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6:垒土为台更新时间:2025-08-01 18:00:19
释放阅读上一章
重生1976:垒土为台

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20章

翌日清晨,顾建业起了个大早。简单对付了一下,他便揣着满腹的计划和几分忐忑,顶着寒风,深一脚浅一脚地朝着村西头李顺才家走去。

说服核心团队只是第一步,真正的关键,在于能否得到李顺才这位红旗沟“定海神针”的支持。没有他的首肯和授权,顾建业的宏伟蓝图就只能是墙上的画饼,无法落地。

李顺才家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农家院落,几间土坯房虽然也显得陈旧,但收拾得干净利落,院子里堆放着整齐的柴火垛,显示出主人勤劳持家的本色。

顾建业说明来意后,李顺才的老伴儿,一个面容和善的老太太,热情地将他迎进了屋。

屋里烧着炕,暖意融融。李顺才正坐在炕头上,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眉头微锁,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看到顾建业进来,他放下烟袋,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建业来了?快上炕坐!老婆子,给建业倒碗热水!”

“不了不了,李支书,我站着说就行。”顾建业没有上炕,而是开门见山,“我今天来,是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想跟您汇报,也想听听您的意见。”

李顺才见他神色郑重,也收起了笑容,示意老伴先出去,然后指了指炕沿:“坐下说吧,什么事这么严肃?”

顾建业依言在炕沿坐下,整理了一下思绪,将昨晚与核心团队商议的“知青点改造计划”,以及更长远的“红旗沟人居环境改善”的设想,有条理、有重点地向李顺才娓娓道来。

他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宏大的蓝图,而是从知青点目前恶劣的居住条件入手,强调改善环境对于稳定知青情绪、提高劳动积极性的重要性。然后,他详细介绍了自己设计的联排房方案,重点突出了其经济性、实用性、舒适性以及安全性。

他一边说,一边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面用木炭笔勾勒着清晰的设计草图和关键节点的构造示意图,比昨天在墙上画的要详细得多。

李顺才起初只是安静地听着,不时吧嗒一口旱烟。但随着顾建业讲解的深入,他抽烟的频率越来越慢,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眼神里充满了惊讶和思索。

当顾建业讲到改良土坯墙的工艺、泥瓦结合屋顶的做法、以及地暖的原理时,李顺才忍不住打断了他:“等等!建业,你说的这个......墙里加碎石和石灰,屋顶用瓦片和草排结合,还有这个......让地下都热起来的法子,真的能行?咱们祖祖辈辈可没这么干过!”

“李支书,老祖宗的经验固然宝贵,但时代在发展,咱们也得与时俱进不是?”顾建业不慌不忙地解释道,“土坯墙掺入碎石和石灰,能大大提高强度和防潮性,延长房屋寿命,这是有科学依据的。泥瓦结合屋顶,兼顾了经济性和耐用性,比纯茅草顶强得多。至于地暖,原理很简单,就是把炕灶的烟道在地下多盘几圈,让热量先温暖地面再排出去,施工确实麻烦点,但效果绝对好,省柴又舒服!”

他指着本子上的图纸:“这些都不是我瞎想的,是基于建筑原理和传热原理推导出来的,而且充分考虑了咱们当地的材料条件。李师傅和张师傅昨天也听了我的想法,他们都觉得可行!”

搬出两位最有经验的老工匠当“证人”,增加了顾建业话语的可信度。

李顺才沉默了,低头看着顾建业本子上那些虽然简单却异常清晰、充满巧思的图纸,又抬起头,深深地看了顾建业一眼。这年轻人的脑袋里,到底装了多少东西?昨天修粮仓已经让他刮目相看,今天这套完整的房屋改造方案,更是让他感到震惊!

“就算是技术上可行,”李顺才沉吟着,提出了最现实的问题,“材料从哪儿来?人工怎么算?这可不是修一个粮仓,是重建整个区域!工程量太大了!队里现在账上可没几个钱,粮食也才刚保住,经不起这么大的折腾啊!”

这也是顾建业预料到的最大阻力。

“李支书,您说的对,钱和材料是关键。”顾建业点点头,语气诚恳,“所以我建议,先从知青点开始试点!知青点地方小,房屋数量不多,工程量相对可控。而且,我们知青自己动手,劳动力不成问题!”

“至于材料,”他继续说道,“土、石,咱们红旗沟有的是,可以就地取材。木材,后山还有不少,合理砍伐一些不成问题。草料,发动大家去收集。唯一比较缺的可能是石灰和瓦片。石灰可以想想办法,看能不能去邻村或者公社换一点。至于瓦片,我们可以发动大家去捡拾废弃的旧瓦,哪怕是碎的,也能利用起来。实在不行,我们甚至可以尝试自己烧制土瓦!”

“自己烧土瓦?”李顺才眼睛一瞪,觉得这更是天方夜谭。

“原理不复杂,就是用粘土做坯,晾干后高温烧制。咱们可以先建个小土窑试试,成功了就能解决大问题!”顾建业抛出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他前世参与过古建筑修复项目,对传统烧瓦工艺有所了解。

李顺才被顾建业这一连串的想法砸得有些发懵,但又不得不承认,这个年轻人思路清晰,考虑周全,几乎把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都想到了,并且给出了看似可行的解决方案。

“最重要的一点,”顾建业加重了语气,“我们先搞试点,做出样板来!等知青点的房子建好了,又暖和又牢固又亮敞,还省柴,乡亲们自然就看得到好处!到时候再推广到全村,大家有了盼头,积极性自然就高了!至于资金,等咱们把居住环境改善了,大家安居乐业,就可以腾出手来,想想怎么发展集体副业,开辟财源了!”

他描绘了一个循序渐进、看得见摸得着的未来蓝图,将眼前的困难与长远的利益巧妙地结合起来。

李顺才彻底沉默了。他低着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冰冷的炕沿,脑海中天人交战。

顾建业的计划,无疑是极其诱人的!如果真能实现,红旗沟的面貌将焕然一新!他做梦都想让乡亲们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但风险也同样巨大!万一失败了呢?劳民伤财不说,他这个老支书的威信也会受到打击!而且,这样大的动作,会不会引起上级的不满?毕竟现在还是以“抓革命,促生产”为主......

顾建业看出了他的犹豫,决定再加一把火。

“李支书,”他站起身,语气无比真诚,“我知道您有顾虑。但是,机会往往伴随着风险。咱们红旗沟穷了这么多年,守着老祖宗那点东西,是饿不死,但也永远富不了,永远只能在这山沟沟里受穷挨冻!”

“现在,有这样一个机会摆在面前,一个可能改变红旗沟命运的机会!我们有技术,有干劲,有人心!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就算失败了,我们损失的也只是一些力气和看起来不值钱的土石草木。但万一成功了呢?”顾建业的眼中闪烁着灼人的光芒,“红旗沟将成为远近闻名的样板!您李支书,将是带领红旗沟脱贫致富、改变面貌的大功臣!这份功绩,谁也抹杀不了!”

这番话,如同重锤一般,狠狠地敲击在李顺才的心坎上!

是啊!求稳,红旗沟就只能继续穷下去!求变,虽然有风险,但也有希望!他李顺才当了一辈子支书,难道就甘心看着乡亲们一代代窝在这穷山沟里?难道就不想在有生之年,为红旗沟留下点什么?

顾建业描绘的不仅仅是房屋改造,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政绩,一个可能名留村史的机会!

李顺才猛地抬起头,浑浊的老眼里爆发出惊人的亮光!他看着眼前这个虽然年轻、却目光坚定、胸有丘壑的知青,仿佛看到了红旗沟未来的希望!

“好!”李顺才狠狠地一拍炕沿,下定了决心,“建业!就按你说的办!先从知青点搞试点!人手、材料,我全力支持你!需要我出面的,你尽管开口!但是,”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无比严肃,“你必须给我立下军令状!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要是搞砸了,我这老脸可就没地方搁了!”

“李支书放心!”顾建业心中大喜,也立刻郑重承诺,“保证完成任务!如果失败,所有责任由我一人承担!”

“好!有你这句话就行!”李顺才站起身,用力拍了拍顾建业的肩膀,“需要什么,你列个单子给我!我现在就去跟队委几个商量一下,把这事定下来!你小子,给我好好干!别让我失望!”

“是!”顾建业挺直了胸膛,声音洪亮。

走出李顺才家,沐浴在冬日刺眼的阳光下,顾建业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最关键的一步,成了!

字號
缩小
18
放大
背景
目录
设置
客户端

第20章

作者名:月为暮
更新时间:2025-08-01 18:00:19

翌日清晨,顾建业起了个大早。简单对付了一下,他便揣着满腹的计划和几分忐忑,顶着寒风,深一脚浅一脚地朝着村西头李顺才家走去。

说服核心团队只是第一步,真正的关键,在于能否得到李顺才这位红旗沟“定海神针”的支持。没有他的首肯和授权,顾建业的宏伟蓝图就只能是墙上的画饼,无法落地。

李顺才家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农家院落,几间土坯房虽然也显得陈旧,但收拾得干净利落,院子里堆放着整齐的柴火垛,显示出主人勤劳持家的本色。

顾建业说明来意后,李顺才的老伴儿,一个面容和善的老太太,热情地将他迎进了屋。

屋里烧着炕,暖意融融。李顺才正坐在炕头上,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眉头微锁,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看到顾建业进来,他放下烟袋,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建业来了?快上炕坐!老婆子,给建业倒碗热水!”

“不了不了,李支书,我站着说就行。”顾建业没有上炕,而是开门见山,“我今天来,是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想跟您汇报,也想听听您的意见。”

李顺才见他神色郑重,也收起了笑容,示意老伴先出去,然后指了指炕沿:“坐下说吧,什么事这么严肃?”

顾建业依言在炕沿坐下,整理了一下思绪,将昨晚与核心团队商议的“知青点改造计划”,以及更长远的“红旗沟人居环境改善”的设想,有条理、有重点地向李顺才娓娓道来。

他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宏大的蓝图,而是从知青点目前恶劣的居住条件入手,强调改善环境对于稳定知青情绪、提高劳动积极性的重要性。然后,他详细介绍了自己设计的联排房方案,重点突出了其经济性、实用性、舒适性以及安全性。

他一边说,一边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面用木炭笔勾勒着清晰的设计草图和关键节点的构造示意图,比昨天在墙上画的要详细得多。

李顺才起初只是安静地听着,不时吧嗒一口旱烟。但随着顾建业讲解的深入,他抽烟的频率越来越慢,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眼神里充满了惊讶和思索。

当顾建业讲到改良土坯墙的工艺、泥瓦结合屋顶的做法、以及地暖的原理时,李顺才忍不住打断了他:“等等!建业,你说的这个......墙里加碎石和石灰,屋顶用瓦片和草排结合,还有这个......让地下都热起来的法子,真的能行?咱们祖祖辈辈可没这么干过!”

“李支书,老祖宗的经验固然宝贵,但时代在发展,咱们也得与时俱进不是?”顾建业不慌不忙地解释道,“土坯墙掺入碎石和石灰,能大大提高强度和防潮性,延长房屋寿命,这是有科学依据的。泥瓦结合屋顶,兼顾了经济性和耐用性,比纯茅草顶强得多。至于地暖,原理很简单,就是把炕灶的烟道在地下多盘几圈,让热量先温暖地面再排出去,施工确实麻烦点,但效果绝对好,省柴又舒服!”

他指着本子上的图纸:“这些都不是我瞎想的,是基于建筑原理和传热原理推导出来的,而且充分考虑了咱们当地的材料条件。李师傅和张师傅昨天也听了我的想法,他们都觉得可行!”

搬出两位最有经验的老工匠当“证人”,增加了顾建业话语的可信度。

李顺才沉默了,低头看着顾建业本子上那些虽然简单却异常清晰、充满巧思的图纸,又抬起头,深深地看了顾建业一眼。这年轻人的脑袋里,到底装了多少东西?昨天修粮仓已经让他刮目相看,今天这套完整的房屋改造方案,更是让他感到震惊!

“就算是技术上可行,”李顺才沉吟着,提出了最现实的问题,“材料从哪儿来?人工怎么算?这可不是修一个粮仓,是重建整个区域!工程量太大了!队里现在账上可没几个钱,粮食也才刚保住,经不起这么大的折腾啊!”

这也是顾建业预料到的最大阻力。

“李支书,您说的对,钱和材料是关键。”顾建业点点头,语气诚恳,“所以我建议,先从知青点开始试点!知青点地方小,房屋数量不多,工程量相对可控。而且,我们知青自己动手,劳动力不成问题!”

“至于材料,”他继续说道,“土、石,咱们红旗沟有的是,可以就地取材。木材,后山还有不少,合理砍伐一些不成问题。草料,发动大家去收集。唯一比较缺的可能是石灰和瓦片。石灰可以想想办法,看能不能去邻村或者公社换一点。至于瓦片,我们可以发动大家去捡拾废弃的旧瓦,哪怕是碎的,也能利用起来。实在不行,我们甚至可以尝试自己烧制土瓦!”

“自己烧土瓦?”李顺才眼睛一瞪,觉得这更是天方夜谭。

“原理不复杂,就是用粘土做坯,晾干后高温烧制。咱们可以先建个小土窑试试,成功了就能解决大问题!”顾建业抛出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他前世参与过古建筑修复项目,对传统烧瓦工艺有所了解。

李顺才被顾建业这一连串的想法砸得有些发懵,但又不得不承认,这个年轻人思路清晰,考虑周全,几乎把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都想到了,并且给出了看似可行的解决方案。

“最重要的一点,”顾建业加重了语气,“我们先搞试点,做出样板来!等知青点的房子建好了,又暖和又牢固又亮敞,还省柴,乡亲们自然就看得到好处!到时候再推广到全村,大家有了盼头,积极性自然就高了!至于资金,等咱们把居住环境改善了,大家安居乐业,就可以腾出手来,想想怎么发展集体副业,开辟财源了!”

他描绘了一个循序渐进、看得见摸得着的未来蓝图,将眼前的困难与长远的利益巧妙地结合起来。

李顺才彻底沉默了。他低着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冰冷的炕沿,脑海中天人交战。

顾建业的计划,无疑是极其诱人的!如果真能实现,红旗沟的面貌将焕然一新!他做梦都想让乡亲们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但风险也同样巨大!万一失败了呢?劳民伤财不说,他这个老支书的威信也会受到打击!而且,这样大的动作,会不会引起上级的不满?毕竟现在还是以“抓革命,促生产”为主......

顾建业看出了他的犹豫,决定再加一把火。

“李支书,”他站起身,语气无比真诚,“我知道您有顾虑。但是,机会往往伴随着风险。咱们红旗沟穷了这么多年,守着老祖宗那点东西,是饿不死,但也永远富不了,永远只能在这山沟沟里受穷挨冻!”

“现在,有这样一个机会摆在面前,一个可能改变红旗沟命运的机会!我们有技术,有干劲,有人心!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就算失败了,我们损失的也只是一些力气和看起来不值钱的土石草木。但万一成功了呢?”顾建业的眼中闪烁着灼人的光芒,“红旗沟将成为远近闻名的样板!您李支书,将是带领红旗沟脱贫致富、改变面貌的大功臣!这份功绩,谁也抹杀不了!”

这番话,如同重锤一般,狠狠地敲击在李顺才的心坎上!

是啊!求稳,红旗沟就只能继续穷下去!求变,虽然有风险,但也有希望!他李顺才当了一辈子支书,难道就甘心看着乡亲们一代代窝在这穷山沟里?难道就不想在有生之年,为红旗沟留下点什么?

顾建业描绘的不仅仅是房屋改造,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政绩,一个可能名留村史的机会!

李顺才猛地抬起头,浑浊的老眼里爆发出惊人的亮光!他看着眼前这个虽然年轻、却目光坚定、胸有丘壑的知青,仿佛看到了红旗沟未来的希望!

“好!”李顺才狠狠地一拍炕沿,下定了决心,“建业!就按你说的办!先从知青点搞试点!人手、材料,我全力支持你!需要我出面的,你尽管开口!但是,”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无比严肃,“你必须给我立下军令状!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要是搞砸了,我这老脸可就没地方搁了!”

“李支书放心!”顾建业心中大喜,也立刻郑重承诺,“保证完成任务!如果失败,所有责任由我一人承担!”

“好!有你这句话就行!”李顺才站起身,用力拍了拍顾建业的肩膀,“需要什么,你列个单子给我!我现在就去跟队委几个商量一下,把这事定下来!你小子,给我好好干!别让我失望!”

“是!”顾建业挺直了胸膛,声音洪亮。

走出李顺才家,沐浴在冬日刺眼的阳光下,顾建业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最关键的一步,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