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张岱年先生曾说:“在老子以前,似乎无人注意到宇宙始终问题;到老子乃认为宇宙有始,是一切之所本。”本原,哲学上指的是一切事物的最初根源。关于宇宙的本原,西方哲人往往用风、水、火等具体事物来说明指代,在中国古代,由于自然因素的原因,天命论是大多数人的宇宙观。尤其是中华文化由伏羲“一”画开天,“一”从哪里来,“一”是什么?国人喜欢万事万物探求第一因。孔子在为《易经》做了《易传》之后,没有找到这第一因是什么,只有老子为我们做了最高系统的回答。他认为宇宙的本原是“道”,并且以“道”为核心,构建了一套超越天地且独特完整的“道生万物”的宇宙观。他在谈论宇宙终始问题时,常常用“母亲”的“母”来指代“道”,所以在《道德经》中“母”字出现有七次之多。其中,第一章老子开篇就提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二十章中提到“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以及第二十五章中的“可以为天下母”,包括本章老子再次提到的“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这些章节老子都用“母”指代万物的根源。“子”,派生物,指由“母”所生的万物。这里,老子用“母”来比喻“道”,即刻让我们对大道的感情认知投映到生养我们的母亲身上,一种敬畏与尊重便油然而生。天下所有的事物,都是有本始的,可以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源,称为万物之根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意思是我们得知根源,就可以去认识万物;同样,“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认识万物,又持守着万物的根源,这样终生不会遇到危险。老子的这段话看似简单,实则耐人寻味。根据“大爆炸”理论和现代物理学可知,宇宙现在的有序性和复杂性是因果关系的集合,宇宙是有一个开始的,我们常把这个开始的状态叫作“道”,用一个形象的事物来比喻,“道”就是天下万物的母亲,而天下万有就是“道”之子。老子以母子关系来比喻道体和道用的不同,正如陈鼓应老师所说,“道”是形而上的实存之体,它自上而下,一层层向下落实,产生了万物并内附于万物,以蓄养它们、培养它们。而“道”作用于万物时表现出的某些规律,可以作为我们人类行为的准则。当我们知晓了大道的存在以及世间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那么,我们就能知晓万物生成变化之理,从万象中去追索根源,去把握法则,去开展行动。始终悟道守道,始终修身养性,那就能终生没有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