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非遗大观园·九江卷更新时间:2025-02-14 11:36:13
释放阅读上一章
江西非遗大观园·九江卷

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武宁采茶戏

武宁采茶戏,习称“武宁茶戏”,是赣北一个独具风格影响较大的地方戏种,为江西省优秀地方剧种之一。按其艺人师承关系和兄弟剧种之间的渊源关系推算,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其孕育期可推算到明末清初。

武宁采茶戏最早起源于“茶歌”即“采茶调”。唐宋年间,武宁县境内盛产茶叶,农民在垦荒种茶、锄茶,特别是清明时节摘茶时,都时兴唱采茶歌曲,如《十二月拣茶》《倒采茶》《姑嫂摘茶》等茶歌。明末清初,县境内设有茶庄、茶坊、茶行多处,这时茶歌已形成一种小曲,有故事情节和叙事唱词,并开始有唱本传抄,在采茶和拣(制)茶过程中广为流传。当时,武宁盛行一种被称为“唱生”的民间艺人,就收集这些唱本,经练唱后到茶坊卖唱维生。这是一种没有表演的坐唱,群众称“板凳曲”,卖唱者由一到二人,配上牙板、渔鼓,一人顶唱两人或几个角色,形成了茶戏的雏形。后来逐步发展为有表情动作的小旦、小丑的二人小戏,而后又有小生加入,因此茶戏称“三脚班”。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民间艺人的不断创新和移植,茶戏扩大到六七个人的半班阶段,再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

武宁采茶戏的音乐唱腔极其丰富,可分正腔、花腔、杂调三大类,它们是民间音乐语言和民间文学语言的有机结合,唱腔优美,通俗易懂,有浓郁的地方气息。按传统板腔可分为九板十八腔。武宁采茶戏唱腔的特点是下旋音多,善于表现诉说、悲哀、哭泣等感情。武宁采茶戏最主要的骨干唱腔是“北腔”,一板三眼,顶板起唱,锣鼓伴奏,整个唱腔由起板句(一、二句)、检板句(三、四句)、中韵句(五句)、落板句(六句)6个乐句组成的“六句式”唱腔,其第三、四句可以无限反复,能唱大段的叙事唱词,因而成为主要的骨干唱腔。

武宁采茶戏的杰出价值主要表现在:1.采茶戏发展时间长,传播地域广,板腔体多,具有独特的风格、个性,被列为江西省四大地方戏之一,唱腔体系丰富严谨,极富学术研究价值;2.采茶戏在武宁民间基础雄厚,戏班子众多,群众喜演乐看,至今全县乡镇村剧团有100多个,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3.采茶戏能够给群众带来美的艺术展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4.武宁采茶戏是我国众多优秀地方戏种之一,是一种贴近生活、喜闻乐见的大众艺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为了更好挖掘、保护、传承好武宁采茶戏,武宁县制定了《武宁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将武宁采茶戏列入重点保护项目;通过政府资助创办民营采茶戏剧团,并组建武宁戏曲协会指导全县戏剧活动开展,特别是通过戏剧进校园活动,建立了采茶戏传承基地,进一步加大了传承力度。2009年,武宁县将采茶戏录入了全县中小学音乐教材,在全县进行传承和普及。

2008年,武宁采茶戏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字號
缩小
18
放大
背景
目录
设置
客户端

武宁采茶戏

作者名:高平
更新时间:2025-02-14 11:36:13

武宁采茶戏,习称“武宁茶戏”,是赣北一个独具风格影响较大的地方戏种,为江西省优秀地方剧种之一。按其艺人师承关系和兄弟剧种之间的渊源关系推算,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其孕育期可推算到明末清初。

武宁采茶戏最早起源于“茶歌”即“采茶调”。唐宋年间,武宁县境内盛产茶叶,农民在垦荒种茶、锄茶,特别是清明时节摘茶时,都时兴唱采茶歌曲,如《十二月拣茶》《倒采茶》《姑嫂摘茶》等茶歌。明末清初,县境内设有茶庄、茶坊、茶行多处,这时茶歌已形成一种小曲,有故事情节和叙事唱词,并开始有唱本传抄,在采茶和拣(制)茶过程中广为流传。当时,武宁盛行一种被称为“唱生”的民间艺人,就收集这些唱本,经练唱后到茶坊卖唱维生。这是一种没有表演的坐唱,群众称“板凳曲”,卖唱者由一到二人,配上牙板、渔鼓,一人顶唱两人或几个角色,形成了茶戏的雏形。后来逐步发展为有表情动作的小旦、小丑的二人小戏,而后又有小生加入,因此茶戏称“三脚班”。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民间艺人的不断创新和移植,茶戏扩大到六七个人的半班阶段,再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

武宁采茶戏的音乐唱腔极其丰富,可分正腔、花腔、杂调三大类,它们是民间音乐语言和民间文学语言的有机结合,唱腔优美,通俗易懂,有浓郁的地方气息。按传统板腔可分为九板十八腔。武宁采茶戏唱腔的特点是下旋音多,善于表现诉说、悲哀、哭泣等感情。武宁采茶戏最主要的骨干唱腔是“北腔”,一板三眼,顶板起唱,锣鼓伴奏,整个唱腔由起板句(一、二句)、检板句(三、四句)、中韵句(五句)、落板句(六句)6个乐句组成的“六句式”唱腔,其第三、四句可以无限反复,能唱大段的叙事唱词,因而成为主要的骨干唱腔。

武宁采茶戏的杰出价值主要表现在:1.采茶戏发展时间长,传播地域广,板腔体多,具有独特的风格、个性,被列为江西省四大地方戏之一,唱腔体系丰富严谨,极富学术研究价值;2.采茶戏在武宁民间基础雄厚,戏班子众多,群众喜演乐看,至今全县乡镇村剧团有100多个,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3.采茶戏能够给群众带来美的艺术展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4.武宁采茶戏是我国众多优秀地方戏种之一,是一种贴近生活、喜闻乐见的大众艺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为了更好挖掘、保护、传承好武宁采茶戏,武宁县制定了《武宁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将武宁采茶戏列入重点保护项目;通过政府资助创办民营采茶戏剧团,并组建武宁戏曲协会指导全县戏剧活动开展,特别是通过戏剧进校园活动,建立了采茶戏传承基地,进一步加大了传承力度。2009年,武宁县将采茶戏录入了全县中小学音乐教材,在全县进行传承和普及。

2008年,武宁采茶戏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