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文与自由书更新时间:2025-11-09 01:11:22
释放阅读上一章
二十文与自由书

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4

那场风暴过后,江路白被强行送去了城外别院静思己过。

江家大院的高墙,比以前更像一座密不透风的牢笼。

我被看得更紧,名义上是未来的少奶奶,实则是捆住江路白手脚的那根线。

我抱着那个锦匣,一夜一夜地睡不着。

里面那些写着“自由”、“革命”的纸张,烫得我手心发疼。

我不懂什么主义,什么理想,那些词太大,太远。

但我懂他,懂他剪碎长衫时的决绝,懂他为我争“自由”时眼里的光,更懂他被拖走时,

回头望我那一眼里的不甘。

我不能让他一个人在外面拼杀,而我却在这深宅大院里,做那个被用来威胁他的软肋。

我开始学着利用江家未来女主人这个身份。

我变得温顺、认命,每日给老爷太太请安,学着打理一些无关紧要的家事。

我甚至对看管我的婆子露出怯懦的笑,偶尔给点小恩小惠。

她们渐渐放松了警惕,觉得我不过是个被少爷吓破了胆、认了命的小女子。

机会在一个深夜来临。我给书房送参茶,隔着门缝,听见三叔公压低的嗓音:

“名单就在这里,明日一早送去县衙,这些闹事的学生,一个都跑不了,尤其是那个带头的。”

我浑身血液几乎冻住。江路白会不会也在其中?

我回到房里,等到万籁俱寂,只有打更的梆子声远远传来。

换上深色衣服,像只猫一样溜出房门。

书房的门锁着,但我记得,靠院子的那扇窗户插销有些松动。

费力地撬开窗户,翻身进去,黑暗中,我凭着记忆摸索到书桌,颤抖着手拉开抽屉。

果然,里面躺着一份名单,墨迹还未全干。

我借着窗外透进的微弱月光,飞快地看了一遍,没有江路白的名字,但我认得,

上面有几个,是他信中曾提到的志同道合的朋友。

来不及细想,我掏出早就备好的纸笔,凭着跟他认字练出的那点功底,飞快地誊抄。

每一笔都像踩在刀尖上。

第二天一早,我借口让贴身丫鬟小翠去街上买绣线,将叠成指甲盖大小的名单,

塞进了她的荷包底层:

“送到东街‘清风书局’,给掌柜的,就说是我要的描红本子。”

“小翠,拼着命,也要送到。”

小翠看着我眼中的惊惧和决绝,重重点了点头。

那半天,我坐在房里,像在油锅里煎。

直到小翠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对我微不可察地点了下头,我才感觉那口吊着的气,

终于喘了上来。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我开始频繁地关心江路白,时常做些点心吃食,央求家丁送去别院。

点心匣子的夹层里,有时会多一张写着潦草字迹的薄纸。

有时是关于江家动向的只言片语,有时是外面传来的零碎消息。

我像个蹩脚的间谍,用这种最原始、最危险的方式,为他搭建起一座通往外界的烽火台。

直到那天,小翠带回一个几乎让我崩溃的消息。

江路白的一个重要同志暴露了,急需钱款立刻转移,而他们的线断了。

我翻遍了我的小私库,最后,我的目光落在枕头下,一支白玉簪子。

他说,这是他外婆的嫁妆。

我把它攥在手心,冰凉的温度直透心底。

这是我与过去,与这个模糊的家最后的联系。

我找来最信任的那个婆子,塞给她一点碎银:

“嬷嬷,帮我当了它,随便哪个当铺,越快越好。”

当晚,一笔救命的钱,随着一盒普通的糕点,送到了指定地点。

我坐在空荡荡的房间里,怀里抱着那个锦匣。

里面没有玉簪了,只有他留下的信和书。

我失去了对江家最后的念想,却好像,离那个剪碎我世界的男人,更近了一些。

我不知道这条路有多黑,有多险,但我知道,

从剪碎长衫那一刻起,我和他,就已经在同一条船上了。

字號
缩小
18
放大
背景
目录
设置
客户端

4

作者名:可儿老师
更新时间:2025-11-09 01:11:22

那场风暴过后,江路白被强行送去了城外别院静思己过。

江家大院的高墙,比以前更像一座密不透风的牢笼。

我被看得更紧,名义上是未来的少奶奶,实则是捆住江路白手脚的那根线。

我抱着那个锦匣,一夜一夜地睡不着。

里面那些写着“自由”、“革命”的纸张,烫得我手心发疼。

我不懂什么主义,什么理想,那些词太大,太远。

但我懂他,懂他剪碎长衫时的决绝,懂他为我争“自由”时眼里的光,更懂他被拖走时,

回头望我那一眼里的不甘。

我不能让他一个人在外面拼杀,而我却在这深宅大院里,做那个被用来威胁他的软肋。

我开始学着利用江家未来女主人这个身份。

我变得温顺、认命,每日给老爷太太请安,学着打理一些无关紧要的家事。

我甚至对看管我的婆子露出怯懦的笑,偶尔给点小恩小惠。

她们渐渐放松了警惕,觉得我不过是个被少爷吓破了胆、认了命的小女子。

机会在一个深夜来临。我给书房送参茶,隔着门缝,听见三叔公压低的嗓音:

“名单就在这里,明日一早送去县衙,这些闹事的学生,一个都跑不了,尤其是那个带头的。”

我浑身血液几乎冻住。江路白会不会也在其中?

我回到房里,等到万籁俱寂,只有打更的梆子声远远传来。

换上深色衣服,像只猫一样溜出房门。

书房的门锁着,但我记得,靠院子的那扇窗户插销有些松动。

费力地撬开窗户,翻身进去,黑暗中,我凭着记忆摸索到书桌,颤抖着手拉开抽屉。

果然,里面躺着一份名单,墨迹还未全干。

我借着窗外透进的微弱月光,飞快地看了一遍,没有江路白的名字,但我认得,

上面有几个,是他信中曾提到的志同道合的朋友。

来不及细想,我掏出早就备好的纸笔,凭着跟他认字练出的那点功底,飞快地誊抄。

每一笔都像踩在刀尖上。

第二天一早,我借口让贴身丫鬟小翠去街上买绣线,将叠成指甲盖大小的名单,

塞进了她的荷包底层:

“送到东街‘清风书局’,给掌柜的,就说是我要的描红本子。”

“小翠,拼着命,也要送到。”

小翠看着我眼中的惊惧和决绝,重重点了点头。

那半天,我坐在房里,像在油锅里煎。

直到小翠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对我微不可察地点了下头,我才感觉那口吊着的气,

终于喘了上来。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我开始频繁地关心江路白,时常做些点心吃食,央求家丁送去别院。

点心匣子的夹层里,有时会多一张写着潦草字迹的薄纸。

有时是关于江家动向的只言片语,有时是外面传来的零碎消息。

我像个蹩脚的间谍,用这种最原始、最危险的方式,为他搭建起一座通往外界的烽火台。

直到那天,小翠带回一个几乎让我崩溃的消息。

江路白的一个重要同志暴露了,急需钱款立刻转移,而他们的线断了。

我翻遍了我的小私库,最后,我的目光落在枕头下,一支白玉簪子。

他说,这是他外婆的嫁妆。

我把它攥在手心,冰凉的温度直透心底。

这是我与过去,与这个模糊的家最后的联系。

我找来最信任的那个婆子,塞给她一点碎银:

“嬷嬷,帮我当了它,随便哪个当铺,越快越好。”

当晚,一笔救命的钱,随着一盒普通的糕点,送到了指定地点。

我坐在空荡荡的房间里,怀里抱着那个锦匣。

里面没有玉簪了,只有他留下的信和书。

我失去了对江家最后的念想,却好像,离那个剪碎我世界的男人,更近了一些。

我不知道这条路有多黑,有多险,但我知道,

从剪碎长衫那一刻起,我和他,就已经在同一条船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