同时增加高度。”顾建业解释道,“再用石片和木楔,在立柱顶端和檩条之间塞紧、敲实!利用楔子的力量,不仅能弥补长度的不足,还能施加一个向上的预应力,让它更牢固地顶住檩条!”
“垫高......用楔子加力......”李师傅喃喃自语,越琢磨越觉得这个法子巧妙!简单几样东西,竟然解决了长度不足的大问题,还额外增加了稳定性!这脑子是怎么长的?
“高!实在是高!”老木匠彻底服气了,冲着顾建业竖起了大拇指,“建业同志,你这法子,绝了!我这就去找石头!”
一个小小的难题,被顾建业轻描淡写地化解,这让周围原本有些动摇的人心再次安定下来。人们看向顾建业的眼神,已经从最初的怀疑、好奇,变成了全然的信服和依赖。
与此同时,河滩边负责砍伐芦苇和荻草的队伍也陆续返回。大量的芦苇杆被堆放在指定区域,像一座座小山。
沈若雪负责的清理筛选工作,在风雪中艰难地进行着。她和另外几个被她挑出来的妇女、女知青,冻得手指僵硬,但依旧一丝不苟。
只见沈若雪跪坐在铺开的草席上,将一捆捆杂乱的芦苇杆解开,先是快速抖落表面的泥沙和雪水,然后用一把小巧的镰刀,灵巧地削去根部的泥土和多余的叶鞘,再按照粗细和长度,整齐地码放在不同的区域。
她的动作不快,甚至因为寒冷而有些迟缓,但每一个环节都透着一股异乎寻常的认真和条理。在她周围,芦苇杆被分成了粗、中、细三堆,每一堆都码放得整整齐齐,几乎像工厂流水线上出来的半成品。这与旁边其他几组人清理出来的、依旧显得有些杂乱的芦苇堆形成了鲜明对比。
顾建业抽空过去看了一眼,正好看到沈若雪将一根看起来完好、但根部有轻微霉变迹象的芦苇杆毫不犹豫地挑出来,扔到废料堆里。
“沈若雪同志,这些看起来还能用吧?扔了可惜了。”旁边一个妇女忍不住说道。现在物资匮乏,大家都很节约。
“根部发霉,韧性会降低,编进草排里,遇到水汽更容易腐烂,还可能影响周围好的芦苇。”沈若雪头也没抬,声音清冷地解释道,手上的动作丝毫不停,“质量不合格的,用了反而坏事。”
她的解释简单直接,却有着严谨的逻辑和对质量的坚持。
顾建业在一旁听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这种严谨细致的态度,正是工程中最可贵的品质!他没有打扰她,只是冲负责编织草排的妇女们喊了一句:“就用沈若雪同志清理出来的这些芦苇编!务必编得紧密、厚实!”
妇女们应了一声,看向沈若雪的目光也多了几分信服。
另一边,负责熬油的场地也遇到了难题。桐油果然找不到,只找到一些储存时间较长、已经有些凝固的猪油和少量松香。
“建业同志,这......这咋弄?”负责熬油的老汉犯了难。
顾建业立刻给出指示:“先把猪油和松香分开加热,彻底融化!然后按照三份猪油一份松香的比例混合,继续小火加热,不停搅拌,让它们充分融合!记住,火不能太大,防止烧焦!熬好后就像涂桐油一样用!”他知道,松香能增加油脂的粘稠度和一定的防水性,虽然效果不如桐油,但眼下也只能如此了。
老汉得了指示,如获至宝,连忙招呼人手开始小心翼翼地熬制这“特种防水油”。
各项准备工作在风雪中有条不紊地推进。顾建业则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最核心、最关键的环节——内部结构加固!
粮仓内,光线昏暗,空气湿冷。几盏临时点起的油灯散发着微弱的光芒,映照着一张张紧张而专注的脸庞。
那几根变形的檩条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让人心惊胆战。
顾建业站在正下方,亲自指挥着立柱的安放。
“往左一点!再往左!对!垂直!”
“下面的石础垫平!用碎石把缝隙塞严实!”
“上面的楔子!两边一起敲!用力均匀!好了,停!”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粮仓里回荡,冷静而果断。每一个口令都精准无比,不容丝毫差错。
老木匠李师傅和老泥瓦匠张师傅,这两位村里最有经验的工匠,此刻也完全放下了老师傅的架子,全神贯注地听从着顾建业的指挥,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们从未见过如此精妙而严谨的加固方法,尤其是那利用交叉斜撑杆组成的临时“桁架”,更是让他们大开眼界。
支撑柱一根根被精确地安放到位,楔子被敲入顶紧,斜撑杆被牢牢固定......一个稳定可靠的支撑体系,正在那危险的变形檩条之下,逐步构建成型!
随着最后一根斜撑杆被固定好,粮仓内部原本令人不安的吱呀声似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稳固、可靠的感觉!
“呼——”
所有参与内部加固的人,都同时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仿佛刚刚打赢了一场硬仗!李师傅和张师傅更是用袖子擦了擦汗,看向顾建业的眼神充满了由衷的敬佩!
“建业同志!神了!你这手艺,真是神了!”
而此时,负责挖排水沟的王大力等人也兴奋地跑了进来:“建业哥!沟挖通了!水都顺着沟流走了!墙根那边的积水明显少了!”
好消息接踵而至!
尽管屋外风雪依旧猛烈,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但这丝毫不能阻挡红旗沟社员们高涨的热情!信心,在每个人心中传递!
顾建业看着初步稳固的内部结构,听着外面传来的好消息,紧绷的神经稍微放松了一些。最危险的结构加固环节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屋顶的防水处理了。
“清理屋顶烂草!”顾建业的声音再次响起,“把熬好的油和编好的草排都运上来!动作快!天黑之前,必须把屋顶盖好!”
新的战斗,在风雪中继续打响!他们的敌人,不仅是恶劣的天气,还有正在迅速流逝的时间!
黑暗即将降临,而粮仓的屋顶,还裸露在风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