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老子在这一章告诉人们,得道的圣人能够“挫锐”“解纷”“和光”“同尘”,进入“玄同”的最高境界。共分三层说明: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是第一层,这两句在楚简本中的表述是“智之者弗言,言之者弗智”。根据这一章所要说明的得道圣人能够进入“玄同”境界主题看,“智者”的表述更为确切。在这里,“智者”指的就是具有大智慧的,已经通过学道、悟道、修道、体道过程最终得道的圣人。圣人能够进入“玄同”境界,最终“为天下贵”,被天下百姓尊崇拥戴。可见,知,应作“智”理解。知者就是智者,引申为得道圣人。他们深知天下大道具有超越性、无限性、普遍性,作为宇宙的本体、本原和蕴含在天下万物中的客观规律,无法命名,更无法用语言说出来,只能靠体悟。正像第一章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样。表面上似乎是在说聪明的、知道实情的人不说话,乱说话的人不聪明,不了解实情,实际上说的是“道不可言,可言非道”,“不言”的对象是“道”。因此得道的圣人往往谨言慎行,不爱乱发议论。这正是道降落到人世间后表现在得道圣人身上的基本的性格特征,常常被人们学习和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